仅凭这一部电影,就打破了我对印度人的传统印象
文 | 王重阳lp
至于《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期内地上映前对其身材管理的赞誉:
在本片中,阿米尔汗先演出了青年时的状态,然后短期内迅速增肥以适应故事要求的中年体态,接着再减肥增肌,接着又恢复到了八块腹肌的样子。
演员,或是任何一个人想要在短时间中改变身材的形态都十分艰难,因此这也让我对阿米尔汗印象深刻。至于上述三部由他主演的电影也全看了一遍。
今天在开讲前先略谈一下关于印度电影,或者说阿米尔汗主演作品给我的观感:
辛辣且尖锐,如《三傻大闹宝莱坞》直面印度学生所面临的沉重的学习压力,《我的个神啊》直击印度这个混合体国家中多如牛毛且不可思议的宗教陋习,以及《摔跤吧!爸爸》中在千年文明中沉淀下来的男尊女卑的理所应当。
这些问题如果对应中国内地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同样成立。尤其以《摔跤吧!爸爸》中女儿跟着父亲学摔跤的故事以印度农村为背景,讲述一位女性摔跤手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的票房成绩居然超过了其在印度本土,这个现象让当年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此外,阿米尔汗在当年一度进入华人文化市场,还在2018年担任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嘉宾,这些举动都说明他是个较为开明的文化人士,重在立足本土讲述本土文化的同时坦然与世界交流,他也曾是内地社交媒体上较为活跃的几位外国明星之一。
这些因素让《摔跤吧!爸爸》等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历程中对外交流部分中值得被书写的记忆。
1
印度,据说是全球女性危险度排名第四的国家,甚至比一些战乱国家的排名还靠后。在印度童婚比例也高得惊人,根据联合国统计,每年因为妊娠和分娩导致的并发症是尚处于青春期的印度少女们去世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环境下,《摔跤吧!爸爸》讲述的“关于我的女儿是摔跤手”的故事就显得格外具有意义。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 饰)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
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结果他的妻子生了四个女儿。
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吉塔(法提玛萨拉纱卡 饰)和巴比塔(桑亚玛赫塔 饰):
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成为激励千万印度女性的榜样。
影片中当两个小女孩被父亲喝令着进行看似无休止的训练时,她们的内心也是崩溃的,不能留长发、不能穿裙子、不能吃高热量和辛辣的食物,当她们的反抗意识即将爆发时,村里一位刚满十四岁就披上婚纱的女孩对她们说:
“至少你们的父亲是为了你们着想,他为了你们跟全世界为敌。他还要忍受别人的嘲笑,让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未来。而我,一出生就要处理所有的家务,刚满十四岁就要嫁给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男人,对我的家庭来说我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要过的是一辈子相夫教子的生活。”
就这样,女孩们的反抗意识终于觉醒,只不过这次不是针对父亲,而是针对整个印度。
2
赛场上,父亲对女儿说:
“你的对手不只是赛场上的人,还有那些一直看不起女孩的人。”
鉴于这部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因此其主旨不言而喻:
尝试用一种很励志的故事对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傲慢与偏见对抗。至于女孩们的荣光则为电影内外的女性们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争取平等固然需要付出代价,如影片中尚未有结果时的父亲和女儿们一直承受的各种非议。
但付出代价是为了打破一个时代的桎梏,如童婚、如“圈养”。
不过在我看来,影片中关于父亲如何为了培养女儿的细节置于一个不算富裕的印度农村家庭中,有些行为更让人动容:
父亲在培养女儿的同时他也意识到成为一位摔跤手不只是坚持训练,也还补充足够的营养,但家中信仰的印度宗教传统让他们不能吃荤食,妻子甚至以绝食威胁丈夫,最重要的是她说:
“我们连米都买不起了,哪儿还有钱给她们买鸡肉?!”
于是他想方设法和卖鸡肉的老板商量,最后成功说服老板把鸡肉卖给他。而从未进过厨房的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侄子一起学着如何做鸡肉……
这个情节让我这个观众有些出戏,毕竟当时刚看过阿米尔汗的其他作品,对于他驾驭角色并深刻理解人物的生活背景的能力可见功底深厚,尤其是作为一个眼高于顶(事实上父亲曾是国家队的种子选手)的男人为了女儿甘愿放下身段和老板讲价并下厨做鸡肉给女儿吃的情节也却是令人动容。
如前所述: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一个印度女孩能有一些不同的人生选择。
甚至可以说,影片至此就脱离了一般影评认为的“女权”或“父权”的传统理解。它就是在讲述一个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偏见中,父女是如何用汗水反抗世俗偏见的。
另外,在影片进行到女儿剃掉短发后正式进入训练场时响起的插曲《Dhaakad》(译名“女中豪杰”)也颇为独特,在看电影之前我以为印度电影都要载歌载舞一番,但在这部电影里,用女孩子像爷们一样与别人摔跤的训练镜头和生活花絮替代,可谓别具一格。
同时它也在影片结束时响起,那种“鸡皮疙瘩瞬间起来”的激动和雀跃,也同样让观影者久久难忘。
3
影片的最后,在经历了一次次被拒绝、被嘲笑,还坚持带着女儿踏上人生逆袭之路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人说他是一个为了满足自己缺憾的梦想而强令女儿剪发摔跤的恶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为了让女儿参加比赛抛下自尊恳求别人的可怜人。
但我脑海中留存的一幕依然时有浮现——
刚满十四岁就披上婚纱的女孩对她们说:
“至少你们的父亲是为了你们着想,他为了你们跟全世界为敌。他还要忍受别人的嘲笑,让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未来。而我,一出生就要处理所有的家务,刚满十四岁就要嫁给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男人,对我的家庭来说我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要过的是一辈子相夫教子的生活。”
所以我想,他只是一个要自己女儿可以选择别人,而不是让别人选择自己女儿的父亲。
为人父母的思想,可能无论中印都是一样的吧?
也许。
后来我又陆续看了许多印度电影,发现有不少深刻且写实的好作品,其中有些更是直击社会顽疾,如女性被强暴、警察和政府腐败、社会底层严酷生活现状等等。
每当我正要为之鼓掌时,却常见有些国内网友说:
“拍吧,反正拍得爽,又改变不了什么。”
言语中大概有些“高人一等的优渥”,但在我看来,只一句话便可反驳:
人家至少能拍得出来,不是吗?
后来阿米尔汗先生在印度因为《我的个神啊》遭到争议时,我同样也为其鼓掌,大概对于宗教和信仰的理解,我认为阿米尔汗先生更符合一个现代受过教育的文明人的标准:
信,但不迷信。
一如《摔跤吧!爸爸》里的语言:
你“信”你自己是什么,那么将来你很可能就是什么。
至此,在过去的并不久远的记忆中翻找出一部印度电影,也仅仅是为了致敬一位能够把思想融入现实中,用镜头留下故事的优秀演员。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