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痛快过五一假期?这个安全隐患,不允许有人不知道!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为了和常爸不失联,大家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这样才能每次第一时间看到常爸的推文!
“北京大熊猫馆人挤人”!
“上海动物园熊猫馆人挤人!”
“淄博烧烤人挤人!”
“北京八达岭长城人满为患!”
总结一下关键词就是:哪儿哪儿!都!人挤人!
在堵车已经稀松平常的当下,旅游景区开始堵人了。尽管还没到五一,但最近一直出差中的常爸已经明显感觉到车站、街上,特别是旅游景点附近的人流量都大了不少。
三年疫情真把大家给憋坏了,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个小长假,大家都想出门放松一下。正因如此,常爸一定要在这儿给大家提个醒:
人多热闹但也有危险,千万别硬带孩子凑热闹!
就在前两天,也门首都萨那慈善物资发放活动期间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80人死亡、220人受伤。
这让我瞬间想起去年万圣节,韩国梨泰院发生的踩踏事故,导致了一百多个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无比惨烈。
看着乌泱泱的人群,不由得就产生了一种窒息感,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会有多么恐惧和绝望。
而那些亲历者,也是侥幸活下来的幸运儿是怎么说的呢?
“我觉得这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我已经快无法呼吸,双脚已经快离地了。”
“我被挤在中间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呼吸很困难,我甚至感受到了心脏有那么一丝疼痛。”
“我曾经多次被绊倒,脚下多次踩到不明物体和他人的脚,好在我拉着朋友,顺利挤出来了。”
……
看着幸存者的讲述,我第一次对“人挤人”这件事产生了恐惧,赶紧查阅资料,结果更震惊了。
2003年2月,美国一场室内音乐会导致96人死亡,187人伤亡;
2005年伊拉克朝圣活动,965人死亡;
2010年11月,柬埔寨送水节活动,375人死亡,755人受伤;
2015年9月,沙特阿拉伯麦加朝圣活动,760多人死亡;
……
人挤人的危险,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常爸说这些,并不是要让大家不出门,而是想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人群的危险”。
人多,不只是很热闹、排队长,它可能是快乐的源泉也可能是危险的所在。
对于踩踏事故的发生,我们可能会习惯性地认为是有人故意推搡、有人故意制造恐慌造成的,心想只要人人都讲规则守秩序,那不就没事儿了吗?但2012年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作者在论文中提到:“人们因‘多米诺骨牌效应’而绊倒并堆积在一起,这种现象是由一种称为‘人群湍流’(crowd turbulence)或‘人群地震’(crowd quake)的现象引起的。”
人群湍流或人群地震,指的是人群中无法控制的集体动力。
通俗解释一下,就是人群的密度达到一定高度时会发生一种特殊动力,导致人和人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会不经意地从一个身体转移给另一个身体。而且这种人群中的力量可以加起来,形成力链,使得作用这个力的方向和强度很难被预测。
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多大力挤压、会被挤到什么方向。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摔倒,人群中会出现一个“洞”,导致力不平衡,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人们一个接一个摔倒、挤压。而且,后面排队的人完全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很可能还在继续往前走。这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推挤的力量不断叠加,大家都想起来但没人能轻易地重新站起来,而且处于底部的人很可能会窒息。
(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中,最前排被挤压的人很难被拉出来)
踩踏事件最常见的一个死亡原因就是压缩性窒息,肺部被挤得太紧以至于无法在胸部正常扩张,呼吸困难而亡。
另外,肋骨骨折、脊髓损伤、肌肉损伤、器官损伤、内出血也是较常见的,还有人反映,在挤压时感到四肢麻木。
常爸说这么多,就是想要告诉大家,即便人群中没有不守规矩、故意推搡的人,大家都老老实实地排队,也是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的。
真到了那个环境下,可能每个人都“身不由己 ”,而灾难就这样不受控制地发生了。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人群是不危险的,什么样的人群是危险的呢?常爸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出4个较为简单易行的判断标准。
萨福克大学人群科学客座教授G. Keith Still 在研究中发现:
一旦每平方米的人群数量达到5个人以上,任何拥挤的地方都会变得危险。
不同人群密度,分布效果相差很大,图中每个正方形格子为25平方米。
每平方米1个人,人群比较稀疏。
每平方米2个人,视觉上感觉密集很多。
每平方米3个人,还没有到拥挤的程度,每个人身边都有些空间,有点像在酒吧。
每平方米4个人,距离更近了点,但依然有空间,有点像正常的排队。
每平方米5个人,人和人之间有身体接触,如果大家都保持平静或以稳定的秩序前行也没问题。但如果有人推搡或发生恐慌,就会很危险。
每平方米6个人,几乎是人挨人了,很容易发生跌倒、人群失控的危险情况。
所以,大家在进入某个人群前可以先判断一下,如果每平方米的人数,超过5个人的话,建议就不要加入了。
如果你没法观全貌做判断,这里有3个小技巧。
第一个,是把手放在臀部,看会不会碰到其他人,感觉是否舒适放松。
如果能很轻松地做这个动作并且不碰到别人,基本可以判定是安全的。如果这个动作很难完成或者会碰到别人且没有空间调整,那就说明人群密度太高了,有危险。
第二个,是判断你是否已经身不由己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行动已经完全不能自主了,只能随着人流前行或动弹不得,啥都不说了,赶紧想办法离开吧!
(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中,人们露出痛苦的表情)
第三个,是注意倾听人群里的声音。
如果你听到“呼吸不上来了”“好挤啊”“好难受啊”这种说法,代表人群可能已经开始失控变得危险了。另外,要注意观察自己状态,有没有呼吸困难、燥热、坐立不安的情况,这些都是身体发给你的安全警示。接收到类似的信号或者直觉有危险,要赶紧离开。
总之,就是看人群的密度,观察自己和身边人的感受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遇到危险了。
那如果已经身处人群之中,又没有办法快速脱身,该怎么办呢?
洛杉矶人群安全咨询策略经理保罗·韦特海默总结了4点,我觉得很实用:
举手、脚稳、仰头、不捡东西。
举手,就是胸前交叉手臂:一旦人群太密集,千万不要把手臂压在两侧。正确的做法是把手部举起来在胸前交叉形成一个呼吸区——既能保护胸部免受挤压又能留出一定空间供呼吸。如果有背包的话,建议背到胸前,可以尽可能地扩大呼吸区。
腿脚稳当:像拳击手一样,两脚分开,一只脚略微向前,膝盖稍微弯曲。这样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在遇到推挤时能尽量多保持一会儿平衡,不至于一下子被推倒。
仰头呼吸:人群数量过高、过于密集的地方很容易发生缺氧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冷静、不要大喊大叫,而是仰头呼吸。那孩子个子小,怎么办?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肩膀上或抱起来,让孩子把腿缠在父母腰上,增加稳定性。要注意一点,不要只拉着孩子胳膊!人群力量变化莫测,很容易跟孩子走散,而且孩子个子矮小独自在人群中,一旦跌倒后果不可想象!
不捡东西:这个时候发生了意外情况,比如手机掉了,千万不要捡。因为一旦弯腰跌倒,你几乎没有什么可能再站起来了。
如果你身边有人摔倒了怎么办?不要坐视不管啊!最好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把对方扶起来,因为这是在阻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如果你周围的人都站得好好的,你的生存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电影《流浪艺人》剧照)
总之,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两个:保持身体直立和正常呼吸,同时寻找安全位置和逃生路线。
一般情况下,人群的外围或后部要比人群的中间和前部要更安全。这点很容易理解,一点发生挤压,前面的人和中间的人遭受的压力会更大。
逃生时,最好是沿着对角线方向移动,这样能帮助你更快向人群边缘靠近。
如果你很不幸摔倒了,又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最好的办法是像婴儿一样蜷缩在地面,双手抱头,尽量保护自己的安全。
除此以外,如果我们能在加入人群之前,注意几个小细节,也能大大减少受伤的概率。
首先,穿合适的、舒服、结实的鞋子,比如平底鞋、运动鞋,一旦发生踩踏,这些鞋子能保护你的脚并让你保持稳定。
其次,确认逃生通道和出口在哪里。在进入某个场地前应该先了解一下该地的构造,比如出口有几个,逃生通道有几个,哪里是死胡同或很狭窄的街道等。一旦人群失控,你能立即想到备选方案。
最后总结一下:
每平米5人以上,很危险;
听到人群中有人抱怨或自己不舒服,有危险;
没法手插屁股兜或身体不自主,很危险。
双手胸前交叉,仰头呼吸,腿脚要稳;
站在边缘或后边,行动更灵活;
穿舒服、结实的鞋子;
事先了解出口和逃生通道,做好预案;
如果身边有人摔倒,尽快帮助对方站起来。
除了踩踏的隐患,由于孩子普遍身高矮小,社会经验不足,一旦落入人群很容易受伤或者走失。其实关于走失这个话题,常爸已经谈过好多次了,这次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之前的文章。
我只提防了人贩子,却没注意这些帮我看孩子的人——所托非人约等于把娃送给人贩子!
“梅姨”画像反转后又反转……多一些爱管闲事的人,就多一些能安全回家的孩子
过年安全各种坑,心存侥幸毁一生 - 别让我们的无知和顽固害了孩子一辈子!
又到人贩子的生意旺季!戏精骗术升级,别把孩子亲手“送”给人贩子的!
文章最后,再强调一下——五一出游热闹虽好,但安全依旧排第一!
大家的五一是怎么规划的呢?在安全问题上都做过什么准备、或者有什么注意事项要分享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挑选5条用心优质的留言,分别赠送安全桌游一套,不管是宅家还是出游,都可以和娃尽情玩儿起来!
参考资料:
https://epjdatascience.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40/epjds7#Tab6
https://edition.cnn.com/interactive/2021/11/us/crowd-density-dangerous-warning-signs/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ellness/2022/10/31/seoul-crowd-crush-how-to-survive/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1/02/07/crush-point
https://edition.cnn.com/interactive/2021/11/us/crowd-density-dangerous-warning-signs/
这几天常爸发现推文的阅读量明显走低,再看了看其他的公众号,也有很多出现了点击率断崖式下跌,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公众号又一次改了推送机制。
今后系统只会把常爸的公众号推送给常读用户,所以,如果不星标、不常读、就看不见我的推送了。所以,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各位常粉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