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经济数据“好得不敢相信”?股票是“买”还是“不买”?
大家好,我是马红漫,研究宏观经济周期和价值投资近二十年。感谢好友吴晓波老师的邀请,今后将通过每个月至少四篇文章,为大家带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思考,帮助大家避开投资道路上的“坑”,2023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今天我挑选了一份资料,汇总出了自主品牌重点参展车型及相关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领取。【点击领取】
一季度经济数据在周二如约发布。关于4.5%的经济增速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由于市场之前对经济增速的一致预期在4%左右,所以4.5%的增速,可以说是“大大好于预期”了。
但对于投资人来说,宏观经济数据的短期直接指导意义其实并不算大。比如这个看起来“大大好于预期”的数据,并没有推动股市的上涨,甚至数据发布之后,还一度出现小小的跳水。截至周二尾盘,三大指数走势可谓是“波澜不惊”。
那么,宏观数据对于投资的意义是什么?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也就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件事情,到底是否成立?结合A股市场走势,反对者众多。本周二的市场表现,似乎又再次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宏观数据对于投资的意义不在于短期的涨跌,而在于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并因此去调整资产配置的结构,帮助实现长期收益超越指数,同时持仓组合的波动幅度小于市场指数。
稍微解释一下。所谓经济周期,就像四季轮换。四季有春夏秋冬,周期有“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季周而复始,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春天要穿外套,夏天穿短袖,秋天要防干燥,冬天要保暖。
而经济周期之于投资也是如此,所谓衰退要买“债券”,复苏要加“股票”,过热要投“商品”,滞胀最好就只拿着“现金”。这是投资周期和四季关系相类似的第一个准则。
经济周期也是如此,看起来已经复苏了,也不能够直接全仓“股票”,还是要拿点“债券”,避免经济再来个“二次探底”让你的股票大跌。所以,刚刚讲的四周期阶段持仓资产方向,并非绝对,比如在衰退的时候,当然一定要以“债券”为主,但是股票也不能彻底抛弃,毕竟谁也不知道,何时就会“一夜入春”。
这也就像一个球队,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都得有,但是在不同的比赛中,你的排兵布阵的人数比例不同,防守时选择532,进攻时选择433,哪怕对手特别强,你的实力特别弱,也得留一个前锋在前面,万一抓住机会捡个漏也是好事呀!
第三个准则最为重要,那就是无论周期处于哪个阶段,股票一定是保证你长期投资获益的根本,这一点必须要再次敲黑板!
其中的逻辑就在于,在所有的可投资资产中,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的话,股票的回报一定是最高的,而且没有“之一”!关于这一结论,理论和数据的论证来自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的《股市长线法宝》一书。
书中的统计表明,从1801年到2001年的二百年间,分别将1美元投入股票、债券、黄金、美元,最后的收益分别是755163美元、1083美元、1.95美元、0.06美元。各个资产的长期收益差距巨大毋庸置疑。所谓,历史的瞬间一定会欺骗,但是百年以上的历史是不会撒谎的。
所以,各位在看到经济数据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以上三个投资准则。
但是,让我们回到刚刚讲的经济周期投资的三原则吧。如果抛开这些经济学家要研究的数据问题,你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在经济社会环境明显变化的今天,对比与过去两年,经济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差?注意,我们比较的“边际”变化,也就是逐日、逐周、逐月的比较,而不是去直接对比2019年。
答案不言而喻,毕竟能够自由出行的日子要比过去两年有了更大的希望。记住“弱复苏也是复苏”,“边际改善就是改善”,经济周期大势带来的是长期信心,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不要纠结太多细节。只需要记住,周期规律不灭,复苏了就要加仓股票,只是“弱复苏”需要操作更谨慎一些,也就是“逢低买入,不要追高”而已。
总之,即便出现一些“倒春寒”,对于我们长线投资人来说,只不过需要临时拿出棉衣应付几天即可。但是一定要相信,暖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