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公司
在近期刚刚实现复牌的融创中国近百亿元境外债务重组事项迎来新进展。4月20日,融创中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本金总额为90.48亿美元(超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截至公告日期,占现有债务超过75%的持有人已递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在市场人士看来,该公告的发布意味着,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已实质性完成。“得到75%以上的债权人支持,不仅意味着本次重组已经板上钉钉,也说明了广大债权人对于融创未来可持续经营的认可。”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后续只待法庭程序完成,方案便可正式落地执行。公告还提到,考虑到部分债权人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内部程序,同意费截止日期将延长至2023年5月4日香港时间下午5:00。融创中国表示,此举是为了响应部分债权人的要求和建议,以便他们能够加入重组支持协议。受此影响,今日融创股价大幅高开,截至发稿仍大涨近7%。
回溯来看,3月28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对于90.48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包括境外美元票据77.04亿美元及其他境外债务约13.44亿美元,以及应计未付利息总计约11.89亿美元,与债权人小组(其债权占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超30%)就重组条款达成协议。
整体来看,融创中国重组方案将上述境外债务分为降杠杆、留债展期两大方面进行重组,为债权人提供了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部分融创服务股权、置换新票据等多种选项。此后一天,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现身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在说明会上,他表示,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主要是因为追求规模的惯性让公司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权过于下放等问题,导致安全垫不够厚,没能经受住这一轮考验。对于境外债务重组,孙宏斌表示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快,因为这是公司恢复正常经营的一个基础;另一个是方案要系统、周全,能支持公司真正恢复过来、走出困境,因为只有走出来,债务重组才有意义、才能保护所有债权人的最终利益。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表示,此次境外债务整体重组,是公司恢复经营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公司以可持续的资本结构和支持经营恢复为核心目标,充分听取了债权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反复商讨形成了这一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持有重组债务超过30%份额的债权人小组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这也意味着,仅仅20多天后,融创中国约百亿美元规模的境外债重组就被超过75%债权人所认可,境外债重组也将迎来成功。 实际上,今年以来,融创中国化解债务风险呈现提速态势,此前融创约160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务已顺利完成重组,平均展期3.5年。1月3日,融创公告称,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该境内债重组方案涉及其境内存续的十笔债券,包括公募债和私募债。彼时该公司表示,境内债展期方案的通过,将有效缓解融创未来3至4年的流动性压力,为公司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创造有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4月1日起在港交所暂停买卖的融创中国于近期正式迎来复牌引发市场关注。融创中国4月12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已达成港交所复牌指引所需的要求,公司已分别在2022年12月、2023年3月底完成发布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和全年业绩,上市规则规定的所有财务业绩均已完成刊发。在上述业绩刊发后,根据上市规则,融创没有须刊发而未刊发的财务业绩。 对此,融创中国彼时在其公众号表示,2022年以来,公司全力推进经营恢复工作,此次股票成功复牌,标志着公司再次获得关键性进展。不过,伴随融创中国在二级市场恢复上市,其股价也迎来了大幅补跌。此外,复牌第一天,在融创中国20多年的两大执行董事就宣布辞任。4月13日,融创中国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公告显示,迟迅、商羽因集团内部工作分工及职责调整,已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23年4月13日起生效。融创中国表示,迟迅及商羽均已向公司确认,他们与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也没有关于他们辞任的其他事宜须提请公司股东或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垂注。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融创合同销售额约为1693.3亿元,同比下降71.7%;收入约967.5亿元,同比下降51.2%;毛利为亏损8.2亿元,同比减少约54.2%;核心净利润为亏损138.6亿元,同比减少约45.2%;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76.7亿元,同比下降27.7%。此外,2022年融创的资本负债比率约75.2%,较于2021年的约67.0%有所上升。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