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学可不学”到“一定要学”,发生了什么?
“
美育项目进驻学校,
似乎为乡村美育这片原本沉静的湖泊
注入了一股活水。
“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面对这个问题,段老师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分享起自己的“追梦”故事。
“我是一个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农村女孩,小时候家里面很穷,没有条件接受课外辅导,但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画画,常常自己对照着课本上的小插图去临摹,班上的黑板报、手抄报、绘画比赛我一样都没落下。”
即使对画画有无限热爱,但令段老师感到十分失落的是,在当时小学的校园里,一直都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指导。
原本成绩平平的她,知道自己如果考不上高中,或许就会和内心追求的理想失之交臂,于是她开始埋头学习,拼尽全力考上了高中,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段老师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美术启蒙老师,她心中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美术梦”才终于开始有了光、有了方向。
● 段老师成为了孩子们喜爱的启蒙老师
“我起步比较晚,高中才对美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是那位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地讲解教学、手把手地辅导,甚至常常用课后时间来指导我们,才让我有机会考进美术学院,实现了自己的美术梦想,我非常感激这位老师。”
段老师回忆起自己这一路的坚持、努力和得到的帮助,在我们眼前生动地还原了一个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热血励志故事。
段老师所就职的脉地完小,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濞彝县漾江镇,学校自1943年建校,到现在已有80年的历史,经过迁址、扩建、不断完善,学校在当地已经算是一所比较大、比较成熟的村小。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原因,许多孩子来自大山深处,学校600多名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寄宿生,可以说他们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或许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一些。
“各种现实情况的局限,家长很难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问题,对美育教育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学校附近仅有一家文具店,很多时候教具画具还要想办法去县上集中采购……”段老师和我们讲起学校早起的美育情况时说道,想要开展美育工作,确实是困难重重。
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一样有许多孩子像小时候的段老师那样,对美术有着无限热情,满心欢喜地沉浸在画画的世界中。
● 学生们在芭莎美育课堂认真地创作自己的作品
“有一个孩子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她读一年级、我第一次在芭莎美育课给她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她非常有绘画天赋,有自己的想法,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但在沟通中,段老师还是发现了一些异样。
原来这个女孩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母亲对她的关心较少,父亲对她的关注和教育也并不是很到位,这导致她内心产生了自卑心理。在之后的时间里,老师们鼓励她继续画画、积极参与学校的美育活动,也和家长做了沟通,等到二年级时,女孩有了明显的变化,那层“自卑的外壳”慢慢消失,在画画上获得的肯定也让她越来越自信。
● 孩子们在跟着芭莎美术直播课认真学习
段老师十分高兴能看到这样的变化,仿佛印证了一句话——“哪怕只是一束微光,也能盏盏相连,拥有照亮山野的可能。”
当提及“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在学校落地以来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段老师从校方、家长、老师、学生多个方面,一一展开介绍起来。
物资和课程资源的补充,是推动一切的起点。
芭莎美育课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具、画具、线上多媒体课程等资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能够接触更丰富多样的绘画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动手能力,对美术也越来越感兴趣,更愿意主动地去学习美术知识。
● 学生们在芭莎美术课上的作品
看到学生们的积极变化,学校也加大了重视力度,增设了专门的美育组,每学期有公开课评课,鼓励老师们提升专业技能,这对美育课的不断改进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段老师表示,现在家长的配合度已经明显有所提高,老师们的课程开展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以前家长们通常会认为,美育这种课程,是可学可不学的。但后来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非常有想法、丰富多样,有些孩子的作品会在每年学校的作品展上展示、甚至在各类绘画比赛中获奖,于是他们对于美育的态度也开始转变,更加支持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
●丰富的课程内容,让孩子们有了更多创作空间
一环扣一环,公益力量的加入,似乎为乡村美育这片原本沉静的湖泊注入了一股活水,让乡村美育拥有了不息的生命力。从一个人影响一个人,到一群人影响一群人,段老师的“励志故事”,也许能在更多乡村孩子身上延续。
“现在我自己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我就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把这些美术知识都传授给我的学生,希望他们能打破地域、经济或家庭等因素的限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儿时的我一样。”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段锦存老师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
📖
推荐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
助力孩子们的美育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