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人的健康需求,京东健康用这家医院来应对
长痘、脱发……遇到这类常见问题,你是否也习惯于先拿起手机搜一搜、问一问,再决定怎么办?皮肤科疾病中,中青年患者占比高,习惯基于互联网信息来做出就医决策。
一组数据也能佐证。据京东健康的最新调研显示,皮肤疾病患者更加倾向于在网上寻找治疗方案;且这些患者年轻化特征明显,25岁以下的患者占比接近50%。年轻群体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及认知度更高。
皮肤科患者与互联网用户高度重合,与其他老龄化的慢性病相比,皮肤疾病互联网诊疗有着更优质的推广普及氛围。
在此环境下,2023年4月22日,京东健康发布皮肤医院,探索专科互联网医院的新模式;动脉网梳理其资源供给、服务内容、合作模式等之后发现,皮肤医院的创新,加强了对医、患、药等各参与方的价值输出,还具有更深层次的行业意义。
为什么是专科医院,
而不是专科中心?
过去,京东健康的专科中心被业内熟知。自成立以来,京东健康在常规互联网诊疗的基础上,陆续以专科中心的形式聚合医疗资源,并进行精细化运营。
截至目前,京东健康已组建了27个专科中心,吸引百余位学科带头人级别的专家加入,并通过头部效应带动近5万名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医生入驻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通过内外部医生、非医专业角色及行业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式”的服务。很显然,专科中心是过去几年京东健康从医药供应链向医疗服务延伸的重要承载形态。
相较于此前的专科中心,皮肤专科医院有哪些特点?
首先,衔接各层次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京东健康已邀请到30位皮肤疾病领域的头部专家开设线上单病种工作室,其已有超过3000名来自三甲医院的皮肤专科医生入驻,还组建了皮肤专科全职医生团队。其中,全职医生团队可全天候、快速响应患者需求,名医专家可接诊疑难杂症患者,或满足线下转诊需求。
其次,更聚焦于细分疾病。京东健康皮肤医院设置了儿童、老年、中医、痤疮、过敏、脱发、疑难杂症等7个特色门诊;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病种专家工作室的建立,特色门诊数量还将不断增加。
最后,注重行业生态协同。皮肤医院上线的同时,京东健康与十余家品牌机构联合成立了“皮肤健康生态联盟”,联盟将开启一系列患者调研报告,针对银屑病、重度痤疮等难治愈、负担重的疾病,关注患者生存状况、心理健康状态及迫切需求;同时,基于已有的数据采集和随访体系,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探索皮肤产品的临床应用、创新研发方向;还将联合开展科普活动,消除大众在皮肤病领域的误区。
总的来说,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可以理解为是综合医院内的一个大专科或诊疗中心,升级为了专科医院。
这次升级,为什么选择了皮肤科?
一个直接的原因:据京东健康统计,平台整体问诊量中,皮肤科占比高达15%;皮肤科问诊中,湿疹、痤疮、脱发等常见疾病问诊量较高。也就是说,大量皮肤病患者对互联网诊疗有迫切需求。
而从整个皮肤病领域来看,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已知的超3000多种。据统计,中国皮肤疾病的患病率高达70%以上,每年约有1.5亿人患有皮肤病,亚健康人群超9亿,有皮肤健康需求的人约12亿。皮肤疾病中,慢性病占比高,多数皮肤病具有季节性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长期管理、频繁就医。
在诊断环节,皮肤疾病具有外在的、可见的症状,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充分的症状观察和交流,即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明确病因之后,皮肤病的线上线下问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后续治疗对检查检验的依赖小。
由于皮肤病治疗周期长,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都有大量治疗发生在院外,院外治疗和管理环节,互联网医疗可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互联网还能克服隐私类疾病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使患者能更好地与医生进行全面的病情交流。
总的来说,皮肤疾病患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诊断、治疗和管理环节都存在特殊性,因此,需要通过更聚焦的形态、更细分的内容为患者提供服务。
以机制和技术破解供给端局限
皮肤疾病固然有诸多适合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天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
在线问诊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医生诊断。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在《2022年互联网医院报告》的调研结果中提到:医生未掌握足够的患者病历资料,可能影响医疗质量;而患者若未掌握或上传必要的疾病资料,对病情表述不清晰或不能准确理解医生回答,也可能导致医患双方的交流障碍,进而影响医生诊断和医疗质量。
有媒体就曾报道,患者质疑在线问诊虽然方便,但描述病症限于文字和图片,可能出现误诊。
在线下,临床路径、医学指南等能为医生的诊疗流程提供指导。在线上,基于互联网交流特征,也有必要制定临床路径,通过制度和技术设计,让医生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患者资料,并给出诊断。
为了探索线上诊疗流程和内容的标准化,2022年9月,京东健康发布了《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核心制度》和《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标准化诊疗路径》(以下简称《标准化诊疗路径》),让医生在互联网执业中有方可循、有据可依。
《标准化诊疗路径》以“实用”为目标,从患者主诉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用药建议、辅助检查建议、生活饮食建议、线下诊疗建议、名医及线下医院推荐等多个维度,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问诊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1月,《标准化诊疗路径》已覆盖19个专科的201种疾病。
以皮肤科的雄激素性脱发为例,《标准化诊疗路径》从疾病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出发,结合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相关数据,整理出对应雄激素性脱发的常见主诉、问诊流程、疾病指南与共识,提出标准化问诊流程,并给出治疗方案,指导医生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的解决方案,同时,《标准化诊疗路径》还在辅助检查、适用产品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此外,与其他专科类似,皮肤科也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目前,我国皮肤科医师人数约为3万人,90%以上集中在三级以上医院。我国每10万人口仅有2名皮肤科医师,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每10万人口中仅有1名。叠加患者在院外多个用药和管理场景需要指导的因素,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就更加突出。
京东健康借助技术力量,将有限资源的能效发挥到最大。
目前,京东健康的医疗知识体系已覆盖庞大的健康知识关系,已应用到智能辅诊等核心环节,实现了医疗AI技术与医生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在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医生可运用智能辅诊平台、诊后管理平台等提升效率。例如,智能辅诊平台具有智能分诊、智能病历、智能质控、智能随访、病程管理等功能,辅助医生高效服务患者。
在与名医专家的合作中,京东健康基于平台资源优势,还搭建了面向基层医生的学习平台,助力基层医生、青年医生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扩容医生资源。
针对患者,京东健康皮肤医院研发了AI测肤工具,基于百万张皮肤图像研发训练。用户按拍摄要求上传清晰的照片后,测肤工具5秒即可输出肤质报告,有助于帮助用户准确描述病情主诉,让医生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实质上也是间接为医生提效的工具。
提升患者用药
依从性、新药可及性
在破解供给端局限性的同时,皮肤疾病的互联网医疗能为患者带来巨大价值。
前文已经提到,很多皮肤病大量的治疗和管理发生在院外,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由此成为执行治疗和管理的主力。而现实场景中,患者在用药知识、用药依从性方面存在缺失。
大多数皮肤疾病需通过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和外用药。以外用药为例,这是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口服药。
外用药的治疗需根据皮肤病灶部位、皮损大小和皮损程度来决定用药量、用药时间。皮肤外用药膏涂擦时,使用前准备、取多少量、用什么涂、怎么涂、涂药时长都非常重要。然而,研究显示,门诊慢性皮肤病患者缺乏皮肤外用药使用知识,且普遍存在不规范用药和用药理解误区。
在线下,门诊患者流动快,医护人员、药师对用药指导不够重视或用药提示不够醒目,都可能导致患者用药知识缺乏。
由于大量用药场景在院外,这就绕不开慢性病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药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差是皮肤病患者的显著特征,这将直接削弱整体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皮肤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基础疾病知识、怀疑用药效果、用药不方便等。
互联网医疗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便捷获取用药知识的途径,更需深度参与到患者治疗与管理过程中,改善整体治疗结果。
对此,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制作了信息准确、有用、有趣的科普知识,并将医疗资源与技术工具相结合,以线上工具来帮助患者进行持续治疗和管理。如痤疮管理工具基于医生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用药及护肤建议,通过智能随访,医生可全病程陪伴患者治疗,最终改善治疗效果。
另一个用药问题与可及性相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专家关欣认为,借助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可将医疗服务惠及全国各地患者,尤其是基层患者;皮肤医学发展迅速,一些新药、新疗法具有突破性的疗效,但许多患者无法触及,希望互联网医疗在皮肤领域有更大作为。
的确,皮肤疾病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药物需求,皮肤科已成为近年来新药研发的热门领域,动脉网也报道了越来越多皮肤新药公司的融资信息。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2022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共批准205个皮肤科新药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生物制品84个,化学药品121个;共批准上市了22个皮肤科新药和3个药物新适应症,我国皮肤科药物创新正呈逐年递增趋势。
2023年3月,一款特应性皮炎靶向创新药乌帕替尼在京东健康首发,乌帕替尼由艾伯维研发,适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的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京东健康首发后,患者可以在线上复诊购药,无需再为了续方开药而花费精力往返于线下医院。
近两年来,包括京东健康在内的多个互联网医疗平台,均已开展过新药首发的合作。此举可帮助药企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开辟商业化渠道,更能提升患者对新药、新疗法的可及性。
对京东健康来说,既有医疗服务体系,也有满足各类药物配送的医药供应链体系。在越来越多皮肤科新药、好药面市的过程中,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将在助力提升创新药物和疗法的可及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皮肤医院,
能否为互联网首诊破冰?
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科之于互联网医疗,还有一项特殊意义:它几乎是业界呼吁开放线上首诊最多的专科,呼声同样高的还有精神心理科。
尽管当前互联网医疗仍然定位于复诊,但在动脉网看来,首诊探索的基础正在逐步奠定。
2023年3月,动脉网在首届数字医疗健康银川峰会召开之际,与银川市卫健委进行了对话。在银川市卫健委看来,线上首诊确实可以方便患者,也可以给互联网医院相关企业更大的应用空间。因此,当地考虑选择一些不需要太多体格检查、通过线上咨询可以确诊的疾病;但还需经过大量的数据比对,斟选某些疾病中个别的案例,将数据上报至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经过许可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首诊探索。
为什么说首诊探索的基础正在逐步奠定?原因有几点:
其一,线上问诊量大、细分病种多,能够积累较大的数据量,为政策决策做参考。
以京东健康为例,其2022年全年问诊量超过1亿人次,皮肤科占15%就达到1500万人次。同时,京东健康皮肤医院还以高发年龄段、高发病种为维度,进行了更细的门诊划分。
适合线上首诊的,也许只是某个专科中的某些病种,或者某些特定群体的患者。在大量问诊数据、细分疾病数据中,才有可能发现作为政策制定标准的数据。
其二,互联网医疗能为患者提供全病程持续管理,健康档案覆盖就诊全流程。
互联网医疗将诊前、诊中、诊后穿起来,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为患者提供覆盖分诊、诊断、治疗和康复指导的全病程持续管理。而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更容易观察患者的风险点,例如生活习惯、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等,这些维度也可能为首诊决策提供依据。
其三,以全面的医疗质量安全制度作为保障,使探索能以患者安全为前提进行。
企业的守正创新和行业自治为政策制定提供环境。除了前文介绍的《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核心制度》和《标准化诊疗路径》,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在以往全平台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组建了由各领域专家参与的4个专委会,针对皮肤病特点,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
4大专委会中,质量专委会负责临床质量管理规范和单病种互联网诊疗路径的制定;科研专委会负责真实世界研究项目的设计和运营;科普专委会负责医学科普与传播,帮助更多用户了解皮肤疾病,专委会还负责专业内容的审核,确保传播的信息准确、有用、有趣;技术委员会则负责专科数字疗法的开发和 AI 等技术的应用。这一架构还有助于整合专业能力和平台资源,提升皮肤医学的学科能力。
政策制定往往会滞后于行业创新。在行业创新举措出现之前,政策制定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哪些值得鼓励,哪些约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医疗质量和全是根本底线,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基于自身探索过程与成果,为政策决策提供具有实操价值的建议。
京东健康透露,皮肤医院的目标是帮助更多皮肤疾病患者实现“轻病随时问”“慢病能管理”“大病能预警”“疑难杂症能找到专家”。这一目标覆盖了从轻到重的疾病群体,京东健康已经在供给层面匹配了多层次的医疗资源,后续需要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拉近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而在诸如首诊探索等更严肃、更具挑战的问题上,京东健康还需发挥出“互联网医疗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