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本是愉快轻松的事情,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压力重重。结了婚有了孩子的人,和孩子伴侣待的时间长一些,也会体会到关系的张力。回家第一天,她总是能吃到最爱的饭菜,都是妈妈精心准备的。小林也十分开心。然而第三天起,父母营造的“温馨”,却让她莫名烦躁——可是,这多次打断了她的工作思路,无法集中精神做事情;于是,她在家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被爸爸拉着去这去那……一方面,她生活总被父母打断,因失去连续感而变得急躁,不耐烦;另一方面,父母也因为“热情不被回应”而感到挫败,甚至会愤怒。在这样的氛围中,小林和父母彼此都开始心生嫌隙,要么陷入冷战,要么忍不住吵起来,搞得双方都很不爽。可到了小林离家的那天,父母又会一反常态,将冲突和矛盾统统抛诸脑后,转变成更猛烈的热忱与关怀。妈妈会准备大包小包特产,塞进行李,恨不得家里的日用品都让她带走;爸爸掏出一些闲置小物件,如保温杯、小风扇等等,让小林拿走去用……这样一种“承接不得拒绝不能”的感觉,就像一团无形的浆糊,黏在了小林和父母的关系之中。指在一段紧绷的、无边界的、无缝隙的融合关系中,关系一方或双方感受到自我被淹没而产生的一种焦虑。就像小林父母,他们极度热忱地将女儿带进自己生活,营造家的归属感;但在小林看来,这种温馨感却令人窒息,仿佛要吞噬她原本独立的样子。当然了,「融合焦虑」不仅在孩子内心会产生,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时,也会存在。因为在孩子的上学阶段,父母平时工作,拥有自己的娱乐和社交,形成了一定距离的亲子相处模式。然而寒暑假里,本来泾渭分明的界限,又拧成了一块儿。父母要抽出时间带孩子,安排作业和户外活动,甚至陪孩子参加夏令营……他们原本的空间,被孩子的寒暑假所吞没,甚至仿佛回到了当初「没日没夜围绕孩子转」的生活当中,所以十分焦虑和烦躁。它所给予我们很强烈的一种感受,就是:自己要被湮灭了。尽管,对方出于善意且充满爱,我们也会反抗而推开彼此。1983年,两位艺术家谢德庆和琳达·莫塔诺,用8英尺长的绳子捆绑在彼此之间,以此生活一年,但没有任何肢体接触。起初两人还挺新鲜,做什么事都有人陪,虽然被绳子牵绊,但各自正常生活。他们吃饭、睡觉、去厕所,所有事都要考虑对方,完全缺乏自我的主动性;他们各自的隐私暴露无遗,同时又目睹对方各种丑陋行为,失去了边界感;因为对方存在,他们无法将害羞、消极一面表达出来,总是处于不安之中。
"我们变得像动物拉扯绳子,大声怒吼,再演变成咆哮,直到两人冷静下来,不再说话。"某一段日子里,两人的相互憎恨持续了很久,几乎无法继续生活。行为艺术结束那天,琳达以最快速度逃离了谢德庆,不想再有任何交集。谢德庆和琳达·莫塔诺
《绳子》以夸张的行为艺术,向我们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焦虑」。它像一个警报器,提醒我们关系中存在以下危险⚠️——进入一段关系时,每一个「我」都会跟「你」进行融合。或者说,由于我们从小缺乏被关注和感知的体验,一路小心翼翼才成长为独立的样子,那么,面对关系的结合时,总觉得「你」是高大魁梧的,似乎要把「我」的身份和自主性都吞噬掉,导致脆弱的「我」死亡。「小我」越是脆弱的人,也越是需要跟各种关系保持疏离,让自己存活。所以长大后,他们即便面对父母的"好",也会感受为一种"被迫融合"的力量,于是极力反抗,激发矛盾。如果我们的边界曾经被侵占,那在关系里,就会存在过度的「融合焦虑」。很多人自从有了孩子,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这时,我们本身的边界会被各种育儿的事所侵占。等到孩子上学阶段,我们再尝试在养育孩子和自己生活之间,划出一条边界;所以在孩子寒暑假期间,我们被关系的力量所裹挟着,总是绕着对方打转,就又勾起了「融合焦虑」。但回到父母家,只说自己拿到好的业绩,很受公司器重。可面对父母,仅谈自己如何支撑家庭,关于吵架避而不提。其实,父母这种“引导孩子变好”的本能,是他们想迫切地跟孩子拉近关系。而且,还用这些硬邦邦的「道理」和「指导」,将我变得跟他们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于是,我们出于极大的融合焦虑而推开彼此,索性在他们面前“报喜不报忧”。综上,我们可以把「融合焦虑」看成一种保护机制,没有一定的好坏之分。它出于我们每个人对关系融合程度的不同,来提醒我们——关系里「自我」脆弱的人,通常会因为对方的某种行为,而感觉到被侵占和吞并。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表达一些拒绝,让「自我」生长出来。自体心理学家海因兹·科胡特说:“不含敌意的坚决。”我们“拒绝”并非为了推开对方,而是通过表达内心真实的态度,来肯定「我」在关系中的感觉:我知道,你们在用这种方式关心我……很感谢你们的心意。着重于表达“我”的感受,不含敌意地拒绝父母,让自我意志变得强大。当我们体验到「融合焦虑」时,容易期望别人先去改变。当一份关系或一件事令人不舒服时,
如果持有“我的痛苦我负责”的想法,人就比较容易有动力去改变;
而如果持有“我的痛苦你负责”的想法,人就会总想着改变对方。
比如最简单的,小林可以在心里拎清"我的事"和"父母的事"。当她拒绝父母时,他们一定会感到生气和难过;但其实,这是父母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而小林,可以给予理解与共情,甚至耐心地听他们抱怨与诉苦。我们害怕被看见真实而有缺陷的自己,这是一种原始的羞愧。所以往往展现“好”的一面,让自己在关系中受尊重与欢迎。既向对方展现真实的自己,又能为内心的羞愧留有余地。比如,朋友小林之所以远离父母,也是因为不想被催婚和谈论工作上的事。每次跟父母坐一起,他们就通过聊这些要命的话题,“关心”女儿。这让小林想起恋爱的几次挫败,和工作的各种压力,倘若直接跟父母讲,她也感到羞愧。你们催婚,我不是不在乎;你们问工作的事,我其实非常受累。但我在解决这些困境,这时候不想谈论太多,也不需要指点。
由此,自己营造一个「存在性安全感」,在关系中做一个“有缺陷也不必羞愧”的自己。“真正的亲密关系,只有在独立的人之间,オ有可能建立。”
而「融合焦虑」,是为了保有你独立的存在,而生出的一种抗拒情绪。所以,如果放假无法好好跟父母待在一起,不妨远程发一句问候与分享,也足够的。点亮「在看」,愿你在关系中享有安稳与舒适~作者:梁脊。责编:天雅,陈沉沉。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 ⭐今晚8点 王宇赤专场直播⭐ -
无法真正打开自己吗?
生活刻板、僵化,不够灵活变通
时常深陷某种情绪难以自拔
想要寻求改变,却又无从下手...😍带领舞动+干货讲解+福袋抽奖
❗直播无回放,点击下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