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香帅:财富逻辑,彻底变了!

香帅:财富逻辑,彻底变了!

公众号新闻

三月,美国硅谷银行与瑞士信贷的相继爆雷,以及两会上提出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宣告了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会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和财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创业和投资方向?


又应该如何更新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方式,高质量地管理自己的“钱袋子”?


在这篇文章中,香帅分享了2023年以来金融市场与财富增长的新变化、新趋势,希望能帮助各位开拓创富路径与守富思维。


口 述:香帅 著名金融学者

来 源:混沌学园

          (ID:hundun-university)


     

金融市场的“变”与“革”


1. 全球经济的新变局


在2020年的《香帅财富报告2: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2021年的《熟经济:香帅财富报告3》和2022年的《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三本书里,我讲到了2020年到2022年之间全球经济的大变局:


第一,是政治上、经济上由原来水面宽阔的地带进入到水流湍急的大峡谷地带


第二,全球经济“K型分化”。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消费和社会都呈现出“K型分化”的状态。


第三,中国经济进入中年期。我们知道,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还是创业公司,在前二十年都是处于青少年时期,可以拼命往上跑。但是到2021年之后,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转向、财富的存量与增量的比到整个经济的增速,所有数据和指标都指向中国开始进入轻微的中年期。


进入2022年,全球格局持续在改变,由平面化的全球化进入到有限连接的“岛链化时代”,这种状况实际上会对我们的心理结构、行为结构(消费与投资)、社会结构、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时间来到2023年。从疫情防控放开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一个季度的时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是技术上的变革。今年二月份突然进化的AI与Chat GPT,使大家陷入一种摸索的焦虑当中。我的个人感觉,是社交媒体过度放大了AI的影响,实际上它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应用领域。我们回想一下,从2008年苹果手机推出,到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铺设和应用,期间经历了两到三年的时间。现在的应用速度当然会更快,我们需要加快学习。但是没有入局的人还不用太着急,跟上就可以了。


我们会发现经济局势同样在发生变化。疫情三年的经济具有战时经济的雏形,这是一种高度集中化的计划经济。那么这种转向究竟是一种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转向,还是在“岛链化时代”的约束条件下的转向?下文我将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最后,是财富增长的新格局。在三月份,金融市场发生了几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正如大家所知,硅谷银行倒闭以后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这一事件重新唤醒人们对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雷曼时刻”的回忆,甚至连美联储出手也不能挽救局势。随后,瑞士信贷也破产了。在三月份,全球都陷入了对另一场金融危机的犹疑之中。在这种情况底下,中国应该怎么应对?或者说,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否会拖累中国的经济复苏脚步?


三月份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变化,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的中国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初看起来,这件事似乎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但是实际上,许多创业者都处在科技金融的赛道上,这一赛道又是跟地方金融监管的政策紧密相连。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金融监管机制改革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实际上,无论是美国的利率政策,还是中国的金融监管,它们都意味着资产价格和财富效应的变化。前一波的创富者正好赶上了2012年之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创业时代,大部分人都忙着“创富”,但很少人想过“守富”这件事情。大部分人的钱都放在哪里呢?一是活期存款里,这部分的钱没法花,也没法投资。二是企业不停运转的现金流里。但是在今日的逻辑底下,原来的创富路径和守富思维需要发生一些剧烈的变化。

         

2. 硅谷银行是怎么倒闭的?


有关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我们需要从硅谷银行的倒闭讲起。3月7日硅谷银行还官宣“一如既往”连续第五年上榜“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结果24小时以后就宣布要抛售资产,48小时以后就被接管(名义上已经破产)。从金融从业者的角度来讲,很多人一开始没有重视这件事情。由于美国金融业的“头部效应”,连前10名都挤不进去的硅谷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没有系统性风险的。硅谷银行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它的存款客户与贷款客户主要是美国硅谷的创投圈。这种特性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创投圈为硅谷银行提供了优质的底层资产。另一方面,作为镁光灯下永远被聚焦的一群人,创投圈所承载的关注也导致了硅谷银行事件的发酵。


我认为,硅谷银行的危机既是结果也是开头,除了硅谷银行自身决策的失误之外,这个事件本身是与美国的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关的。从2012年开始,美国由金融危机下的“严监管”转向了“抓大放小”的政策。具体来说,这个政策对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大银行管得很紧,但是赋予小银行流动性。


在美国向市场注入六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之后,硅谷银行吸纳了大量来自风投圈的优质资产。为了让负债端匹配资产端,硅谷银行将大量的钱投到期限长、利息高、流动性弱的债券上,从中赚取期限错配的利差。这本来是一门没有风险的好生意,然而,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美联储在2022年开始加息。


我们知道,利息上来以后,债券的价格就会下跌,这对硅谷银行的资产端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硅谷银行的负债端也出了问题。由于美联储加息对经济形势的影响,硅谷这只“风口上的猪”,在风停的时候也跌得最快。硅谷的科技股往下跌,现金流也受到影响,企业纷纷去取存款。在这种情况下,硅谷银行本来可以通过借贷等方法来补充流动性,但是偏偏选择了最坏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公开市场上“大张旗鼓”地借钱。由于硅谷创投圈自带的聚光灯效应,加之社交媒体对这件事的炒作,所有人都知道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出了问题。于是,企业为了防止自身现金流出现问题,都在短期内提取存款,而为了满足客户提款需求,硅谷银行不得不将债券的账面损失转化成实际损失,由此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并再一次产生挤兑……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硅谷银行倒闭。这件事看似荒唐,但是它揭示出了信息对情绪、以及社交媒体对金融资产的估值的影响作用。当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噪音越来越多,价格的泡沫越来越大,而价格泡沫的破碎速度也随之加快。



从宏观角度看,硅谷银行不存在太大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它在微观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探讨。其一,银行客户画像的高度一致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当客户群体趋向同质化时,信息与情绪会特别容易传染。其二,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对公开的市场操作需要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其中我们要把各种阴谋、社交媒体、挤兑、流动性螺旋等因素考虑进来。


在宏观层面,硅谷银行事件对我们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什么呢?在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之后,美联储经历了四重困境,或者说,这是美联储的“明斯基时刻”。这四重困境指的是:压通胀、保增长、维持短期金融稳定与维持长期金融稳定。实际上,陷入四重困境当中的美联储处于“按下葫芦又起瓢”的状态。为了压通胀、促增长,美联储必须加息。然而,加息不仅会影响中小银行,也会对创投圈和金融圈(美国最有利的两个臂膀)产生影响并导致经济下行。因此,对美联储的考验在于,如果加息,中小银行会有窟窿,经济会下行,股票会狂跌,会导致各个行业信心的崩塌。如果保持通胀,老百姓与企业都受不了,长期下来窟窿肯定更大。


对此,美联储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加25个BP(基点)。这种方法既表明美联储控制通胀的“鹰派”决心,也证明它对保持金融稳定的关心。然而,正如我之前所言,硅谷银行事件证明美联储不过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这意味着过去持续十多年平稳的美国货币政策将要结束,美国的名义利率水平一定会浮动得非常厉害。


我们知道,金融资产价格=现金流/利率,现在分子开始剧烈波动,那么整个分数也难逃波动的命运。这时的资产价格就好比飞机碰到气流层,会颠簸得非常厉害。在这里我需要强调两个概念。其一,利率是有用的,其二,经济的冷热需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其实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胀指数。基于上述两个概念,由于美国过去十多年的通胀一直保持在非常稳定的“低通胀”(great moderation)水平,美国持续采取了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接近零,实际利率基本为负。



正如我们所知,资产价格=现金流/贴现率,从这一公式可以推理出资产价格长期处于的“三高”状态。在贴现率趋近零的时候,资产价格可以无限大,这首先会导致资产价格的“高估值”。其次,只要贴现率出现微小的波动,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高波动”。另外,由于增长机会没有那么多,只要是稍微好一点的项目就会被疯狂追逐,因此导致“高分化”。在货币政策目标相对单一、只需平稳地促增长的时候,高成长行业、高风险溢价资产会更受青睐。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利率会波动,通胀也会波动,那么资产价格会怎么波动呢?一句话总结:未来三到五年没有趋势性机会,有的都是波段性机会。



以硅谷银行作为缩影,可以发现,全球低通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接近,以及稳定货币政策的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还将持续。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引用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来作为本节的总结:在未来,我们“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3. “革”: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不是从分业到混业?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就把混业改成了分业,那是因为1992年中国开始搞资本市场,同时也受到全球崇尚分业监管的影响。分业到2011年左右宣告结束,银行开始转变为多元的金融机构,旗下既有银行,也有信托、资管和基金。混业十来年之后,我们今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那就是“防风险”


“防风险”是特别被强调的大逻辑,也是从2017年以来中央文件的重要议题。我曾经用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政策的大变化:“外忧更甚,保持内稳”,外面的忧虑更严重了,要保持内部的稳定。就此而言,金融防风险就变得异常重要。在这种大逻辑底下,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得到预判的。比如有一阵子有人跟我谈金融开放和资本账户开放的事情,我说先放一放。我们可以想象,一旦资本账户猛然开放,将很难防住金融风险。


“防风险”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六个字概括:穿透、集中、严格。何谓“穿透”?原来分业监管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回去”。比如,2015年有大量场外市场的资金通过信托计划流入银行。这就造成了证监会的困境:根据分业监管的规则,证监会只能管理股市,但无法管理信托和银行,这两方面没有办法协同。为了“防风险”,必须穿透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中间的风险点。


何谓“集中”?前几年爆雷的P2P、小贷公司、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地方金融局的监管范围。实际上,金融监管不应该有地方和中央的区别,金融监管要去“地方化”。另外,原来新技术冲击下的灰色地带,比如数字加密资产,也会被金融监管一并管理,从“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回去”变成“全都是我的孩子,全部一把管起来”。


何谓“严格”?“严格”指的是要保证金融行业的血脉纯正。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要成为增长的引擎,技术创新、制造业升级、国家安全、粮食、能源、国防不能单纯成为企业挣钱的工具。之前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利用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比如德隆系、明天系,再到后来出事的海航系、安邦系。类似的套路将会被严加控制。未来不再有那么多信马由缰的机会,大家好好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老是想着收租的事情,资本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于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趋势,我希望用鲍勃·迪伦的一句歌词来总结:“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即使是鸟儿,也有天空的约束”。


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将走向“双峰监管”,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分开。金融消费行为将被纳入到金融监管的范畴里面,地方金融职能虚化,并且同时采用混业和强监管的方式。在这种情况底下,我们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预期、对于企业的估值都需要有重新的认识。


         

国内大逻辑:安全发展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曾经提出“一个世界,两个体系”的说法,对于这种分裂感,想必大家已经感受颇深。孙立平教授把它称为“大拆解时代”,我把它称为“岛链化时代”,两者指的都是从全球密切相连到有限连接的转向。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掀桌子是为了更好地讨价还价、是为了妥协。但是从今年的局势看,掀桌子本身即是目的。在全球化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实际上很难相信全球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包括我自己在内,我的内心深处也是拒绝逆全球化这件事情的。


我们经常会有“全球化的产业链已经连在一起,分不开了”的预设,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全球现在处于一种中年夫妇闹离婚的状态,虽然其中经历了很多麻烦,但是好多东西都离成了,比如俄罗斯能源之于欧洲。在“岛链化时代”,除了纯科学、纯艺术等领域之外,其他范围内的全球共识正在减少。


在马丁·沃尔夫前不久的访华行程中,他从国际政治和中国经济的宏观角度出发,为中国提出了五条建议:


1.注重经济安全。


2.尽量维持对外贸易。从供给端来讲,我们是过剩的。哪怕是吃一点亏,我们也要保持体量的优势。


3.争取欧洲。


4.与发展中国家做朋友。


5.让时间解决问题。需要让新一代人更多地接触具有全球共识的话题,也许未来他们能够缝合国家之间的裂缝。


我将沃尔夫的建议稍加改造,套用到了企业的发展之道上。具体而言,就是“现金流安全”、“尽量维持销售网络”、“尽量争取国内客户”、“与发展中国家做朋友”以及“让时间解决问题”。小到企业,大到国家,在不同的环境里,它都应该有相应的策略。从去年年底我就讲过,目前国内的大逻辑是安全发展,未来中国的经济政策一定是根据这条线索来制定的。


实际上,国内的大逻辑是跟中央文件的主题句密切相关的。那么,二十大的主题句是哪句呢?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原来我们讲的都是战略机遇更大,没提及风险问题。2012年之后开始强调来自国内的风险,2018年之后讲的是来自国际的风险。但是2018年我们依然认为战略机遇是大于风险挑战的。直到二十大,中央文件的主题句变成了“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如果说“战略机遇”代表“发展”,那么“风险挑战”则代表“安全”。当中国面对风险挑战的时候,维持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在前,发展在后,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安全的发展”。这就解释了我在上文所讲的,为什么要把“防风险”摆在金融市场的第一位。


基于上述形势,我认为,未来只要是能够维持“三大安全”的发展路径,都是有利可图的。这“三大安全”指的是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实际上,任何约束条件底下都能生长出新的机会,但是我们需要改变认知,不能只凭借着自己的肌肉记忆、用原来的方式来行事。

         

财富增长的新格局:创富与守富

         

1. 增量财富:减速


说到“财富”,所指的无非财富的创造(造富)和财富的存储(守富)。在目前的情况底下,这两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这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对创富和守富的观点。



首先,增量财富明显减速。这一点从中国的经济增速与企业项目的年回报率之中可以看出。因此,眼下我们面对高增速的项目一定要非常谨慎,这种项目的“踩坑概率”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我们要警惕“幸存者偏差”,因为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功者、而非失败者的案例。另一方面,那种遍地是黄金、野蛮生长、到处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机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GDP的增量与财富的创造主要与三个环节有关:进出口、投资与消费。在八九十年代,进出口为很多中小型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提供了造富的机会,目前长三角与珠三角仍然依靠进出口来发展。在未来,进出口依然可以成为造富机器,但它需要从出口的方向往进口的方向转移。另外,产业的价值链需要升级,因为原来对企业有利的人工成本、地租成本都消失了。


投资本来也是一个造富机器。一般来说,投资主要分为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三大块。过去中国的城市化拉动了跟投资基建相关行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城市化之中包含了房产、商业地产、电器、家装等一系列行业。实际上,中国的许多首富的确产生于钢铁、房地产、机械、设备制造等与投资密切相关的行业。房地产投资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造富空间,但是未来五年中国的房地产销售不容乐观。根据保守估计,房地产销售至少下降20%。我们可以想象这一降幅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尽管有旧城改造和新基建作为补充,也很难补救房地产为基建带来的影响。制造业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外需(出口)或内需很强的时候,工厂才要扩大、才有制造业投资,但如今进出口也受到了冲击。


在减速的大环境里,投资端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以下模块:国家安全、能源安全、农业安全、国防安全。投资里面会产生泡沫,一切新技术泡沫都是投资的地方。但是,泡沫的存在也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心理预期。当我们往投资领域里面去挤的时候,财富和创业公司的估值会非常颠簸。泡沫吹起来会非常快,但破灭得也会非常快。


就消费而言,从前两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消费的GDP占比超过50%的时代,这一比重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在这里我们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增量财富的创造在减速,需要调整预期,其二,我们要把投资集中到某些区域,比如说消费领域。这时我们就需要关注消费领域所发生的变化。


在我看来,市场特别容易滥用“消费升级”的概念。为了说明“消费升级”的问题,我需要回到上文所讲到的“K型分化”。这个概念指的是市场上没有中间层,要么是奢侈品与高端商品,要么是性价比很高的商品。当说到中国下沉市场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消费升级”指的不是价格更高,而是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因此,在主打消费市场的时候,我们要把“K型”的下半部分拉平并往上拉,提高性价比。只有把底线变得更高,才有可能收获更高的市场份额。


根据淘宝和天猫的负责人所言,在去年消费相对萎靡的时候,香氛等产品却卖得特别好。我们知道,大多数化妆品,比如口红,是非常规模化而且标准化的。不同的品牌主要是依靠营销渠道产生差异,而品牌营销就意味着对平台和流量的依赖更大。与口红不同,香氛是非常私密化、个性化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调性”,我把它称之为一种“后物质价值观”。它指的是对情感、爱、尊严、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等要素的追求,这些情绪都要包含在非物质的价值观里面。因此,在主打消费市场的时候,我们还要把这种非物质的价值观和时代转化的东西放到产品中。


在增速往下走、对性价比与非物质价值观的追求又不断提高的时代,小机会仍然星星点点地不断涌现出来。事实上,消费的赛道非常拥挤,大的品类很难发展,小的品牌层出不穷、起起落落。当然,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此外,我们还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数字化等线上工具的优势。这就是目前消费市场的现状。

         

2. 存量财富:加速


与增量财富的减速不同,存量财富的管理一定是处在加速的过程当中。就此而言,资产财富管理是好赛道。宋国青老师在五年前曾经说过,五年后的资管市场要涨三倍,现在看来宋老师还是保守了。



上文我提到了数字化的问题。之前财富管理这种利润高、门槛高、行业壁垒高的行业还没有完全被数字化。如今面对AI在应用层面的突破,财富管理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改造的好时期,而这个行业本身又处在高速增长的赛道之中,这里面是有机会长出来的。


在这种财富新格局底下,整个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资产配置无非集中在房产、银行存款和金融资产(信托、股票、债券、黄金、大宗商品、数字货币等等)三个方面。2021年以前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基本上是跟着中国的经济涨幅在涨,大部分资产都配到了房产上。2021年之后这个局面就被打破了。这是因为,首先,那些能够在一线城市买房的人,基本上已经把两套房子的份额用完了。其次,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钱都配到房产上,在房地产未来面临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严重的分化与流动性的问题。


未来我们的资产应该往哪里配?银行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我们的购买力正在快速下降,全球处于高通胀的情况。其次,全球高通胀也导致了资产价格、汇率以及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另外,我还想提出一个“分层通胀”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使用滴滴打车,就会发现专车价格的涨幅比快车厉害得多。当质量溢价越来越严重的时候,需要根据消费分层来控制通胀。要保底层、保中层,但是越往上,每一层质量的溢价会越厉害。因此,即使没有通胀,我们也会感受到银行存款的购买力在下降。就此而言,只要我们的财富还在往上涨,我们肯定得往金融资产的方向挪移,保险、信托,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向。


未来,我们一定要在创富与守富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创富与守富两头都要硬。在这里面,我总结了创富和守富的两层逻辑:



第一,我们要“阶段型创富”,要随波逐流,见好就收,小步试错、台阶不要跳。正如我在上文所言,未来资产的价格会波动得非常厉害,而且泡泡吹起来越快,破灭得也就越快。当资产价格像坐飞机一样剧烈颠簸的时候,我们要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地小步迭代试错。


第二,我们要“纺锤型守富”,要岛链结合,安全保底,冒险投机。首先,要保住底层的“保底型资产”(保险也是其中一种),这部分资金是无需考虑收益的。在任何情况底下,我们要拥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家人能够平稳过度一段时期。其次,要保住“稳定性的资产”,毕竟我们赚钱是为了未来支出的平稳。比如我们需要考虑,假如我们一两年不工作,或者我们没有收入,还能不能支付孩子的学费、能不能支付房贷或者保住基本的现金流。最后,对于中上层来说,我们要有一些冒险的、投机性的资产。


最后,我想给创业者两个建议。第一,不要卖掉房子去创业。之前在高增长的时代,卖掉房子去创业是孤注一掷的勇气。现在,连马云也不会卖掉湖畔花园的房子,而是把它改成办公室。第二,如果你的资产达不到一千万,不要卖掉房子去创业或炒股。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这个标准至少要提升到三千万。


好文推荐:




排版 | 微澜‍‍

审校 | 七雨   主编 | 孙允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暴涨!暴涨!今天,彻底炸了!刚刚,三地警方决议刷屏!发生了什么?人民币狂拉400点,人工智能又出新逻辑,超大行情来了?中国的生存法则彻底变了,你再不懂就晚了!付鹏:大周期已开始变化,巴菲特在复制1982-2002投资逻辑,全球上游都在干一件事情原创丨3个润到美国的人,没想到竟混得这么惨!尤其第三个,彻底灭顶了!“俄粉”的愚蠢逻辑,只会把国家带入深渊中国生存的底层逻辑,懂的人寥寥无几!GPT-4来了!微软官宣植入Office办公软件,彻底解放打工人?请做好失业准备,中国的生存法则彻底变了大清挨揍主要原因是拒绝现代文明与市场逻辑,死抱强盗逻辑不放手!限制了中国人发展的三条该死金玉良言 !和我一起做香喷喷的芝麻酱吧中国的生存法则彻底变了!以下规则要铭记!升学规划系列视频 | 了解各国升学逻辑 - 读懂AP逻辑,美国选拔揭秘请做好失业准备!中国的生存法则彻底变了!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逻辑,请看景甜5/5讲座预告:财富传承&遗产规划如何避坑?!福布斯大咖率领硅谷18亿美元理财服务专业团队告诉你这样做最有效!突然宣布破产,彻底凉了!!【北京美国中心活动】电影放映:财富女性,3月27日,周一,晚6:30重访葡萄牙(1)-大航海时代之父星二代们的尴尬香帅:创富时代已过,守富时代来了?微软称GPT-4或具备人类逻辑,人工智能终将成“人类智能”?他们,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继承沈殿霞6000万遗产后,郑欣宜彻底变了!彻底变天!世纪大分裂开始了!彻底变天!致命一枪打响,世纪大分裂开始了!Windows 这个新功能,让你用电脑的方式彻底变了华尔街:分拆改变估值逻辑,阿里股价可能翻倍盘不清的建筑逻辑,那就看看图解吧云绑定应用:实现业务逻辑,减轻开发者负担扶郿战役:西北战略决战首场大捷,从根本上改变了战略态势,彻底拉开解放大西北的序幕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香帅:2023年,做私域还划算吗?凉凉!顶流男星体内已检测出4种毒品!网友:太疯狂,彻底完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