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英国对华憋着一肚子坏水准备搞事

英国对华憋着一肚子坏水准备搞事

公众号新闻

2023年春天,可以说是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一个春天。

先是中国推动世仇沙特伊朗和解,然后是马克龙访华,还有卢拉访华,中国在中美的艰难博弈中,获得了另辟蹊径的突破。

不过这时候在欧洲,有一个人坐不住了,那就是以一个印度裔身份当上英国首相没多久的苏纳克。

4月14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公开批评马克龙的“欧洲主权论”表态,强调欧洲应该统一对华立场。

此前,苏纳克还公开威胁中国,说中国近二十年的行为让英国很担忧,给世界造成了危险和不安定的因素。

对于中国的“威胁”和“挑衅”,英国不会坐视不管。

似乎为了给自己的言论壮胆,苏纳克还宣布,国计划在印太地区“永久性”部署一艘大型军舰,作为英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英相隔万里之遥,英国人为啥偏偏要和中国过不去?

其实,这是英国人准备搞事情了。

一、快崩溃的旧帝国

说起英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的五常。

虽然近些年不如以前,但也能凭借金融业维持自己发达国家的地位,靠着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似乎混得也不错。

但事实上,英国的经济,一直在吃撒切尔时代的老本,老本越吃越少,新兴支柱产业却没建立起来多少。

平时尚且能依靠金融服务来苟延残喘,但一旦世界陷入经济下行,英国就原形毕露了。

从2020年开始,随着美国开始疯狂印钞,英国也开始疯狂放水。

英镑的M2从1995年的5000亿英镑,增长到2023年的3.1万亿英镑,增长了6倍。

人家美元可以靠美元收割全球,英国能收割谁?连英联邦国家都收割不动好么?

结果通胀都反噬在了自己身上。

美国通胀达到7%,民间就闹得不要不要的,英国是多少?

已经连续7个月通胀指数超过10%!

其中在3月份,英国的整体通胀率高达10.1%,食品价格上浮了19.4%!

直接影响了民众生活,民间怨声载道,大罢工层出不穷,连公务员都罢工了10万人。

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英国经济将在2023年萎缩0.3%,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0.3%是啥概念?

不说能实现正增长的美国、欧盟了,连“欧猪五国”之一的意大利都不如!

一系列的信号都表明,英国已经进入衰退通道。

那么英国是怎么落到如此地步的?

严格来说,还是因为脱欧后遗症。

第一个后遗症是劳动力不足。

曾几何时,英国因为劳动力底薪比较高,一直是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劳动力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就算不会英语,但只要在饭店端几年盘子(是不是和很多高华很像?)就能挣一笔不菲的收入。

他们是开心了,但英国人不干了。

你们这些外国人,干活那么卷,把本地的低收入岗位都抢走了,本地人咋生活?

此外还有一些低端就业人员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相对比较差,一直是英国犯罪率高发的罪魁祸首之一,结果英国人就不干了!

抗议!

把外国人统统撵走!

所以被煽动起来的英国底层,也是英国脱欧的推动力之一。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后,为兑现“脱欧派”主张的限制欧盟移民的承诺,英国在2020年2月推出了新的移民政策。

这也被多家媒体评价为英国从1973年后,首次正式宣布的最大移民革命。

新的移民政策采取积分制,对申请人的特定技能、资格、薪资或职业等方面进行打分,技术工人需要满足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包括特定的技能和说英语的能力,才能在英国工作。

从表面来看,这项措施有助于吸引高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精英来英国工作,为英国增添新的活力。

但同时,设立的积分门槛使低薪、低技能的欧盟公民更难进入英国劳动力市场。

这也意味着70%此前在英国的欧盟劳工(特别是东欧人和南欧人),像服务生啊,农场工人啊,司机啊,就不再符合申请移民的条件了。

但是你真以为外国人走了,英国本地人就会老老实实去干这种“低等”工作了?

不会啊!

在家躺平吃福利不香吗?

结果就是本地人不愿意干,又不愿意让外国人干,硬生生把英国劳动力干短缺了。

从2021年新的积分移民制度生效后,到2022年6月,英国的欧盟员工减少了46万人。

尽管有13万非欧盟员工(现在知道为啥要发BNO护照了吧?)部分填补了缺口,但这也导致英国劳动力市场在6个关键领域出现了33万人的严重缺口。

2022年11月的时候,英国议会发布报告,13.3%的企业表示它们遇到了用工短缺问题。

从事住宿和餐饮服务的企业用工短缺比例甚至高达35.5%,建筑业的短缺比例为20.7%。

不要小看这种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仅是少几个人的问题,影响的是整个英国经济链条。

比如自英国“脱欧”以来,约有1.6万到2万名欧盟司机离开了英国。

开车的人少了,物流的运转效率就变低了,本来供应充足的超市变得商品紧张,只能通过涨价的方式来调节供给。

再比如英国农场需要大量欧盟工人,但这些劳动力一走,英国的农产品根本没有人力去采摘英国人吃饭必不可少的沙拉原材料生菜和西红柿。

结果这些农产品有五分之一只能烂在地里,造成供应短缺,再次推高价格。

还有一些餐馆和旅游景点,根本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营业,甚至连著名旅游胜地海克利尔城堡的婚礼生意都彻底断了。

所以这种劳动力短缺带来的问题,已经辐射到英国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相当多的负面影响。

哪怕英国人已经反应过来发放了一些6个月的短期务工签证,但谁愿意干这种朝不保夕的工作呢?所以英国用工荒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劳动力短缺叠加通胀,让英国陷入一种通胀—劳动力工资上涨—通胀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个后遗症是脱钩打碎了英国制造业产业链。

曾经的英国多牛啊,工业革命的先行者,曾经的世界工厂,跺跺脚整个世界都抖三分的地位。

可是二战之后,英国元气大伤,制造业持续衰落,和美国越差越远。

到了撒切尔夫人时代,又推行 “去工业化”战略。

主动放弃冶金、造船、建筑设备等传统重工业,把很多制造领域的百年老字号企业都卖了,只保留汽车、航空航天等部分高端制造业,发展重点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

2008年,英国开始了“再工业化”之路,可是谈何容易?

高端有美德日,中端有中国,低端有印度越南。

英国就算再努力,也无法让自己的制造业重铸辉煌,反而因为脱欧,导致本来就不富裕的英国制造业雪上加霜。

脱欧之后,英国制造业就更不好过了。

因为制造业是一个非常依赖产业链的领域,英国这样的小国家,是不可能搞定所有制造业零部件的,只能依赖进口。

可是脱欧后,来自欧洲的零部件要交关税了,而且脱欧增加的海关边检等一系列复杂的文件手续也开始越来越多,导致进出口时间加长。

这样一来,势必造成英国制造业终端产品的成本增高。

不涨价吧,赔钱,涨价吧,国际竞争力又会下降。

而且英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就是欧盟,占总出口的比重超过50%,本身卖到欧洲商品经过关税已经不占优势了。

你再涨价,还卖不卖了?

要知道,资本是非常敏感的,英国制造业成本高了,资本就会跑。

在金属行业,纽波特塔塔钢铁退出英国,引发钢铁危机。

汽车行业,宝马集团打算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将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这是继本田2016年关闭英国工厂后,再次痛失国际大车企。

结果就是英国制造业遭遇巨大打击,在产出、订单和投资上受挫严重。

2022年英国汽车产量比上年减少约10%,降至77.5万辆,为1956年以来的新低。

第三个脱欧后遗症是金融支柱崩溃。

执行了几十年去工业化的英国,资金流向和资产配置已经高度金融化。

可以说,金融业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

可是脱欧之后,虽然英国避免了“无协议脱欧”,但涉及大量跨境业务的金融服务业未包含在贸易协议中。

这意味着总部位于英国的金融公司无法在欧盟开展业务。

虽然英国曾尝试推进英欧金融服务准入协议以渡过协议空白期,但由于英国宣称双方在金融服务谈判上采取“对等原则”,欧盟表示不大可能批准这些准入。

资本爱的是钱,不是英国。

当在英国搞金融赚不到钱,那资金就会外逃,原本设在金融城的公司开始向欧盟方向大规模转移业务。

2021年的时候,英国新金融智库发表了一份报告,声称英国退出欧盟后,已有超过440家金融机构已经或正在将业务转移至欧盟,伦敦金融业管理资产跑掉了1万亿英镑。

英国全靠金融业赚钱呢,现在资金都跑了,经济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

所以别看英国2022年GDP增长了4%,但其实主要因素为通货膨胀。

如果采用基准年物价核算,英国GDP甚至比2019年还低。

这说明英国GDP仍未能实现完全复苏,而且是“G7集团中,唯一一个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国家”。

当前英国糟糕的经济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罢工一轮接一轮。

英国本来指望脱欧之后与北美经济融合来重启经济,结果与美国自贸协议迟迟谈不下来,导致英国经济前景越发晦暗,市场信心丧失。

去年登记破产的英国公司数量超过2.2万家,同比增加57%,为2009年以来最高值。

英国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9个月处于-40以下,成为50年来最长的悲观期。

二、英国的对策

面对重重困境,英国的对策就是发挥自己搅屎棍特长搅乱欧亚,为其他大市场制造混乱与不安定因素,吸引资本与人才回流解决其通胀与金融问题。

首先就是搞乱欧洲。

回顾整个俄乌战争,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说美国是幕后的操盘手的话,那么英国就是在前台唱戏的,在拱火俄乌战争时不遗余力。

第一阶段,俄乌开战前。

英国跟着美国身后摇旗呐喊,一再渲染开战的恐怖气氛,甚至不排除操纵情报部门掌握的乌克兰武装向争议地区开炮,这才逼得俄罗斯出手。

第二阶段,开战之后。

俄罗斯这边一打响,英国就一个劲上蹿下跳,牵头对乌克兰军援,英国不仅援助数量多,而且档次也非常高。

你看看法国一开始给的啥?

夜视仪、通讯器材。

德国给的啥?

防弹衣,头盔。

英国呢?

英国用运输机紧急向基辅运送了上千枚反坦克导弹!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些反坦克导弹挽救了开战之初岌岌可危的乌克兰,拦住了俄罗斯的装甲突击力量。

最关键的是,在俄乌激战的关键时刻,约翰逊突然访问基辅,堪称神来之笔。

不仅精准迎合开战初期的欧洲反俄挺乌民意,而且一下子带动了整个欧洲各国领导人的访乌潮。

搞得其他人不去都不好意思了,纷纷到访基辅打卡,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岸田文雄都去了。

各国政要去基辅打卡,不带点东西不好意思吧?乌克兰也就顺理成章拿到了不少援助。

到后来,约翰逊几乎每月都要和泽连斯基通一次电话,每两个月都要跑一次乌克兰,甚至在自己即将下台的关键时刻,也不忘再次到访乌克兰。

特拉斯上任之后给外国元首打出的第一个电话就直接接到了基辅,而非拜登。

苏纳克上台后第一件事也是访问基辅。

一年时间、三任首相、四次访问,足可见英国对俄乌冲突拱火的积极性。

而且英国对俄乌战事的节奏把握的也很精妙。

每当乌克兰占上风的时候,英国调门就低一些,而俄军占上风的时候,英国就一个劲地加大援助。

甚至连欧洲各国一直拒绝提供的主战坦克,英国都松口了。

主战坦克这种东西是非常典型的进攻性武器。

以往欧洲各国担心战事升级,一直拒绝提供,但英国带头piapia打西方国家的脸,带头向乌克兰提供了14辆“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这才逼得欧洲各国松口,开始了各自的坦克大赠送活动。

此后的战斗机也是同样的套路。

目前苏纳克已经命令国防部长本·华莱士评估向乌克兰提供本国战斗机的可能性。

如果下一步战事不顺,英国战斗机一定会像挑战者坦克一样第一个进入乌克兰。

第三阶段,和谈曙光之时。

到了2023年3月,眼看俄乌战争又到了僵局,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的春季攻势都不见动静,反而是中国和巴西趁此机会开始在国际上呼吁调停战争。

无论俄乌,都没有拒绝调停,就连欧盟也态度暧昧,想要抽身了。

可是俄乌停战了,那英国不是白忙活了?英国又怎么能容忍?

在提供常规武器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英国使出了杀招:向乌克兰提供贫铀穿甲弹。

贫铀弹说白了就是一根用含有铀238的硬质合金制成的细长金属棍子,主要靠撞击装甲时的高温和自锐性进行穿甲。

它并不发生核反应,严格来说不算核武器。

但是,铀合金在命中硬目标碎裂后,经过燃烧会形成淡黄色烟雾状氧化铀尘埃和气溶胶,不仅会被人吸入,还会沉降到地面、渗入土壤,残留在土地和地下水中,造成极大核污染。

有调查发现,美国曾经在海湾地区大批使用贫铀弹后,伊拉克战后的癌症死亡率是战前的十倍。

其中受害最重的是儿童,癌症死亡率高达千分之十六,甚至一些伊拉克村庄,在战后几乎没有新生儿出生。

同样受到贫铀弹危害的科索沃,畸形儿、患癌症和白血病的几率上涨十几倍。

也就是说,虽然贫铀弹并不产生核反应,但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其实和核武器差不多。

更关键的是,氧化铀尘埃和气溶胶这玩意是会飘的!

英国离乌克兰很远飘不过去,但和俄罗斯可是近在咫尺!

谁能保证这些氧化铀尘埃和气溶胶不会飘到俄罗斯造成危害?

就算飘不到俄罗斯,飘到已经公投入俄的四州也不行啊!那这和对俄罗斯发动核战争有啥区别?

所以别看贫铀弹不算核武器,却这一下子就让整个局势都升级了。

对此俄罗斯当即表示英国的行为无异于一种鲁莽的挑衅,如果西方开始使用带有核成分武器的话,俄罗斯也将进行相应的回应。

随后在3月25日与白俄罗斯达成协议,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

俄罗斯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乌克兰在乌东战场使用贫铀弹,那么俄罗斯可能以战术核武器报复。

即使俄罗斯严厉警告,4月25日,英国国防大臣依然宣称,已经给乌克兰提供贫铀弹,但是不会监督后者使用。

说白了就是贫铀弹运过去就不管了,用不用,怎么用,往哪里用,都看乌克兰了,出了事与英国无关。

这下子就把俄罗斯逼进了墙角,如果乌克兰真用了,自己真要使用战术核武器吗?

不用,相当于自己丧失了核报复的勇气。

用了,那整个战争性质就变了,局势会彻底失控。

这一切都是英国的算计,如果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那欧洲就不会再像现在那样淡定。

资本和产业一定会是恐慌外逃,英国也就可以顺势吸血欧盟人力与资本。

就算不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天天在脑袋上悬着谁受得了,还是跑吧!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看的很清楚。

4月27日,中方元首与泽连斯基通话,苦口婆心劝说泽连斯基核战争打不得,也没有赢家,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就是劝泽连斯基不要上了英国的当。

而泽连斯基呢?

没有任何回应。

过去美国与北约使用贫铀弹,都是在其他国家,反正污染了也是别家的,一点也不心疼。

可是这次乌克兰可是要在自己国土上使用!

污染的不都是乌克兰自己的人、自己的土地吗?

以后谁还敢买你的污染粮食?

乌克兰号称欧洲的粮仓,如果这个粮仓被污染了,欧洲的通胀会更厉害,这就是泽连斯基用贫铀弹绑架欧盟的用意。

用这种自残式打法威胁对手,泽连斯基是第一个,不过这也不奇怪,谁让泽连斯基本身就不算乌克兰人呢?

乌克兰人的死活,泽连斯基根本不关心。

这样一来,在贫铀弹的阴影下,俄乌战争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可以确定的是,搅屎棍英国不会只有贫铀弹这一招,如果贫铀弹不奏效,下一步不排除英国会再次挑唆事件升级。

最近,乌克兰驻德国大使马凯耶夫公开表态,在没有得到美国、英国和其他有核国家的安全支持的时候,乌克兰需要核武器来保卫自己!

从目前来看,乌克兰短缺拥核不大可能,但是在英国帮助下,搞一些脏弹是可能的,无非也就是一点核材料的事而已。

毕竟现在最希望搞乱欧洲的,就是英国,而且心情比美国还急迫。

三、搅乱亚洲

憋着一肚子坏水的英国不但积极准备搞乱欧洲,还把黑手伸向了亚洲。

俄乌战争爆发后,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从欧洲外逃,一部分逃去了美国,一部分逃去了亚洲。

美国的硅谷银行爆雷和限制中国人资产后,又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开始从美国外逃,这次逃向的是香港和新加坡。

所以英国不仅想把逃往欧洲的资金逼回来,还想把逃往亚洲的资金逼回来,那就必须在亚洲制造一个“乌克兰事件”。

亚洲目前最可能出现的“乌克兰事件”,就是中美围绕台湾爆发的冲突了,而现在,也恰恰中美关系最脆弱的时候。

一方面,美国近期对中国步步紧逼:

——与韩国成立核协商小组,在韩国部署核潜艇。

——明目张胆派出200名军人赴台训练台军。

——派“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派到了南海进行了针对意味十足的演练活动。

——与日本、荷兰达成协议,收紧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管控措施,甚至提出要彻底断供华为。

——纵容蔡英文窜访,并安排麦卡锡与蔡英文会面。

美国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极限施压”,来逼中国妥协,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金融危机接盘。

但是,对于出尔反尔言而无言的美国,中国现在态度很强硬,直接拒绝美国国务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等等美方高官排队访华申请。

所以布林肯抱怨说,原本计划在4月底访问中国,以期缓和中美关系,但这一计划却遭到了中国的拒绝。

你本身就没诚意,还谈个屁啊!就算谈出啥结果,回去也无法落实!

如果是外交领域和经济领域中断对话,情况还可控,那么军事领域联系中断,就比较危险了。

在奥巴马时期,中美建立了军事热线,双方国防部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可以打电话沟通,避免战略误判。

避免战略误判很重要。

以《三体》为例,如果双方没有战略互信,那么猜疑链就会无限延展,对方无论干啥都觉得要害自己,于是干脆先下手为强,这就很容易擦枪走火。

但佩洛西窜访台湾以来,中国和美国军队的沟通机制中断了,所以在4月17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林·卡尔表示,我们给中国打了电话,但是他们不接电话,我们被无视了!

在这种中美彻底丧失战略互信,军方沟通渠道中断时刻,就给了英国挑拨离间的最佳机会。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近日在伦敦金融区的一次演讲中宣称:中国必须进一步公开其大规模军事集结计划的内容,如果中国继续对计划保密,可能引发“悲剧性误判”。

估计中国听了也一脸懵。

我啥时候大规模军事集结了?

中国侵略谁了没有?没有啊!

中国像英国那样向战争双方提供武器了没有?也没有啊!

中国一直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军费金额也仅占GDP的1.2%左右,哪有一点“军事集结”的样子?

就算中国在台海地区的军演,那也是中国的内政啊,中国的内政有必要向你公开么?

但是这样问题就来了,英国先假定一个莫须有的“中国军事集结计划”,然后大言不惭要求中国公布这个计划——中国肯定不会理,你算老几啊。

但这样就成了英国人口中的“中国继续对计划保密”,然后就可能引发“悲剧性预判”。

现在中国正和美国较劲呢,战略互信也没了,军事热线也没了,然后英国人给美国人说,中国有一个“大规模军事集结计划”,而且保密不愿意公开!

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会不会疑神疑鬼错判中方的动向?

正所谓疑人偷斧,本身美国就怀疑中国,现在又有英国人口中的“大规模军事集结计划”先入为主,那么看啥都像“大规模军事集结计划”。

为了应对,那么美国就必须加大在亚洲的军事部署,和中国擦枪走火的可能大大增加。

这样一来,亚洲未来将随时遇到难以预测的战争,吓坏的不仅是日韩,还有亚洲的金融资本,倒逼香港、新加坡的金融资本避险流出。

可是资金去哪呢?

看看当今的世界吧,美国目前金融随时可能暴雷,欧洲也面临核战争威胁,南美一塌糊涂,南亚和非洲又太落后。

看来看去,也只有英国伦敦金融中心,是这些金融资本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了。

当然,要搞乱亚洲引发金融资本的恐慌仅仅是英国佬一两次挑拨离间的言论还是不够的。

但是如果未来中美博弈升级,憋着一肚子坏水的英国佬绝对会拼命搞事使坏的,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

四、结论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名叫《是,首相》的英国讽刺电视剧,其中的汉弗莱一言道出了英国的搅屎棍本色:

“英国的外交目标,至少在过去500年来都没有改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

为此,我们曾经联合荷兰人对抗西班牙人、联合德国人抵抗过法国人、联合法国人抵挡过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又联合过法国人对抗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我们得破掉整个局,所以先得从内部攻破。

我们曾尝试施加外力,但收效甚微。现在我们身处其中,就可以从内部把它搅成一锅粥了。

煽动德国人反对法国人,法国人反对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反对荷兰人。

外交部高兴坏了,光荣岁月又回来了。

一个道理,实际上就像联合国那样。

成员国越多,遇到的争端和僵局就越多,它起到的作用就越是微不足道。

我们一般称它为外交。”

从这一点来看,盎撒集团的恶意是没有底线的,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毫无顾忌地掀起战争、瘟疫、动乱,让世界上百万人死于战火和饥荒,而自身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如果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盎撒集团满足于眼前利益,还能保持一团和气的话,那么一旦经济危机降临,盎撒集团就会毫不犹豫使出离岸平衡手和搅屎棍传统技能,在全世界掀起动乱。

甚至相比当了老大要顾忌形象的美国来说,英国人的四处拱火浇油,做到事情甚至比美国还要出格。

可是凝视深渊的人,同时也被深渊凝视。

英国这种用心歹毒在全世界制造动乱,谁看不出来?

怀恶意者,终究会被这种恶意反噬。

英国当前的问题,已经不是逼一些资金回流就能解决的了,而是英国“去工业化、高金融化”和脱欧后遗症叠加的结构性矛盾带来的顽疾。

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吸引回资金也只会在金融圈子里空转,无法流入实体经济,也无助于解救英国的金融衰退。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大国崛起》纪录片顾问钱乘旦曾精辟总结了英国兴衰的道理:

一国的振兴和强大靠的是制度性创新,英国从500年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

比如英国的重商主义,比如英国的君主立宪,比如英国的工业革命,这都是当时领先于全球的,所以英国才能以一个弹丸小国成长为日不落帝国。

但一旦它失去了这种制度性创新能力,只能在国家干预和自由主义之间反复横跳,不愿意干吃苦受累的制造业总想着靠金融业躺着挣钱,出了问题只能煽风点火靠搞烂别人解决的时候,它的衰落也是必然的。

现在,英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边缘,不甘心的苏格兰人在一个巴基斯坦裔领袖的带领下,正在闹独立,和印度裔苏纳克打擂台。

不知道英国人曾经导致百万人伤亡的印巴分治计划,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反噬在自己身上?

未来英国如果分裂,这就是罪行累累的盎撒集团被清算的开始。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英国:憋着一肚子坏水准备搞事华尔街震惊!美国对华AI芯片制裁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对华战争准备远超我们想像!中国应对十策!3月5日 | 英国合租 | 英国拼室友 | 英国找合租 | 英国合租公寓租房信息汇总瘦肚子的最快方法,瘦肚子就像切西瓜新常委中的哪一位把庐江中学抢话筒事件抹平了?拜登签署“芯片法案”,美国对华战略围堵“新攻势”?中美会晤不到24小时,美态度改变,对华鹰派离职,并推迟对华制裁不是问界!华为智驾最高水准用在了这辆车上耶伦访华前说:美国对华芯片打压“有理由”韩国对华出口暴跌,韩媒找原因......无人唱和,美国对华政策换了个“新词”安达卢西亚的秋阳下~塞维利亚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他,如何活成了全民文化偶像?原创丨美俄同时变脸,形势开始剧变!中国,憋着大招呢!基辛格:ChatGPT预示着一场智能革命,而人类还没准备好赌场情场皆失意蔡英文窜访,给美国对华出口带来哪些恶果?韩国对华出口暴跌;桂林通报!"景区闭门整改";中方回击特鲁多涉华错误言论 | 每日大新闻美国对华科技打压的真相美国正考虑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增加防疫措施【3.10更新:美国对华核酸要求已经于3月10日结束】中国重拳出击,美国超级巨头遭大殃,不服憋着!美媒:这是中国对华盛顿的“最新一击”耐受不了他汀?这药可代替韩国对华贸易31年来或首现逆差,韩媒曝政府计划对华扩大过境免签“小院高墙”里的大国博弈——由沙利文演讲简析美国对华产业管制趋势传美国有意监控对华投资,升级对华为限制果然,韩国对华出口暴跌了意大利官方拟禁使用英语,违者最高罚10万欧!在英国能申日本电子签了!查尔斯要和007搞事情…韩国对华出口暴跌里斯本货币博物馆(Money Museum),设计新颖高校马院院长300人工作群发色情照,一肚子男盗女娼啊果然!韩国对华出口暴跌心里憋着的事,都是身体养的病"他悄悄修复英国对华关系,不想被看出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