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扎哈那味究竟是什么?

扎哈那味究竟是什么?

公众号新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一只建筑精




2016年的3月31日,65岁扎哈·哈迪德在迈阿密突然逝世,当时的扎哈事务所正因为哈迪德本人的名声远扬而生意兴隆,彼时有尚有分布在21个国家的36个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北京大兴机场、澳门摩珀斯酒店、丽泽SOHO和卡塔尔世界杯的球场等项目。

扎哈·哈迪德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在她辞世的7年里,依然不断会有带有“扎哈遗作”标签的项目建成,更少见的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扎哈事务所,并没有在扎哈去世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是不断有新的项目中标和建成。

这在历史上颇为少见,例如勒柯布西耶建筑师事务所、奥斯卡·尼迈耶建筑师事务所、密斯·凡·德·罗建筑师事务所等,在主持建筑师去世以后事务所纷纷没落,委托项目减少,财务状况恶化是普遍现象,更不可能继续活跃在国际设计一线,甚至黑川纪章建筑事务所在黑川纪章去世仅8年后就宣布破产。

丽泽soho

扎哈事务所能够持续活跃的原因可能是其异常鲜明的设计风格,对于广大的吃瓜群众而言,扎哈风格也成为了一个符号,这样的判断也带入到对于扎哈事务所新作的判断,常常看到的评论是“果然扎哈去世之后,扎哈事务所的作品就没有那味了”、“扎哈走了,她的事务所失去了灵魂”。而如果是扎哈遗作建成发布,就常常会有“还得是扎哈”、“这很扎哈,这曲线做的怎么这么和谐”。虽然这两种评论也会串场,明明是扎哈生前参与的项目,观众们也不买账,觉得少了点意思。

网友对扎哈事务所新作的评价  


这些现象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我们讨论扎哈“那味儿”、“灵魂”或者总结为“风格”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以及独特的风格是否也是扎哈事务所能够持续输出的原因之一?

风格是什么?

粗看之下,风格这个词充满了模糊性,风格可以用来评判一切大到时代小到帽子式样一切和艺术搭边的东西,但是这些现象也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一致性或是可以被阐释的有机规律,并且这个规律和特定的历史时代有确定的联系,同时代的其他形式的人类活动和创作也符合类似的规律。

举个例子,雅典卫城上的纪念性建筑、雕刻无不和当时的希腊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我们所讨论的风格也根植于当代一系列经济、文化、政治、技术等,而建筑风格区别与其他艺术风格的,是构造隔离空间的外壳。

雅典卫城

风格的形成

 A)建筑师本人如何形成风格 

如今扎哈广为人知的曲线和具有未来感的形式有一个演变过程,研究扎哈本人设计思想是分析其建筑风格形成绕不过去的一步。

扎哈正式开始接触建筑学是在1972年的英国AAschool,当时AA刚刚开始推行实验性建筑课程的改革,AA的第一任主席博雅尔斯基在建筑创作的先锋意识深深影响了扎哈,他认为今天的设计不一定要在明天被建造,而要放在未来5年到10年做超越时代的先锋构想,这也是扎哈能够长达十多年只有“构思”而没有“建筑”的基础。

在AAschool,扎哈接触到了苏联20世纪初的先锋艺术,这是一个以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为高潮的抽象艺术,以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纯粹几何形和单纯黑白色构成的画面,纯感觉至上,排除了一切再现现实的因素,对创作主体和感知逻辑的极端推崇。这对于扎哈的影响在于:建筑的形象从一个满足功能需要的机器变成了带有极强抽象形式和雕塑感的艺术品,抽象艺术的优势被赋予到建筑视觉效果上,突破了主流建筑界提倡的“形式追随功能”。

抽象艺术


当建筑作为构成系统来设计时,形式感超越了建筑功能,这构成了扎哈风格发展的基础。由此发展出来的动态(构成元素都具有相互之间的动态意义)、消解(把屋顶、墙身、台基这些元素作为整体)、拓扑(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等现在常见的形态是这种思想产物之下的操作手段。

沃尔夫斯堡费诺科学中心

如此超前的建筑形式需要能承载其的媒介出现才能大放异彩。在1883年到1993年的10年时间里,扎哈一直没有实际建成作品。而是不停的绘图,为了体现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这些图纸并不采用常见的透视关系,以达到传递空间的作用,后果是这些图纸抽象且难以读懂。

扎哈手稿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扎哈开始用计算机。最初是绘制平面和剖面,到90年代后期,三维建模和复杂曲线被引入,数字化软件极大的帮助了扎哈把建筑形体展现出来,能够让扎哈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建筑的每一部分。此外,参数化主义让设计的图形逻辑转变为数字逻辑,对于扎哈来说,这个转变在数字化软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也正是数字技术的产生和运用,让扎哈的建筑风格达到完成体,扎哈距离名声大噪只剩下一个普利兹克奖。

 B)建筑事务所如何继承扎哈风格 

从扎哈本人的风格到扎哈事务所的持续输出,一部分得益于扎哈风格本身的特征,另一部分得益于现在扎哈事务所的负责人舒马赫。

事情还要从1987年还是学生的舒马赫加入扎哈事务所说起。那时的事务所只有4-5个人,舒马赫没过多久就成为了核心员工,不过那时的扎哈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90年代后寄托于计算机的运用,扎哈事务所陆续开始做成实际项目。

90年代的扎哈事务所  

与此同时,舒马赫还在担任英国建筑联盟学院创办“设计研究实验室”的导师。他发现,太多的建筑教育工作者没有足够的建筑师经验,以至于学生无法产生出合格的设计,这套还属于80年代的教育模式应该被更新。

他认为,当前“实验的无限多样性模型”需要转变为“支配性的、统一的范式”的设计模式。参数化设计“有望取代现代主义,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风格”,它包括基于先进的参数设计系统和脚本技术,这是一种可学习可复制的模式,当时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参数化主义的人从这个研究室走出,传播到世界各大建筑院校。

舒马赫及其著作《参数化-建筑和城市设计的一种新的全球风格》 

而在扎哈事务所那边,在扎哈获得普利兹克奖的4、5年后,事务所的人数达到了450人。扎哈本人已经难以亲身参与到每个项目,但她还是默认了舒马赫对于事务所扩张主张。

她等了太久才获得这样大范围的认可,他们几乎会接受每个客户、任何类型、场地和项目书的设计邀约,哪怕是较小的项目会产生一些亏损,也愿意接手,因此也得到了更多的来自扎哈事务所的项目。可以说事务所中没有扎哈参与的项目依然能够正常运行,参数化技术功不可没。

当扎哈事务所其他建筑师利用参数化的技术接过扎哈其他项目的时候,由扎哈创造的风格便开始了被肤浅化的过程,最直接的信号就是扎哈的名字开始和参数化联系在一起。

舒马赫提出的四种数字化语汇  
风格是如何被肤浅化的?

 A)当个人设计走向时尚 

尽管扎哈本人并不喜欢自己被归类,也不乐意被挂上“XX主义者”的标签,但在她的作品闻名世界后,不可避免地,她成为了参数化建筑设计的一张名片。

扎哈的横空出世,参数化设计似乎迎来了爆发的“元年”,从某个时期开始,无论是在现实中的项目落成或是校园内的建筑作品,参数化建筑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口头的谈论中,我们或许更习惯用某位建筑师,比如扎哈、马岩松来代指这种建筑形式,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扎哈那味”。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但假如我们更深层次地探讨什么是“扎哈那味”时,又不免陷入某种困惑。什么才是“扎哈那味”呢?“那味”似乎虚无地指向了扎哈的建筑风格,但实际上,这又更像是时尚文化下对风格一词的误用。

在扎哈建筑被大量关注和模仿的过程中,并不会有多少人关心扎哈的风格演变,真正被反复提及的大多是她的代表作,比如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银河SOHO建筑群。而在这个市场推进的过程中,风格本身似乎并未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未能引发市场层面对于参数化建筑风格的深层次探讨,空间层面上的探索也走向消弭。

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
银河SOHO建筑群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往往只有夸张的流线造型、特殊表皮材质这些具有强烈感官冲击的标志性元素被反复提及强调,以至于最后甚至登峰造极地塑造出了“无参数、无流线、不扎哈”的大众浅层认知。也正是这些具有高辨识度的市场特征,构成了扎哈“那味”,在图像传播和口头谈论中,将时尚元素误对等于风格,构成大众对扎哈的肤浅认知。

泾河新城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B)传播媒介的强势介入 

与浅层认知伴随的,是在传播媒介这一层面上,图像媒介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建筑风格在传播过程中的肤浅化。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迅速发生转变,从早期的口口相传、文字传播到今天的信息媒介,传播速度的加快,内容也变得更为视觉化。媒介的发展同样影响了人的审美习惯,人们开始更倾向于更为直观、便捷的图像式审美,建筑也因此更容易接收到大量的外部评价,产生自己的影响力,同时发展出更多的意义和功能。

举个例子。

在图像时代,建筑绝不仅仅只是“居住的机器”,拍照和打卡也成为了使用建筑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会关心建筑师对建筑空间的定义,也不关心被规定的“使用空间的方式”,而是更关心在图像上人和建筑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关系。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本质上,这是一种相当个人化的对空间的解读,建筑因此被图像解构了。在人们的心目中,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图像传播以及自己对建筑的使用方式,大量的公共建筑、“网红建筑”被轻易地定义成“应该”是怎样的。

海边图书馆  

因此,当今天我们再面对“什么是好的建筑”这样的叩问时,无论是建筑师还是普通人都不可能再局限于几十年前有关于“形式追随功能”的解答,相反,不再追随于功能,而更强调风格、体验的建筑形式或许成为了新的答案。

而再回看参数化建筑的部分特征,比如夸张的流线型建筑外形、有适合宣传、打卡的鸟瞰角度和舒展立面、或者是内部大小不一的空间构成的光影角度。这些奇观感受的营造和特殊空间中产生的抽离日常生活的体验,正符合当今人们对于文化图景的追求和奇观想象,这种浅层但突出的风格符号则恰好与图像的需求不谋而合,成为了被需要的存在。

参数化设计建筑的室外与室内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参数化设计或许已经和网红设计、奇观建筑划上等号。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的深度和繁复的推敲被抽离,仅余扁平的、易于在图像上传播的符号,在建筑利用媒介塑造影响的同时,也注定了建筑风格在传播中的难免走向肤浅。

 C)是建筑设计还是风格设计? 

而在建筑风格被肤浅化后,一个更尖锐的提问是,扎哈风格下衍生的众多作品,究竟是建筑设计还是风格设计?或者更通俗的问法是,这类建筑关注的到底是实际的空间设计还是将建筑简化成效果图的呈现和表皮设计?

尤其在AI降临的时代,答案不言而喻。

小红书上的ai建筑设计图  © 小红书CREATIVELAB

毫无疑问,图像对于建筑的需求固然为“风格设计”的流行推波助澜,但究其本质,建筑风格在传播过程中的肤浅化和其本身为了影响力而套上的精美包装,注定了被大多数人谈论和模仿的“风格”只能是特定的符号和表皮。

在时尚、图像、市场的复杂语境下,人们对于建筑效果图的追求实际上要高于实际建筑的需求。而“参数化设计”就仿佛一个掌握在建筑师手中的魔咒,似乎只要一使用它,就能打开包含着无比炫目的建筑表皮、设计效果图的风格包裹。

梦露大厦

山水城市  

这与“AI对设计行业的冲击”异曲同工,或许对于许多人而言,人文、情怀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风格设计”是多么的完美,它既拥有着振聋发聩的名头,又有着足以说服围观者的模样,那有什么理由不使用它呢?
结语

当建筑师被“明星化”、“偶像化”后,建筑师通常会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一方面,伴随着建筑师的成名,建筑师本人和她的事务所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积累起很大的名气,这也意味着建筑师或者某种建筑风格收获了市场的认可。但建筑师若想维持住这种情况并且长期位于市场的中心,她就必然要放弃一部分的艺术追求转而迎合市场的倾向,比如扎哈事务所也会产出一些相对“不那么扎哈”的作品。

成都科幻博物馆

另一方面,建筑师的明星化并不意味着观者对建筑师有更深刻的理解,外界对于建筑师作品的认识通常只停留在粗浅的表面上,比如“参数化表皮”、“流线造型”就是市场为她挂上又无法脱下的标签。因此难免要进行一些妥协,来迎合外界对她表面化的定义,以维持住名声和市场的平衡。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而建筑风格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成为了一种商业变现的工具,它作为一张名牌联系着明星建筑师和商业市场,两者在名声和价值上彼此成就,甚至成为某种被认可的“正确”。但我们也能如此清晰地确定,风格注定不会是一棵常青树。当它作为商业产物与时代、市场捆绑时,其后众多的拙略模仿和技艺的再难寸进也是可以预见的。

最后它会变成什么呢?或许是被打上“失去灵魂”、“空有其表”的烙印,或许是被投喂给AI不断模仿再生产,也或许是在未来的十年依然以其特色成为市场的宠儿。但无论如何,那些落成的作品它就屹立在那里,以自由的姿态,背负着妥协的灵魂。


审核编辑|Miranda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Reference
帕特里克·舒马赫,大桥·谕,奈杰尔·科茨.市场运营:接受每一位客户[J].建筑创作,2017,(Z1):252-254.
潘岩,杨寯.关于扎哈,我的个人经验[J].建筑创作,2017,(Z1):36-52+19.
《参数化-建筑和城市设计的一种新的全球风格》 舒马赫
https://mp.weixin.qq.com/s/lIIHReQ4SplS8QuzBH_CaQ
https://www.sohu.com/a/430152226_725681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连黑老大都得规矩吃的广东硬菜,究竟是什么来头?公子羽专栏|平均家庭规模缩小?海外移民持续增加?澳洲住房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宵枚: 70年前,英国发生了这件事---图灵之死 (写于3/5/2023)川A大军究竟是什么神秘组织?路易被马屎臭到暴躁,夏洛特全程尬笑:查尔斯过生日,有那味儿了...椰树椰汁招聘,设计太有那味了!大雪那年头抄家没收的文物,原来去了这里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美国哈佛教授找到了答案!Apple Vision Pro引爆业界!MR究竟是什么?杰尼斯究竟是什么职业技术学校?“灰色操作”揭盖,固收私募圈陷入“爆料之争”,内情究竟是什么?入院后持续发热、腰穿结果异常,究竟是什么病?“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谈论什么?”扎哈被骂哭,奇普菲尔德差点挂科:建筑系评图,评的是什么?终于!蜜雪冰城进军日本!池袋店限定营业有那味儿了!车险涨价百元?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方法降低保费?SAT近满分还是无法“感动名校”?录取标准究竟是什么?瓦格纳,究竟是什么来头?突发!澳洲大量拒签中国游客引不满!旅游业复苏迟缓,被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赶紧来避雷...500万人口的国家,5月份一个机场接待300万乘客,这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妨碍我们进入古希腊哲学?最酷养老,驾房车带着老妈游西藏究竟是什么把他们困在了《漫长的季节》?潘光旦:自由究竟是什么?已经死了640人,究竟是什么病体重仅24.8公斤!“为爱减肥”少女去世,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她?在永春,独自芬芳的“佛手香橼香”究竟是什么香?轻松实现荔枝自由,人少景美还便宜,这座海滨老城究竟是什么神仙城市?!“油腻”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七绝】悟不知“地理”,不足以知文明: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类世界的面貌?被马斯克捧上天的「热泵」,究竟是什么?那些遭遇“高分低录”/G5全拒的同学,究竟是什么情况?大西洋月刊:究竟是什么让美国卷入了伊拉克的战争,恐惧、权力和傲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