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陶瓷“飞刀绝技”:跳刀纹
在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陶瓷器具的装饰工艺同样也在演化丰富:
原始彩陶的彩绘;
▲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
图源《中国原始彩陶》
早期青瓷的刻划花、压印纹;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西汉 故宫博物院藏
▲青釉印花双系罐 西晋 故宫博物院藏
唐三彩的塑贴装饰;
▲三彩凤首壶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宋定窑瓷器的刻印划花;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北宋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的釉下、釉上彩绘装饰......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成化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粉彩勾莲纹天球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陶瓷器具流行的装饰风格各有特点,常用的装饰技法也各具特色。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装饰技法中,有一种技法只需用一把刀,就能使器物获得古雅灵动,极富韵律感的视觉效果,这种技法就是——跳刀纹装饰。
▲金代 磁州窑系黑地跳刀纹罐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跳刀纹装饰,源于我国古陶瓷装饰技艺,原理是——刀体与转动的坯体接触时,由于摩擦力产生一定频率的跳动,在器身留下跳刀的痕迹。
这种痕迹在器身呈放射状分布,点线组合,依据器形渐变,形成自然流畅的连贯图案,从而达到写意、节奏感十足的装饰效果。
▲北宋当阳峪窑跳刀瓷片标本
游走于坯体自由流畅的跳刀痕迹,打破了光素的坯面,丰富了器物的装饰美感。
后来,这种纹理因为犹如书法作品中的飞白一样,断断续续,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也被称为“飞刀纹”。
▲白釉篦划花跳刀纹碗 北宋 河北磁州窑博物馆藏
跳刀纹技法考验的是匠人对刀的把控。下刀力度的轻重、缓急,都反映在跳刀痕迹的深浅、疏密,线条的长短、虚实间。
想要得到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图案,注意力需高度集中,手腕对刀片的控制要沉稳而轻松,手法要轻快而准确。
▲磁州窑白釉褐彩小盖罐 北宋 观复博物馆藏
跳刀纹整体风格简洁朴素而富有动感,给人自由、随性的韵律美。
可惜的是,北宋以后,跳刀纹装饰技法逐渐衰落。明末清初偶有闪现,但那时的跳刀纹与唐宋时期流行的跳刀纹相差过大,甚至已经不能算作同一种技法。
▲清代瓷器底部的“跳刀纹”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窑口才响应号召开始对古代陶瓷技艺进行研究与效仿,跳刀技艺也此背景下得以复苏。
于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跳刀纹,亦动亦静,将古朴与灵动结合得恰到好处。
观复博物馆以馆藏文物【北宋 磁州窑白釉褐彩小盖罐】为灵感,取宋代龙泉青瓷之色,推出了——「龙泉跳刀系列瓷器」
此系列瓷器将龙泉青瓷的青翠柔润与跳刀纹技法的古朴素雅内外结合在一起。
内层龙泉青瓷深翠静谧,外层跳刀纹随性自由,内外色彩碰撞交叠,为器物提供更大的表现力,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龙泉青瓷温润如玉的质地,又与跳刀纹自带的朴拙质感形成对比,在简约灵动纹饰中,生发出山川河流的意趣。
目前,此系列瓷器有盖碗、品茗杯、一壶两杯套装、水盂、茶叶罐、花插几款可选。展示如下。
盖碗&品茗杯(四款杯型)
一壶两杯套装
水盂&茶叶罐&花插
5月6日-8日,观复龙泉跳刀系列瓷器,限时五折优惠中,大家喜欢的话不要错过。
#特别推荐#
今日立夏。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点击图片或下方‘阅读原文’蓝字,即可惠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