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转载自:中国证券报
硅谷银行风险是否会传导?全球金融风险仍将上升?中国拼经济稳增长怎样干?资本市场红利如何挖潜?针对上述问题,20位来自全球著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与领军学者在5月6日举行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作出解答。• 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上升
• 维护对外融资和对外资产安全
• 拼经济、稳增长将是我国未来的常态
• 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扩大包括各类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资金入市比例
• 进一步推广企业年金制度,并健全企业年金的投资体系
•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十分强劲,增速甚至会高于6%
“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上升,这是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现象。”谈及今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论坛上表示。朱民分析,硅谷银行的破产与管理不善、监管不善及其资产负债表错配有关,其持有了美国的大量债券。随着美联储迅速调升利率,银行资产发生了大的变化。在硅谷银行破产的整个过程中,现代科技特别是网上银行提款、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加速了硅谷银行破产的速度。在朱民看来,硅谷银行事件本身不是系统性风险,但硅谷银行的性质是系统性风险,这与整个金融业资产负债结构有关。朱民进一步指出,全球金融业当前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大的背景是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金融机构持有债券大幅增加。在货币长期宽松、供给侧波动以及通货膨胀情形下,美联储连续强劲加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金融机构即便想要调整资产负债表也措手不及,这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构成较大挑战。美国的危机已经蔓延至第四个银行,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得到修复,如果继续扩大,政府救助的敞口会很大。如何拼经济、稳增长?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有四个方面的红利待释放。首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释放改革红利。“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中国元素正成为国际品牌制定营销和设计战略的主要考虑。”他说。其次,建设超大规模统一大市场,释放市场红利。“进入中国市场的制造业,一旦规模上去,就能够大幅摊薄六项成本。一是研发成本,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三是采购成本,四是人力成本,五是物流成本,六是市场开拓成本。一般来说,规模经济可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成本的30%至40%,一旦达到了充分的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30%至40%左右,以价格优势打败国外竞争对手。”他表示。再者,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释放人才创新红利和资本市场红利。谈及资本市场红利,他指出,当前,注册制已经实施,但要实现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还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的改革。一是要健全退市制度,实现首发上市的数量与退市的数量大致协调均衡。二是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要进一步扩大包括各类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为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他建议,进一步推广企业年金制度,并健全企业年金的投资体系,此举可改善投资者结构,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也有助于畅通普通职工参与资本市场、获取财产性收入渠道。此外,推动RCEP落地实施,释放新的开放红利。“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红利、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和开放红利,必将能使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以上。”他总结道。论坛上,专家坦言,当下我国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把每一步走好。“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一季度的各项不同的经济数据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恰恰印证了我国的经济复苏进入到新阶段。”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表示。刘元春举例称,一季度呈现出消费、投资修复但物价水平偏低的态势在于需求恢复速度未能跑赢供给恢复速度,是需求和供给不同步复苏的状态,而不能解释为经济萧条。刘元春概括称,我国第一个阶段复苏就是社会的修复,但没有过渡到利润的修复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更没有过渡到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阶段。因此宏观分析不仅仅是关注“三驾马车”,更重要的是关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这种修复过程中的行为调整。“当下经济形势是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有新特征、新逻辑,更需要新政策。”刘元春如是说。面对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形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论坛上指出,中国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稳增长、保增长,拼经济、稳增长将是我国未来的常态。在他看来,拼经济、稳增长在短期内相对有效合理的方式是提振消费,比如可以在支付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当然这个方法不是长期的,但可以作为短期维护消费者信心的一种手段。论坛上,还有多位专家提出要警惕硅谷银行事件影响。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就表示,建议考虑维护对外融资的安全,对外资产的安全等。“尽管美国监管当局迅速采取措施,但是美国银行业的动荡可能引发危机的风险尚未根本消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境内机构都要加强形势分析,摸清底数,做好预案。”管涛说。他指出,美国银行业的冲击不但在银行体系内部会进一步蔓延,也会向其他领域溢出。现在不仅仅是中小银行面临存款流失压力,包括一些大银行也因为持续高利率造成负债端存款搬家,会导致美国银行业信贷收缩,加大经济调整压力。“随着美联储持续紧缩,高利率环境延续,加息的后续影响还会进一步显现。”管涛认为,美国银行业的动荡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行甚至衰退风险犹存。此外,他还指出,中国外汇市场受美联储紧缩影响程度比去年要小,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多取决于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尽管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上升,但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持有乐观态度。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保罗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就表示,202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十分强劲,2023年中国经济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将很容易实现,甚至会高于6%。罗奇长期对中国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在罗奇看来,尽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非常疲软,中国在经济活动复苏、房地产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供应链修复以及可观的长期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下,2023年的经济增长将十分强劲,很容易超出5%左右的官方目标,甚至会高于6%。还不了解GPT?快点加入起点财经GPT搞钱交流群(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