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Weekly:为什么我国载人飞行前不先送动物上天;用航天涂层材料对管道结垢说“不”;AI在劳动节淘汰7800打工人,永久的
SpaceX计划在今年投入约20亿美元用于研发星舰,以推动其进入轨道
伊隆·马斯克预计 SpaceX 今年将在其星舰的开发上花费约 20 亿美元。
星舰的实践证明,超重型火箭的研发是非常昂贵和高风险的。哪怕马斯克这样万众瞩目的传奇人物,也要付出代价。其实马斯克在开发猎鹰九号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多次失败。如果按照起飞重量或者运载能力的比例来放大,星舰所需要花的钱,也并不过分。其他企业如果有志于大型乃至重型火箭的研发,那么星舰就是一个很好的成本计算参考案例。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EqcoRgzFDOa3A-vRod9Mg
AI在劳动节淘汰7800打工人,永久的
“这不是演习,AI让人失业来真的了!”
就在这个劳动节假期,科技巨头IBM宣布:暂缓可以被AI取代的岗位的招聘,约7800人将被永久淘汰。
尽管“我们要被AI取代”的唬人消息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但正如外媒Ars Technica所说:IBM直接将这个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换而言之,IBM打响了科技巨头用AI取代人类岗位的第一枪。
不止是IBM,此前Meta、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已经停止了一波岗位招聘,纷纷表示要跟随AI脚步。
甚至在这波生成式AI浪潮下,“被颠覆的第一家公司”已经出现——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承认业务被ChatGPT冲击后,股价瞬间下跌了50%。
有网友感慨:这波AI界的iPhone时刻的确来了,数不清的黑莓和诺基亚会倒下。
AI淘汰某些劳动岗位的进程一直在发生,它终将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非是有些行业、有些岗位首当其冲,另外的行业或者岗位,冲击来得慢一些、晚一些。对于商业航天来说,可能是首先遭受冲击的那一类,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与其被冲击,不如主动拥抱技术进步的浪潮。用AI来改造自己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流程。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rPVttsbyYWhBdRyWYSNDA
永久的;【新品】用航天涂层材料,对管道结垢说“不”!
用科技造福百姓,航天一直在行动!
应用新型纳米陶瓷复合涂层的效果
老百姓生活当中的痛点远不止管道结垢。我们仅仅讨论家庭清洁,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如今出现了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但是它们只能解决大面积空旷区域的清洁问题。狭窄角落和厨卫的清洁,还是要靠人力自己去解决。什么时候能把机械臂的技术用在家庭里,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健身、阅读、社交呢?所以,航天技术民用的蓝海市场是很大的。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YxraohYKxmt_QDSflT90g
嫦娥五号月壤中玻璃物质的奥秘
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成功采集返回了迄今为止最高纬度、最为年轻的月壤样品,为揭示月球起源与演化、认识月球表面和空间环境、促进月球资源原位利用等提供了绝佳机遇,也为地外玻璃物质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汪卫华院士带领的非晶团队从玻璃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了系统的物质科学研究。
通过综合分析月壤中玻璃/非晶物质的形态、成分、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发现了多种类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质,构建了月壤玻璃/非晶相的分类目录,并从玻璃形成的角度揭示了采样点月球表面的空间环境特征及其对月表物质的改造作用。对月壤玻璃物质的研究也为认识月球的物质组成、月表的时空演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基于月壤资源原位加工制造玻璃材料和器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发现的广泛分布的气相沉积非晶层澄清了目前关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表面是否存在沉积层的争议。这些熔体冷却、气相沉积和离子辐照起源的玻璃物质再现了月球表面与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月壤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发现不仅成功解释了嫦娥五号月壤高风化程度和低玻璃含量的矛盾,也对着陆区月球表面的太空风化、光谱特征和水含量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有幸近距离观看过月壤物质的样品,虽然仅仅是一点尘埃,却来之不易,是我们中国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不过从目前来说,有关科研成果的公布与科普,似乎有所不足。就算是某些国家级的展览,也仅仅是把月壤封闭在玻璃球当中,让人无法看到微观结构和科学价值。希望有关单位能在公众传播方面,做得更多一些。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_OW9MjiWrCDG2rLEccgIQ
为什么我国载人飞行前不先送动物上天?
苏联、美国的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都进行了数次搭载猴子、狗或猩猩等动物的实验,用以观察航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检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可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为确保航天员健康地生活、高效地工作以及生命安全,载人航天器上设置了一套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用于控制压力,去除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控制温湿度,以及供应食品与饮水和收集废物。这套系统需要在载人航天前进行验证,确定它是否可以正常地工作。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又一特色是设计了更先进、更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即便发生意外,也能让航天员安全回来。如何证明此系统的可靠性,我国不采用动物试验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我国自己研制的人体模拟代谢装置,也是称为“假人”载荷装置。
由于以上原因,中国在发射载人飞船前,就无须顾虑人是否可以在航天环境下安全生活的问题。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没有跟在外国人后面走漫长的动物试验过程,而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落后美俄40年的情况下,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的空间站。
这段故事在业内,是尽人皆知的。不过在社会上,确实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的不知道,不应该被理解为无知。毕竟公众不是航天专家,更不是航天史专家。我们要是换个思路来看,这些公众都是航天科普、航天文化产业的潜在客户。他们既然不知道,就会有兴趣点击进来,一个商业模式就实现了。那么,是不是还有更多知识点能够纳入这个商业模式呢。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YoTUX7e9T3c8I-rboOnjA
>End
>>>
本文系“太空与网络”编辑及独家点评,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太空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王俊峰,周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