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跟生不逢时的毕业生们絮叨几句

跟生不逢时的毕业生们絮叨几句

心灵鸡汤

时间进入六月末,又有一批毕业生即将被抛入社会。
 
面对生活状态的巨大改变,毕业生们难免觉得茫然无措,更何况,受疫情和就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处境要比往年更难。
 
每年的毕业典礼上,都会有师长做演讲,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给毕业生们以启发。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去思考该如何度过未来的人生。
 
在这个许多人甚至无法拥有线下毕业典礼的毕业季,我们特别邀请了看理想的几位主讲人们,谈谈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这不止是分享给毕业生的,如何在艰难的现实里,把生活过好,是人生的任何阶段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王瑞芸:
先把自己保护好

🧑‍🏫 艺术史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看理想节目《西方艺术三万年》《10件作品里的西方艺术史》主讲人
 
今年的毕业生会面临更大的就业挑战,非常需要给大家打打气。想来各种资源都会提供励志的段子。这里我只想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面临这样的现实,该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
 
实话说,西方艺术家杜尚是教了我一招的,就是在任何情况下要先把自己保护好,把受伤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基于这个立场,我把面对现实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停地往外界努力,各种寻找,各种尝试,那么必然内心会被每一次的不成功摩擦,要说对此不在意,那是假的,除非你有绝高的精神段位。
 
因此我发现,如果把自己的力量全放在对外界的寻找和渴求上,只会让内心被摩擦的次数增加,给自己的自信造成的创面会更大,然后焦虑渐渐堆积,生活会因此贬值、变质,甚至成为煎熬……这么做等于让自己毫无防护地暴露在骨感的现实里,让自己受伤!这太违背杜尚“把自己保护好”的人生基本原则了。


另一种做法是,盘点一下自己有什么资源,这里完全不是指什么显赫的资源,而是每条生命都可能有的最基本的资源:比如健康,比如年轻,比如有买菜回来做饭的条件,有可以在窗台上养上两盆花的条件,当然更包括自己天生喜好某一个事物或擅长某个技能的条件。
 
若是把注意力转向这个区域,我感觉事情就有可能盘活了。因为我们一旦往自己拥有的资源里发力,就等于进入了一个自己可以把控的地盘,一个人会踏实下来。
 
如果有人说,我没有任何爱好,不擅长任何技能。那么只问,你喜欢吃吗?那就去琢磨如何把最便宜的土豆丝炒出诱人的色香味。这么说当然不是在暗示人要去开餐馆,只是说,要学会在完全归自己把控的事情上用心下力,那你必定会把这件事越做越好,做得比别人都好。如此,自己非但不会受伤,而且会从中成长,你人生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
 
艺术史上有太多这样的艺术家的例子,就是拿自己最有限的资源,把它做到极致。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他的全部天地就是那一点荷兰小市民的生活圈子,一生的活动范围估计都没有超过三公里,可他就能盯着房间的一角慢慢地琢磨,细细地描画,其准确、精细、传神超出了所有的人。

这个脸色苍白,肺部有病,走在街上没人会多看他一眼,只活到43岁的画家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在别人眼中最不起眼的资源上下的功夫,让他成为了艺术史上的大师。
 
所以在这里衷心祝愿,每个风华正茂的毕业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知道,如何真正地把自己保护好。
 

马家辉:
做人,没趣就不好了


👨‍🏫 作家、媒体人
🎧 看理想节目《香港嘢史》《衰仔日记》主讲人
 
这种时候,一般的长辈通常会跟毕业生说,要勿忘初心,保持纯真和理想,保持阅读习惯等等,都是老生常谈,他们说了我就不说了,不然我就不是马家辉了,对吧?我要说的其实刚好相反,我想分享几点经验。
 
大学毕业之后,有几件在大学经常做的事情,或是说做事时的某种心态,我建议你别再做了,也别再用那种心态去做事。
 
第一个是考试。大学考了好几年的试,假如从小学、中学算起,年数就更多了,现在好不容易毕业了,不用考试了,你要记得提醒自己,把那种考试的心态抛开。
 
考试是跟别人竞争,而且要讲规矩,老师有要求、课程有要求,你要猜老师的要求是什么,课程的期待是什么,按照老师跟课程的条条框框去做去想。这样的心态,其实在以后的生命里会把你绑住的。
 
你出来工作打拼,或是说开拓自己的生活,要大胆一点、有创意一点,不要再像大学生考试一样,步步为营,这样不仅经常没有效果,而且没有趣。做人,没趣就不好了。


第二件事,你在大学里面可能会拍拖,毕业以后当然也可以,重点是大学的时候,一般来说关系都比较单纯,而且在说话、思考还有行动上面,不太懂得保护对方和自己。毕业之后,交往的人可能大家生命阶段不一样,那关系也可以多元化,对吗?
 
你懂的,反正不管如何,都要学懂保护,大学里拍拖是一回事,出来之后拍拖约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要把你大学的谈恋爱的习惯抛开。
 
第三件事,大学里面你可能会瞧不起自己的老师,觉得某些老师行为上、学问上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一点你出来工作之后也可以抛开,因为在社会上不管碰到什么样的人,有时候你感觉他是坏人,但坏人也有他的本领,有他的长处,或是有他的难处,对吧?你多理解多学,从对方的本领里面学,不要那么容易就瞧不起别人。
 
有三句话老话很好的,我送给你,作为你大学毕业之后的锦囊:看别人的长处,记别人的好处,想别人的难处。记得长处、好处、难处都要看看,都要想想。
 
Anyway,无论如何你总算大学毕业了,对吧?好好去享受你生命的另一个阶段。

记得买我新的散文集《大叔》,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你以后的生命很有帮助,我的痛苦的经验,你可以分享、领悟一下。(编辑:好的,虽迟但到)
 

徐英瑾:
命运,是在理性的掌控范围之外的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 看理想节目《用得上的哲学》《暧昧:给日本脑洞一个哲学解释》《哲学家的10种生活提案》主讲人
 
今年的毕业生遭遇到的整体市场环境,可能是比较差的,毕业生的签约率相对来说也比较低。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我们怎么调整心态呢?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有四点。
 
第一点是,大家还是要相信,市场环境都是高高低低、好好坏坏的,一时情况比较低迷,但总是会好起来。
 
我们经常在市场好的时候,希望它一直好下去,其实学一点世界经济史就会知道,世界上哪有不跌的市场。但是,如果市场陷入低迷,也要反过来想,这很有可能意味着它将来会慢慢地成长。大家要对整体的环境保持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
 
有人说这是自我安慰,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弄不好会越来越糟呢?我要指出的是,对于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是没有办法用一个理性论证的方式来预测的,我们只能够大致地估计,有涨有跌、有升有起。
 
除此以外,还真不能说什么,因为这是命运,而命运是在我们的理性的掌控范围之外的。我只能说我有一种直觉,就是情况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糟,但是我的直觉大家信不信,这就是大家的事了。


第二点是,很多同学如果现在没有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或者考研没有考上满意的学校,就会陷入一种状态叫Gap year(间隔年),就是处在两种状态中的转换状态。对于这一类同学来说,要注意什么呢?我必须要说的是,这是考验大家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如果你要沉下去的话,也就沉下去了。
 
我经常想我们哲学界的老前辈李毓章先生的一个例子,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家都没什么书读,他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批德文版的胡塞尔的现象学书籍,就在那里啃着读。改革开放以后,他就是比较早就接触了胡塞尔哲学的研究者。
 
我想指出的是,在别人没有办法好好读书的时候,你如果能够比别人更用功一点,那就是你赢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和70年代是完全不同的,70年代是真的没有书好读,甚至拥有一本英文书都可能是个罪名。但对于现在要考研的学生来说,去找资料来读是很容易的。我们现在还是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当中的,要珍惜这样的环境。
 
第三点是兴趣爱好的培养。现在好像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很多人都很悲观,不少同学的心情也都比较低沉,但人总得活下去,生活总得继续,所以在这时候可以培养一些自己的爱好。只不过在这样的一个比较微妙的时代,你不妨将你的兴趣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自我满足之外,也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所收益。
 
第四点,我想对新的流行语“润学”发表一些观点。它是从英文里的run发展来的,指的是如果我对一个地方不是特别喜欢,我就可以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

我认为,“润学”如果表达了一种对于现状不满的态度,作为情绪的宣泄,没什么问题,人总是有情绪的,骂出来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但如果你正儿八经地认为“润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路径,从理性的角度上来看,可能是不太现实的。
 
且不提“润”出去本身要付出的很大的代价,以及“润”出去以后干嘛这样的问题,就算你能够出去,但在完全不熟悉的语言、风土和外部的环境里竞争,很可能就会陷入“围城效应”,这就很麻烦了。


另外很重要的点是,大家总把“润学”看成是一种国境的移动,但我认为比较可行的,积极意义上的“润学”有两种,一种是小范围的移动,是指行业的移动,从一个行业“润”到另外一个行业,这相对来说要比你“润”到另外一个国家去要容易得多。另外一种,是心灵的“润”,就是调整心态,从一种状态“润”到另外一种状态去。
 
年轻的同学经常会因为对于现状的不满而马上产生这种逃离的想法。但是经过反复的比较以后,你做出的理性的反应,才是更符合你自己未来的发展需要的。
 
除了以上四点建议以外,我就没有什么别的建议了,我也无法预料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最后还有一件事是我能和大家一起做的,那就是让我们一起祈祷,未来变得越来越好。
 

杨照:
请多花一点力气,主观地离开自己的时代

👨‍🏫 作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
🎧 看理想节目《中国原典通读计划》《重述中国通史》等主讲人
 
夏天来了,有很多毕业生离开了学校,必须要面对人生另外一个很不一样的场景了。我忍不住有一点建议,这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智慧大诀窍,可是或许对于真的要进入职场的新生人,可以有一点具体的帮助。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一旦离开了学校,请你就赶紧忘掉在求学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包括现在握在你的手里,好像还热腾腾的文凭。因为很多你在学校里面所获得的成就,都因为学生的身份而被放大了,你要意识到这件事。
 
毕业之后,你就不再是学生了,所以你必须要放弃以前学生时代的标准,赶快去学会用更高的而不是相对的标准来看待自己、要求自己。你的作品,不管是文学的、科学的或者是设计的,都必须要放在所有的创作者之间,去看到底有什么样的地位跟分量。
 
不沉迷于学生时代的风光,你才有机会获得一种谦逊,以及从这份谦逊而来的一种沉稳。你也才有机会真正去认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更重要的。


还有一个建议,请大家明白,离开了学校,是另外一种学习的开始。你需要自觉地花功夫改变你学习的方式,改变你跟知识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时候没有课本,没有课堂,没有考试,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去吸收知识,就千万不要再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来接近知识、吸收知识。
 
知识应该是为了改变自己而学的,要改变自己的能力、视野、价值信念、气质、气度。不能够改变你的知识,要么根本不值得学习,更有可能的,你用了错误浪费的方式在吸收。
 
有很多在学生时代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离开了学校,就不再是那么回事了;很多在学校里帮助你应付功课,让你得到好成绩的条件,离开了学校之后,非常有可能转过来,变成你身上最棘手的问题,变成让你能够有效地经营生活跟事业最强大的阻碍。
 

毕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比大部分毕业生所想象的要复杂以及艰难得多。对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当中的所有毕业生来说,都是这样。让我再多花一点时间,提醒当下特殊环境的毕业生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受到疫情的冲击,你们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动。在这种状况下,你们没有办法依循原来必然的那种方法,而最大的影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模式的变化。你跟你的老师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因为你只能在荧幕上看到老师,而老师在荧幕上甚至看不到你,所以失去了一种你跟老师更进一步的连接,失去了老师作为一个人,在知识之外可能影响你的管道。
 
为什么要特别讲老师呢?并不是因为老师的地位尊崇,重要的是老师跟同学最大的差异在于,老师是来自于不一样世代的人。我观察到一种现象,那就是今天的年轻人越来越难和同他不一样世代的人说话了。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学生已经变得了不需要跟老师说话了,当你不需要跟老师说话的时候,你的这种跨世代沟通跟跨世代学习的能力,就必然退化了,更不要说遇到祖父母辈的人了。
 
那些比你年长半世纪的人,他们身上真的带着一种另外一个时代的气味。这种气味多么珍贵,因为它可以把你带走,把你拉出现在的时空,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天地。
 
大家要有一种志气,简单的说,就是不与时人弹同调。跟你同时代的人都在说什么,在喜欢什么,你不要陷入在里面,不要轻忽了向比你年长的人学习。我不是说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所以有智慧,而是他们有来自于另一个时代的经验。
 
请你多花一点力气,主观地离开自己的时代,去接近你的老师、你的父母,或者是去看他们会看的电影,读他们会读的书,用这种方法扩大自己人生的范围。
 

方可成:
希望你们可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特权

👨‍🏫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看理想节目《读懂新闻:无限人生书单第四季》主讲人
 
发表毕业寄语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着各种学校不同学位的毕业生说同样的寄语,因为大家的背景、现状和未来都太不一样了,很难找到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如果有的话,那么你多半也早就知道了,所以以下没有任何别出心裁的新观念,有的只是我想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重复的几则旧观点。
 
第一,就像我刚才说的,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参差多态的世界,每个人的人生都很不一样,所以请牢记“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条河有多深,你到底跨不跨得过去,只有你自己试了才知道,别人说的都只能当个参考。希望你们当中,多一些做实验的人,多去异想天开,多去付诸实践,少一些随波逐流的浑浑噩噩或畏畏缩缩


第二,虽然高等教育已经普及,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大学毕业生仍然是少数,是享有了社会资源的支持的。重点大学的学生尤其如此,希望你们可以敏感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特权(privilege),它指的是那些你觉得理所当然,司空见惯,但是其他人并不一定拥有的东西
 
比如,男生要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权,你在深夜烧烤店体会到的安全感,求职过程中在申请表上填写下自己性别时候的那种坦然和自信,你的女同学是很难体会到的。同样,异性恋要意识到自己的性向特权,多数族群意识到自己的族群特权,城市居民要意识到自己的户口特权,白领要意识到自己不必在疫情当中外出工作的特权等等。
 
在认识到这些特权之后,要尝试去用自己的特权为弱势者做些什么,并且为一个真正平等、没有特权的世界去努力,为此甚至可以不惜放弃自己已经拥有了的特权。

 
第三,毫无疑问,你们毕业于一个艰难的时代。大学四年,疫情就占了两年半,可能很多人都没能拥有一个恰当的毕业典礼,甚至连电子拨穗都没有,你们会觉得压抑,觉得迷茫。
 
但艰难的时代恰恰最能激发我们的思考,而不是让我们沉醉于一种不经反思的欢呼之中。一个很有用的思考方向是去历史当中找答案,看看那些历史上的艰难时代里,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哪些人的故事留了下来。
 
最后,与大家分享80年前作家王实味留下来的一段话。他写道,“青年是可贵的,在于他们纯洁、敏感、热情、勇敢,他们充满着生命新锐的力。别人没有感觉的黑暗,他们先感觉;别人没有看到的肮脏,他们先看到;别人不愿说不敢说的话,他们大胆地说。”

愿你们在毕业之后,继续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青年人。

 
“我还有很多弯路要走,还会失望于许许多多的满足,一切都要等日后才能显示它的意义。”黑塞曾这样写。
 
未来还长,哪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也请先不要放弃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不论如何,还是祝你毕业快乐。🎓


配图:《野马分鬃》《未生》《横道世之介》《她》

《我的解放日志》《野梨树》《垫底辣妹》《燃烧》

编辑:Purple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英国剑桥、UCL、爱丁堡、杜伦...2022毕业典礼,这就是梦想中的毕业典礼吧!高中毕业生必读: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这些美国大学毕业演讲再不看就晚了【医疗】加班给双薪!学生不拿毕业证就能上岗!五月的波士顿“大佬云集”!各大学校的毕业演讲嘉宾都有谁?一所职业学校的毕业季:97%的就业率与“00后”的急迫感​在 2022 年找工作,毕业生们的 “最后一课”不一样的毕业季【庭院种菜】盆栽生姜无处不在的毕业礼,天猫用情怀诠释品牌温度这是水!一个因抑郁症自杀的天才作家的毕业演讲助力毕业生就业|中传毕业生方婷:用文档记录投递的每一份工作“我帮毕业生找工作”火热进行中,企业、高校、毕业生持续参与毕业季:MIT毕业生这几年都学到了什么?两位法学院院长的毕业寄语:“法学生没有内卷,只有演变”史上最难就业季,北大清华、哈佛MIT的毕业生去向有何不同?波士顿最美毕业季, 是谁来参加你的毕业典礼呢?“学习5.5年”的毕业证书,钱学森的礼物 | 科技袁人【九零后老妈随笔】5/14/2022 今天去参加了孙辈的毕业典礼无家可归暮春吃笋娃参加学校组织的三天两夜的毕业旅行,乐不思蜀有礼征集 | 我们想为即将成为校友的你,送上一份专属的毕业心意!英国正式启动国际名校毕业生签证, 多所中国大学毕业生几乎无条件来英工作,可全家移民最难毕业季到底多难?我调查了30个金融应届生的毕业去向,最后发现……今天开始,这37所全球顶级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去英国找工作了!【本周讲座报名】《美国雇主最看重的毕业生7个就业力》疫情中的毕业生们,不想成功了讲禅、讲灵修----台湾似乎起步早过大陆------22年秋招真相,88%的毕业生给出这个答案…我的毕业旅行:骑自行车穿越美国大陆!一路皆是风景!美国毕业生薪资暴涨,这届毕业生真香,赴美留学回归12年前状态打造“青梅宴”国风毕业礼,这届毕业生被统一绿茶疯狂圈粉再见,旧金山!你好,可爱岛!顾长卫的“最爱”和生不逢时的喃喃低语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们,为了你们的前途,请不要配合学校弄虚作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