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夹杂的中国富孩,决不承认自己有问题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常常被人吐槽的一点,就是非常喜欢中英文夹杂讲话,仿佛一句话只有里带上几个英文单词才能凸显自己的海归身份。讲真,这种装逼型选手,我们留学生自己也很想给他一巴掌。但有时候,一些不得已的中英文夹杂也不是我们不想好好说话,无论如何,英语只是一门交流工具,如果仅仅想秀晒炫而说错英语就有点尴尬了....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众所周知,湾区可能是离岸高华密度最高的地方,他们把科技大厂奉为神明,天天在论坛晒出天价年包,从国内搬运“颜值中上”的大专女来当老婆,暗讽收入不如自己的黄种人,却又只能在真正的old money前故作沉默。
近两年裁员一波接一波,被整顿的除了大厂闲散人士,还有离岸高华的扭曲风气。少了一股高华叔味,留学生秀晒圈好像又回到了以前那个古典的小留时代。
最近认识了个玛莎拉蒂车主,是个穿Off-White的留学生。互相关注Instagram后,我发现他有好多张车的照片,其中一张的配文是:
Maserati Ghibli, beast sexability.
我问他:这Ghibli有伟哥的作用?他说:哦,我想说“野兽性能”来着。
我一直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对这种low言low语甚是不解,直到我在纽约读书的朋友给我讲解,说这是他们学校的日常的时候,我才知道这股风气从未离去。
“纽大真的很水,从他们给这些人发录取通知书这件事就能看出,纽大很水。”朋友说。
你会发现这些帖子搞笑的点在于,发帖人在表达一种很酷的感觉,但是英文能力极度拉胯,截屏出来有一种尴尬的幽默感在里面。
这个纽约的朋友运营了一个账号,叫富孩警(@richkids_english_police),他说因为发这些截图,曾经收到了一些富孩的威胁,要托关系把他弄去加拿大坐牢。
“简单说,错误的中英夹杂,某种程度反应了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说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话,更多是装逼。
比如,professor说明天有个homework要due,这是正常表达,但教授say tomorrow要交作业,这就是装逼。”
朋友说,观察这种行为,是他作为本科学历史的兴趣爱好,作为旁观者欣赏这种行为,这种与中国现代化与国际化相关的奇特事物,十分有趣。
“所以我的自我介绍里第一句话叫:Recording China’s Globalization——
中国人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
我问朋友,有没有什么观察结果,朋友给我做了讲解。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从朝廷到百姓,都是非常看不起外国人的,毕竟综合国力全世界第一,不需要向任何“外夷”低头。
但是后来的故事你也知道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割让土地,等等等等,这也冲击了当时不可一世的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而朝廷里部分明事理的人也开始反思,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了自己和外族人的对比,于是就有了洋务派。
后来,经历了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之后,那时候的中国各阶层人民都开始反思,并且越来越认可西方文化,从风俗到理论,这个过程一直延续至今。
而“崇洋媚外”的心理就是在那个时候行程的,说英语,穿名牌,吃高档西餐,就成了阶级品味和教育水平的象征。
但至于这种蹩脚的中英夹杂,是否是某种承上启下的历史进程,朋友说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不做评判。
聊天结束后,富孩警的Instagram依然很搞笑,只是每次笑完之后,好像又多了一层思考。
我们极力嘲笑、打击的炫富、秀晒、装逼行为,在学者眼里看来,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进程而已。
甚至,如果没有这样的进程,我们可能还活在明末清初。
这样看来,我们可能还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迎来民族自信。
虽然历史学者无法判断,但我还是希望那天早点来吧。
本文系原创发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