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押注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印度国内有一个巨型财阀,名叫塔塔集团;它被认为是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年收入一度达到印度GDP的6%左右,总部位于孟买。
前段时间,这家公司的战略事务主席阿什利·J·特利斯(ASHLEY J. TELLIS)在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糟糕的押注》(America’s Bad Bet on India)。
特利斯是印度裔美国人,曾长期在白宫和国务院工作,担任过小布什总统的西南亚事务顾问,尤其擅长美印关系等领域。
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高级政策研究人员,特利斯撰文指出:
“过去二十年来,华盛顿在印太地区下了巨大的赌注,将印度视为有助于美国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关键伙伴。
特别是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发起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新倡议,以扩大印度获得尖端技术的途径,进一步深化防务合作,并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作为地区战略的支柱。
华盛顿甚至忽视了印度的民主侵蚀(指莫迪时期大幅集中权力)以及其无益的外交政策选择,例如在乌克兰危机中拒绝谴责莫斯科。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假设在涉及中国的地区危机(比如台海)中呼吁支持时,新德里会做出积极回应。
然而华盛顿目前对于印度的期望是错误的。”
时间回到冷战时期。
当时南亚次大陆上阵营划分十分明确:巴基斯坦是西方阵营的一员,与美国关系密切,而印度倒向苏联,是莫斯科的“准盟友”。
1955年赫鲁晓夫访问印度时,曾公开宣布苏联支持印度对克什米尔的主权。
五十年代末,中印发生边境争端,苏联表面上宣布中立,实际却提供给印度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时,中印问题成为中苏矛盾的焦点之一。
苏联试图说服中国在边界问题上让步,顾全社会主义阵营打造“苏联+中印”的铁三角战略格局,遭到严词拒绝。
待到六十年代中苏全面分裂,印度国内确立起“联苏制中”的大战略,正如同一时期巴基斯坦的“联中制印”一样。
从1964年开始,已中断对华关系的苏联将大批援助投给印度,印军中的坦克、军舰、飞机等重要装备变成清一色的苏联造,也由此奠定了俄印军事协作的基础。
七十年代,苏印关系被称作是苏联与非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双边关系中最成功的例子,而美国则丢掉了在南亚地区的话语权。
1971年,南亚次大陆上爆发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
为了防止中国出兵支持巴基斯坦,印度事先与苏联签订了《印苏友好合作条约》,其中有如下的军事同盟性质条款:
“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
这是苏联与非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份此类条约。
8月份条约签署,12月印度正式参战;最终印度成功分裂了东西巴基斯坦,促使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从而大大削弱其主要竞争对手。
印巴战争期间,苏联对印度施以全方位的支持,为了防止美国从海上干预印巴战争,苏联甚至还派了一支海军舰队前往孟加拉湾。
美国外交官员抱怨称:
“莫斯科的否决权使联合国安理会陷入瘫痪,直到印度获胜为止。”
投桃报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印度是南亚地区唯一一个承认苏联扶持的卡尔迈勒-纳吉布拉政权的国家。
按照一些地缘学者的分析,待稳固阿富汗局势后,莫斯科的下一步计划是要联合印度肢解掉巴基斯坦,打通苏联到印度洋的通道。
正因如此,八十年代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援助了阿富汗国内的反苏力量,使之尽可能消耗并拖延苏联南下与印度会和的步伐。
赫鲁晓夫与尼赫鲁
印度周边国家地图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随着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失去老大哥撑腰的印度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国际事务中一直扮演着相对被动的角色。
我们看上面的地图。
苏联解体之前,整个中亚都是苏联版图,阿富汗被苏军占领,相当于印度西北方存在一个体量巨大的盟友,巴基斯坦则夹在苏印之间瑟瑟发抖。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印度变得相隔千里,印度的东北方向仍是中国,西北方向的巴基斯坦背靠整个伊斯兰文明基本盘,新德里面临全方位的地缘压力。
1996年,原苏联扶持的阿富汗政府被塔利班推翻——这是新德里遭受的又一次重大外交打击,苏联时代辛苦若干年经营的战略遗产不复存在。
阿富汗与印度有着“千年渊源”,印度人视其为“北方门户”,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在内的多次外敌入侵都是从“阿富汗→克什米尔”一线南下印度河、恒河平原的。
站在印方视角,它非常希望看到一个与巴基斯坦不合的阿富汗政权,而不是像塔利班这种与巴国关系极度密切的政府。
塔利班1.0时期(1996~2001年),喀布尔政权得到了巴基斯坦、沙特和阿联酋等伊斯兰国家的承认,印度则与反塔利班的阿富汗北方联盟结成盟友,向后者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支持。
在九十年代的战略低谷期里,介入阿富汗局势堪称印度人“最后的倔强”。
阿富汗曾是英属印度与沙皇俄国的缓冲区,强势的英国人将阿富汗王国的夏都白沙瓦划入了英属印度版图(今巴基斯坦境内),留下诸多历史宿怨和民族矛盾。
印度总理莫迪与阿富汗前总统加尼(塔利班进城前跑路的那位)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这对印度来说宛如久旱逢甘霖。
已经单独对抗塔利班数年的印度十分支持美军行动,这让小布什总统对新德里刮目相看。
当美军联合北方联盟推翻塔利班后,印度对阿富汗新政权进行了长期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层面的投资,印阿高层互访密切。
2001~2021的二十年间,印度向阿富汗提供了大量援助,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的第五大对阿援助国,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
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之际,据说拜登政府曾希望印度出面填补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的真空。
为此国务卿布林肯亲自访印商谈此事,阿富汗总统加尼也多次致电印度官方,要求派兵支援。
当时一些印度媒体聒噪称:只要印度派兵,一定可以击败塔利班,守住喀布尔。
然而谨慎的莫迪政府让美国失望了——印度虽然向阿富汗加尼政府提供了一些武器支援,但权衡之下并未派兵,反而是关闭了驻阿富汗领事馆,全面撤退。
说起来新德里还算头脑清醒,一个美国都摆不平的烂摊子,印度怎么敢陷进去呢?
可以这样讲,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对印度的重大打击,如今阿富汗的真空显然已经被巴基斯坦、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填补。
考虑到中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均与印度关系不睦,俄罗斯已被认为是印度阿富汗战略里唯一可牵线搭桥的点——当然,牵线搭桥的终点还是北京。
中印外长会晤,5月4日
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的第五次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5月6日。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主持,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出席。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篇处的文章——《美国糟糕的押注》。
作者特利斯认为,二十年来华盛顿一直对印度在全球舞台上寄予厚望,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
印度在地缘方面存在重大弱点,它将不可避免的与中国进行接触,尤其在北京对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
新德里之所以重视与华盛顿的合作,只是因为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但并不代表它必须在危机中为美国提供支持。
从根本上讲,印度与美国对于未来的全球秩序有着不同的抱负。
印度没有任何与生俱来的忠诚去维护现行国际秩序,充其量只能提供默许;其当下的所思所想也只是用美国来牵制中国,同时依赖西方技术来增强自身国防工业,以实现其大国野心。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印度七十多年来的国策,大致是这样的:回避任何不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外部对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