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所以盛行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深刻地论述了不受制约的权力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对于不受制约的权力,托克维尔认为,权力本身就是一种魔力,人们很容易沉迷于它,而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指出,如果权力不受制约,人类自然会利用它来追求自己的私利和欲望,导致社会变得不稳定。托克维尔认为,权力的最大危险是使人们变得麻木和智慧缺失,可能导致专Z统治或者独C主义的出现。因此,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平衡,以避免其滥用和过度扩张。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制衡机制是避免专Z的最好方式,他把制衡机制分为三种:立法、司法、行政,他在《论M国的民主》中详细地论述了M国的制衡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体系是避免权力滥用的最好方式,同时也可以确保一个公平稳定的社会。
托克维尔认为自由的基石是制约权力,只有对政治权力进行制衡,才能避免权力扩张和滥用,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他的思想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极权之恶, 汝拉·阿里(Ruhollah Khomeini)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精神领袖,他认为极权主义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上帝的背离。他认为极权主义者试图替代宗教地位,建立一个运转于此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并使用暴力进行统治。
德国犹太裔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在其著作《恶之根源: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极权主义以无限扩张的方式要求掌控人民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寸思想,通过完全压制Y论自由、社交自由、新闻自由及思想自由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在其著作《古拉格群岛》中提到,极权主义背后的根源是对自由的不满,并试图建立一个严格、机械化的社会化体系以控制人类的一切。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作品《1984》和《动物农场》中,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警示。他认为,极权主义背后是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而极权主义的实行必然会破坏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毁灭个人的人性和尊严。极权主义的实行是违背了人性、自由与尊严的,必须予以警惕与遏制。
平庸之恶造成的灾难。
平庸之恶是由德国法哲学家汉斯·约阿希姆·格德默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平凡日常的行为中,习以为常的一些道德权益被侵犯、被压制,而平凡的人们普遍视而不见,甚至对这种行为持批判态度的人也被视为“麻烦制造者”。
格德默认为,平庸之恶是导致真正的恶行发生的基础,因为对一些小的、日常的恶行的容忍和忽视,渐渐地就会使人对更加严重的恶行麻木不仁,进而衍生出一些诸如战争、种族灭绝、集体暴力等极端行为。
格德默认为,社会上的道德责任并不仅限于政治家、商业大亨等显赫职业中的权力部门,普通人也应该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挥道德责任感,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遏制恶势力的扩散和强化。
平庸之恶如果长期被忽视和容忍,可能会导致社会的恶性循环和灾难性后果。
它可能造成种族灭绝:平庸之恶在种族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普通民众不认真对待和反对一些微不足道的种族歧视言论和行为,就会逐步导致气氛紧张、种族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演变成灾难性的种族灭绝。
集体暴力:平庸之恶还可能在大规模社会运动中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大众对一些感觉不太严重的的暴力行为进行默许,就会逐渐失去道德底线,从而使得集体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并后续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政治混乱:政治体制中的平庸之恶会逐渐使得法律的制定、法官的裁决、执法行为的执行等核心机制失去公正性。而此时,制度的混乱又会和大众的道德缺失相互作用,共同加剧政治混乱形势。
自然灾害:平庸之恶还可能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普通大众和政府机构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将对于清洁环境的权利视为不必要或不重要而被大量的污染破坏,将引发自然环境极为严重的问题。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认为,平庸之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常见现象。她曾经在对纳粹战犯艾希曼的观察中,发现了许多普通大众的参与和默许,他们并不一定是罪恶的,但却是“想要向他人转嫁自己的责任”,以此把他们的人性“颠覆为了非人性”。
在汉娜·阿伦特看来,平庸之恶是一种思想和道德上的缺陷,并非因为故意为之,而是由于普通人通常只看到表层现象,无法看到事物内在的道德和人性纬度的内涵。她认为,人必须通过引领意志和思想角度的改变,才能避免重复历史中的平庸之恶。
并且,汉娜·阿伦特呼吁平庸之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带有道德问题和人性缺陷的,并立刻采取行动,因为道德责任不能传导和推卸,政治制度中权力的衡量不能被单单依赖法律和规章制度。
无思考者与平庸之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无思考者是指那些不愿意或不会思考和反思的人群,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对周围的事物具有盲从性。平庸之恶则是指那些看似普通、表现平凡、但实际上具有毒性和具有破坏性的恶行。在某些情况下,无思考者可能成为平庸之恶的幕后推手或者是默许者。
无思考者往往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决策和行动时缺乏独立思考,只是盲目跟随主流或他人的意见和行为。这种盲动性和从众心理容易被渗透和利用,从而被一些具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利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图。当这些无思考者被权威人士将其引导到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路径上时,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容易被媒体、舆论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操控和控制,从而成为推波助澜或者漠视平庸之恶的参与者。
因此,无思考者往往成为平庸之恶的重要来源之一。只有通过教育和自身的持续思考训练,才能激发人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避免追随和被操控,防止陷入平庸之恶的泥潭。
在互联网时代,无思考者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存在和扩散。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和工具,让人们更加容易获取信息和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但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信息污染的问题。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往往会选择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容易忽略其他信息和观点。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也并非都是客观、准确、可信的,存在着虚假、误导的信息,容易误导人们的思考和判断。
同时,互联网还鼓励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行为,对于快速回应、短时间记忆和自我宣传的内容更加追求。这种类似于微博的信息形式,可能导致人们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而只是停留于片段化的信息获取和表达中,这也会让无思考者更加存在。因此,互联网时代下,无思考者的存在并没有减少,可能相反还更加普遍。
然而,逻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注意培养逻辑思维,学会从信息中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和正确的观点。在接触信息时,需要不断质疑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同时还需要积极学习与思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个人,我们有表达意见和发声的权利。
当我们看到不公正、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真相、正义和公正发声,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公开信等其他形式。发声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促进公共议题的讨论和解决。当我们发声时,我们也为他人树立了榜样,鼓励更多人倡导正义和公益事业。
不过,我们也需要谨慎发声,理性表达观点,避免仅仅出于个人情绪和偏见,让自己陷入非理性和偏激的言论。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对方,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攻击他人、恶意造谣或诽谤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言论只会加剧社会紧张和矛盾。
最后,当我们看到不公正、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更应该发声,无论是为了正义、为了公益,都要勇于站出来说话。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恐惧或害怕被指责而保持沉默,这只会让不公正的行为得以延续和扩大。我们要发声,宣告我们的立场和观点,展示我们的力量和勇气,让那些不公正的行为和思想无处遁形。
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