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我们从硅谷“润”了,重“新”出发!
2年多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见证了许多魔幻,但我更多的是感恩疫情让我重新思考这苦短的人生,坚定了实现自己心愿的决心。在硅谷闯荡了8年后,虽然很纠结,但我还是决定带着全家移居新加坡,重“新”出发,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第一次跟人提起这个决定是跟弟弟的幼儿园校长,校长一脸震惊的问我们为什么突然决定搬走,是因为工作吗?我却一时语塞,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好。这个搬家的决定跟工作毫无关系,对我和先生的事业并没有明显利好,也不完全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那我为什么下了这个决心搬离美国硅谷,选择新加坡呢?简单来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背后的思忖复杂又简单,也与我在疫情期间的感受息息相关。
我不是个健忘的人,疫情期间的美国发生了很多事,“三权分立”已成了“三权分裂”。从把戴口罩打疫苗政治化,到左右派永无休止的争论和撕裂,到对亚裔空前的敌意,歧视和袭击事件,再到0元购,和已成常态的,持续不断的大小规模枪击事件,时不时的刺激你的神经,让人感到困惑,恐惧,无助。
在硅谷/美国,治安恶化,每况愈下。从前每每听说恶性治安事件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而现在却时常发生在身边熟悉的人和地区,让我担心危险也会随时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风险不一定真的有很高,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现在的硅谷,车被砸已经不值得一提,我住在曾经治安很好的南湾地区,但几个月之内,邻居家的车被偷;半夜3点我家摄像头全程录下犯罪分子在我家门口砸车窗偷东西;流浪汉半夜光顾我家门口拿走鞋子;同街区有印度裔邻居在自家门口被枪指头抢走首饰;同事两个男生在Sunnyvale Costco被当面砸车明抢;老板的孩子1个月内在南湾亲历两次枪击/炸弹威胁(以前文章写过);我自己孩子的学校外操场有人拿着刀;学校正门口住着流浪汉。当这些事件不断发生在自己周围,我没法做到不担心。
最重要的是,我对ZF改变治安问题并没有什么信心。自由派释放囚犯,解雇警察,放松毒品管制;保守派放松枪支管制;两党交替个几年,猜猜会发生什么?就是枪和坏人越来越多,枪到了坏人手里。
儿童和年轻人死于枪击的数量已超过车祸
当最基本的安全都受到威胁,需要我们把房子的一圈都装满摄像头无死角监控;或者在家里也备上几把枪时刻准备自卫;晚上不敢出门,单独带娃出去会犹豫;送娃上学会担心学校安全,要求校长把校园大门上锁;当幼儿园都开始做防枪击演习.... 我会经常问我自己,何必要这样担惊受怕的生活?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比起什么鸡娃,我更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给家人一个安全的大环境。
在枪比人多的美国,控枪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除了治安,在美国生活这几年,我的另一个感受就是跟这个社会“三观不合”。当你想去融入社区,发挥你的公民意识,了解并参与到当地政策中时,感受就是两个字 - 心累。大家有没有发觉自己永远在“反”什么,比如反小学性教育,反流民所进社区(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无视居民反对,全票通过几个好区的流浪汉收容所),反大麻店,反过度的租客保护,反关闭学校 etc.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声音都被无情的无视。
如果搬去保守州呢?上面的这些问题未必解决,似乎还有更大的问题。比如...
我愿意参与到行动中去,希望更多的华人能努力发声,但当一个又一个的议题均是与我们的立场相悖的时候;当很多人的朋友圈依然是岁月静好,仿佛生活在一个ZZ真空的美国,而不愿发声抗争的时候;我会思考,我为什么要在一个如此“三观不合”的地方每天争来争去,付出时间精力,却换来一泼冷水?
人到中年,越来越觉得一个靠谱的ZF和政策太重要。抛开什么社会使命,人生苦短,我现在只想简单的生活。
由于生娃和疫情,我已经6年没回国,3年多没见到父母。疫情期间,我94岁的爷爷脑积水胸积水住院,只能遥寄祝福,为爷爷的健康而祈祷,虽然爷爷还健在,但我知道很可能见不到他最后一面。爷爷很幸福,晚年4个孩子都围在身边照顾他。
而我们的父母就没那么幸运了,独生子女家庭如何照顾逐渐老去的空巢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是我们逃不过的中年危机。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 疫情这两年,有很多人叹息自己无法陪伴老人,见逝去亲人的最后一面,发文祭奠怀念。我不希望我也有一天不得不留下这样的遗憾,既然可以预见到困难,为什么不提前做安排避免这种遗憾呢?
在美国工作这几年,我越来越羡慕身边的美国同事,可以周末各种亲人聚会,探望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人一起玩。是我们这些单打独斗的一代移民家庭可望而不可及的。
一家人在一起,跟父母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趁着父母还相对健康,让她们跟我们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觉得舒适的环境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一起出游一起吃饭,保持一个“一碗汤”的距离,也让孩子能时刻享受祖父母的关爱。
比起美国,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中西结合,语言无障碍,公共交通便利,治安极好,又对老人很友善,对父母和我们来说都是极佳的选择。
一代移民家庭无依无靠在他乡单打独斗,自己带娃,万事亲力亲为很是不易。疫情期间没有了父母的帮忙,相信所有的双职工有娃家庭都感受过那种365天无休的无助和疲惫,家里有人帮忙操持家务,搭把手带娃这件事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我认为若想做到家庭和事业双赢,身心健康,一个给力的帮手是至关重要的。找父母帮忙家务带娃影响父母的退休生活质量,太劳累,身体容易吃不消,也不是长久之记。然而,在硅谷全职阿姨的月薪已经$5000起,小时工$30/小时起,即使是高薪的双职工家庭,请一个帮手也是奢侈和难以负担的。
相比而言,新加坡的专业全职住家菲佣每个月不到$500美元的薪水too good to be true. 若不是加入了狮城女佣雇佣群,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有了给力又负担得起的女佣帮忙,把家务杂事全部外包,大幅提高双职工家庭的生活质量,想想都羡慕。
群里的女佣推荐信息
我一直想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在亚洲长大,打好中文的根基,有足够的文化和身份认同,在三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长大,有跟自己一致的三观。趁孩子还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和圈子,还愿意跟着父母到处探索,现在就是我回亚洲的最后窗口期,若不抓住,恐怕后面再让孩子离开这里就难啦。
同时,我也向往着多元包容的环境,希望孩子从小能有开阔的视野,多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拥有包容的胸怀。虽然硅谷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大熔炉,但其实更像是一个大的沙拉碗,不同文化各自保持特色,并没有真正合并融合。硅谷南湾亚裔比例很高,上学更像是在本国,95%以上的亚裔。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均同质化严重,同族裔之间内卷严重,两句不离鸡娃补课,三句不离房价,四句不离薪酬和上市套现。
加州的公立学校基础教育全国垫底,意识形态洗脑,私立学校性价比也不高。说实话来硅谷这么多年,研究过很多学校,打心里就没有找到理想的学校。临离开硅谷前的这学期,让娃参加了从事教育的朋友办的私塾小班,才有一些不错的体验(👉学校选来又选去,竟然不如家校好?)。
在这个乱世我依然坚信全球化,一直以来的梦校是新加坡的世界联合书院UWCSEA,它的办学理念是要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宗教、政见的青年精英择优选拔,汇集在一起生活学习,为增进国际了解,促进人类和平及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学生来自于90多个国家,像个小联合国。无论是学术,数学科学,还是文体活动,硬件,样样拿得出手,学费还比硅谷的私立学校可负担。当两个娃拿到了梦校UWCSEA的录取通知时,我知道我真的要走了。
硅谷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也曾非常纠结要不搬离,纠结到深处,甚至给硅谷,新加坡,中国上海打了分,基于个人主观的感受和在乎的方面。新加坡高分胜出。你若也蠢蠢欲动纠结要不要换个环境,不妨也打分量化一下,有助于缕清思路。
我给三地的打分
我曾经在新加坡工作过三年,也许是体验太好,优点太多,一直对这个美丽整洁的岛国,中西完美结合的文化,和精英治国的华人社会念念不忘。加上新加坡可以解决所有我上面提到的4点问题,便决定迈出这一步。
我想我也一定会怀念硅谷的日子,四季如春的天气,高素质的朋友们,宽敞的大房子和院子,和那些奋斗的日夜。
但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你活了一万多天,以为每天都是新的开始,事实上,你只是把一天重复了一万多次。当你已经厌倦了一成不变,也许是时候接受尝试新的生活了。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地生活,去做我们正真想做的事,经历一切,体验一切,在我看来是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业余做这个“养娃在硅谷”公众号做了5年了,真心感恩读者们的喜爱和支持。养娃话题无国界,未来依然会尽最大努力不定期跟大家分享心得,也有硅谷的伙伴会继续运营这个号。
也顺便给自己做个广告,欢迎大家关注我新开的小红书号“谦姐说”,说营销,聊育儿,晒晒我未来在狮城的生活点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