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最四两拨千斤的方法,父母省劲,娃越大越省心
0~3岁,情感的依恋建立成功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果长期孩子哭了不回应,想要玩了没人陪,那就会造成孩子早期情感的缺失。
0~3岁的孩子还几乎没有生活体验。他们对于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就来自于我们养育人的反馈,他哭的时候需要哄一下,饿的时候需要给吃的,日常还需要爸爸妈妈的亲亲抱抱,只有积极以及稳定的情感关系,孩子才能获得最深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了,反而开始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或者不理不睬了,就是因为父母的身份对于管教不可能一直有用,孩子在情感上对父母依恋的这种心理引力才是教育最好的良方,高质量陪伴赶紧走起来。
第二个、品质习惯的培养期。
3~6岁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行为。
如果孩子磨蹭拖拉,说脏话,爱打人,小偷小摸等等,父母都觉得这是孩子小不懂事,不给管教,那真的是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
咱们要明白孩子的问题是有滞后性的,错过了培养的关键期,等再发现问题就需要花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气去纠正。
平时可以这么做,建立家规来约束家庭的每个人,而不只是孩子,必须让孩子明确家规的含义,并且严格执行,不能妥协。
比如引导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懂得责任和担当,接纳孩子失败,耐心引导打磨孩子的抗挫力,教会孩子礼貌用语,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友好,这些品质和习惯会贯穿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有的行为。
第三个、自我价值的认知期。
6~12岁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基本靠父母。
像有的父母,打碎孩子一屋子模型,撕掉孩子写的5、6本小说,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比,这样的行为都是在逼孩子无法自处。他们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父母的爱。
这个阶段非常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他们需要被父母肯定。
咱们不要只是把成绩好看作是长处,要甄别孩子的个性,做孩子的欣赏者,才能帮助孩子慢慢建立一个对自我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还要注意面对孩子缺点时,不要总把否定的话挂在嘴边。
“写个作业这么墨迹”,“上课就是不认真”,“这么简单,还不会”……这样的话对孩子改正没有帮助,孩子还会把这种我不行的念头刻在心里,形成自我价值的缺失,而失去了改正的动力。
不妨试试多帮孩子出主意,“加法可以这么拆解”;
多说鼓励的话,“妈妈相信你能做到的,你肯定会非常了不起的”
这些话,将会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
最后想跟大家再唠叨一句,抛开技巧和手段,咱们就可以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我父母教育的投射。
话题索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