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直播间》第一期:经济恢复得怎样?
各位社友好!欢迎来到清和直播间,我是清和。今天是我第一次直播,也是《清和直播间》第一期,我想讲一个难度小一点的话题。那就是:现在的经济恢复得怎样?是好是坏?是虚是实?
现在已经进入了5月份,这个时间点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从中国经济模式开始讲起。观察中国宏观经济,从总量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析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指标。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是一个强投资、强出口、弱消费的模式。
简单来说,利用本国的低价劳动力、土地优势,引入国际资本和技术,加工生产大量商品出口,从中赚取外汇,再通过外汇占款发行本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形成庞大的出口产能。这就是所谓的东亚模式。中国是这种模式的加强版。而去年的经济,又是这种模式的加强版的加强版,属于王者荣耀级别。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一组数据: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是50%;净出口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是17%;消费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只有33%。
从数据可以看出,因为去年比较特殊,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受到约束,经济数据非常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前三个季度的出口表现强劲。
这种经济结构有没有问题?
投资的比重过大,占GDP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普遍水平的20-30%,但是对经济的拉动非常有限;消费的比重不足,只有55%,低于国际普遍水平的70-80%,不利于消费福利的增加。消费的比重太小,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这种结构缺乏内生动力。原因是消费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投资,才具有内生动力。
我们看一组数据:从全球水平来看,剔除国别差异和时间差异,每1%的消费增长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是0.22%,但是每1%的投资增长拉动的经济增长只有0.03%。中国的情况更加明显,从1980年开始,中国每1%的消费增长拉动的经济增长是0.4%,但是每1%的投资增长带动的经济增长只有0.15%。尤其是最近十年,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拉动更强。
所以,这些年,我们天天讲结构性改革,到底改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改革,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改革。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经济恢复,至少一季度的经济恢复,总量结构跟去年是反过来的,出口增速下滑、投资强度减弱、消费明显反弹。
我们看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下降到34.7%;净出口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是-1.3%;消费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增加到66.6%。
从数据上来看,经济结构似乎在改善,往好的方向发展。这趋势能否持续?四五月份能否再接再厉,经济进一步复苏,结构进一步改善?这个问题很关键。所以,前面我说,现在进入5月份,是观察经济走向的关键时期。
我们就看四五月份的经济情况。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但是,数据出来后,很多人感觉更加迷糊了。为什么呢?
受去年4月份低基数效应的影响,几乎各项经济数据的同比都是高增长的。什么是低基数效应?我举个例子,各位就明白了。今年4月份,浦东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81倍;虹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80倍。这就是统计学的数字游戏。
所以,受低基数效应的影响,4月份的同比数据都比较好看。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8.5%。
但是,从环比来看,跟3月份相比,4月份整体经济数据都有所回落。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3月下降0.47%;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跌48%、销售金额环比下降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万亿元,跟3月份比少了接近3000亿元;再看固定资产投资,4月份的同比增速要比3月份回落两个点,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你看,同比、环比放在一起看,很多人会感到迷糊,看不大清楚经济走势。
如果再放大一些,看社融、CPI还有人民币汇率就更头大了。4月份,社融增量是1.22万亿,而3月份是5.38万亿;贷款增量是7188亿,而3月份是3.89万亿。4月份CPI在3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4月份,同比0.1%,环比下降0.1%。还有,人民币汇率最近离岸、在岸都破七。美联储正在按下加息暂停键,美元指数没有去年强,但人民币反而贬值了。这是不是说当前经济复苏不及市场预期?
这样结合起来看,今年一季度释放了去年或前期挤压的需求,经济出现复苏。比如,一季度,消费需求释放,尤其是餐饮旅游需求释放推动社会零售反弹;政策松绑,房地产需求释放销售增加;政府项目建设“赶进度”、投融资需求扩张推动社融大增;还有出口订单挤压到3月份集中释放、出口大反弹。
但是,4月份开始复苏放缓、动力不强、需求回落。看了我们的4月份的《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报告》的社友,就应该清楚,我当时对4月份经济走势的预测是四个字:复苏放缓。回过头来看,还是比较准确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季节性、周期性的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4月份是国民经济的淡季,是社融的小月、社会零售的小月、工业生产的小月,融资、消费、产能会出现季节性回落。同时,目前,处于国际原材料市场的出清周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这是PPI下跌和CPI低迷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搞清楚当前的经济走势,我们要排除低基数、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干扰,不能只从一两个月的数据来下定论。
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当前经济到底恢复得怎样了?是好是坏?是虚是实?怎么来看呢?
我们社友都知道,我很注重从逻辑上分析经济问题。我的文章、课程还有报告,都从逻辑上来看经济,我们学习社的月度宏观经济报告第一部分就是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有兴趣的社友可以通过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学习社学习。
回到这个具体问题,中国经济复苏能否持续、经济结构能否继续改善,根本上看就是这种强投资、强出口、弱消费的底层逻辑有没有改变,经济体制有没有改革。
投资的逻辑是什么?消费的逻辑是什么?只有理解了投资和消费的逻辑,我们才知道投资能否延续,投资走弱的原因是什么,消费能否持续改善,大类消费低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具体来讲,一个一个来分析。
先看投资。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很大,我们需要重点关注。
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4.7%。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跟历史数据相比,这个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6.8%,低于去年全年的5.1%;2000年到2022年的1-4月份投资累计增长的平均数是18%。从中可以看出,今年前4个月的投资只能算是弱开局。
再看4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我们排除低基数的干扰。怎么排除呢?把今年和去年4月份的同比增速做一个复合平均数,两年平均的结果是3.1%,这个数据要低于3月份的5.9%。具体来看,固定资产三大投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4月份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6.1%,低于3月份的10.8%;制造业投资同比5.3%,两年平均5.8%,低于3月份的9.0%;房地产,房地产因为去年3月也很低,我们不需要排除低基数,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2%,3月份是下降13.2%。可以看出,4月份的固定投资更弱。
为什么呢?是不是缺钱?
如果从名义货币的角度来看,各位要注意名义货币的概念,实际上是不缺钱的。
我们看社融数据:一季度,社融开门红、信贷创纪录。社融增量超过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两万多亿,新增贷款超过10万亿元,同比也多了两万多亿。
可以看出,名义货币是不缺的,但是投资并没有大幅度增长。这不太正常,打个比方,我们一天喝了14瓶矿泉水,没有上厕所、也没有出汗。这时,我们要去看医生,水排不出来,会不会水中毒了?我们看,钱都去哪儿了?
我们看两组数据:
一是储蓄。一季度,社会存款增加超过15万亿元,同比多增加了4万多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9.9万亿元,同比多增超过2万亿。
二是M2和M1之差。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7%,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只有5.1%,M2和M1之差达到7.6;4月末,两者之差虽然有所收敛,但依然很大。
这两组数据说明一个问题:很多资金在银行里空转,被“窖藏”起来。在宏观经济学,这叫流动性陷阱。
各位社友,可以问问在银行做贷款的朋友,最近半年,他们有两个任务很重:一是贷款任务,求着哄着企业多贷一些款;二是去滞存任务,不少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拿到低价贷款后又不投资、存起来,这就派生了存款,银行又要去滞存,劝客户把钱花出去。
所以,一季度,整体来看是融资开门红、投资弱开局。
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投资?
这就涉及到前面说的投资的逻辑。投资的逻辑是什么?投资主要受四大条件的约束:一是社会真实储蓄和利率水平;二是财政货币制度和政策支持的融资能力;三是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可以说是杠杆率;四是库存水平和需求水平。
我们一个个来看。第一点,利率水平没有问题,这两年市场利率下降比较快,主要看真实储蓄,我们看到存款大增,其中不少是派生存款,不是真实储蓄。简单来说,这钱不少是借来的。当年哈耶克跟凯恩斯辩论过这个问题,只有真实储蓄才能支持投资持续扩张。第二点没问题。第四点,库存水平和需求水平有问题。
库存周期也是观察宏观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后我会专门讲。你会发现,每一轮财政和货币刺激都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库存高企,2009年这轮和2020年这轮都是这样。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产能出清周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PPI快速回落,现在已经连续7个月都是负数。PPI和工业品库存走势是一致的,而且PPI大概领先库存周期五六个月。按这个推算,工业品的去库存还没结束,那么投资动力自然就下降。
与库存水平,对应的是需求水平,尤其是消费需求。今年,国外和国内需求都不振。国际上,欧美经济技术性走弱,还有国际关系的变化,出口需求明显下降;国内,虽然消费在复苏,但是复苏势头放缓,同时家庭购买力长期不足,大类消费需求低迷。投资最终要靠消费需求来化解,当出口下降,国内家庭购买力没办法承接这么大的产能,投资很难走强。出口和消费的逻辑,我在明天的直播时会详细讲。
我们重点讲第三点。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是制约投资最主要的因素。这两年,政府、企业和家庭三大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都到冲击:一是政府扩张负债的能力下降,二是企业和家庭都在忙着修复资产负债表。
通常,经济衰退时,政府实施逆周期调节,扩张财政和货币,扩大投资,提振需求。但是,政府为什么不继续扩张投资?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抓住一个关键词: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所谓公共支出乘数效应,就是政府花一块钱,能够带动市场上多少投资和消费。去年4月份到今年一季度,整整一年,政府都在大规模融资和投资,但是公共支出乘数效应下降。也就是说,政府把钱花出去,但单位经济产出下降。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来观察,比如单位社融的GDP下降,单位财政支出的财政收入下降,单位工业投资的工业产出和工业利润下降,单位房地产投资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还有单位投资对应的失业率上升。
公共支出乘数效应下降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一边政府大规模投入,另一边收不回来钱,财政容易恶化,负债率上升。尤其要关注地方政府城投债,现在地方城投债扩张受到约束。在中国公共投资体系中,专项债投资像主动脉,而全国各县市的城投债就像毛细血管。现在主动脉大规模输血,但毛细血管被堵住了,但是又不能放,因为城投债风险不小。
当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持续下降,公共融资和投资强度自然下降。我们看4月份的新增社融快速下降。通常,4月份是社融小月,有季节性回落的因素。从近九年的历史数据,4月份新增社融1.22万亿,处于中游水平。但是,环比回落的斜率陡峭了,4月社融增量只有3月的23%,比例为历史第二低。还有一个数据很少人关注到,4月份的M2虽然增速很高,但是它的余额比3月份减少了0.6万亿元。这些数据说明3月份和一季度透支了融资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公共支出乘数效应为什么会下降?
政府投资并不是为投资而投资,而是吸引民间投资,但是民间投资长期按兵不动。
我们看一组数据:今年前4个月,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9.4%,但是民间投资同比增长只有0.4%,相差9个点。而且,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把时间拉长来看,从2005年到2015年2月,民间投资增速长期大幅度跑赢国有控股投资增速,只有在2009年政府救市时暂时落后。2015年3月到2021年,民间和国有投资增速相互交替;2022年到现在,民间投资跑输国有投资,而且差距持续扩大。这种情况,只在2009年政府救市、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候出现过,但是现在民间投资增速更加低。单看这条曲线,这十多年民间投资的增速是持续下降的,如今增速正在接近零。
再看一组数据就更加明显,民间投资的增量贡献率。2018年的时候,民间投资还是主力军,增量超过2万亿,增量贡献率超过80%;2019年下降到50%,也就是半壁江山。去年是多少?去年民间投资增量只有2766亿,增量贡献率下降到10%;今年一季度,增量下降到350亿,增量贡献率不到7%。
为什么民间投资低迷?
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信任修复,这关系到投资信心;二是资产负债表修复,这关系到投资能力。
私人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遭受破坏,今年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其实,大概从2018年开始,私人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明显下降,接着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通俗来说是,私人企业和家庭部门,要不就是借债过度债透支了投资能力,要不就是资产和收入下降限制了投资能力。
民间投资大头是房地产投资。接下来,我就顺势讲房地产。房地产怎么走?
房地产市场去年经历了寒冬,“十月围城”后出现了政策底,“金融十六条”以及其它政策调整拯救了开发商。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快速复苏,3月份出现了“小阳春”。具体来看,销售端的改善为主,融资的改善也主要是销售端推动的,投资恢复力度相对不足。
但是,4月份房地产复苏明显回落。
先看投资。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2%。单看4月份,在低基数效益下,投资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22%;房屋施工面积环比下降33%;房屋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53%;房屋竣工面积环比下降32%。
再看销售。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大跌48%,商品房销售金额环比下降39%。销售非常关键,这轮房地产复苏就靠销售带动,如果销售起不来,复苏很艰难,周期会拉长。我们再看5月1日到16日的30大中城市的销售面积,跟4月份同期相比下降3.8%。
最后看融资。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1万亿,比3月份少了3000亿左右。四大融资渠道都减少,其中跟销售有关的定金及预收款2800亿左右,下降了1000亿左右;个人按揭贷款2000亿,下降了600多亿。
怎么理解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一季度,房地产积压的需求是不是就释放完了?
我们分两块来看:
一是开发投资,开发商经历了一轮债务风险后,目前主要任务是去库存、回收现金、补充流动性,修复资产负债表,缺乏动力和能力投资新项目,开发投资、新开工和施工数据暂时上不来,同时土地市场还比较寒冷。
二是个人投资,家庭部门投资大头就是房地产。但是,第一波需求释放完后动力不足。为什么?家庭部门也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
我们看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4万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回暖,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长依然低迷。为什么?这里可能存在提前还贷的现象。再看4月份,个人按揭贷款增加2000亿,但是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其中假设80%是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减少924亿。这里应该还存在提前还贷,可能有2000多亿。
所以,房地产再也回不去了,这是目前的大势。宏观经济走势、城市化进程、人口拐点、三大部门的杠杆率、家庭收入的结构性等都可以支持这个大趋势。房地产修复比较漫长,受政策影响会大一些。总之,市场多做一些,政府就少做一些,市场少做一些,政府就多做一些。
最后,我对投资这部分做一个总结。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下降,不是一个短期现象。当前投资受到多重制约,约束条件越来越紧,政府的基建投资受到地方债务的约束,制造业投资受到出口下降的约束,房地产投资受到开发商资产负债表、家庭部门收入结构和需求水平的约束。其中,最突出的是债务约束和需求约束,这样会抑制投资。
第二,资产负债表衰退,本质上是市场出清,是市场的一个调节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很长,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前期的投资透支太大、杠杆率太高,出清周期就会越久,这等于是“还债”;二是交易费用过高,可能是错误的政策恶化了投资信心和经济预期。这时就需要调整经济政策。
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率先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他在《大衰退》这本书中指出,在资产负债表衰退周期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个好理解,大量的货币在银行系统中空转,企业和家庭不借钱、不投资、忙还钱、忙存钱,反而使得银行系统的负债端承压。什么政策才有效呢?辜朝明认为是财政政策。
不过,中国其实大量使用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也有准财政特点,支持政府大规模投资,但是也出现杠杆率约束,经济增长乏力。所以,问题还是在经济结构上,长期强投资、强出口、弱消费,这就涉及到底层逻辑的改变,这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好的,今天的直播内容就到这里了。明天的直播间,我们接着讲,重点讲出口和消费,还有制造业、服务业,可能会更有趣一点。
好的,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各位提出的问题,我明天直播时来回答。我们明天晚上六点整,清和直播间,再见。
加入智本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本经典解读+100门硬核课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