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小说太难改?《河边的错误》拍得怎么样?电影2023-05-31 00:05如果你读过余华的小说《河边的错误》,大概率很难相信有人会把它改好。这部小说写在1987年,框架是一个刑侦故事,但映照了当时的时代风云,人物的心理转折非常内敛深刻,还有一些事实、看法与命运的哲思在故事之外、小说内里。三十年间,只有张艺谋曾经想过拍,但难度太高,最后还是改拍《活着》了。 而且文学创作的尺度是相对较大的,《河边的错误》有一些细节,有一个重大转折,是会让人疑惑“真的能拍吗”的程度。先说一下,我在戛纳看这部电影之后的总体感受:整体上,它高于我的预期。观影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觉得它看起来就是把余华的小说进行了改造,用了小说的刑侦故事框架,拍了一个《杀人回忆》式的电影。这没什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青年导演就特别想拍出中国的《杀人回忆》,纷纷展开“悬案+小镇+糙男人”的模式。这让我有点失望。 没想到逐渐看下去,会发现它并没有丢掉原著最重要的一个讨论,那就是关于事实、看法和命运的讨论。至于讨论得是否深刻另说,能保留就不错。前面提到的尺度难改的地方,它也做了相应调整。原小说的死者形态更为残忍恐怖,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更大,但既然是一个目标上映中国内地院线的电影,《河边的错误》还是处理得比较平和了。至于那个重大的转折,实际上就是马哲这个人物的最终走向。电影保留了原始结局,但有给它创作了更多的结局,哪个是真实人生,哪个是想象中的人生,主创把决定权交到了观众手上。其实看过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河边的错误》的绝大部分的戏剧转折和精神折磨都依靠马哲的角色完成,小说里面,余华并没有直白地描写马哲的心理活动。影视化之后,其实应该给马哲更明晰的跟踪线,让观众看到他更明确的转变。目前看来,电影里的叙事还是会造成一些困惑,故事发展交代得并不那么清楚,结局能够让人混淆现实与想象就已经是一个高光点了,没必要全程都语焉不详,真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故弄玄虚。与此同时,电影也有必要通过一些外在的手法,让观众更直观地接收到马哲的内心变化。 电影《河边的错误》确实有做这样的努力,比如预告片里就有的朱一龙走入河流的场面,还有一场比较超现实的戏。老实说,这两场戏我并不喜欢,当然这个是非常见仁见智的。在我的观影经验里,让主人公走入冰冷的河流,以表达人物的痛苦内心世界,这过于常见了,跟电视剧里人们失恋就要在浴室的淋浴喷头下面伤感流泪有什么区别?另外,超现实的那场戏看起来好像很新颖,但其实也不是很创新,甚至会有点匠气。而且单就这部电影而言,使用这些手法,反而会跟电影里的现实部分产生脱节。我个人觉得倒不如用一些质朴但有效的方法,因为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是情绪冲击力,但魏书钧显然可以讲故事,可以交代人物,但很难拍情绪。这也是我心中,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那就是视觉和情绪没有勾连起来。《河边的错误》最大的成功,就是选择了16毫米的胶片拍摄,它使得《河边的错误》天然地有了九十年代的质感,而且江西南丰的风貌实在是复古迷人,在绵延不断的下雨天,这部电影拍出了一种独特的时代感。但由于情绪刻画不够细腻,那些行为艺术般的场景并不奏效,这让《河边的错误》成为了电影里的糖水片。再说一下人物,朱一龙扮演的马哲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人物,演员的任务比想象中要重太多,因为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几乎都没有给朱一龙塑造人物给出太多有效的辅助。而且可能是为了让观众更理解马哲这个人物,电影还给他添加了一些意义不大的家庭变故,也就是说,电影不但没有把原著里面低调描写的主要矛盾揭示出来,反而明晃晃地说一些家长里短,既冲散了原著的时代映射,又显得婆妈了许多。 朱一龙这个演员下了很深的功夫,这部电影是顺拍的,我们可以看到,朱一龙的体型前后瘦了二十斤,后期甚至都脸颊凹陷了。不仅要减肥,还要尽量晚睡,这样使得他后期看起来形容枯槁。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朱一龙在追求“这个人就活在这个时空”的在场感。据说他去找了一些退休的刑警队长和队员,请他们讲一些九十年代的经典案例,然后大家一起把整个案件流程重现一遍,从有人报案到案件最后结案,要经历好几天,这样,朱一龙在演刑警队长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也对现场其他人该做什么心中有数。开拍之前,朱一龙还会提前把戏服穿上,熟悉这件衣服有几个口袋,口袋里会装什么,自己平时会不会习惯把手放在哪个口袋里,这样把衣服穿成自己的。所以说,朱一龙这次演出的完成度很高。 但也仅限于讲完成度。因为演员是这样的,我们仅说那些比较好的职业演员,如果说要你减肥就能演得好,如果说你多做几个俯卧撑就能演得好,这样摸得着触得到的努力,只要是有追求的演员,都愿意去做,甚至愿意加倍地完成。可惜很多事情,并非这种量化的付出、摸得到的筚路蓝缕就可以达到的。我觉得这是演员再上一个台阶之后,需要面对的事情,也是很多顶级的演员会被某些角色改变的原因。这是属于他们表演专业的痛苦。那么从我这个非表演专业的观者角度来说,马哲这个人物可能不能算朱一龙特别代表性的角色,它甚至可能不如“小公爷”——一个并非电影主角的电视剧男二角色。当然,这些观点都是很个人化的,更多的感受还需要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之后,大家去电影院里观看。还是那句话,余华的作品太难改啦。所以本文尽管并没有高度赞扬魏书钧版本的《河边的错误》,也指出了很多个人视角里认为存在的问题,但讨论的前提,仍然是认为这部电影在水准线之上。 作者丨李慧慧正在吃补剂编辑丨 李慧慧 排版丨石页「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好 课 & 好 物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