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哪些时刻,让你不再信任对方?
文|读者:静思
前两天,我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件让人血压飙升的事:
朋友的同事和老公相恋、结婚十余载。二人结婚两年后,共同决定不要孩子、当丁克夫妻。当初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夫妻二人的原生家庭都极其糟糕,他们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理解彼此的伴侣,这让二人更愿意把时间、精力和感情都放在当下、彼此的身上,“怜取眼前人”。
一开始,二人的亲戚、朋友、同事都不看好这段感情,东亚基因里惯有的“孩子是婚姻的纽带”的认知,一段没有纽带联结的婚姻,怎么可能幸福、长久。
《心居》剧照
可是同事和老公打破了“魔咒”,二人相恋、结婚,恩爱相处了十余年。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这十余年的二人世界,大概是打着灯笼也难寻的一段人间佳话”。
只可惜“佳话”通常只在话本、故事里出现,丁克夫妻的恩爱传说最终也是破碎在了老公的手机里——一次意外的购物经历,让她发现了老公外头“有人”。不仅有人,还有娃。
年近40岁的老公开始抵御不了想要在世上留下自己基因的强大诱惑,于是两年前出轨,和一个比发妻小八岁的女人在一起,还火速生了个儿子。
“我想和你一起‘铁丁’,没想到你却背着我生娃”的狗血剧情在现实中上演。同事不仅三观尽毁、生活支离破碎,连带着命都去了半条。
朋友讲到这里,我以为接下来故事的走向毫无意外会是发妻火速离婚,离这个骗子越远越好。慢慢疗伤好,开始自己后半生的新人生。
《夫妻的世界》剧照
结果并非如此!
同事是很想离婚,但老公跪在地上求她给个机会,不停告诉她“自己有多爱她”、“就是单纯想要个孩子”,如果发妻能够再给她一次机会,他愿意离开孩子和“小三”,永不再见面。并且愿意上交自己所有的经济、以及人身自由。
俩人曾经不是搭伙过日子、而是真心相爱走过了十余年,是抱着用情至深、至死方休的打算。对这样的感情而言,聚散离合都不是拍拍屁股走人那么简单,会连筋带肉有着蚀骨之痛。
女方在伤过、痛过、恨过之后,冷静下来,居然开始考虑“选择原谅”。她说服自己的理由是:男方爱她,只是没能遵守诺耶想有个孩子。既然他命里注定有子,也不完全是他的错。
“不会真的复合了吧?”我敲了一连串感叹号和问号发给朋友。
“复合了半年,最后还是离了。”朋友和我说了最终结局。“因为女方对男方的信任感已经荡然无存,即使男方上交了所有‘私密’,但女的根本无法回到从前,还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总感觉一波又一波的谎言随时会扑面而来。”
是啊,日子可以装模作样过下去,但婚姻中的信任感一旦遭遇破坏,就会像烤焦的面包一样,无论你遮掩得多好,都挡不住那股焦糊味。
《三十而已》剧照
我们行走于世,在生活、工作甚至育儿的路上,几乎每天都要说几个谎言来让自己活下去。但惟独婚姻里的谎言造成的伤害特别难以被修复,我想这大概是因为:
我们在工作中说谎,这是“成年世界里的某种规则”,大家有着心照不宣的理解,且多数人都有着能够转身离开的选择;我们在育儿中说谎,有时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立场、不想让年幼的他们过早面对残忍的真相。
而婚姻中的谎言——尤其是曾经真心以待的彼此——它就像突如其来的天降烈火,在你毫无准备、猝不及防时,已经迅速将你用心织就的纽带和亲密燃烧殆尽,只留下灼伤和废墟。
就像项飙说的:因为亲密,我们拒绝切割;可当我们熟悉的、温暖的亲密关系滑向失控,带来的危险远远大于外面的世界。
伤害来自陌生人,而痛苦往往由亲密人带给我们。
可偏偏婚姻里又特别容易滋生或小或大的谎言:伴侣偷存私房钱、没有和另一半商量就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伸出援手、背着自己和别人聊骚/出轨、私自抵押夫妻共同财产、背着另一半负债……
说到底,无论多亲密无间的一段关系,它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主体组成的,拒绝切割不代表没有缝隙。因此,当婚姻中的信任感遭遇挑战时,除非别有所图或者有难言之隐,结局往往是大厦倾颓、关系瓦解。
那么,婚姻中的信任感究竟该如何建立呢?
《小敏家》剧照
我不是两性关系的专家,也没有一段完美无瑕的婚姻能够现身说法。我只有一段13年的婚龄,目前还在继续中。其中也有磕磕绊绊、一地鸡毛的时刻,但“信任危机”这件事情在我和伴侣的婚姻中从未出现过端倪。
我们二人的婚姻,不完美、但一定够坦荡。思来想去,大概是我们做到了以下这些事:
第一,夫妻财务状况完全透明、并且共同管理家庭财务。
以前手机支付业务不发达时,我们会从银行卡里取现金,放在抽屉里当家用,谁需要用钱打招呼就行;俩人的银行卡都放在家里的某个抽屉里,需要用时打招呼。他卡里的钱负责还房贷,我卡里的钱负责日常开销,每个月的房贷和日常开销基本持平。
后来手机支付越来越发达,用现金的机会变少,现金不会再取出来用,但我们二人约定俗成:买东西前先向对方“报备”。购置大件、大宗物品不必说,自然是二人商议决定购买。小物品的购买我们会先向对方打招呼。
《只是在婚姻申请书上盖了章》剧照
比如,我需要买几件衣服、他需要买双鞋,我们会提前和对方说;我要给两个孩子买东西、节假日给父母买礼物、或者他看上一款玩具想买给孩子,我们都会遵守着先和对方“打招呼”再购买的约定。
麻烦吗?真的挺麻烦的。最夸张的是,有一次老公要买一双鞋,那家品牌正好搞活动,凑够多少元打七折。我接到他的电话:我能买双8元钱的袜子凑个单打折吗?
为了避免这种花“小钱”不断被打扰的麻烦,我们稍微调整了一下“政策”:买杯咖啡、买一份外卖、凑单这种“小钱”就不必和对方说了。只是我俩“积习难改”,虽然花“小钱”不再提前打招呼了,但晚上碰到一起聊天时,还是会很顺嘴地告诉对方“小钱”的开销。
清楚彼此的财产状况、用钱时先打招呼、购买物品前向对方“汇报”,这三条做下来,至少能让夫妻之间对钱这种敏感的事卸下心防。
“贫嘴”的王尔德不是说过么,“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等我老了才发现,原来真是这么回事。”既然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在最重要的关系里把它弄清爽,
金钱应该是托举感情的一股力量,不该成为攻击感情的一把利刃。
第二,手机密码、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和密码对方有绝对的知情权。
我老公不仅知道我的手机密码,连我爸妈的手机密码都门儿清——因为我们全家四个大人的手机密码一样。
《完美陌生人》剧照
关于“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这种争论一直都有。认为不该看的人觉得会拿隐私说事,认为即使在亲密关系里,个体也享有隐私和秘密。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偏见:成年人所谓的“隐私和秘密”通常都是与钱和情有关,而在这两件事上想要保有不被另一半知道的“私密”,往往会成为婚姻里埋下的雷。
所以,在“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这个问题上我是持积极态度的:我想看时就能没有任何障碍地去看(反之亦然)。
我俩可以随时随地拿起对方的手机翻阅、玩耍、询问。这样做难道不是让渡个人的隐私吗?
我的做法是:我会把自己不愿意/不方便告诉伴侣的“秘密” 记录在某个地方,或者告诉最亲密的朋友;而最常用的藏秘密的方法就是“埋在自己的心底”。既然是隐私和秘密,当我不想分享时,那我就好好把它们存封在我的个人世界里。
我从来不认为手机是适合寄存隐私和秘密的载体,毕竟有太多“没有人能从伴侣的手机中笑着走出来”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手机就是两性关系里的一颗手雷。而要“排雷”的最好办法就是你别埋雷;以及别在如此“扎眼”的地方埋雷。
如果翻看伴侣的手机能够让你心安、有安全感、为这段婚姻涂上保护色,有何不可呢?
《双面胶》剧照
社交平台的账号和密码我们也是秉持着公开透明的态度晾在对方面前。我俩的电子设备、社交平台密码、银行卡和支付平台密码都设置成一样的,想“参观”、您随意。
说实话,一开始我俩还会看看对方的好友列表、聊天记录,后来就乏味可陈了——观赏性实在不强。大概这也与我俩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都是相对封闭、不需要应酬有关。我的圈子里有他的身影,他的圈子里我也经常出没,没啥好看的。
第三,家务和育儿尽可能平等分工。
前两天,我看到有位网友和某博主哭诉,说自己生完孩子还不到一年,老公就出轨了。有人留言:一看老公就是半夜带娃没带够,才有精力折腾幺蛾子。
《我们的婚姻》剧照
虽然发言有点戏虐,但不无道理。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工作8-10小时、回家要做家务、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的中年人,能有精力“向外输出、散发余热”。
我和我老公既要工作、又要自己养育两个孩子,每天都是用咬牙切齿的面孔在与生活做殊死搏斗。结果就是每晚不到八点,生活丢给你两个只能苟延残喘、筋疲力竭倒头大睡的中年人。
一个家庭里,在家务事和育儿上当然没有绝对公平的分工,但肯定不能失衡太严重。对女性来说:看到伴侣亲历家务和育儿,付出这些实际行动,本身就是让信任感增强的方法之一——我们是一条船上的队友/“难友”。
对男性来说,和妻子承担了基本持平的家务和育儿,他也能够体验到当中的辛苦、看到自己付出的成果,知道不易和珍惜。
小王子为什么那么爱他的玫瑰花?除了她是那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外,小王子每天悉心地为她浇水、用屏风为她娇弱的身躯挡风、杀灭毛毛虫、听她的怨艾和自诩。付出这些之后,小王子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爱慕心情,对玫瑰花脱口而出“你是多么美丽!”
《小王子》剧照
视若珍宝的事物,独特性和付出感二者缺一不可。
当然,不是说做到了上面这些就一定能在婚姻中建立起牢固的信任感。这些只是“术”层面的技巧,信任感的建立背后同促成美满婚姻的因素大同小异,都离不开两层底色奠定——人品有保障、两人够相爱。
我们永远无法从一个品行不佳和不够爱你的人那里汲取安全与信任。
排版:孙孙Boy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