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 图)
从ChatGPT所代表的生成式AI而起,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其双刃剑效用感到担忧。如今,这一担忧似乎正被不断出现的案例所验证。
近日,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据悉,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没有核实钱款是否到账,就分两笔把430万转到了好友朋友的银行卡上。后续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知道被骗。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值得注意的是,骗子并没有使用一个仿真的好友微信添加郭先生为好友,而是直接用好友微信发起视频聊天,这也是郭先生被骗的原因之一。骗子极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盗用了郭先生好友的微信。幸运的是,接到报警后,福州、包头两地警银迅速启动止付机制,成功止付拦截336.84万元。从郭先生的描述来看,骗子对于AI技术的运用之快、运用程度之高令人咋舌,AI换脸、AI换声,拦截微信号,几乎无一不出自AI技术之手。坦率来说,AI风险近年来确有不断增大之势。比如,“AI换脸”技术已经多次出现,人们只需提供一张照片,经深度合成算法处理,就能秒变视频主人公。当时不少人将其作为消遣和乐趣。如今回想起来,这些人脸信息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极易流向未知领域。或许就在明天,你的脸出现在另一个人身上,用于向你的微信好友寻求资金帮助。或许是一种规律:对于某项新兴技术,骗子基于牟利需求,总是比普通人具有更灵敏的嗅觉。比如,之前比特币出现,大多数人也就是当成聊资。可很快就有犯罪团伙将其用于洗钱。洗钱者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并将带有犯罪资金的比特币发送到另一个比特币地址。然后通过多次转账和分割比特币,使交易链变得复杂,破坏交易记录的可跟踪性。最后,通过将比特币转换为现金,将“清洗”的钱流入正常的经济活动。再早一些,但凡看过盗版影视作品的人,都应该知道BT种子下载。在BT下载出现之前,人们下载内容都来自服务器,速度受限于服务器的传输能力。与传统下载不同,用BT下载反而是用户越多,下载越快。BT首先在上传端把一个文件分成了若干个部分,甲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第N个部分,乙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第M个部分,这样甲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乙的电脑上去下载乙已经下载好的M部分,乙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甲的电脑上去下载甲已经下载好的N部分,不但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荷,也加快了用户方(甲乙)的下载速度。就此,这一理念先进的共享式技术被高频率用在盗版软件、影视作品下载中,BT下载技术因此被冠以“盗版技术”之名。再回到如今的“AI诈骗”,有观点认为,“AI换脸”“AI换声”技术展现效果仍有缺陷,仿真度不够高。但这往往需要当事人仔细辨识,对于老人等群体而言,恐怕很容易就上当受骗。更不要说,中国在各类关系公众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应用上,可谓大步超前。从人脸识别(支付)、指纹支付到这两天推出的刷掌支付,如果相关生物特征信息泄露,那么,接下来出现在我们视频里的骗子,就更加底气十足了:看脸、听声音,实在不行给你刷个指纹、手掌认证,你还能不信么?就此,传统的交叉验证手段也面临失灵。那么人类只能退回10年前,凡事别用视频沟通,最好当面谈。当然,这或许能重塑我们的社会关系。不知有多长时间,哪怕是最亲的朋友家人,都是一个微信电话了事。遇到问题,也是一键支付解决。而当人与人重归线下,见面的频次多了,或许那种久违的“熟人社会”感觉就回来了。在多年前,曾经就有关于“技术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还是更远”的讨论。技术专家说,技术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让人们更方便交流。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交流是基于效率层面的,但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在于,很多时候无法以效率量化。越亲近的人,越需要通过传统沟通方式,如定期见面,聊一些哪怕与具体生活诉求无关的“废话”,也能让彼此感受到此时此刻的情感同频。所以,我们会听说某个企业家大佬,居然拒用智能手机,坚持老掉牙的功能机,不被技术绑住生活。在国人享受一键支付便利之时,许多国家的民众仍偏爱用现金购买物品,更安全,更看得见支付过程。作为普通人,我们往往是技术变革大潮里的一朵浪花,面对迭代超乎想象的AI技术,有的人正在被AI平替,失去工作岗位;有的人正琢磨利用AI工具掘金,为人生逆袭创造可能;而骗子已经高效地利用了Al,侵入人际关系,用技术加持扮作你的亲友熟人,骗走你的钱财。但凡有新技术出现,骗术就会立马升级,让人无奈啊。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