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拉风的咸湿佬走了
2022年7月3日,香港作家沈西城在社交媒体公布消息,著名作家倪匡已离世,享年87岁。
随后,香港媒体也报道了倪匡过世的消息。
斗转星移,往事凋零在时间的缝隙之中。
1935年,倪匡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曾与金庸、黄霑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早年接受过采访,表示自己活过60岁就算赚到。
按照老爷子的说法,他已经赚翻了。
而生前自撰的墓志铭,他也早写好了: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生活中的倪匡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个充满狡黠的“老顽童”,各种“坏事”、风流事没少干。
用香港人的话来说,倪匡是个“咸湿”才子,风趣也风流。
1957年,倪匡来到香港后,当过工人、编辑、编剧,后来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奇幻小说《卫斯理》。
他曾公开称:“小说只分两种——好看的与不好看的。”
《卫斯理》应该算好看的,这部长达8000万字的小说连载时,风靡港岛三十多年。
《卫斯理》系列一共145部,内容包罗万象,宗教、历史、文学、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足见倪匡涉猎广泛。
不仅如此,他曾为邵氏写过260多部武侠片;同时期,还为香港12家报纸写专栏,每天能写1万多字,自诩“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自己写还不算,他还曾帮金庸代笔《天龙八部》。
因为书中反复“伤害”阿紫,累的金庸只能不停不救,直至他最终将阿紫写“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倪匡不喜欢阿紫的偏执和阴狠毒辣。
因为他自己笔下的人物无不嫉恶如仇,洒脱率性,亦如他本人。
而他的人生经历也实在令人称奇。
1956年,初中毕业后的倪匡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就成为一名政法干部。
在参加过当时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后,赴内蒙古垦荒。
内蒙的冬天零下十多度,大家冻得瑟瑟发抖,可队里用来取暖的燃料迟迟没有发下来。
▲ 年轻时的倪匡
倪匡自告奋勇,带着几个同伴将附近一座旧木桥拆下来当柴烧了。
本来这事也没啥大不了,开春重新建一座就是。可队里知道后,将这件事定性为“破坏交通”的现行反革命罪,将倪匡隔离审查。
倪匡知道这罪名不小,未来日子肯定不好过,连夜在朋友帮助下骑马潜逃。
按照原计划,倪匡想骑马北上去外蒙古,换个蒙古族身份再回来。
寒冷冬夜,雪花交织着冷风呼啸于夜空。
由于下大雪辨识不清方向,倪匡迷迷糊糊地来到一处火车站。一心只想尽快逃离的t他登上一列不知目的地的火车,辗转去了鞍山投奔自己的大哥。
可大哥那时也生活困难,自顾不暇。倪匡只好告别大哥,决定去香港投奔父母。
倪匡的父母在解放初期就来到香港,一家人自此相隔天南海北。
倪匡先是来到广州,随后偷渡到了香港。
1957年的7月,22岁的倪匡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开启了新的人生。
那时,倪匡在荃湾某工地搬砖,业余时间看见几个工友凑在一起看《工商日报》。
他好奇香港工人都这么爱学习,上前一看才知道人家是在看报纸连载的武侠小说。
倪匡扫了几眼,觉得实在读不下去,说:“写的这么烂,这玩意我也会写。”
工友们哄堂大笑,拍拍他的肩,四散而去。
不服气的倪匡当晚写了篇一万字小说投稿,很快便刊登出来。
原本以为只有几块钱稿费的倪匡,却拿到了90元港币。
他乐不可支,这钱比搬砖来的既轻松又多,大呼 “在香港饿不死了”。
倪匡一发不可收拾,以每天一篇的频率,连续投了十多稿,全部采用。
很快,倪匡被《工商日报》直接约稿写起专栏,漫谈人间事。
▲ 倪匡来到香港靠写文章维生
专栏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生饭集》,意思是只要每天写写字,饭就生出来。
写的有些名气了,倪匡被《真报》挖走,成为职业编辑。
报社不大,就五个人,但位置极佳,设在喧闹的荷里活道。
望着楼下的人间繁华,倪匡才思泉涌,左手影评,右手社论,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真报》正连载台湾作家司马翎的武侠小说。
由于作者拖稿,倪匡自告奋勇代写数周,读者居然都没察觉。
司马翎得知后,勃然大怒,等他细细看完倪匡写的部分,转怒为喜。
他找到倪匡,说“你续写的不错。”
倪匡却回道:“岂止不错,简直是写得比你好!”
得罪名家,后果自然很严重,司马翎不愿再给报社供稿。
气急败坏的社长怪罪倪匡,他却不以为然表示,自己也能写武侠小说。
于是,倪匡又写起武侠小说专栏,好评如潮。
香港刚成立的《新报》得知本地居然有如此奇才,以高薪聘请倪匡撰写了科幻武侠小说《黑女侠木兰花》。
《真报》开的稿酬是三块钱一千字,《新报》给他五块钱一千字。
▲ 倪匡与妻子李国珍
当时的香港,五块钱可以在饭店要三个菜一个汤,电影票只要一块半,而倪匡写两千字还不到一小时。
倪匡那时已经结婚,有妻女要养,钱自然多多益善。
快意江湖
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找到倪匡约稿,出价十块钱一千字,开启《南明潜龙传》连载。
有意思的是,拿着金庸钱的倪匡还同时在别家报纸骂金庸。
面对内地越演越烈的政治风潮,金庸的《明报》持反对的态度,招致很多左派的攻击。
倪匡基于自己的立场,写文章批驳金庸。
金庸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倪匡文采好又为人坦荡,力邀倪匡到《明报》上班,两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那是个英雄惺惺相惜的年代,倪匡深得金庸青睐,经常被叫到家中举杯共饮。
倪匡来到金庸家也不客气,大喊“小二拿酒!”
被唤作“小二”的查夫人递上一瓶威士忌同时,少不得气鼓鼓地嘟囔两句。
有时大家一起打牌,倪匡输了闹脾气,金庸就在旁边好声好气地哄着他。
吃鱼时,知道倪匡爱吃鱼头,金庸必定每次先将鱼头夹给他,笑嘻嘻地看着他大快朵颐。
直到很多年后,倪匡因为口腔不舒服不能吃鱼头,金庸乐了,说:“你不能吃啊,那我吃了哦。”
倪匡那时才知道金庸原来也爱吃鱼头。
金庸偏爱倪匡,可倪匡偏偏经常令金庸哭笑不得。
倪匡写武侠小说《六指琴魔》时,金庸正在连载《天龙八部》。
期间,因为要去欧洲公干,来不及更新,金庸便委托倪匡代笔,但提出:“你可以写新故事,但其中人物谁都不能动,谁也不能死,因为都有用。”
倪匡可不管,金庸前脚走,倪匡就动起了手脚。
因讨厌《天龙八部》的女主角阿紫,索性把她的眼睛“写瞎”。
金庸回来一看,气得吐血。
倪匡解释说阿紫性格实在讨人厌,他这是“替天行道”。
面对耍无赖的倪匡,金庸只得重新将这段做了巧妙铺排,反而成就了《天龙八部》的一个经典桥段。
其实,古龙的《绝代双骄》也有倪匡代写的部分。
古龙的《绝代双骄》是在倪匡的报纸上连载,可写到一半实在写不下去,倪匡便只好上阵代笔。
等古龙灵感来了,终于交稿了,可倪匡写的和古龙写的内容实在衔接不上。
倪匡灵机一动,让小鱼儿“做了一场梦",梦醒了,继续回到古龙的故事里。
可倪匡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写武侠小说远不如金庸、古龙,心里很郁闷。
金庸熟悉老友,便建议他转写当时香港尚少的科幻小说。
倪匡同意,随手将香港大坑道的卫斯理村当作自己新创作的小说主人公名。
▲ 《卫斯理传奇》电影海报
第一篇“卫斯理”小说《钻石花》便在《明报》副刊连载,从此开启香港科幻小说风潮。
由于小说塑造的太成功,有读者较真,写信指出其中一篇故事里“南极白熊”纯属胡扯,南极只有企鹅。
倪匡开始没当回事,可这位作者总是写信来骂,惹得他很火大,就在专栏上声明:某某先生,一,南极没有白熊,二,世界上没有卫斯理。
金庸则打圆场补道:原来南极是有白熊的,现在没有,因为给卫斯理杀掉了。
读者很无语,回信就两个字:无赖。
倪匡不仅“无赖”,“骂”功也很了得,不仅骂过金庸,还骂过导演张彻。
张彻也是香港大才子,除了导演,写作、书法、作曲样样精通,是邵氏的“擎天柱”。
张彻得知倪匡没看过电影,仅凭一张海报就能洋洋洒洒写出上千字的影评文章,很不屑,便写文章驳斥他胡说八道。
倪匡不爽,又写文章与张彻隔空对骂。
俩人共同的好友董千里知道了,赶紧把双方约出来喝茶。
等倪匡和张彻见面,俩人一见如故,张彻当即约倪匡写剧本。
倪匡推脱不会写剧本,张彻不甘心,说,你只要写出故事,其他的交给我就行。
等倪匡听说写剧本的稿酬比写专栏要高很多,也就不再推辞。
就这样,倪匡给邵氏写了200多部的剧本,其实都是半成品的电影故事,后面是张彻帮他调整为真正的剧本格式。
除了剧本,倪匡当时还有12家报纸的武侠小说在连载。
为了不耽误更新,他在墙上拉一根绳,将12篇要写的小说夹在绳子上。每篇文章会一口气写满12天,然后再换一篇继续写。
彼时,风流倜傥的黄霑已从港大毕业,在香港培圣中学任国文和圣经老师。这个职业对同样“咸湿”,时常“口吐芬芳”的黄霑来说,他自己都觉得荒唐无比。
而儒雅的蔡澜刚结束邵氏担任驻日经理工作,返港当上了邵氏的电影监制。
蔡家和邵家是南洋时期的世交,有了这层关系,蔡澜留学日本读完电影编导专业就地被邵氏安置了工作。
那是香港的璀璨时刻,狮子山下,维多利亚港前,无数江湖故事正在发酵。
1967年,倪匡去台湾替一份武侠杂志向古龙约稿。
两位嗜酒如命的人一见面自然是先喝酒。
可古龙喝酒吓了倪匡一跳,因为他不是喝,是张开喉咙往里倒,直接倒进胃里。
倪匡觉得他这是牛饮,喝不出酒的好坏。
试探了几次,倪匡才发现古龙只要嘴唇碰到酒,就能立即知道酒的年份和品种。
酒喝好了,事情也就谈完了。
可古龙不让倪匡走,硬生生拖着陪自己连喝了数日的酒,天天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 古龙和倪匡
这种不要命的喝酒方式,连爱喝酒的倪匡都有些怵。
此后每逢来台湾,倪匡都小心翼翼,生怕被古龙知道拉去喝酒。
古龙有次知道倪匡来台北看女朋友,没联系他,跑遍整个台北酒店要找倪匡喝酒。
找不到倪匡后,古龙怒骂倪匡重色轻友,不讲义气。
1978年,黄霑与作曲家顾嘉辉合作,开始为TVB创作电视剧歌曲,人称“辉黄”组合。
其中,黄霑更是创作了《狮子山下》《世间始终你好》《上海滩》《倩女幽魂》等多部影视主题曲,成为香港歌坛的知名词曲家。
香港娱乐圈就这么大,写剧本的倪匡很快就结识了圈内“臭味相投”的黄霑和蔡澜。
倪匡和蔡澜熟悉后,经常在金庸面前夸赞,说那个蔡澜啊,是个趣人。
提的次数多了,金庸终于好奇问,蔡澜是谁?
倪匡等的就是这句话,便又是一顿猛夸,然后便将蔡澜引荐给金庸认识。
金庸对蔡澜果然相见恨晚,从此,蔡澜便时常与倪匡来金庸家蹭饭。
三人聚一起除了喝酒,就是相约去风月场所“体验生活”。
倪匡婚后的表现堪称奇葩,有钱后的他不仅花天酒地整日不回家,更公开说:“外面有女人想做我老婆,我都说不可能,我一早就讲明我好爱老婆,你要留就留,要走就走,如果有了孩子即刻拜拜”。
酒色财气,是那时倪匡的真实写照。
不过“气”,是指倪匡的义气。
1985年,古龙病逝,年仅48岁。
古龙死后,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帮他料理后事。
倪匡知道后,立即来台湾帮忙,还买来代表古龙生卒的48瓶XO为老友送行。
▲ 倪匡买来48瓶XO为古龙送别
出殡时,有人担心这么多酒放进古龙墓地会有人来盗墓。倪匡便当场将所有XO打开,与周围朋友分着喝,剩下一半才放下。
喝着喝着,悲从中来的倪匡对着躺在棺材里的古龙说:“古龙,你也来喝一点。”
谁知,倒进古龙嘴里,他嘴里喷出两公分的血柱。作家三毛见状,忙用纸巾堵住古龙嘴巴。
倪匡不仅不怕,反而怒骂:“小古龙,岂有此理,原来你没有死,你装死来吓我们。“
吓得有人立即上前架着倪匡就往外走,其他人赶紧盖上棺盖,生怕古龙“闻酒尸变”。
三毛捧着一堆占有古龙血迹的纸巾问倪匡怎么办,倪匡赶紧要了过来,收好带回了香港。
世事短如春梦。
可能好友古龙的死对倪匡是份难言的刺激,他更加觉得人生苦短,必须及时行乐。
有段时间,倪匡喜欢上一位夜总会的妈妈桑,可他还有些不好意思,便拖着黄霑和蔡澜前去捧场。
妈妈桑见人多,也叫来自己好友助阵。
欢场里,三人轮番说笑话,逗得一帮老女人乐不可支。
时间久了,蔡澜觉得不对劲,自己花钱买别人笑,这算啥事呢?
黄霑一听乐了,说对啊,干脆我们自己办个节目,专门请美女来喝酒聊天,想聊啥聊啊,这样还能赚到钱。
于是,这就有了香港媒体史无前例,三个老男人边抽烟边喝酒,还开黄腔的《今夜不设防》。
一次,林青霞做嘉宾,三人齐刷刷盯着她的耳朵看。
林青霞被看的有些发毛,问怎么了?
黄霑慢悠悠地说,他们几个有研究,说女人的耳朵和某个器官是对应的……
林青霞当场石化。
如此荒唐不经的节目却成为香港电视里的璀璨星光,三人也被香港人戏称为“三皇(黄)鸡”。
然而,倪匡在节目中和美女开心调笑,他的太太却再也忍受不了。
四大皆空
倪太对倪匡的所作所为一直很隐忍,甚至面对外人调侃,还会主动自嘲。
有次,蔡澜让倪匡在某部电影里客串一位作家。
有人看完,当面对倪太说:“让倪匡演作家实在是太侮辱作家这个职业了,他只适合演嫖客。”
倪太平静地说:“他本来就是嘛。”
直到有一天,倪太平静地对倪匡说 “我也有过开心的日子,那就是你口袋里只有几块钱的时候”。
▲ 倪匡和太太庆祝结婚纪念日
倪匡被太太的话深深触动了,年过半百的他终于浪子回头,决定把之前亏欠妻子的都补回来。
倪太为了倪匡不再受到香港花花世界的影响,提出移民,倪匡二话不说照做。
1992年,57岁的倪匡与妻子搬到美国旧金山。留言称,自此天涯海角,世事无我,纷扰由他。
时间锋利如刀,岁月逶迤如河。
倪匡说到做到,每天种花养鱼,逍遥自在,反倒是倪太闷得不行。
14年里,隐居美国的倪匡几乎从没回过香港,倪太却回来了40多次。
2005年,倪匡已经70岁,倪太不愿意再孤身回香港,又要求倪匡跟她一起回来。
倪匡又是二话不说,陪着太太返回了香港。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过了气的倪匡,刚走出机场就吓了一跳,到处是等着他的记者。
第二天,港岛的报纸头条都是:七十岁的倪匡回来了!
归来后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边的摩天大楼起伏如山丘。
倪匡一如既往的风趣,看见跟拍他的记者,他笑着说:“你们谁的车子漂亮,我坐你们的车子逛逛。”
有记者看到倪太去了药方,也好奇来问去买什么药?
倪匡笑着说:“避孕药!”
倪匡爱笑,是那种眯着眼狡黠的笑。
好友江迅为他写传记,书名就叫《倪匡传:哈哈哈哈》。
这些年,社交媒体上难得曝光出的倪匡消息,几乎都是和太太有关。
▲ 倪匡为太太庆祝生日
从1992年开始,或是一起过结婚纪念日,或是彼此过生日,俩人相濡以沫渡过了30年。
似水流年按下了快进键,才子们逐渐老去。
很早之前,蔡澜曾刻了一方章送倪匡:余有四好,酒色财气。
晚年,倪匡对蔡澜说,你帮我再刻一章吧,改为“四大皆空”。
不久,蔡澜把印章送来,上面空空如也。
倪匡心领神会,哈哈大笑。
遥远时代的掌声和笑声,送走了香港四大才子中的三人。
那位爱笑的老人已离场而去,逐浪奔腾,但他的笑声依然萦绕在耳边。
点个“在看”
一起读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