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惨了,但银行股没问题!
由于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老邓说江湖”,请点击上方蓝字“老邓说江湖”,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老夫5月初以来写了好几篇看好银行股的文章,沪交所在5月17日开会要“提升金融股估值”。可是银行股自5月9日开始调整和阴跌、中跌,截止到5月24日周三收盘,很多银行股居然回到了大涨前的价位。
有些甚至还不如4月底5月初!
这TM怎么回事?怎么管理层要提升金融股的估值,相关股票却大跌?难道真的不给面子?难道是利好出尽是利空?!
难道银行股之前涨多了?我不否认几个大银行和中信银行过去半年涨得确实多,但也不到一倍啊,也就50%多。考虑到估值,这也叫涨?何况很多银行还在底部趴着呢,5月初大涨以前也就涨个百分之二三十。这TM没涨多少,管理层又喊要提升估值,机构们就砸盘了?!
你说东我偏往西,这要是在战场上,老子随手就是一颗花生米,让他永远不用再吃别的了。
谁在砸盘?我要是有权真想让他们都吃花生米!
发泄完了,(事后猪一样地)说说银行股为什么跌。
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5月初毕竟大涨过,可能短线需要调整。
2、但是,再怎么调整也不能比4月底还低吧?除非这轮行情结束了。可是管理层在提中特估,在倡议提升金融股的估值,这……
3、5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继续走低。很多地产股已经进入了“死亡螺旋”。比如我在《质押大爆雷!》提到的荣盛发展,还有金科股份,5月24日都以跌停收盘。地产ETF创新低指日可待。而地产不好,对银行肯定有影响。
4、人民币走低。上周末虽然管理层喊话,但人民币在短暂上涨之后又疲了,不过我在写文时(5月24日下午)又有所上涨。总的来说,人民币最近一个月比较疲软,这对股市和银行股不利。
5、地方财政问题。无论是南宁慧泊的天价停车费还是昆明的城投债,都反映出地方财政雪上加霜。总之,现在这经济……
6、四月份的一些经济数据……
利空齐聚,以至于管理层的那些话好像是在为主力撤退打掩护。
在此危急时刻,老邓我必须再一次勇敢地站出来告诉大家:银行股没问题!
信念!
不只是信念!
我5月初的几篇文章很看好今年银行股出现几只可转债强赎,意味着银行股会有相当涨幅。这个观点不仅不变,而且还有新证据。
下面抖干货,我也算是被逼急了哈。
浙商银行2月18日发布公告说,配股申请已得到证监会批复,一年内将配股。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2024年2月18日以前,或者更早一些,浙商银行将完成配股。
根据公告,浙商银行很可能10配3,10股配3股。
配股价一般是正股价的多少?有几个例子:
2010年11月中国银行配股时,股价3.5元左右,配股价2.36元,是正股价的2/3。
2020年江苏银行配股时,股价6.01元,配股价5.78元,是正股价的96.2%,两者非常接近。
2021年宁波银行配股时,股价38.12元,配股价19.97元,几乎是一半。
2022年4月30日中信银行发布配股预案,10配3。而配股价……中信银行没有明说,只说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14,680,452,740(146.8亿)股,募资不超过400亿元。这意味着,配股价大约是2.72元。
2022年4月29日收盘,中信银行收盘5.03元。这意味着配股价是正股价的54%。
上述四个案例,2010年中国银行的股价比净资产高,所以配股价低一些也无所谓。2020年江苏银行配股时,股价已经明显低于净资产,所以江苏银行不好意思,配股价很接近正股价。而2021年宁波银行的正股价比净资产高很多,所以配股价基本打了个对折。到了2022年中信银行这儿,当时每股净资产超过10元,它居然好意思2.72元配股??
知道中信这么做有多黑吗?
今年3月29日还有一个著名案例,就是邮储银行完成了对中国移动的定向增发:以6.64元的价格对中移动增发450亿元。中移动全额现金申购。
当时,邮储银行股价是4.65元,每股净资产7.32元。
当时,邮储银行的年报和一季报还没发,所以每股净资产我们按2022年三季报来计算。
可以看出,增发价虽然高于当时的股价(5月24日邮储银行收盘价5.18元,仍明显低于增发价),但仍明显低于每股净资产,大约相当于净资产的90%。严格来说这也是不符合规定的。大概邮储和中移动都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强调中移动是“全额现金”申购。
也就是说,邮储银行拿到的是中移动450亿现金,而不是实物资产、债券、其他股权等乱七八糟的所谓等价物。
可是中信居然好意思以不足净资产30%的价格搞配股,这脸皮,实在是皇帝他妈 ---- 太厚了。
大概中信银行也知道不好意思,抢钱的意味太浓(我在《基金们到底拿了多少银行股?----A股基金仓位分析》中分析过,中信前四大股东占比超过95%),所以真正的配股方案直到本文写作的2023年5月24日,也就是一年多以后,仍没有公布。2023年3月6日中信银行倒是发布了一个配股说明书,但仍没有写明配股价,只是含糊地说要参考对应的股价……
我看中信也别10配3了,直接10配1或1.5,这个矛盾就能解决。
参考上述四个(实际上是五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配股价不能太过低于每股净资产。
那么究竟低多少才叫“太过低于”呢?我也不知道。但是中信没有直接说出来的2.72元的配股价,显然比每股净资产低太多了。如果这种方案通过,真的是赤果果的抢钱。
回到浙商银行,截止到5月24日收盘,它收盘价是2.89元,每股净资产6.72元。
我们把每股净资产打个对折,浙商银行的配股价怎么着也不能低于3.36元吧?
参考邮储银行+中移动,浙商银行的配股价至少也得6.72*0.9 = 6.05元吧?
而配股价如果平均是正股价的70% ---- 好吧,考虑到江苏银行的例子,我们就算配股价是正股价的95%,浙商银行在配股前的股价怎么着也不能低于6.37元吧?
2023年5月24日,浙商银行收盘价是2.89元。
当然,如果浙商和中信比看谁脸皮更厚,那我们也没办法。但我总觉得和当前的股价相比,加上浙商和中信有很强的上涨需求,所以银行股应该大有可为。
这都是未来的事情,老实说,我也不知道。
在这里老邓要顺便大声疾呼一句:所有公司的配股和增发价,都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
因为每股净资产应该是公司股票的最低价格,如果配股或增发价不仅低于每股净资产,而且大幅低于,那么这净资产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不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觉得未来会贬值,那为什么又要配股和增发呢?!往往越是大股东,越想低价配股或定向增发,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非常希望证监会能严格管理越来越低的配股价、增发价,让市场更加公正。
在此我要再次赞扬一下华夏银行,因为最近几年,只有华夏银行,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
而且是市场价的三倍。
在这方面,华夏银行是最规矩的银行股。
再次对华夏银行表示尊敬。
咱们再回到中信银行。
在2023年一季度每股净资产11.65元的情况下,中信银行真的敢3元左右配股吗?
我始终觉得这也太露骨了。
那么,如果要提高配股价,正股价是否也应该提高呢?
5月24日中信收盘价6.49元,是否应该提高一下呢?何况中信一季报不错,也有400亿元的可转债,5月9日的最高价8.27元已经非常接近8.36元的强赎价了,怎么就没有理由再冲一把呢?
要是我,两道菜干脆一起做,索性把股价拉到11元以上,既能强赎400亿元,也能配股400亿元,一共拿到800亿。
可能大股东不愿意,因为如果配股价在6元以上,比它们(是的,它们)原计划的2.72元高太多了。
所以还是10配1比较好。可是大股东肯定觉得这样吃亏。
不管怎么样,中信银行的股价有大幅上涨的理由。无论如何也应高超过9元,因为对于中信银行来说,强赎更重要。否则,中信(大股东)既要掏出400亿参与配股,又要掏近400亿付可转债,资金恐怕更加紧张。所以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存在。
也就是说,只有促进可转债的债权人转股,才更能顺利配股。
自去年4月30日发布配股预案到现在已经一年一个月了,配股是有时限的,一般是批复后召开股东大会审核,审核通过后12个月以内,其实就是大股东一句话的事儿,关键是上交所和证监会是否通过。其实现在上交所还在问询,可见中信的这个预案已经黑到什么程度了。
而浙商银行的配股申请,在今年2月18日和4月4日,已经得到了证监会的核准(A股和港股)。
现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配股前后,股价会怎么走。
如果配股价大幅低于正股价(这也是一般情况),股价一般会在配股前先涨,因为很多人想低价配股,所以就会买入正股,促进股价提高。但是配股以后会阴跌(或调整)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毕竟稀释了股份、净资产和利润,低价配股的钱也挣到了,很多人会减仓一部分,形成长期抛压。而主力自然了解散户这个心理,所以也会压着不让涨,想接散户更多筹码。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
浙商银行(以及中信银行),配股前的股价应该走高,而配股后的股价则会走低。
前文我分析过,参照邮储银行+中国移动,浙商银行的配股价至少也得6.72*0.9 = 6.05元。就算没这么高,考虑现在到浙商银行2.8倍的市盈率和0.4倍的市净率,它的股价怎么着也应该在5元以上再配股吧?
如果正股价高于5元,配股价4元左右,大股东已经够黑了。我很难相信浙商能踩着邮储银行的鼻子上脸,又有谁敢去羞辱中移动。
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它和中信银行的配股情况。
现在说说上文中的银行股利空,它们存在吗?
毫无疑问是存在的。
但是,什么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猛烈的措施可能没有用,但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耐心等待资本市场上预期扭转的那一天吧。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提供更多看好银行股的理由。但是最后我还是要说:个人分析,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朋友,你能看到这里,肯定已经相当认可老夫对银行股分析的深入和专业程度。
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