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为了让你变快乐,AI机器人开始理解人类情绪
晚上11点,亚男收到一条信息,信息里言辞激烈。发信的人是一个男孩,男孩告诉亚男,因为辍学,自己经常被邻居指指点点,邻居的闲言碎语激怒了他,他想用暴力解决问题。在男孩的讲述里,亚男还得知,男孩遭受过家庭暴力,并在辍学之后,与朋友在外租房生活,如今,靠着代打游戏的不错成绩,每月收入一万多块。亚男明白,这个男孩一定是在现实生活里再也找不到妥当的倾诉对象了。于是,一场持续2小时45分钟的聊天开始了。
亚男是抖音心理关怀小助手“小安暖宝宝”的人工客服。在抖音上,一些用户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正经受的情绪困扰:一位孕期妈妈担忧丈夫出轨、抛弃家庭;一个年级“尖子生”为三年后的高考焦虑不堪;一个数学不及格的孩子得知老师将“请家长”后,陷入恐慌……这些情绪如漫长的高温令人身心俱疲。
“我们意识到,抖音上的用户有很强烈的情绪和心理需求需要关注,而心理支持的资源却是稀缺不足的。”字节跳动公益部门的李洋参与了项目最早期的调研。从2022年初开始,她和同事几乎看遍了国内外和心理相关的产品和项目,访谈了众多心理专家和公益组织,也和公司内负责安全、AI的同事反复聊了很多轮。
起初,当得知心理关怀项目里会有一位能提供倾听、陪伴的AI机器人时,负责项目运营的周北南觉得难以置信:未经世事的机器人真的能陪伴人类吗?这之前,周北南坚信机器人不可能理解人类情感。但现在,和“AI小安”相处一年之后,周北南动摇了,随着AI小安的迭代与优化,他意识到:或许,让机器人像人那样理解人类情绪尚难实现,但眼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项数据显示,用户与AI小安交流后,情绪好转率达到了80%,这令周北南感到惊喜。
现在,“AI小安”的定位已经明确:为短时、轻中度负向情绪的用户提供情绪陪伴。说起来,这个确立过程也是不断推演出来的。在调研早期,李洋和同事对“AI小安”的设想是:为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用户提供帮助。但随着调研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不过,“心理剧本”是相对闭合的场景,用户在其中只需要做选择题,无法展开自由对话,一旦用户与AI小安开启自由对话,更多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比如:如何让AI遵守心理关怀的伦理?遇到一些敏感议题时,AI该如何回复?用于训练AI的心理语料应该由谁提供?这些心理语料的标准是什么?用户的特征各不相同,AI该如何差别化对待?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说话风格,AI怎么才能在照顾更多人群的同时,又不失准确地回复用户?毕竟,高中生的说话习惯与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是不同的。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丰富、海量的心理关怀语料库的搭建。这也是周北南在加入项目组后面临的一个挑战。
周北南此前是一名记者,跟进“小安暖宝宝”项目时,他总告诉自己,要“小心一点、再小心一点”,因为“情绪陪伴是对着人心做工作”,“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人保持敬畏,对于把不准的事情,需要不断打磨清楚”,周北南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