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最近,在各大城市人流旺盛的街道、地铁站、购物中心,总能看到一只或几只青蛙的身影。它围着一块方巾,耷着嘴角,睁着没什么神采的大眼睛,提溜着一串青蛙气球走街串巷。2023年5月20日,上海,在大学路附近的“卖崽青蛙”。(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从卖崽青蛙手中买一个眼睛会亮灯的青蛙气球,买的最多是一个孩子半天的快乐,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青蛙卖青蛙的黑色幽默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人们开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他们看见的青蛙行为大赏:卖崽青蛙过马路、骑小电驴、跳舞、被城管罚面壁思过。人山人海中的那只卖崽青蛙,为什么能走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城市的公共场所,穿人偶服的活广告不少见,卖艺的到处都有,卖小东西的流动小贩人数更多,但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以自身为广告,用街头卖艺的方式表演卖儿卖女,“卖崽青蛙”实属独特。
“卖崽青蛙”面目清秀,形象可爱,柔软鲜艳的人偶服让它们动作笨拙像小孩子。不仅如此,“卖崽青蛙”肩挑手提小青蛙气球的模样,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心:“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忍心卖儿卖女?”围观群众几乎要代青蛙唱一曲凤阳花鼓:“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但是青蛙的孩子,不是蝌蚪吗?这样煞风景发问的人并不多。人们看见青蛙在街头努力卖崽,只觉得好笑中带着心酸。
网上走红的卖崽青蛙视频里,它们不是一个个可以随意修改的单薄表情包,而是会动的活人。青蛙皮下真人的一举一动,唤起了观者对人类的感情联系。青蛙们站在街头东张西望不知何去何从的样子,认真努力工作挣钱的样子,让同为普通人的过路行人忍不住想帮它一把,因为它正是千千万万辛劳工作的人的自我投射。每天一早出门夜晚还没返家的人们,自知外形不完美,薪水不多,前途不一定光明,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但还是会努力地早出晚归。这样的卖崽青蛙,在被城管追赶驱逐,甚至褪去“蛙皮”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同情甚至愤怒: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它?仔细数来,手机和互联网上火过的青蛙不止一只。为什么青蛙的形象在互联网上能反复成为热点?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青蛙虽然是低等脊椎动物,但四肢出奇的像人,加上中间一个大肚子,跟烟火人间忙碌奔走的芸芸众生就更像了。青蛙的头部短阔,被一对大眼睛和一张阔嘴占满,而眼睛和嘴在五官中最富于情绪表现力,所以只要轻易修饰就可以让青蛙有欣喜,悲伤,颓丧,迷惘等微妙的人类情绪。青蛙半闭着的大眼睛还有一种卑微寒酸的气质,好象时刻准备着默默承受命运的重负。《我是余欢水》剧照
把丧和无力感以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青蛙的形象是个非常合适的载体。以丑出位的“悲伤蛙”在被另类右翼和种族主义者绑架以前,也是因为迎合了人们丧而无力的情绪而大为流行。毕竟在网上,互相交流的人们可以互不相识,没有音容笑貌,没有过去未来,但是有很多情绪需要通过话语传达,甚至能和陌生人就某些主题展开整版的讨论和对话。“悲伤蛙”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它最早在一个名声不佳的论坛4chan上大火,这个论坛是匿名论坛,有“梗图工厂”的名声。这个论坛的用户凭藉匿名的掩护,分享着他们在别处不被允许公开说出来的观点和情绪。有趣的是,除了种族和性别仇恨之外,他们也传播关于丧和无力感的梗图,也许丧和无力感正是他们那些无能狂怒的真正来源。
必须强调的是,丧和无力是广大而普遍存在的情绪,把这种情绪转化成无根据的仇情和狂怒的始终是极少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人们一边长大变老,一边看着过去熟悉的世界分崩离析,甚至来不及挥手道别,一边看着众多同行者赶不上时代的车或者被车甩下来不知所终。除了极少数天性乐观坚强的人,大部分人都多少怀有丧和无力的情绪,只能硬着头继续一天天生活下去,希望能成为时代的幸存者。
回到卖崽青蛙,它给人带来情绪共鸣之外,又真实地成为了一种挣钱的方法。在网上又唱又跳的青蛙,鼓舞着更多的人绵延不绝地穿起青蛙服,进入“青蛙状态”。青蛙状态”要主动表演吸引过路人的目光,依据环境现场发挥,跟路人中潜在的顾客互动推销。“青蛙状态”要随时随地意识到周围有几百双眼睛在看着自己,期待自己做点什么;同时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被人从各个角度拍下来传到网上。“青蛙状态”有一种短暂成为公众人物的做明星的感觉,但享受被人瞩目的同时,也可能会遇上粗鲁的好奇或者没来由的暴力。什么人会进入卖崽青蛙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呢?除了为了好玩的年轻人,就是那些真正的小贩了。可以推想,做卖崽青蛙不需要丰厚的本钱,也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两百多块在淘宝上买一套青蛙服;再批发一箱每个两三元的青蛙气球加打气筒,卖崽生意就开张了。卖青蛙气球,总比卖烤肠容易些。有青蛙服遮盖真容,卖青蛙气球的人也更容易放下紧张和害羞的情绪,放开手脚招揽生意。有供给就有需求。作为一个妈妈,我坚信气球是城市的刚需。一个城市每天要消耗多少气球?可能没人统计过。但带过孩子上街就会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遇上一个卖气球的人,是多么幸运,更何况这个卖气球的是一只大青蛙!就凭不期而遇的卖崽青蛙能让孩子快乐一天,父母就感恩。网红成百上千,最后的结局常是爆料塌房变成网黑。然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观众对天真可爱又努力的卖崽青蛙相当友好。在人们自发拍摄上传的短视频里,卖崽青蛙上岗前努力“产崽”(给气球打气),卖崽青蛙带着穿了小号青蛙服的孩子一起卖气球,卖崽青蛙和霸王龙一起舞狮,卖崽青蛙和蜜雪冰城的雪王互相“绑架”对方的玩偶,甚至还有卖崽青蛙在路边哭泣……还有更多卖崽青蛙,蹑手蹑脚地逃离城管的驱赶,正像没有青蛙皮的小贩时常遭遇的一样。被网络看到的卖崽青蛙们,以同一副形象演绎着多种多样的“不容易”;正像媒体笔下热点文章中的“年轻人”“中年人”“中产阶级”“宝妈”“社畜”……一个词指向万千人的集合,在那些集合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天都有每天的辛劳。
有青蛙摘下头套来,里面的老妇露出她满头斑白的发丝。生活的艰辛与荒谬只隔着一层青蛙皮,谁不希望生活可以容易一点点呢?“卖崽青蛙”的热潮过去后,还会有别的形象接下去,走进普通人生活的大街小巷,供他们投射生活的艰辛和快乐。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