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以“汇聚创新力量 赋能青年发展”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国日报社、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日报社、北京市领导,驻华使节、诺贝尔奖得主代表出席论坛并致辞。相关部门、国际组织负责人,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学者代表,部分在京工作的杰出外籍专家和优秀国际学生代表共计约300人参加论坛,共话创新,共谋发展。
5月26日下午,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王壮飞摄
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梅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关村论坛,专门发来贺信并深刻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汇聚青年力量、服务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与各方共同携手,搭建全球创新资源合作平台,大力推动全球青年人才全方位、多元化参与北京发展,让北京成为中外青年的创业热土、逐梦之城。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梅君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王壮飞摄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表示,青年人才是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必将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国重视人才培养,正着力培植青年创新人才发展的沃土。教育部愿与北京市继续深化人才领域战略合作,共同投入资源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好青年人才,助力北京打造全球创新资源交流汇聚的平台,加快建成世界人才高地;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为加强青年人才的全球流动,促进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深化彼此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贡献力量。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王壮飞摄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指出,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要坚持创新思维,在把握客观规律、突出问题导向基础上实现创新变革。要秉持开放心态,坚定推进科技国际合作。要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当代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胸怀天下,既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有开放合作的心态,必将与世界各国青年在交流中深化合作、协作创新。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王壮飞摄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表示,瑞士和中国都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提供最好的机会。瑞士在青年人才创新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具备健全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与企业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在创新创业方面提供支持。青年代表着未来,我们要将我们对世界的责任传递给下一代的青年人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林德物理学教授巴里·巴里什在视频致辞中强调,科技成果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和转化并为社会服务,这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之一。他认为,在这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基础。“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国际人才引进,促进国际教育和青年人才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人力资源局局长阿斯玛,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孟托亚围绕“为青年人才创新发展赋能”的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他们关于大学教育、“双碳”战略、国际组织及区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等与青年人才创新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论坛还设置“青年说”环节,由五位中外优秀青年代表讲述其在北京创新发展、促进中外交流的经历与体会。中外青年代表在“青年说”环节围绕“共话青年创新——用行动诠释青年责任与担当”发表演讲。王壮飞摄论坛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签署了公派出国人才培养专项合作框架协议。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了《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2)》。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城市中的综合得分排名第六,连续三年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本次论坛由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21世纪报社、中国日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中国对外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就业中国、埔思学院协办,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