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理之间,北大学生聊专业与就业

文理之间,北大学生聊专业与就业

教育


我不知道要读什么专业…

是兴趣优先还是选择好就业的领域?

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真的“有用”吗?

找工作好难!“文科生”的刻板印象要如何打破?

要不要学点“实用”的技能,比如编程什么的…




这些关于专业与兴趣、能力与理想

就业与未来的“老生常谈”

随着高考季与毕业季步步临近

再次受到关注

“文科生转码”

(即文科生转为“程序员”或“IT从业者”)

更是成为近两年热度频增的话题

我们邀请到了三位北京大学的‍‍‍

学生、校友与老师

他们当中有的已“文科生转码”

有的是“理科转文科”

他们以对谈播客的形式

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文科生的

学习和就业问题

点击音频

收听精彩预告!

点击下方小程序

收听完整播客内容!






1

北大学姐怎么说?

点击音频

收听深入对谈

小橘

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因为兴趣使然,在本科期间攻读了计算机双学位,现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

小林

高中学文科出身,目前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就读。对计算机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

子颖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本次播客的主播/采访者。


选择是一件“大事儿”



“我觉得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完全为了薪资去做一件不想干的事情。”



子颖

小橘学姐作为文科生,怎么想到要修计算机双学位?


小橘

大一上学期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时我发现编程很有意思,这也最终影响了我职业道路的选择。


子颖

信息管理是一个文理兼备的专业,高中是文科生出身的小林学姐在此专业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呢?


小林

文理科可能在两个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科偏重于你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研究方向,而理科——比如我很感兴趣的计算机,在我看来是实现研究设计的一种手段,偏工具性质。文科提供的想法可能需要理科工具去实现,而理科又需要文科的知识理论、思考方法来提供分析或证实的思路。


子颖

那小林学姐有没有想过“转码”?


小林

前两年产生过这种想法,但我自学代码的整体进度比较缓慢。如果我未来真的要从事这个行业,跟专业出身的人相比还是会有较大差距,而且我对“信息管理”这个交叉学科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所以目前还是以学好本专业为主,暂时先不考虑“转码”了。


子颖

两位学姐在考虑职业选择的时候,是个人兴趣占比更多,还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更多呢?


小橘

需要平衡。一方面我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一些现实因素,让家人不至于担心我的经济情况;但另一方面,纯粹为了赚钱而进入一个自己完全没有兴趣的领域,这本身就很痛苦,很难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反过来也会影响薪水。所以需要自己作出取舍。


小林

我觉得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完全为了薪资去做一件不想干的事情。


子颖

理解。也不是说一种职业选择就会一路走到底,我们会逐渐发现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毕竟进入社会几十年的时间,我们还是要不断探索。


小橘的工作环境

小林的学习笔记


“成功”的定义并非一种



“文理科提供的是视角上的切换,其实思维方式还是看个人。”



子颖

“比不过专业出身”,我觉得这是很多想跨专业学习的文科生会面临的一个困扰。


小橘

可能还是所谓“赛道”选择的问题。就我自身而言,虽然拿到了计算机双学位,但我没有直接和“科班”出身的同学进行求职竞争:我没有去竞争程序员岗位,而是选择做产品经理——一个对技能要求相对“交叉”的岗位。大家都有自己的专长,成功的定义又不止一种,我们不是一定要赢过拥有同资源的人才算成功。‍‍‍‍


小林

反过来想,虽然在计算机技能上和“科班”出身的同学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在人文方面的一些理念也有自己的优势。


子颖

很多文科生不知道自己学的知识能够如何运用到未来的发展中。对于这种“割裂感”,两位学姐有什么看法?


小橘

我觉得知识的作用,最主要还是对我们思维的锻炼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文科生出身的我们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文社科的知识,这能帮助我们塑造自己的三观,以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我们在大学里的学习也会让我们在未来拥有更强的自学能力。


子颖

很多文科生朋友在想学编程时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两位学姐有经历过吗?


小橘

基本没有。我上中学的时候,听见许多人说男生更擅长学数学,这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后来我通过努力证明了女生也是可以学好数学的。所以上大学后我对学编程也不会有这样的恐惧。大家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小林

对,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


子颖

大家都会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只是如果你有去学的想法,就不要把这种可能性否定掉。


小林

也可以通过和别人合作,来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不擅长。


子颖

文理学科培养出来的人的思维差异真的会很大吗?


小橘

我觉得没有。


小林

文理也是高中分的,大家前十几年学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小橘

其实思维方式还是看个人,自己才是更主要的那个变量。文理提供的是视角上的切换。

对于同样的话题

一位曾由“理科转文科”的北大老师

也和子颖进行了一次对谈

这位老师

又会带来怎样的视角与理解?



2

北大老师怎么说?

点击音频

收听深入对谈

王洪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一位由理科转文科的老师。


从“理转文”的角度看“文科生转码”



“‘理转文’还是‘文转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有一个更自主的体验和感受。”


“我大学时学的理科,毕业时感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我对文科很感兴趣,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就决定要转到文科。我觉得转专业这件事,可以分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是我到底适合学什么、到底爱好什么。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其实大家都不一定很清楚这一点,甚至到了我们年龄较大的时候都仍然不知道答案。这和我们接受的基础教育方式有关: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目标导向型”——任务完成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事实情况并不一定如此,所以这需要我们利用大学这段时间主动去探索,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学什么之后再做决定。“理转文”还是“文转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有一个更自主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个方面则是转专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现在转专业的很多动机与就业相关,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最近一两年我就频繁地听到同学们提到一个词叫“赛道”,到底要选择哪一条“赛道”?如果从第二个方面来看,新传转经管就是很符合所谓“赛道”逻辑的选择。但当下什么“赛道”更好找工作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很多时候大家转专业反而是基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某种焦虑感,认为需要有一技傍身、学的越多越好。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是人为能左右的,我们只能尽力去适应它。但我觉得不能盲目适应,还是要基于第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本心是什么、自己适合什么,有更自主的考虑。如果没有这种思考,而只是跟随市场的需求做出选择,那么转专业可能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太过迅速而导致自身更加缺乏方向感。”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要花足够的功夫去和这个世界进行联结。”


“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如果已经在专业上转变了方向,但发现自己并不能在新的领域中学好怎么办?

那么不妨换一个思路,想一想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其实都被我们大多数人忽略了,因为我们总觉得一项“具体”的技能才是所谓的“有效技能”。但我们在文科专业中培养出来的很多能力是不太容易被看见或量化的:比如提问题的方式,对社会的、人与人关系的认知,沟通能力和技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去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技能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我们后天通过思考和积累而习得的。

为什么人文社科的很多知识在现代社会里依然有用?是因为社会的运转并非只有软件和机器就可以,还需要人和人的联结。这是需要大量工作,甚至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完成的一件事。但它们很难被量化或认证,而只会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显现出来。

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为例,我倒觉得不必对此感到焦虑,因为无论从数据显示还是毕业后的实际体验来看,我们与人沟通、打交道、组织统筹的能力都是非常卓越的。这些能力需要花费漫长的积累时间,门槛也很高,只是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们的自信心要通过行动来建立,包括学习、实践,把擅长的东西转化成“产品”。如果没有花足够的功夫去和这个世界进行联结,自然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我们必须自己成就自己。


以不变的内在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人不可能像陀螺一样被转起来,我们要做的恰恰是与之对抗。”


近期,类似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大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讨论。一种观点是一些比较基础的计算机工作在未来可能会被取代,就业趋势会回归到人文方向——这种情况当然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无论是就业还是学习,仍不能以这种外界环境的变化作为我们最主要的判断标准。

我们不能一直去跟随外界的变化来调整自己。当下的“潮流”每隔几个月就会产生变化,如果一直被动地追逐,那只会让我们的生命质量在挤压中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人也就越来越没有时间发展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这不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也不符合人和社会的本性。人不可能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我们要做的恰恰是与之对抗。

想学好一个东西,或许就是需要一万小时以上重复的、枯燥的训练,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否更好地成就自己、对自己负责,取决于其如何应对变化,或坚持自己笃定的道路,而并非快速切换赛道。这反而成为了在高速变化的世界中,一个人的关键能力。



对谈虽已结束

但思考仍在延续
希望同学们和老师的坦诚相待
能对你有所启发
也希望正在困惑中的你
能从中感受到一点力量

加油!

*本期内容来自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创意实践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创作与运营》课程的创作实践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字:张懿、张芷若
音频剪辑:王米雪、庞萱、徐馨怡、郭金雅、王子语
编辑:闫子颖
封面图片:《在北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视频截图
排版|责编:李霁


北大的夏天,有点甜~

     

北大学生的“孩子王”,一等奖+全部单项奖!

        

初夏的北大,少年的梦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往期】澳洲发布永居移民PR报告!就业与收入远超预期,58%一步到位拿PR,超一半拥有本科学历!找工作的三个层次空白重磅!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伯克利进前10,北大比清华排名高文理通吃!与科学专业密切关联的5个辅修专业,学了就无敌了!美国大学生“最悔10大专业”,英国大学生“最穷10大专业”,中国大学生“最忙10大专业”重庆文理学院2023年运动训练专业分项目招生计划公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就业政策加快落实+就业岗位帮扶怎么科学抗衰?和皮肤科医生聊聊文理科生都来听!英美双申学霸:牛津大学PPE、约翰霍普金斯生物录取,常规文理科学子如何突围2023申请季?发展制造业与扩大就业相悖?未来产品经理之路,如何越走越宽?北京大会多位行业高手深入解析!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七十一章 回首CWUR世界大学排名:哈佛第一,加州伯克利12,清华44,北大49!37手游徐玉立:数据治理之道,37手游高效发行背后有何秘密?跟月入10w的八大投行留学生聊过后,我酸了現代詩 三棵玫瑰全球最大超算竞赛,北大学生问鼎总冠军!跟月入10w的八大投行留学生聊过后,我酸了...他的总理之路横生波折重庆学霸高考659分,却没一所大学敢收,北大甚至放话:绝不录取,复读后惊艳众人高考659分文科状元考进北大!临开学却被拒,北大放出狠话:绝不要这样的学生2023美本top大学、文理学院最新录取率汇总!对中国学生更友好的大学是?小民就业与大国崛起别被“节食减肥”骗了!糕妈:跟医生聊了3个小时,治好了我最大的“心魔”让大学生跑语言大模型,这场世界超算竞赛刚结束,北大首次夺冠打好工科基础,拥抱诗和远方,提供工程专业的文理学院向你招手!揭秘工业组织心理学:高薪就业与生涯规划|IO分支简介(上)八本书透视技术进步与就业问题|《财经》书单绝望华裔主妇要拯救纽约!移民来美14年,看好纽约生活与就业的便利,没想到心爱的城市在民主党执政下...好感刷爆!凯特穿球鞋赶火车,特地停下和学生聊天!坦言没想当王室成员,但爱上了威廉…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与治理之道|《财经》书单葡萄牙佩纳宫(Pena Palace),浪漫主义城堡ChatGPT/学历贬值等现象对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带来什么影响陌上花开808 幽默阳光,篮球专业级的北大男神等你来pick |93年,北大,186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