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中国CDMO,减肥药代工大乱斗
01
减重领域,巨头大乱斗
GLP-1类减重药物市场加速爆发已成明牌之势,全球药企巨头的竞争正在加剧。
2022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大卖109亿美元,礼来度拉糖肽销售额74.39亿美元,分别位列全球畅销药的第13位和第16位。
2023Q1,司美格鲁肽继续狂飙大卖42.4亿美元,市场预计全年可能去到200亿美金销售额;而礼来的替尔泊肽上市未满一年单季已经斩获5.685亿美元销售额,放量速度超过司美格鲁肽,“一哥相”尽显。
谁是最强减肥药的悬念,还在。
先是礼来的替尔泊肽头对头司美格鲁肽获得成功,在入组基线相近的患者接受68周的治疗后,替尔泊肽平均减重效果为15.7%,优于司美格鲁肽的9.6%。
2022年11月,安进公布了其GIPR抗体融合GLP-1药物AMG133(每4周给药一次)的初步数据:经过12周的治疗,AMG133低剂量组患者体重降低7.19%,高剂量组体重降低14.52%,安慰剂组体重增加1.49%,未观察到明显副作;AMG133,展现了相当长的半衰期和极强的有效性。
信达生物\礼来的玛仕度肽在5月11日刚刚公布二期数据,在患者24周治疗后,体重较基线的平均百分比变化与安慰剂组的差值达-15.4%,已经展现出媲美甚至超越替尔泊肽的潜力。
众所周知小分子的制造成本远低于大分子,若GLP-1小分子口服激动剂能够成功达到司美格鲁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那么将具备极大的成本和依从性优势。
5月22日,辉瑞口服小分子激动剂Danuglipron在JAMA发表了2b期研究,服用120毫克Danuglipron的患者在16周内体重减轻了约10磅。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相比,该试验接受1毫克注射剂的成年人在30周内平均减重约9.9磅;相比之下,Danuglipron的效果有潜力媲美司美格鲁肽。
值得注意的是,礼来/中外制药的GLP-1R激动剂也在今年4月启动了全球三期临床,减重/肥胖适应症的二期临床也已于2022年11月完成。
02
多肽CDMO的春天来了
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重磅GLP-1产品均属于多肽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大卖也催生了对应的庞大的原料药API市场。据诺和诺德年报显示:2021年司美格鲁肽的API需求量是2019年的4倍。
多肽类药物的主要生产方式可分为生物发酵、化学合成两种技术路径,两种路径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诸如司美格鲁肽等品种均为长链(超过30个氨基酸),需要用到化学法中的固相合成法制备,这类方法的缺点在于必须每个片段过量投料,成本高,纯度相对较低,不易规模化生产;优点则在于对杂质的控制是优于发酵技术。
如果利用生物发酵法制备,步骤则较短,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生产获得主肽链,再侧链修饰主肽链后连接剩余短肽,生产能力不受限制、纯度高,但缺点是可能残留蛋白质等。
不过,据诺泰生物4月的交流显示: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流,部分客户也更倾向与共享合成法(固液融合),影响大客户生产技术路径决定的因素很多,成本不是唯一因素。
诺和诺德原研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均采用这类方法制备肽段主链。礼来公司最新获批的替尔泊肽,由于含有2个Aib以及化学修饰,采用化学合成(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混合模式)进行制备。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国内拥有合规大产能的多肽CDMO将显著受益GLP-1受体激动剂产业链的发展。据中信医药研报显示:2020年全球多肽API市场规模约18亿美元,其中高达65%的市场是通过外采。
03
国内供应商乱战
目前,以多肽CDMO为主打特色的上市公司玩家包括诺泰生物、圣诺生物,实力较强的还有未上市的昂博制药。
诺泰生物基于自有技术平台,开发了固相液相融合的多肽规模化生产技术平台,如在利拉鲁肽、艾博韦泰等长链修饰多肽药物的单批次产量已超过5公斤,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公司多肽类产品实现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26.27%。
圣诺生物是从事多肽类药物规模化生产的老牌玩家,掌握了多种多肽合成和修饰类自主核心技术。截止2022年底,公司拥有16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7个品种在国内取得生产批件、8个品种获得美国DMF备案。2022年,公司营收达3.96亿元,同比增长2.38%。
昂博制药是全球四大肽类药物CDMO,商业化伙伴来自全球制药20强的大公司,每年能生产超过300kg肽原料药。2020年底,公司在美国、中国运营16条肽生产线,拥有1000升的固相反应器、5000升的液相反应器等多个生产设施,当年营收超过5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翰宇药业、双成药业等玩家也积累了一定优势。
国内已成气候的CDMO们,正在大力发展多肽药物领域,亦有望承接海外大药企的订单。
2022年,药明康德的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03个,同比提升81;公司服务收入达到15.78亿元,同比增长337%。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2月底,公司拥有27条寡核苷酸生产线,总体积超过10000升的多肽固相合成仪。
凯莱英包含多肽业务的化学大分子板块2022年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139%。据市场传闻,公司合作管线包含两款MNC的GLP-1药物,处于2/3期的阶段;另外,随着公司小核酸、多糖多肽、挂核苷酸等项目产能在2022年底交付,公司这部分营收将快速增长。
九洲药业在2022年已建成多肽平台,平台已承接多个定制肽和多肽新药IND委托研发业务,单个订单规模超千万级。
结语:众多的CDMO中,最终谁能接到礼来、诺和诺德、安进等MNC公司的大单,可能将深远的影响整个国内多肽CDMO格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