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大众投资231亿!“最强产投之城”合肥是怎么炼成的公众号新闻2023-06-01 03:06来源丨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丨王静仪 郭怀毅 赵成编辑丨李皙寅题图丨图虫创意231亿元!5月28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介绍,大众安徽项目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包括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近年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硕果累累,接连引入大众、蔚来、比亚迪等关键企业,产业链逐步完善,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地,“合肥模式”也成为各个地方政府争相学习的模板——合肥做对了什么?事实上,合肥从来不是“赌城”,而是“产投之城”,政企风险共担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本质,形成“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新模式,以重点项目拉动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一位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合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的体制机制——从招商部门启动,到各个部门综合研判,联合外部专家和投资机构,形成意见,再到上会,最终领导拍板,最快只需要一个月。最核心的是要有开创意识和担责心态,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项目,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学习“合肥模式”,合肥内部则提出了学习“宁波模式”,在引入蔚来、大众、比亚迪等整车企业之后,要培养几个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龙头。“投资这种事情就是雨过地皮干,抓住机会该上就上,错过了再想追也追不上。”一位深度参与合肥产业规划的政府人士对出行一客强调了投资时机的重要性。悠跑科技在2023年5月刚获得合肥产业投资并且宣布总部落户,这家滑板底盘初创公司CEO李鹏对出行一客表示,合肥是智能电动车产业的高地,而且是由当地政府从无到有建起来的。当地政府高效的流程体系,招商和投资的一体化协同能力令创业者无法拒绝。“合肥的领导对于智能电动车产业和技术愿景的坚持,对于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是十分珍贵的。”合肥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投出几大明星项目之后,下一个“蔚来”是谁?企业落地之后如何扶植发展?王静仪拍摄不是赌城,而是产投之城这是近年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1/3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元;2011年,合肥拿出100多亿元“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元;2019年,又拿出100亿元“赌”新能源,投蔚来,现在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三大成功项目,让合肥有了“赌城”的名声,但其实,合肥是用产业投资的概念来布局新能源产业。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公开称,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如何理解合肥的投资逻辑?“政府产业投资要综合把握政治站位和行业趋势。”前述合肥政府人士认为,新能源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前瞻行业,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为国补退坡进入洗牌期,好的投资标的出现时必须果断抓住。以投资蔚来的知名案例举例,2019年是蔚来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迷茫期,很多地方政府都接洽过蔚来,但因为内部意见不一致放弃投资。合肥主动找到蔚来,坚信新能源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好赛道,尽管内部多有不同意见,最终力排众议,投了70亿元换来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合肥投资蔚来的决策过程,是“四线并进”:其一是分析蔚来的研发、供应链和经营状态,看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二是研究国家政策,发现蔚来使用的换电模式是国家支持的技术路线;其三是组织行业专家协助分析,并聘请专业机构尽调;其四是负责商业谈判。项目从接触到落地,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2021年之前,合肥招引的多是龙头整车厂,引入蔚来、大众、比亚迪等明星车企。2021年之后,类似的重大项目少了,多是10亿到100亿的项目,专注上下游产业链。前述政府人士解释称,一是因为新能源整车产能新增有限,二是龙头车企已被各地瓜分完毕,格局已定。合肥拥有六家车企后(江淮、蔚来、大众、奇瑞、长安和比亚迪),进入了提升产业能级的下一个发展阶段,需要用整车厂带配套商、促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产业人才培育、推动产学研融合等等。“一是要看到,二是看到之后要做到,三是做到之后要做成,这就是合肥独特的地方。”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昌春对出行一客表示,合肥抓住了整车企业大规模扩产的短暂时机,这是天时,但更重要的是人和。投资容错性高,尽职即免责“我们每个月看的项目非常多,绝大多数都走不过立项阶段。”一位合肥产投基金内部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会从多个维度,联合内外部专家分析项目;同步与被投方谈判沟通。即便尚未立项,但已经汇聚了多方面的专业意见,对项目的认知可能比其他城市立项之后还充分。一方面节约尽调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快决策速度变得很快。合肥依托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国资平台作为开展资本招商的“牵引器”和“主力军”,并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打造总规模超千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形成“引导性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社会化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对于优质项目,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域和部门间也不免争抢,甚至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为了化解这个问题,合肥做了顶层设计的协同,理顺了关系。即使是合肥某县去谈的项目,从开始就会和市里各部门、各产业基金及时沟通,寻求专业支持。如果项目规模大,市一级会果断介入,全市一盘棋。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图片来源:蔚来虽然很多城市在学习合肥,但却难轻易复制。因很多城市产业投资不敢也不能亏损,但这不符合投资现实。“合肥是全国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合肥产投集团下属的安徽信投公司副总裁马红说,《合肥市种子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50%的亏损。而且在种子基金运作过程中,绩效评价是基于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而不是对单一项目的投资亏损进行评定。合肥制定了“尽职即免责”条款,解决了因潜在的投资失败而给个人带来的问责风险,消除了投资的后顾之忧。在合肥创业多年,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很高,这正是自动驾驶科技企业宏景智驾副总裁兼域驰智能副总经理周奇文印象最深的一点。根据双方协议,政府对企业每年的产值和税收有要求,但是创新有不确定性,如果没完成协议上的目标,企业可以打延期报告,“只要理由充分,政府都能同意。”周奇文对出行一客说。好的政策带来了成果。2012年到2021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4.4%提高到54.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由30.5%提高到71.6%。2022年,合肥市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在合肥启用图片来源:蔚来周奇文感慨道,在合肥做科创企业,“政府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努力,而不是说拿条条框框来约束你。”宏景智驾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在此之前,合肥本地的投资为宏景智驾提供了有力支持。盒饭和产业链,吸引企业的外在和内在作为高科技初创公司,北科天绘曾接洽过不少地方政府,联合创始人、CEO张智武告诉出行一客,有些城市,省市级的领导招商意识非常强,但基层官员无所谓,最终难落实。相比之下,合肥从上到下,思想非常一致,说明内部的培训做得非常好,政府决心很强。作为专注激光雷达的高科技企业,北科天绘近年获得了合肥的多项支持,包括产业投资,目前也正在建造激光雷达量产基地。“从2018年来到合肥,我从来没有请任何一级政府官员吃过饭。”张智武回忆道,最初在北京见面时,双方在公司吃盒饭;和合肥官员接洽几年,自己从来没有为吃饭买过单,去政府部门办事都是在食堂吃饭;公司发展顺利,想请领导吃饭表示感谢,领导总以没时间婉拒。营商环境正是由一个个细节堆砌起来的。上个月周奇文刚刚参加了区里召开的供需对接会,区里请来头部整车企业,以及多家供应链企业的负责人,大家一起进行产品、技术的合作交流。这样的对接会每个季度或者半年都会办一次,成为企业间合作的起点。周奇文说,后续更高层的企业决策时,政府继续搭建平台,让双方企业的高管一对一深入交流,为企业之间提供信任基础。吸引企业落地合肥有多种因素,外在是官员的服务意识和配套政策,内里是完善且充沛产业链,由此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招商引资有马太效应,产业链完善的地方更能吸引后续企业入驻,所以一定要在产业发展前期抢占先发优势,把握窗口期。“合肥已经成为最适合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蔚来集团企业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对出行一客表示,一方面,安徽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镇,在动力电池以及智能相关的研发、制造方面都形成了很强的综合实力,以及良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同时,合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合肥近些年来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叠加,给企业带来良好的运营效率。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企业供图产业基础的肥沃土壤,能滋养出企业的参天大树,德国汽车巨头大众集团在合肥的持续增资扩产,即是典例。这个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被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今年四月参观时高度评价为:“安徽及合肥发展的重中之重”。回顾大众在安徽的投资版图,就不难理解“重中之重”的含义——2017年,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正式成立;2020年5月,大众以11亿欧元买下总部位于合肥的国轩高科26%的股份,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制造商;2020年12月,大众斥资21亿欧元将合资公司的股比从50%提高到75%,并更名为大众安徽;2023年4月,大众宣布在合肥投资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的新公司。大众安徽方面对出行一客表示,大众安徽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本地供应链生态系统,已有近300家生产供应商和约800家一般采购供应商就位,38家供应商已随大众安徽来皖并在此投资,投资金额达71亿元人民币;大众安徽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引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学院已于今年2月开启授课,推动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即便占先机,焦虑未终止随着众多高科技企业的落户,吸引了不少人才。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净增16.9万人,其中迁移增长就贡献了13.5万人的规模。周奇文介绍,公司合肥团队有100多人,大部分都是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回来的安徽人,其中不少人的薪酬和以前相当,“大家如果在家乡有好的工作机会,肯定愿意回到家乡。”这正是合肥“以投代引”的野心所在:除了工厂,企业更要建立研发中心,甚至搬迁总部,不断提升在本地的发展能级。在合肥建有研发中心的车企越来越多:长安汽车2016年设立合肥研究院,蔚来汽车在合肥有研发团队,奇瑞汽车合肥研发中心积极招人,大众集团更在2023建立了全球级别的研发公司……同时,合肥也在从整车向上下游不断延伸,努力培育出零部件巨头。在资本方面,截至2023年3月,合肥国有资本在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入资本金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现在产业资本的手段弱了,社会资本的手段强了。”前述政府人士认为,因为营商环境已经营造起来了,相比之下产业资本的养料有些缺乏,所以要去释放和引导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动辄投的都是估值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想培养总部型的企业,但是社会资本一般不投这样的项目,认为估值10亿以下才有投资价值。双方投资逻辑不同,怎样有效结合,非常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合肥瞄准“芯屏汽合”的产业布局:芯,即集成电路产业;屏,即新型显示产业;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看起来合肥的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但我们一直很焦虑,觉得未来还要更努力。芯屏汽合的路线已经规划得很完善了,接下来围绕产业链条做下去,比如集成电路,就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前述经信局人士感慨。多位合肥政商界人士都对出行一客表达了类似的心态——合肥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新能源产业还在不断发展,目前的格局不是一成不变。合肥只是拿到了第一张船票,还不知道以后船能走多远,焦虑从未终止,后续发展更需要加倍努力。新一期《炉畔之朋友的朋友》已上线快来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