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和激烈角逐, 2023年贝恩杯咨询启航案例大赛近日圆满落幕。贝恩杯距今已有18年的历史,今年迎来了“成人礼”,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近赛事的台前幕后,聆听冠军队伍和评委团的所思所感,了解比赛过程中那些富有意义的珍贵体验吧!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郑思远女士致辞
2023年贝恩杯咨询启航案例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
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本届贝恩杯设立了北京、上海、港台和海外四大赛区,吸引了近500支队伍参赛。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四支队伍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并围绕题目“环保NGO的碳中和战略”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对决。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郑思远女士、贝恩公司董事经理陈浩先生、贝恩公司董事经理王泽蕾女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涂艳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受邀担任本次决赛评委,评委们根据各组选手的表现,从方法结构、逻辑分析、表达呈现等角度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每支队伍获得的总分判定最终奖项——复旦大学Voyager队荣获冠军且同时获得优秀研究奖、最佳人气奖;亚军属于香港大学台杉队且同时获得优秀合作奖。
复旦大学Voyager队
Q:回顾贝恩杯的比赛经历,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首先,参加贝恩杯让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开荒般探索一个近乎陌生的领域,无论是在痛苦中头脑风暴,对于庞杂的信息进行激烈讨论,还是再抽丝剥茧、形成清晰简洁的故事线,我们对于最终的研究结果充满了成就感。再者,我们积累了对于ESG,尤其是畜牧业碳中和的理解。对我们小组的大部分成员来说,碳中和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但是我们相信它将是未来各行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在这次比赛中,碳排放总量的测算与常见的金融模型有显著的区别,得益于这次比赛,我们有机会沉浸式地学习了减碳措施的量化和设计方法。
Q:有哪些想要分享给未来参赛者的建议?
A:我们认为,在呈现结果时,内容可能比形式更重要。虽然最终的报告只有短短十几页,但这背后包含了扎实的研究和调查,只有基于深入的研究才能浅出,得到可行且相对有效的战略。当然,基本的美化格式和展现方式,在比赛和咨询的日常工作中也是必选项。此外,在比赛时,可以通过不断追问自己来盘清故事线的逻辑。比如,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一直力图站在一名真实咨询顾问的角度思考,思考每一个结论是否合理、逻辑上是否成立、每一个建议是否切实可落地,以及提出的战略是否能为客户创造真实的价值。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我们完善了很多初稿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最后,如果有机会入围复赛,可以尝试思考看到报告的人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并针对问题准备好Q&A。在展示报告以外,和评委沟通的过程就像在模拟真实工作中对客户/同事汇报,因此,清晰且坚定地表达观点,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Q:在比赛过程中,贝恩公司以及贝恩的同事分别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A: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我们的导师黄濼儀(Angela Huang)!经过她耐心细致的点拨,很快就解决了困扰我们一天的问题,决赛时她也在线上全程陪伴我们,鼓励我们以自信的状态大胆展示。在感动的同时,Angela也为我们展示了贝恩优秀顾问的专业性和极高的“双商”,给我们树立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感谢Angela!在决赛过程中,三位评委老师郑思远(Nancy Zheng)、陈浩(Evan Chen)和王泽蕾(Raissa Wang)在赛中的点评和赛后交流环节耐心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咨询顾问的思维方式。还有人事部门Nancy Li小姐姐全程给力的支持,都让我们对贝恩公司的专业性和亲和力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贝恩对于ESG领域及相关客户企业的关注,也让我们感受到全球性咨询公司所履行的社会责任。Q:贝恩杯距今已经有18年的历史,这些年来,你认为贝恩杯有哪些“不变”之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A:一直以来,贝恩杯始终坚持大赛的初衷:为有志于加入咨询行业的学生提供展示商业分析能力的广阔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咨询行业的交流,提升选手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并且提供了实践机会不断成长,共同促进卓越的人才培养。当然,贝恩杯为贝恩公司,乃至整个咨询行业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这些年来,贝恩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2022年加入了中国香港高校,今年又有中国台湾高校加入,相信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两岸三地高校加入,参赛规模会日益壮大,影响力持续提升。此外,贝恩杯的题目同样与时俱进,聚焦当前的热点商业话题,促进学生、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同频共振。A:首先,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子踊跃参赛,充分运用所学的商业知识,乐于挑战并突破自我。在比赛过程中,积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和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打磨完善商业分析、创新思维、临场应变等综合技能。最后,希望所有参赛者都可以全情投入,享受过程,在贝恩杯的平台展现自身的商业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