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经婶儿
来源:正经婶儿(ID:zjshener)
一个很少看到年轻人的村庄,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路上玩耍。大姐尕英,眼睛大大的,站在人群里,是一个清秀的10岁小姑娘。白天,大姐带着两个妹妹互相捉身上的虱子,这相当于讲卫生。割伤了脚,就捡个烟盒用里面的锡纸贴在伤口上,这是创可贴。晚上,大姐帮小妹铺床,被子因为气候从来没有干过,已经潮到发黑。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姐尕英就带着两个妹妹去亲戚家蹭饭。亲戚家也很穷,唯一带光的,是暗黄的电灯,和老式电视机。土豆不是食物是依靠,当火塘烧上土豆,能吃的那一刻,生活的沉重便不再敏感。等到三个孩子上床睡觉,父亲忙着整理为她们买的新衣服。因为生活和死亡一样,不是一句既定的口号,只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导演能做的,就是适时的关掉镜头,给三姊妹保留一个完整的家。是一个又一个在孤独与团聚、绝望与希望之间纠缠的人。就像看到尕英亲戚家做饭的环境,忍不住要指出炉灶不符合消防标准,烧柴会污染大气环境一样。我想起在影视剧里,对于穷孩子的描述都是在寸金寸土的大城市,住着大别墅,然后在出租车上吃了一碗泡面。有时候明星也会因为穷到银行卡里只剩100万,不得不为了10万块钱,去太阳底下站一天。以及专家建议,老百姓拿出1/3存款买房,拉动经济。猪在嚼孩子的衣服、鞋子,狗在旁边逡巡,伺机舔小孩身上掉下的鼻涕。”然后就问,“为什么不吃肉呢?肉很容易坏吗?还是什么原因?”鲁豫直接激动,“肉价?你还知道肉价呢,我都不知道,你知道吗?”别人会觉得你文化素质不高,会考虑你以后肯定要反哺原生家庭,是个扶弟魔。10多年过去,她们的生活想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97万。也因为留守儿童已经不限于贫困山区,他们像候鸟一样随父辈务工迁徙,在陌生的城市继续留守。而城市本身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落下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初看是贫富差距,往下剥,是一个个空心的孩子,无论城里城外。就像凭借一碗炒饭出圈的王境泽,上节目前是一个没人管教,喜欢持钱斗殴的坏孩子。“他们为什么要生我?”、“为什么要让我来这受罪?”很多事情,可能只有在孩子们自己也在城市与乡村辗转腾挪的时候。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生下他,才能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立足于社会,去成为想成为的人。当时代进步,我们也才慢慢开始意识到,家庭这个三角形,最稳定也最脆弱。父亲、母亲、孩子,一旦缺失其中一个角,家庭就会崩塌。尕英的堂妹有学上,有作业写。
尕英就在一旁看着,等堂妹写完,赶紧拿过她的作业本翻看。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尕英依然没有放弃对于知识的追求。
她会在土豆堆旁,边照顾妹妹边看书。
孩子们也会在没有板凳的教室里,趴在课桌上大声念课文。当孩子们站着读书的那一刻,就像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渴望着春天。再说白了,教育永远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好的投资投入。不仅是知识传递,还有见识,眼界,向上的力量,爱的包裹。因为我们学到的知识,都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对这片土地的回应。很多留守儿童的叛逆问题,其实并不全是生活欺辱了他们。是他们的父母在城市里变得浮躁,然后不耐烦的欺骗了孩子。例子就不举了,谁家又不是棍棒加上金钱的粗暴教育模式?可能现在的政策也不能说多生有问题了,总之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父母的意义不只是让孩子看起来好好的长大,还要带给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坚定的爱。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如何爱孩子,又怎么能让孩子把爱,准确地传达到别人心里去呢?就像赤峰的王岭,无人看管,17岁就成了强奸犯、黑社会。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让他们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一个孩子的成长期真的不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童年就更加珍贵。毕竟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作者简介:正经婶儿,人文博士,情感博主,二胎妈妈,畅销书作家,著有《女人不可以穷》(中文➕泰文版)等,拟于年内出版《人类吸猫简史》。影响千万女性,传递闪闪发光的正能量。关注正经婶儿(Id:zjshener),聆听直击心底的智慧观点,同50万+优秀灵魂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