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3个孩子送进耶鲁斯坦福,四娃妈神操作抗卷,这才是牛妈界的人间清醒!
"真棒之选"专为5-14岁孩子精选高品质夏令营、夏校,以及周末研学好项目。
编者按 / Zhen Xuan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位不折不扣的牛妈,她把3个孩子分别送进了耶鲁和斯坦福,看完她带娃爬藤的经历,我只用四字便可形容——人间清醒。她的许多观点,有些离经叛道,有些又特别传统,比如:
小学必须抓好数学和英语;
三年级作业做不完?那就转学,转去没作业的学校;
拿到多个美高offer,不选排名第一倒选第八的……
诸如此类的神操作不胜枚举,初读觉得诧异,细看却满满都是“良苦用心”
妈妈圈是有这样一条 “仰视链” 的——
比如说,如果谁家有一个孩子考上了藤校,那么我们这些老母亲会仰慕地称之为 “牛妈” ;
如果谁家有两个孩子考上了藤校,我们就称之为“大牛妈”……
最近,我非常荣幸地结识了一位 “超牛妈”,她家四个女儿,出了一个斯坦福,两个耶鲁。最小的女儿还在上高中,上的也是顶尖美高,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属于 “藤校预备队”……
同时养育四个孩子,孩子的成功率还如此之高,这位神奇的妈妈是如何做到的呢?再加上孩子的爸爸是国内所谓的 “留学教父” 专门在帮助学生申请顶级美高和美本的顾问,他们是如何栽培小孩的?实在令人好奇。
我怀着刨根问底的心情,采访了这位 “仰视链” 顶端的神奇妈妈Lillian。
(以下为Lillian口述)
01
四个孩子的教育路线规划
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讲究“教育路线规划”,有时候孩子还在读幼儿园呢,父母就把目标“规划”到藤校去了。在我看来,这样的规划太早了也太激进了,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如果说我对孩子们有怎样的“早期规划”,那一定不是藤校,或者说名校。
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我认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比看分数重要多了,要让小孩自己重视分数,而不是大人重视分数,也就是他们自己“鸡”自己是最有效的。
我希望他们能从学习中产生乐趣和成就感,这样自己才会设定目标,有自我驱动力,为自己读书而不是为父母读书。
我家老大,小学上的是国内的公立小学。因为公立小学英语略弱,虽然我们有一周一次外教的辅导,还是觉得不够所以在初中转去国际学校之前,我们把她送去美国的初中一年提升了一下英语。
从美国回国之后,老大申请了上海中学国际部,因为在美国的时候,她的成绩全是A,比较顺利就被录取了。
但是后来申请美高的时候,因为上中打分也比较严格,老大的成绩看上去就没那么好看。所以当时美国的一些顶级私立学校,比如安多福、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一看成绩单,第一轮就把她给筛掉了。
老大后来去的是米尔顿(findingshcool排名第7)。因为她是文科生,米尔顿也是文科强的学校,所以反而非常适合她。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始终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没有要求孩子必须要进藤校或者是Top20的大学。但是老大是个社会性很强的孩子,高中期间的暑假有蛮多的实习和打工经历。
后来她被宾大的沃顿商学院录取,现在在斯坦福读研究生。
我家的老二老三是双胞胎姐妹。和老大一样,双胞胎在国内小学读了三年。
按照之前的经验,我感觉国内小学读个三年就够了——该学的数学、中文,这些基础都打得很好了。
她们虽然只读了三年中文,后来再也没有上过中文课,但如今在美国的高中里,那些选修中文的同学,有问题还会来问他们……所以这三年的基础教育,还是非常受用的。
我家双胞胎在小学三年级之后,就直接转入了国际学校。因为国际学校的英语环境,还是要比普通公立学校强很多。
△双胞胎小时候
当然,双胞胎最初读的也是双语幼儿园,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她俩的英文阅读水平,大概能达到国内中考水平……等后来进入国际学校,英文衔接没有困难。
双胞胎后来分别进入了美国不同的寄宿高中学习,一个在安多福、一个在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后来双双被耶鲁大学录取。
老四也是读的双语幼儿园,三年级之前是在上中国际,有了中文和数学基础后就转到国际学校了,申请美高的时候,老四拿到了很多名校的offer,比如安多福,迪尔菲尔德和米尔顿等等。
02
盯过一次作业,就给孩子转学了
很多人听到我让小孩数学和中文零基础就进公立小学又不盯作业,就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我是不管小孩或者就是很佛系的妈妈,其实我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妈妈,但我也是原则性很强的人。
我认为读书还是要自己读,不能养成小孩依赖他人或者要逼才会读书,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我父母也不管我也没有能力辅导我,所以还是靠我自己读的。
所以我从来不主动旁边盯着看,更不会帮助孩子核对答案,告诉她们这里错了那里错了,然后带去学校一份经过修改的所谓 “完美作业” 。
我觉得孩子应该学会对作业负责, 学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去寻找答案,寻求帮助,我的角色就是被动等着他们来问问题,这是我给他们最大的支持,我自己数学也比较好,他们觉得我比学校老师教的还好,所以从小到高中的数学,他们有问题就是来问我,其他科目有问题他们就去问学校老师。
我家的女儿们之所以总能提前完成作业,可能和我的这个规定有关——我告诉她们,你们可以自己安排时间。
所以她们会在学校里就抓紧时间把作业做完,然后去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盯着孩子写作业这种事情,我只有被迫做过一次——
我们家的老四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找我告状,说老四没写作业,我知道她不是不认真,她就是动作慢,吃饭也慢,喝奶也慢。
你要是拼命催她快点做,她就会乱做。所以隔天我就旁边看着她写作业,一直到11点才写完,那次之后,我就去找先生商量,下学期就给她转学转走了。
我们的想法是,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写作业,而是真的写不完。作业每天写很久,孩子就会失去玩的机会,她不能玩,不能放松,就会更讨厌写作业,慢慢地就会乱写,或者不写作业——
这样一来,负面的心理因素会一直积累下来……写不完作业不可怕,可怕的是厌恶学习。而且也影响了她阅读和做活动的时间,于是毅然决然就将他转到上海美国学校。那里小学基本没什么作业。
我认为,家长还是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学习负荷量和难度,这个负荷量,对你的孩子来说,起码应该是比较舒适的……因为你不能摧毁孩子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申请美高的时候,老四录取结果特别好,拿到了安多福、米尔顿好几所名校的offer,很多同学都理所当然认为他会选择排名第1的安多福,我跟他说不要考虑名气,这些学校都一样的好,最后老四选择了排名第8的迪尔菲尔德(Deerfield Academy)。
这所学校是他在申请前访校看了一圈,在不知道排名的情况下最喜欢的学校,我们也尊重了她的选择
△截图自Deerfield Academy官网
总结一下——
孩子择校,真没必要从一开始就那么较真,有时候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十的学校,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的差别。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小时候要特别重视什么,我的答案是:英语阅读和数学,其他的,随缘就好了。
03
天天运动,但不是为了申请名校
我家的四个孩子,从小就参加了很多运动。所以就有爸妈问我:孩子们是不是依靠运动特长上的名校?
不是的。我们选择运动,考虑的从来都是——
是不是对孩子的终身有益处;
是不是她们真正喜欢的东西。
我们不会因为一项活动对申请大学有用就让孩子去做。也不会阻止孩子去做她们喜欢,但是“对申请大学没用”的活动。
我家所有孩子从小都会参加游泳,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开始了。游泳是一项非常适合幼儿的运动。我家双胞胎早产哮喘,小时候三天两头跑医院,游泳之后效果很好,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除了游泳之外,他们还有钢琴,跳舞,画画,打排球,打网球,小时候尝试的活动很多,但是等孩子一路走到12年级,不可能兼顾那么多事情。所以我们一路都在筛选,筛掉不喜欢的,留下喜欢的。
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家老大留下的是壁球和排球,艺术类的活动基本全部放掉了;
老二留下的是游泳,排球和跳舞;
老三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把游泳放弃了,留下了排球、网球还有跳舞;
老四是游泳,声乐和摄影。
运动和艺术方面,我们没有秘诀,参加的活动也没有冷门,很多人都会去参加。
如果孩子努力了半天,效果并不好,或者说她们没兴趣了,不愿意再做了,我们也允许她们放弃。
就像我们家老三,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是非常犹豫,毕竟从幼儿园一直游到了8年级,一星期5天,每天两个小时这样地训练,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她在抉择的时候,我就对她说:
“没有关系,可以放弃,我支持你,我也同意你说的网球比游泳有趣。”
我还安慰她去海边或旅游的时候或任何时间想游泳都可以游泳,只是不再追求秒数,老了以后游泳也是非常好的全身运动,所以学游泳的目的都达到了,不用遗憾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你就专心网球的训练吧。
老大的壁球也是 “半路出家” ,到了美高以后才去打的。刚进校队的时候,她拍子也没有,规则也不懂,就是去玩的。
但她喜欢这个运动,花了很多时间,也一直在进步,从校队第三队到毕业时的第一队,我们也以她为荣。
可是,从功利的角度讲,老大打壁球,对申请大学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反而还算“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
上高中的时候,老大参加校队训练,秋季打排球,冬季打网球,春季也打过网球,校队每天课后2个小时,一星期打球10个小时以上;双休日出去打比赛,加上路上的时间,一整天就没有了;寒暑假打球的时间就更多了,自己安排,每天都打……
事实上,想要用运动来帮助大学申请,是件难度非常高的事情——能被美国名校运动队招募的孩子,不仅要有超常的运动天赋,而且要想达到运动员水平,其他事情就基本没办法做了。
美国很多运动员上的都是homeschool或者上公校,因为要花大量时间训练和比赛,没空正常上学。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支持孩子天天运动呢?
因为孩子在学校的读书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不做运动,不参加一些艺术活动,生活就太压抑了。
运动和艺术类活动兼具解压和社交的功能。要想身心健康,就不能让孩子光顾着学习。不管是阅读、跳舞、运动、拉小提琴……孩子必须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人生路很长,兴趣爱好可以跟着你一辈子。
04
申请大学,靠的还是“底层逻辑”
现在的家庭都很重视所谓的 “升学路径规划”,却反而忽视了申请大学的 “底层逻辑 ”。
其实,活动规划这些都是次要的。申请大学,最主要的还是 “底层逻辑” ——
首先,学校必须是好学校,招生官必须是认可这所高中的,其次在校的的成绩GPA要好。不光如此,这两年来大学还要看你修了哪些课,是不是最难的课……这是永远不变的基础。
另外,申请文书要认真对待。
举个例子,我家老四的成绩是全A,他的游泳也很出色,但是相同的条件的人很多,特别是前两年疫情积累了大量的申请者今年倾巢而出,而且我们还是直接挑战9申10,没有重读9年级,但她却申请到了美国最好的私立高中,其中的原因不乏她出色的文书,经历过我和她爸爸和三个姐姐的 “挑刺儿” ,反复打磨,质量过硬。
至于其他的 “附加项” ,反而不必想那么多,你也不用去想什么必胜的成功方程式,或者有什么事情就一定能帮助孩子进好的大学。
如果非说有什么所谓 “捷径” 的话,可能:
男生文理都好但申请文科专业,
女生一样文理都好但申请理工科专业,成功几率会略高一点。
给孩子安排什么活动?
出发点应该是 “让孩子获得成长” ,比如帮助她们提高社交能力,训练口才,或者强健体魄……而不是以申请大学为目的。
当你做的所有事情,如果搭配学习成绩不错,那进藤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是这块料,就能进去。
那如果本科进了排名二三十的大学,也没关系。美国本科是可以转学的,现在我们接到转学的申请者越来越多,再不然就等到研究生再申请藤校,难度会降低很多。
比如,如果本科进入了UC系里排名三四十名的学校,只要成绩好一点,研究生去藤校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不用那么在乎本科一定要爬藤成功,不必 “卷” 得那么焦虑。
现在很多来问我的家长,孩子年纪都很小,还都是以进大藤为规划的。我就说:
“你把孩子的英文和数学弄好就行,其他的,她喜欢做什么,你就让她做什么。她如果有比较喜欢的活动,就一直做,一直学,不用太纠结。”
等到高中的时候依据专业选择再来规划额外的活动就好了,不要太早焦虑。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