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孩子3个进耶鲁、斯坦福!牛娃爸坦白局:绝大部分中国孩子学术都没达标
“IB预估分44/45,托福115,G9-G10 GPA不是很好,但后续一直往上窜,年级排名大概10%的水平,还有一堆包括USAD等大大小小的奖项。
除了UCSD和凯斯西储waitlist,其他全被拒!甚至连大众情人校俄亥俄州立、波士顿大学都发来拒信……”
今年美本常规放榜季,虽然以哈佛为代表的大藤首次大手笔撒Offer,狂录16位中国孩子,但打开小某书,一眼全是标化好、活动好,但美国全聚德的学生分享……真不明白这些优秀的学生为何被拒得这么惨?美本究竟要何方神圣!!!
以上是学美留学创始人&首席顾问张恒瑞先生在美本RD放榜季后的扎心大实话。
张 恒 瑞 先 生
今年申请季,学美的学生不仅斩获普林斯顿、耶鲁(4枚)、芝大、JHU(2枚)、杜克、西北(2枚)、布朗(2枚)、康奈尔(2枚)、哥大、CMU(2枚)、纽约大学(12枚)等超强录取,英国有2个牛津、3个剑桥、3个帝国理工等,更是创下早申北京某公立国际部唯一耶鲁(A Level课程),RD华东某IB国际校唯一普林+耶鲁等录取奇迹。
👇滑动看学美2023录取榜单👇
这两年张总在魔都帝都鸡娃圈彻底火了,除了申请做得好,更是因为4个女儿都养得太!好!了!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让人羡慕:
2018年录取宾大沃顿商学院本科,毕业于米尔顿中学;
2022年研究生录取斯坦福大学
就读全美排名第一的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安多佛;
早申录取耶鲁大学 Class of 2027
就读全美排名第二的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
RD录取耶鲁大学Class of 2027
就读上海美国学校,2023年美高录取菲利普斯·安多佛
今年经历老二和老三申请季,老二早申耶鲁下车,老三早申被哈佛defer,RD收获耶鲁,张爸却感慨: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把张总作为顶尖顾问,也作为过来人家长的美本申请大实话分享给大家。
*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一人称展开。
想听更多美本申请案例及规划分析
可以参加学美的录取发布会活动
👇扫码了解详情及报名👇
藤校录取纽约大学脆拒
美国留学风向真的变了
今年我们学美今年录取整体不错,有普林斯顿,还有4枚耶鲁,2枚布朗,2枚西北、2枚康奈尔、哥大等等,还有威廉姆斯、阿默斯特等文理学院,包括纽约大学就有12枚。但我讲句老实话,任何一个顾问都没有办法做到让学生100%进梦校。
能拿到藤校级录取的同学,我认为一定是有实力的,也一定是特别幸运的。
实际上每年都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有实力,但录取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比如我女儿美高班里就有同学,成绩和她差不多,也是学校非常重要校队的主力选手&队长,课外活动也做得非常丰富,但目前只录取了一所30名之后的加州大学(希望他waitlist转正拿到更好录取)。
所以你说他录取不好是因为实力不强吗?实际上他条件跟我女儿基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运气有点差。
我想说,今年美本招生风向真的变了。
👉首先,每个学生申报的Offer数量都在增加。
现在美国一个学生申请十几所,中国学生基本上15所是标配,很多都申了20几所。甚至我听到比较夸张的,有学生开了2个账号,申请三四十所学校。
申请数量增多,那么直接就造成了录取率下降。
更重要的,学校希望提升入学率。
越来越多学校在计划招生人数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了发放Offer的数量,直接导致今年大牛学生同时拿到多所藤校及Top10录取的情况在减少。
因此,ED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在ED阶段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争取直接录取,相比在RD阶段与早申落榜的大牛学生直接竞争,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策略。
👉其次,也是今年讨论度最高的一个趋势:前30包含UC系的录取变难了。
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UC系三巨头(UCB,UCLA,UCSD)中国学生整体录取下滑21.7%。还有就是纽约大学录取率骤降到8%,创下历史新低,其中3所本科学院录取率不到5%。
要知道2018年耶鲁的录取率是6.3%,康奈尔大学的录取率有10.3%。
👆上图在家长圈疯传,但我要说我自己感觉很扎心的事实,我家老三耶鲁录取,但也收到了保底校中纽约大学的拒信。
另外我知道有一位哈佛录取的学生,他也收到了纽约大学的拒信。
换句话说,这些大藤水平的学生如果这所大藤没有录取,很可能就要落到三十名开外的学校了。
👉第三,美国大学愈发强调的教育公平与政治正确,导致中产家庭成为“内卷漩涡”。
比如少数群体,我知道有日本美国混血家庭录取耶鲁,有出生在秘鲁的华裔学生拿到大藤录取。
再比如弱势群体。以往名校的第一代大学生比例在15%左右,今年好多学校直接冲破20%,比如南加大达到了23%,这个速度比我想象中更快一些。
包括学校也会招收更多美本本地公立学校的学生,或是经济相对落后州的学生。
此外当然还有所谓的legacy,还有个别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家庭会选择捐赠等等。
所有的所有,都直接指向挤占掉我们中国学生的名额,挤占掉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寄宿美高华裔的名额。
唯一不变的还是成绩
顶尖牛娃加入GPA保卫战
如何应对?我认为名校录取不会变的逻辑,核心就是学术优秀。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英国比较重学术,美国全面。
话是没有错,但是很多家长理解错了,理解成学术不一定顶尖,可能活动好、性格好、文书强、领导力强,综合起来就能进藤校。对应牛剑是学术强,理工科强,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上认可的学霸。
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很多没有录取到美国名校的学生,最大的原因是学术不达标。
你说,我成绩单里有一个A-甚至B+,但是我成绩是上升曲线,藤校为什么不录我呢?
事实却是,为什么藤校招生官要放着一大堆全A学生去考虑你呢?不是说全A了不起,而是没有全A就是申请材料上明显的短板。
关于GPA通货膨胀的问题,我3年前就和大家分享了这个观点,当时不少家长还听不进去,今年肯定是直观感受到了。分享两组真实数据:
假如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是GPA3.8,是不是感觉挺高的?
但事实是,GPA3.8在美国乔特中学就是倒数的,因为今天的3.75已经是年级GPA的70%(倒数30%)。
即使孩子已经拿到了4.0满绩GPA,想要爬藤,同时还有28%是满绩的学生和你一起冲刺。如果毕业班100个人是28个,200人就是56个。
再看上海美国学校浦西,GPA3.91-4.4仅仅是年级前25%,此外SAT1540+的学生也占了25%。
可以说,现在从寄宿美高,到北上广深的顶尖学校,保住全A成绩单,挑战IB文科HL,GPA保卫战已经打响。甚至在我看来,如果是上海IB学生,如果英文没有选择HL母语而目标是大藤,我认为没有一所大藤录取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今年学美有一位录取藤校的学生,她从公办体系直接转到国际学校体系,选择一步到位挑战了最难的IB英文A(即英语为母语)的HL,几个学期的成绩和最终预估分也没有达到满分,当然除此之外她的成绩单都是非常漂亮的。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这个成绩单上的短板,积极和学生沟通讨论,最终在additional info这里来解释学生从公办转轨并且挑战高难度英文课程的情况,让学校明白这个成绩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导致的,最终大学也接受了我们的补充说明,给予了录取。
所以我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大藤,那么你在学术上的追求就是学无止境的。如果你是IB学生--
你是3个high level还是4个、5个?
你的英语选的是否是high level?
你的IB社会科学类目选的是历史还是经济?
如果你是AP学生,你数学选的是微积分还是线性代数、多变量微积分?
AP英语是否选了文学课程等等。
同样我们早申录取耶鲁的北京某公立国际部的学生也是一样。一路公办上来,初二开始学雅思,高中进的是学校A Level班。但人家就是在学习上有狠劲儿。
从初三加入学美以来,我们布置的英文阅读,从刷雅思到刷托福,每一件事都是高效完成。
我记得他说:
我想,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我们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早申耶鲁脆录Offer不给他给谁呢?
活动真没那么重要
但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
我们说,课外活动在精不在多。如果校内有颁发一些奖的话,尤其是在美高,一定是比校外的什么John Locke 、物理碗更有用的。除非你是国家代表队,能够拿到奥赛奖牌这种级别。
曾经很有用的一些顶尖夏校也变的越来越没有区分度。就拿斯坦福人文夏校来说,以前是不到10个中国学生去上,现在已经是大几十个。
前面提到的物理碗也是,以前每个学校只有几个物理强的学生参加,现在基本上所有对理科感兴趣的学生都会参加物理碗。参加的人多,各种奖项也是满天飞。
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AMC,你说你AMC进入AIME,但是校内的数学奖都不是你的。那么这个成绩到底是培训出来的?还是培训班泄题出来的呢?
在我看来,GPA规划应该是“人有我强”,而活动则一定要“人无我有”。
但是学生早申报耶鲁的时候,我还是支持他的。为什么?因为他的活动非常好。
他没有去顶尖夏校,也没有竞赛奖项。但他是校报的主编(全校只有一个),其次他连续三年都选上了Class Representative(学生会年级代表),说明他的领导力在学校都是数一数二的。
国内的话,像是我们北京早申录取耶鲁的学生,同样是做科研课题,但他的“人无我有”就是体现在他选择研究的国家并不是中国,也不是其他大众国家,而是中亚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家。
这就一下子把他与其他申请者区别开来。他在政治、哲学方面的积累就可以看出是非常深的。
美高还是优势明显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
虽然今年国内像是上海平和,北师大实验,UWC,还有SAS、贝赛思这些学校录取得不错,但我发现今年开始,二三线城市学校的录取名额在收缩,录取集中在京沪头部学校,而且整体来讲头部学校的录取总量也没有什么增长。
UWC体系还是参照美高或者海高来看。
因此整体看来,美高和海高的优势还是会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申请到寄宿美高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准备早早准备申请美高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八年级或九年级的上学期托福就已经达到了110分,在英文能力上很早就和国内就读高中的学生拉开了差距,而国内很多学生到高二方能冲上110。
更不用说他们往往有体育、音乐、艺术的特长,更早开展各项学术探索和课外活动,再加上美高选课和活动自由更丰富,美国大学对美高成绩单推荐信认可度更高,所以美高学生在你申请时的竞争力也更强。
另外,其实在美高的中国籍理科生申请顶尖大学,比如MIT,一定是更加容易的。我有一个学生在顶尖美高读书,今年早申顺利的被麻省理工录取,他的成绩并不是特别靠前,英文也没有特别拔尖,但选的数学课和物理课都非常难,因此他拿到MIT的录取就比起国内的学生简单的多。
最后总结一下,美本申请越来越卷,我们该如何做好长线规划。
GPA变成不能出错的申请因素。要把GPA放在第一位,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管通过自己强化还是在外辅导的方式。
从申请结果来看,SAT/ACT依然重要,大学依然会把SAT/ACT分数作为预测能否在大学获得学术成功的重要指标。没有SAT/ACT的同学企图通过活动来弥补,在早申时盲目冲高,结果ED录取不好,RD时被大牛同学挤压。
更早的定下学术发展的方向并且更早的开始专业的探索,多点开花。夏校,科研,公益,艺术多管齐下,但都要围绕自己的学生兴趣出发,活动在精不在多。
建议有一个长期坚持的音乐艺术、体育类的特长是更好的,能够凸显个人的性格和特色。
由于成绩出色的同学越来越多,对文书和艺术作品集的要求越来越高,文书和艺术作品集往往成为在众多成绩活动奖项都跟自己相似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多次采访张总,总是被他坦诚的分享所感染。但这次则是更多了一份亲历者的五味杂陈:
他说女儿在安多福十一年级经历了成绩的波动,当时全家都非常焦虑,不敢冲刺曾经的梦校哈佛,幸好早申耶鲁下车。
还有作为非母语者在顶尖美高卷英文,花了大量时间学习文学、历史,导致只能花1/3的时间在理工科课程上。
他说,像我们这样专业的顾问,在自己孩子的规划上还是会面临这样那样的“不完美”,更不要说绝大部分人生第一次申请的家长和学生。
因此与其说规划,不如说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然后按照自己内心最感兴趣的,最有竞争优势的专业方向去一步步探索,安排好高中三年。
就算真的没有被藤校录取,或是目标麻省理工最终进了CMU,其实也很好啊~
想听更多美本申请案例及规划分析
可以参加学美的录取发布会活动
👇扫码报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