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英伟达成为美国史上第七家市值破万亿的上市公司
市值破万亿的英伟达,到底是什么来头?
文|张世阳
编辑|剡沛
来源|氪星研究所、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IC photo
就在5月30日,英伟达成为美股历史上第七家万亿市值公司,英伟达是何方神圣?身为创始人的皮衣老黄,又踩对了哪几步关键节奏?
首先我们看下,另外六家市值冲到过万亿的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Meta和特斯拉,而英伟达是这个万亿俱乐部里,唯一的一家芯片公司。
以它现在的市值,约等于5个苏姿丰的AMD,或者3.3个酱香茅台。
甭管你是因为什么讨厌老黄,此刻你也不得不承认,率领英伟达踩中这些年几乎所有风口的黄仁勋,他的经历是ChatGPT都写不出来的传奇故事。
先说老黄这“魔鬼的步伐”的第一步,你们应该都知道英伟达是造显卡的,但其实连显卡的概念都是英伟达先提出来的。
只不过当年电脑里最核心的部分,还是CPU,显卡的唯一用途就是打游戏,是个没那么重要的配角。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对英伟达这家公司的刻板印象。
但老黄可不这么想,他的野心,就是要挑战CPU的地位。
2007年,运算模型CUDA横空出世,这个操作一下子让所有GPU都有了数据运算的能力。
老黄当时的期望,是显卡除了能下班打游戏外,还能在上班的时候参与科学研究成为科学计算世界的一份子。
但现实很残酷,开宗立派的事本来就很难,要咣咣砸钱不说,想发扬光大,还得让开发者帮你做软件、而做软件的前提又需要有用户基础、吸引用户又需要有成熟的软件。
直接闭环成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这种无法想象的巨大投入,让英伟达在玩家手里赚的那点银子也所剩无几,盈利能力稀碎,股东们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开始怀疑,老黄到底能不能行?
这个时候,老黄又扛住压力,走出了魔鬼步伐的第二步,2012年,一小部分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用前面提到的CUDA模型去训练AI,效率远超CPU。
老黄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有巨大的机会,要知道当年的AI可远没有现在这么沸腾,纯属一簇小小的火苗。
但老黄没有犹豫,开始集中英伟达所有资源,冒着一切风险研,究深度学习领域,all in这个CUDA。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CUDA靠着相对简单的上手和通用性,牢牢地绑定住了一大批专业搞科研的用户。
无论你是搞人工智能,还是流体物理学研究、蛋白质折叠预测、还是粒子模拟,你都离不开CUDA了。
而十年后的现在,AI革命开始,靠着过去十年的积累,英伟达成功在事实层面上,垄断了人工智能领域必不可少的设备——显卡。
至于老黄未来的第三步,也大大方亮牌了。
做超级计算机(DGX GH200)、搞机器人设计、参与汽车软硬件研发、甚至还要参与芯片制造,帮助光刻机提升效率。
老黄这一路走来,也印证了他前几天在台大的发言,要么你为了食物而奔跑,要么你为了避免成为食物而逃跑。
所以回到开头,为什么英伟达能用6天时间,涨出两个英特尔的市值?
表面上看,是微软等公司为了加速ChatGPT这类大模型的部署,直接给英伟达喂到撑。
但更深层的,是黄仁勋从16年前就另辟蹊径,埋下的因果律。
都说商业世界,是风云难测,一个技术路线的分叉,就有可能导致一家大公司难以翻身,但也有可能截然相反,成就神话。
至少现在,英伟达是牢牢把住了通往AI世界的金钥匙。
而皮衣老黄,也拿到比爽文还爽文的逆袭剧本。
接下来英伟达和老黄的一举一动,还将对AI世界的进程产生哪些影响?
36氪旗下财经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