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彻底“决裂”
随着蔚来一季度财报数据低调出炉,蔚小理三家的Q1战报已经集齐。
从财报的多项核心数据来看,蔚小理三兄弟已经不再身处同一个阵营,理想的优势正在扩大,蔚来与小鹏落后了几个身位。
蔚小理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小鹏G9上市翻车,理想忙不迭地抢发L8;蔚来全新ES6前脚刚上市,李想紧接着发文给L7定目标,从10月起月销2万辆稳了;一线销售们更是表现出针锋相对的气势,ES6与L7的全面对比图在销售的朋友圈几乎刷了屏。
这个时候,再翻出2020年6月,那张广泛流传的李斌、李想与何小鹏的合影,任谁看了都难免唏嘘。
或许,不会再有蔚小理了。
文 | 饶桐语
编辑 | 李欢欢
作图 | 韦恩
来源 | 每人Auto(ID:meirenauto)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蔚来发财报,最先营业的却是理想。
6月9日,是蔚来发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的日子。令人意外的是,蔚来官方还未发布具体的财报数据,理想已率先向媒体群投喂了一份“大礼”——蔚小理Q1财报核心数据对比一览。数据表格做得清晰明了:理想各数据全线飘红,正如其上涨到125.1港元/股的股价;而蔚来和小鹏数据处处飘绿,一如两家分别下跌到60.3港元/股和34.5港元/股的凄惨。
▲ 三家新势力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可上下滑动查看)图 / 理想官方
也不怪理想如此“兴奋”。2023年时间过半,新能源车圈又卷了半年,卷的最大变化就在蔚小理之间。回望2022年底,蔚小理还是一条绳索上的蚂蚱,三兄弟谁都不太好过——从2022年财报的亏损数据来看,蔚来全年亏掉144亿,小鹏亏了91亿,理想亏了20亿,谁都没赚钱,差距无非是亏多亏少,大家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但到了此时,情况却大不同了。一季度财报显示,在年初萧条的市场环境下,蔚来和小鹏仍然在持续亏损,小鹏一季度亏损23亿,蔚来亏空得更夸张,直接飙升到47.4亿。
隔壁理想却全然是另一幅风景。在第一季度,理想净赚14个亿,这也是理想首次在一季度就开始盈利,似乎已经开始摆脱新势力亏钱的魔咒。
新车交付数据最直观地将蔚小理的差距反馈出来。2023一开年,理想的交付量便始终稳定上涨,从1月的15141辆、2月的16620辆、再到3月的20832辆,一季度总计交付52584辆,四五月也没有松劲儿,理想逐渐坐稳了新势力的第一把交椅。反观另外两家难兄难弟,一季度蔚来交付量在3万辆左右,小鹏则不到2万辆。
这大概是蔚小理交付量拉开差距最大的时候。毕竟在2022年,蔚小理全年的交付量分别为122,500辆、120,757辆、133,246辆,几乎可以说三足鼎立。如今短短三个月,理想就能卖出蔚来和小鹏的总和,足以证明其猛烈的上升势头。
卖得出车,才进得了账。和特斯拉更多靠智能驾驶软件盈利不同,蔚小理虽然也在卷服务、卷充电桩,但总体还是靠车辆销售赚钱。理想的高销量,让其一季度靠汽车销售狂揽183.3亿,是小鹏35.1亿汽车营收的5倍有余,也比蔚来的92.2亿多了不少。
更能说明盈利能力的是汽车毛利率,在这项数据上,理想也做到了遥遥领先——19.80%,和去年全年的19.1%基本持平,依旧是理想汽车CEO李想本人强调的“汽车行业应该有的健康利润率”。而蔚来的汽车毛利率从去年年底的13.7%大跌至5.1%。但蔚来还不算最惨,小鹏从去年的9.4%一路下滑,直接跌到了-2.50%,是三年来第一次跌到负数,已经彻底进入“至暗时刻”。
整体而言,理想在各个维度,都完成了对蔚来和小鹏的绝对压制。
理想盈利能力大幅增加,归功于规模效应逐渐形成。截止6月8日,开朝元老理想ONE全部售罄,当前,理想在售的车型是L9、L8、L7。这三款车,被网友戏称为“套娃”,因为除了尺寸、价格呈阶梯式布局外,三款车的外观基本一致,采用的是统一的技术平台,许多零部件也可通用,以此摊薄研发成本。交付规模越大,套娃彼此平摊的成本也越多。
理想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其善于打造爆款密不可分。凭借一款理想ONE,帮助理想挺过了造车最难的1.0阶段。官方数据显示,这款车累计销量超过了20万辆,如今已功成身退。作为对比,蔚来最畅销的ES6上市至今,累计销量在13万辆左右,小鹏也没有一款类似理想ONE的爆款产品。
理想之所以能打造爆款,关键在于在新能源车普及的初期,踩中了增程式混动车型的风口。蔚来和小鹏从成立之初,均选取了纯电动车型的发展路线。汽车产品经理姜元认为,在眼下的中国市场,依旧是理想主打的增程式,更符合家庭用车的需求。即便是特斯拉,整体的销量增长率也没有一骑绝尘,如果特斯拉推出混动车型,或许能获得比如今更大的销量规模。
财报数字过于直接、残酷,也让蔚小理三家的掌舵者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人面对大众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好成绩带来硬底气,最志得意满的当然是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第二季度的核心目标不仅是卖车,而是市场占有率,他要把20万元以上NEV市场的市占率从11%提升到13%。
至于小鹏,面对财报里最难看的数字——降为负数的汽车毛利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整场电话会,就强调两件事——改革进入深水区,曙光就在前方;产品组合变化,如推出价格更高的MPV,来拯救利润率。
而一向财大气粗的蔚来,也开始有了不小的转变。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蔚来创始人李斌用现金流足以支持公司运营、融资通道通畅来稳定军心,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降本增效的问题。
毕竟,从数据上看,蔚来花钱最多、投资最多,回报率却不上不下。在一季度,蔚来研发投入保持在30.8亿元,同期理想依旧抠门、小鹏学着省钱,都将研发投入控制在18亿、13亿元,再加上种种节流举措,两家的现金储备相较去年都相差不大,但蔚来的现金储备却从455亿减少到378亿元。
电话会上,李斌表示,将会小心管理现金流、推迟部分投资和研发项目。今年4月,蔚来也调整了用户的换电权益,将家用充电桩调整为付费购买安装,并将在未来转换为全部收费的形式。
但具体如何收缩、小心管理现金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蔚来更需要做的是“聚焦”,在众多投资里,留下最重要的必要开支。他举例,比如供应商体系完善、核心产品研发、产销协同……必须优先保障的这些部分。
眼下,李斌距离成为“2023年最惨的人”,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苟富贵,已相忘
如果要给蔚小理的分野,追溯一个时间节点,那或许还是小鹏G9上市。
2022年9月,小鹏G9上市,因为SKU混乱而招致大波负面评价。何小鹏不得不连夜调整配置与定价,将小鹏G9“二次上市”。这件事如同一个魔咒,自此小鹏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从2022年Q3的12%、到Q4的5%,再到2023年Q1跌成负数。
面对G9上市翻车,理想选择抢发L8,第一次正面将两家昔日的难兄难弟置于“对立”的两端。就在G9上市次日,理想宣布,原定于2022年11月初发布的理想L8,提前于9月30日正式上市,并连带着公布了理想L7与L6也将陆续登场的消息。
理想L8官方指导价35.98万-39.98万元(上市时不含Air版),不仅与小鹏G9(官方指导价30.99万-46.99万元) 存在价格重叠区间,尺寸还比G9大一圈。再加上更具“背刺”效应的L7,很难保证G9的预订用户不动摇。L7与G9同属于中大型五座SUV,官方指导价为31.98万-37.98万元,比起小鹏G9顶配拉到46.99万的价格,确实更具竞争力。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小鹏紧急调整G9价格与配置,变相降价2万-3万元。但截止到今天的销量证明,这一举措没能力挽狂澜——在刚刚过去的5月,小鹏G9交付量仅925辆,2023年累计交付了5106辆。反观隔壁,理想L7可以称得上是理想ONE之后的又一个爆款,在4、5月份,理想L7的交付量均丝滑过万,5月底,李想本人更是对这款车信心满满,“今年十月份做到20000辆每月”。
这一回,李想对L7寄予厚望,有压力的不仅仅是小鹏了——就在李想为L7立下Flag的当口,蔚来刚刚发布了新款ES6。这被不少网友解读为:在看过蔚来新车之后,李想对自家的L7更具信心了。
火药味在荷枪实弹的销售一线,变得更重。
有多位网友爆料,在ES6发布价格之前,已有不少理想销售表示,其知道内部信息,ES6的定价能达到55万,以此来强调L7的性价比。等ES6正式发布之后,理想销售们直接在朋友圈贴出了ES6和L7的对比图。
对于理想的主动出击,蔚来员工袁飞觉得,“有些内卷,友商营销策略有些针对性”。张君毅认为,在“蔚小理”之中,理想的确是“最想摆脱捆绑的那个”,毕竟,遥遥领先的理想和蔚来都主打高端家庭用车,在李想的构想中似乎存在很强的潜在竞争。
针对性的确是渐渐产生的。2021年,何原成为了一名理想销售,他所在门店的业绩一直排在全国前三。他回忆,那个时候,公司给销售进行话术培训时,领导明确禁止大家“踩一捧一”,贬低同行,这并不符合理想的企业文化。
虽然今天蔚小理渐行渐远,但遥想当年,李斌、李想与何小鹏也曾惺惺相惜,患难与共。
2020年6月6日,何小鹏在微博晒出一张照片,那大概是“三兄弟”首次同框,三人比肩而坐,互诉衷肠,何小鹏配文三人在“忆苦思变”,同为造车新势力,各有各的惨。其中,蔚来刚刚挺过生死一线的2019年。据新浪财经报道,有一回,李斌在出差途中遇到何小鹏,感叹“蔚来像是躺在ICU里”。何小鹏同样苦涩地回复:“兄弟别急,我就在ICU门口坐着,说不定下一个挂的就是我。”
销量刚刚过万,而理想和小鹏甚至榜上无名,资本市场对新造车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冷却。
比起今天往36%奔去的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那还是一个培养新能源用户心智的年代,能多卖一辆新能源汽车都是胜利。新势力更多的是抱团取暖,甚至和特斯拉都是手牵手的好伙伴。
在这样的背景下,蔚小理是新势力阵营的核心小团体,它们共同的对手是燃油车。
但随着竞争加剧,蔚小理之间的感情似乎也淡了。高管开始在社交平台打嘴炮,讥讽对方的战略。2022年,理想联合创始人沈亚楠曾表示,理想暂时不会出海,还连带着评价登陆欧洲大陆的蔚来和小鹏:“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先去欧洲再想着怎么活下去。”
到今天,从销售们种种没在客气的表现来看,理想已经把战争升级了。何原坦承,“肯定会有自发的各种抢客户行为。”
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理想采用了新的商业体系,大区管理方式变得更加精细化,正在从总公司管理转变为按省管理——“相信一线的判断和能力,不同城市、不同区域,按照自己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放权之后,李想观察到明显的变化,相较于2022年四季度,虽然理想的门店数量没有增长太多,但单店产出以及每个产品专家(指理想销售)的线索订单转化率,都获得了显著提升。
小鹏也在今年3月完成了销售体系改革,将经销商、直营店两大渠道合并管理,同时将销售大区切分成20余个小区,其中的直营门店和授权店都由小区负责人主管。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表示,下一步,将对现有销售网络进行“优胜劣汰”,以提升渠道的整体作战能力。
这意味着,蔚小理在销售一线,将迎来更具“野性”的竞争。
下半场还有蔚小理吗?
新能源车进入淘汰赛,蔚小理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BAT”,即比亚迪、埃安、特斯拉。但作为新势力最早期的三剑客,蔚小理未来的一举一动依旧令人瞩目。
2023年上半场,被何小鹏寄予厚望的P7i,成绩并没有想象中亮眼,G6成为全村的下一个希望。何小鹏认为,这款车将是“中国20万-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最受瞩目的热销爆款”。
然而,G6的路注定不是坦途。从市场角度看,20万-30万元价格带已经是一片红海。小鹏G6被反复强调的卖点是800V充电能力,但产品经理姜元觉得,在这个中端价位,人们更重视的还是性价比,800V是否有如此大吸引力,依旧存疑。
除此之外,小鹏还将推出首款MPV车型。何小鹏称,将在今年底发布这款新车的时候告诉大家,“如何能让年轻人也愿意购买MPV”。但在相对小众的高端MPV市场,目前的王者是混动车型腾势D9,此外还有极氪009、岚图梦想家先入为主。与小鹏首款纯电MPV同时期进场的还有理想同款竞品,这同样是一个厮杀惨烈的战场。
再来看蔚来,同样面临不小的销量考验。主攻高端市场的蔚来,对手除了一众新势力,还有BBA。奔驰新推出的电车,率先卷起了价格。比如,奔驰最新上市的纯电SUV EQE售价在48.60万-63.06万元之间,略低于蔚来ES8的52.80万-63.80万元。
虽然蔚来已经从BBA那里抢走不少客户,但当后者从价格端口反击,战局走势就很难说了。
海豚研投认为,除了明面上的销量问题,要打好翻身仗,蔚来更应该做的是战略反思,而不是等到和小鹏一样,摔个大跟头,再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袁飞表示,目前在蔚来内部,一直在做降本增效的工作,如合理控制差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智能化降低能耗等,最近也在进行与小鹏类似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产品定义调整,“但目前还没有明显感受”。
如今的蔚来,又一次行至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股价跌至个位数、毛利率降至历史冰点、交付量几乎要垫底……
与此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来。蔚来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似乎有些不足。在ES6交付冲量之际,却被曝出20寸织雪轮圈需求过于旺盛,储备不足,销售建议用户重新选择轮圈,否则将面临延期交付。面对这个消息,一位车友留下了一句充满忧虑的回复:“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仗,感觉蔚来还是没准备好。”
相比之下,理想眼下虽然占据优势,但也并非稳如泰山,正如上文所言,理想的纯电首战并不好打。官方消息显示,备受期待的理想L6至少要推迟到2024年才会上市。
张君毅认为,这是考验理想“后劲”的关键时刻:“不能光卖奶爸神车”。
至于蔚小理急着“分家”,张君毅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蔚小理这类新势力,实则采取的是一种探索性造车,假如一家倒下或者掉队,或许会让整个行业、包括消费者,对新势力造车这件事产生质疑,长远来看,或许对理想和其他企业来说并不是好事。同时,造车是场长跑,也需要时间才能证明谁是正确的。
(应受访者要求,姜元、袁飞、何原为化名)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每人Auto(ID:meirenauto)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