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双一流大学20强城市(2023年版)

中国双一流大学20强城市(2023年版)

公众号新闻



作者:罗天昊

来源:天下城市(ID:luotianhao99)

十年寒窗,决战山巅。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环节,选城市、选大学、选专业,三选,格外踌躇,难在兼顾。

对于那些百里挑一的优秀考生来说,必须面临“幸福的烦恼”时刻,成为天之骄子之前,中国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到什么样的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好大学?

为此,天下城市智库联合罗天昊国与城,特意研究了中国双一流大学的城市分布,推出“双一流大学最多的20座中国城市”。并分析其背后逻辑。

今年为第五届排名,每年都有变化。

双一流大学最多的20座中国城市

注:双一流数量相同的城市,按如下三种规则排名:

(1)双一流相同时,以985大学更多的城市优先。

长沙与哈尔滨双一流相同,但长沙3所985,排名优先。

(2)双一流相同,985同,以985档次排名。

广州与武汉等城市985同,但华南理工非副部,广州排后。

(3)双一流相同,985相同,大学总数更多的城市优先。

双一流7所,985同为2所,武汉排名优先西安、成都。
双一流同,985同,重庆优先于沈阳、长春、杭州等。

济南与兰州都是一所985,但济南大学总数多于兰州。

(4)双一流同,985同,大学总数同,在校生多的优先。

双一流2所,大学总量同,长春在校生多于杭州。

01
985与211、双一流大学的逻辑关系

虽然今年的双一流大学,不再分类。

但是社会上按照约定俗成,还是流行分类。

毕竟内部档次差距还是还是很大。

双一流大学其实涵盖非常广泛。

与原985和211大学有内在联系。

985大学,是中国最顶级的大学。来源于1998年5月,国家决定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985大学分两期,共39所,包含北大清华等顶尖大学。

211大学,指教育部推出的“21世纪100所重点大学”,包含几乎所有985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军队院校),同时增加了一批,共112所。

双一流第一批,分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一流大学又分为A类和B类。

一流大学A类,其实就是原39所985大学其中最厉害的36所。

一流大学B类,其实就是原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985大学,加上3所211大学升格,分别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所有其它的211大学,加上新增的20多所大学。

新增大学包括南京邮电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等。

至2022年,双一流大学扩张,增加到147所。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太原都新增了双一流大学。其中,深圳因为南方科技大学,实行了双一流大学0的突破。

概言之:

双一流大学是中国好大学的泛称。

211大学是双一流大学中的精品。

985大学,是精品中的精品。

北大清华,则是紫禁城之巅

02
一流大学的分布逻辑

一、大学是一种权力资源,不是经济资源

双一流大学的分布,基本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排队。

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

北京35家,上海15家。

第二梯队,是中、东部强省会城市。

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广州等城市都超7所。

其中南京13所,武汉、西安、成都、广州7所。这其中,广州新增了两所。华农和广医。

第三梯队,是其它省会城市。

长沙4所,哈尔滨4所,合肥3所,杭州、太原、沈阳2所。

第四梯队,是计划单列市。

包括青岛2所,大连2所。

中国的好大学基本都集中在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中,遵照权力体系安排。

在所有147家一流大学中,只有大约10所一流大学,在三种城市之外。

包括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延边大学(吉林延边)、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江南大学(无锡)等。以及新增的湘潭大学等。

二、兼顾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口实力。

在同一级别的城市中,人口和经济实力超出,也能够争到相对多的一流大学。

比如,有5所以上一流大学的城市,除南京外,基本都是中国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都拥有超过1000万以上的人口,其中北京上海更是人口超过2000万。

无锡、苏州虽只是地级市,但经济发达,人口多,国家也在此设立一流大学。

三、东北不可忽视。

东北三大省会和大连都有一流大学,且全部入选国内前二十。拥有传统985大学4所。其中,哈尔滨4所,国内前十。

东北虽然当下经济发展减缓,人口流出,但在国家的教育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显示了国家对东北的重视。

03
双一流大学的选择逻辑

一、学校与城市之间的不同选择顺序

非985的双一流:选城市优于选大学。

城市在选择大学的过程中,日益重要。不仅因为强势的城市,就业机会多,而且城市代表一种视野与见识。

同时,国家对于大学的扶助,也可以因城市而分野。比如,北京以前本来就有8所985及其它26所211,在双一流大学改革中,又新增了8所,倾斜力度大。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都增加了双一流大学。

在办学经费中,沿海强势城市,也逐步与内地拉开差距,尤其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同档次的大学,就读的实际收益差别很大。

985大学的选择:学校优于城市

能够考上985大学,基本都是顶尖天分,学业发展更重要,学校选择很关键。当然,城市也要兼顾。

二、三大同区城市慎重比较

华北、华东、西南三区中,城市的选择有名堂。

A.有北京,无天津。

北京和天津这么近,既然学校档次一样,当然优先选北京了。

B.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大学战争。

华东的学校也不好选。

上海大学济济,名校扎堆。有复旦、上海交大等四大985,以及十几家其它双一流。

但是,南京的南京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也是中国大学的前十乃至前五之列。这三城的四家顶级大学,实力接近,难以选择。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南京经济发达,文采风流;杭州也是人间天堂,经济繁荣与生态风景兼备。

为什么南京和杭州迟迟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上海太近,上海对南京和杭州存在隐形的压制。

但是,因为南京和杭州实在太强势,都是中国最发达省份的省会,所以,上海反过来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在消费市场和科技文教领域、互联网领域,上海的消费被南京和杭州分流,互联网产业被杭州领先,一流大学受到南京的强烈抗衡。

这三地的一流大学,江苏、浙江、安徽籍考生的选择要多方权衡。

C.成都和重庆的选择

总体上成都略优,但是两地各有优势,云贵川渝四地的考生需要权衡。

三、武汉、广州、西安三大区域霸主,选择应果断

武汉,华中教育中心,广州,华南教育中心,西安,西北教育中心,在同区域内没有对手,绞杀周边,报考选择容易。

武汉,拥有武大和华科两大名校,一共7所双一流大学,且大学总数众多,在校生超100万,华中各省的考生,若不去京沪,首选武汉,别犹豫。

广州:拥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等7所一流大学,大学众多,在校生也超100万,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考生,若不去京沪,首选广州。别犹豫。

西安:拥有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大学两大名校,一共7所一流大学,西北的考生,若不去北上广,首选西安,别犹豫。

04
二十大城市双一流大学分别介绍

(1)北京(35所)

大国之都,高校云集。中国科教实力最强大的城市。

北京有8所985,全部是一流大学A类,全国最多。

北大清华,超一流大学,举国瞩目,生源质量全国顶级,学校品牌,学术力量也是顶级,

无需多言。人民大学为政商人才集中地,近年飙升迅速,北师大为中国第一师范大学,北航、北理工为中国著名的理工类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都是垂直类顶尖大学。

北京还有其它十几所211大学,基本都是一流学科大学,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中字头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北京字头的大学。

同时,北京还是本次双一流改革的大赢家,新增了八家一流学科大学。

包括:协和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交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论城市,行政级别中国最高,经济发达,机会众多,论学校,名校云集,北京不愧是中国考生的第一选择。

(2)上海(15所)

上海有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范等四所985,全部为一流大学。

其它211大学有东华大学、华东理工、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全部为一流学科大学。

上海也是多改革的大赢家,第二次双一流改革,增加了好几所双一流学科大学,包括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本次又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

在江苏生源上,上海与南京存在竞争。南京对本土考生影响力大,。削弱了上海的吸引力。

上海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科创突出,也是全国考生青睐之地。

(3)南京(13所)

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家985,尤其南京大学影响力巨大。

拥有河海大学、南京航空,南京理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其它六所211。

南京也是第二次双一流改革大赢家,上次新增四所一流学科大学,分别是: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本次又新增南京医科大学。

(4)武汉(7所,含2所985,共84所大学)

武汉为中国重要的高教中心,华中区独霸,其在校生曾多年来全球第一。

拥有武大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其中武汉大学为中国十大传统名校之一。

拥有其它5所211大学。华农,华师、中南财经政法、中国地质大,武汉理工大。

在中国城市双一流大学扩军大潮中,不进则退,武汉的双一流大学虽然仍有7所,但还是原来985和211的老底子,国家没有给武汉新的名额。

明看是平,实则是亏,成都与西安已经追上来了。

不过,武汉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居天下之中,到哪里都方便,除了京沪之外,几乎所有区域的考生,在选择城市的时候,都将其作为备选。武汉也成为除北京之外,生源地来源最广泛的城市。

在华中、西南,西北,武汉的高校都有优势。

好大学多,交通便利,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将成为全国前五乃至前三大城市。

无论哪里人上武汉的大学,都不偏,也不亏。

(5)西安(7所,含2所985,共63所大学)

西北高教中心。

拥有西安交大,西北工大两所985。西北农林大学总部在杨凌区,未来是否搬迁到西安市区,是个未知数。

另有一流学科5所:西安电子科技大、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第四军医。

西安与武汉一样,在区域内独霸。是整个大西北的教育中心,无对手。

大西北考生除了去京沪之外,首选西安,别犹豫。

(6)成都(7所,含2所985,共56所大学)

西南高教重镇,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2所985.

西南财经、西南交通等其它2所211。

成都也是双一流改革的大赢家。去年新增3所一流学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本部在雅安,未来是否搬迁成都,还未可知。

成都的双一流,赶上了武汉。不过,成都大学总数比武汉少了二十几所,故武汉教育实力仍排名在前。

但是,算上位于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的双一流大学总数已经超过了湖北。

成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重庆,西南区学生慎重比较。

(7)广州(7所)

广州为华南高教中心,全国高教重地。

拥有2所985:中大、华南理工大学。

其它2所211: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第一次新增一流学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次改革,新增两家一流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科教发达,经济繁华,且珠三角的高校相对长三角少,来广州上大学,是上选。不仅大学质量有保证,而且身处广东,视野开阔,就业机会也多。

尤其对于广东本地人,以及广西和海南人来说,广州首选,别犹豫。

(8)天津(6所)

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985

其它211两所: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也是双一流改革赢家,新增2所一流学科大学:天津工大,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比较尴尬,本身科教实力强大,但是由于离北京太近,生源难以竞争过北京。

(9)长沙(4所,含3所985)

长沙拥有3所985: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一流大学。

其它1所211:湖南师大。一流学科大学。

长沙为中部省会,发展迅速,未来在中国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

遗憾的是北有武汉,南有广州,本土生源部分被抢。

国防科技大学为军教巨头,军校翘楚。

(10)哈尔滨(4所,含1所985)

哈尔滨为东北乃至中国教育重地。

拥有1所985: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全国工科巨头之一。同时,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是211重点工业类型大学。

作为北大荒所在地省会,中国农业重地,哈尔滨还拥有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两所其它211高校。

1所985,另外3所211,哈尔滨成为东北最强高教城市。

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一度在中国社会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经济下滑,加上气候寒冷,对高等教育略有影响。

(11)合肥(3所)

华东高教重地,拥有985高校中国科技大学。

在鼎盛时期,中国科技大学一度可与清华抗衡。现在势头略有减缓,但仍是中国顶级大学之一。

其它2所211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大。

相对经济实力而言,合肥的高教实力排名还比较靠前。体现了国家对合肥的重视。

遗憾的一面是,合肥本土生源,要同时受到北京、上海,广州与武汉的影响。

(12)重庆(2所,含一所985,共65所大学)

重庆为中国最新的直辖市,也是最大的城市。

拥有1所985:重庆大学;其它1所211:西南大学。

重庆拥有大学64所,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未来十年左右,超过100万有可能。

重庆的在校生人数虽庞大,但总人口多,每万人在校生人数不及成都。

重庆也是双一流改革的输家,原地踏步,而成都增加了三所,一共7所,远超重庆。

随着重庆的逐步富裕,应争取更多大学升格,或者借助大学城,引进一批985。

重庆生活便利,发展迅速,风景优美,也是不错的大学就读城市。

(13)沈阳(2所,含1所985,共47所大学)

东北区域中心,有望成为中国第十大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有1所985:东北大学。

其它1所211:辽宁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大学。

东北作为一个整体,地域广大,且各个省会的科教,都十分发达,同时,辽宁省内还存在大连这个计划单列市,分流了部分沈阳生源。

无论如何,作为东北中心,沈阳的吸引力非常强大。

(14)长春(2所,含1所985,共40所大学)

东北高教重地。

1所985:吉林大学,另1所211: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为中国著名高校,现任国家高层中,有6位第一母校为吉林大学,居全国大学第六位。盛产高级官员的摇篮之一。

(15)杭州(2所,含1所985,共40所大学)

华东高教重地。

拥有1所985:浙江大学,全国知名。

第二次改革新增1所一流学科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杭州经济发达,人间天堂,西湖荡漾,教育发达,综合了经济、风景、大学三方面的优势,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读书城市。

遗憾的是,杭州如此繁荣,双一流大学才2所,太少。在校生人数甚至少于东北的长春。

杭州离上海、南京太近,部分生源受影响。

(16)大连(2所,含1所985,共30所)

拥有985大连理工大学。另有211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作为计划单列市,能与本省的沈阳抗衡,一个重要资源,就是高教。

大连为北方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对生源吸引力比较大。

(17)青岛(2所,含1所985,共25所)

青岛经济发达,高校强势,足以与济南抗衡。

青岛拥有1所985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另1所211:中国石油大学。

青岛既繁荣,又景美,宜居,是理想的大学城市。

(18)太原(2所双一流,无985)

太原大学教育繁荣,但是不强势。

此前太原理工入选,本次山西大学入选,一文一理,全是整齐了。

在北京之侧,山西很多好的生源,去了外地。

985先把山西最好的生源收割了。

山西青年,向往北京的特别多。

(19)济南(1所985,共51所大学)

济南是双一流改革的输家。

作为人口过亿大省的省会,济南只有一所双一流高校,太少。与山东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极不相称。

不过山东大学却是赢家。山东大学是985大学,中国老牌名校,而且山大出政治家。在任的省级常委中,有10名出自山东大学,全国第一。

济南需要更多双一流大学。通过大学城引进也可以。

(20)兰州(1所985,共30所大学)

兰州是西部少有的拥有985大学的城市之一,在西北仅次于西安。

在东部城市中,除各个省会外,计划单列市厦门也拥有985大学大,但是厦门总共只有十几所大学,兰州有30所。故兰州入选二十大的最后一名。

兰州偏居西北,且经济不发达,导致兰大生源受到一定限制。改革开放之后,兰州大学人才流失严重,遗憾。

未来兰州大学需深化改革,比钱比不过,就以开放性和宽松环境留人。兰州大学毕竟是中国老牌名校,且大西北沉雄大气,对于国内生源仍有巨大吸引力。

注:

河南大学注册地由开封改为郑州,郑州拥有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但鉴于河南大学主体校区还在开封。今年暂不纳入郑州统计。罗天昊认为,河南大学总部和主校区实现正式搬迁之后,会引起郑州巨变,郑州可能取代太原。

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五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外贸20强城市出炉,虎头局电商全关停 | 财经日日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3年版)》发布!涉及心血管相关药物36项已经布局,发力碳中和的“双一流”高校!体育单招院校中藏着这些“双一流”!怀疑学校违规操作!双一流硕士申博失败,网上发帖声讨!结果惨了!一季度外贸20强城市出炉:佛山进前十,郑州3月“拖后腿”深夜,“双一流”名校马列院长群发“大屁股”,其实你们误会他了!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30所“双一流”高校首批试点→无执实操总结:金融租赁行业与70余家金租公司手册(2023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北京拔头筹,东部城市居多普林访校记中国政要名单(2023年版)焦灼的“一流大学”“双一流”高校优势多,2024年单招预计将增加至39所美国大学教授:为什么清华是三流大学!当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清华从三流提升为二流大学……协和+4家“双一流”:新医科到底怎么搞?腾讯营销洞察&同程研究院: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最新20强城市:谁在掉队?学习笔记 | 党和国家机构组成(2023年版)双一流高校女教授,和她校门口摆摊卖红豆饼的丈夫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以军空袭加沙、日本首相登上时代封面等丨今日天下无所不在三部门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2年版)卫健委: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红二代的黑五类”刘亚洲冷却的不止季节(50)— 初潮一地紧缺“双一流”博士,补贴26.8万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努力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观点丨林尚立: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等教育力量邱勇《求是》发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工信部所属高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谁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某双一流高校一周近20篇论文被质疑图片造假,结果通讯作者竟回:电脑中病毒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