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核灾日月》本该是部爆款之作。
主演役所广司,演技过硬,前不久在戛纳电影节上还成为新晋影帝;而本剧所聚焦的福岛核电站事件,直至今日,都是关系全球的重大灾难。
但颇为遗憾的是,《核灾日月》在奈飞上线之后,并没有引发广泛讨论,口碑也表现不佳,IMDb和豆瓣评分皆为7.3分,烂番茄上的爆米花指数仅有69%,这对于一部耗资不菲的奈飞剧集而言,可谓失败。《核灾日月》的故事改编自三份书面材料,一份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吉田昌郎所述的《吉田证词》;一份是东电公司公布的《福岛核电站事故调查报告书》;最后一份,是记者门田隆将在采访90多名相关人员后,所作的《濒临崩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幕》一书。因此,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密集数据,这确实让本剧如同纪录片一般,拥有极高的场景还原度,使得观众得以了解,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的应对措施和心理变化。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它让本该属于故事片的戏剧张力变得僵硬板直,毫无生气。剧集以吉田昌郎的视角拉开序幕,镜头划过几段荒无人烟的受灾场景后,吉田昌郎回忆起了“3·11大地震”当天的遭遇。吉田所在的第一核电站主行政楼发生剧烈震动,虽然桌柜摇晃跌落,但幸而人员不曾伤亡。本以为是场震级不大的虚惊,可出乎意料的险情接踵而至。地震引发的滔天海啸,冲破防波大堤,迅速淹没了核电站的反应堆,虽然不久后水位下降,但由此造成的全面断电,令核反应堆无法及时降温,由此产生的内部高压,成为巨大隐患。简单来说,一旦反应堆内部压强超出外壳承受上限,便将发生核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剧中的日本首相在邀请某专家做最坏预测时,后者便提出,以福岛核电站为中心,方圆250公里都将成为禁区,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人类都无法居住,而这片土地占日本总国土面积接近三分之一。所以,整部剧其实都在讲述一件事:如何冷却核反应堆,防止核爆炸。这里既有以吉田为代表的前线执行层,不断以生命为代价,进行开启阀门、搭建管线、输送水源等高度危险的任务,因为所有行动都将曝露在致命辐射下。另一边,也有以日本首相为代表的后方决策层,他们展开一轮又一轮会议,衡量每个决定所产生的利益影响,并在公众舆论、国际关系和未来前景之间来回考量。可以说,《核灾日月》最出色的地方,乃是对恐怖氛围的营造。从海啸突然袭来,将两名检修人员困在密闭空间险些丧命,到其后大量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一号机厂房内部,不断遭受辐射伤害,你能感受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紧张和恐惧。导演之一的中田秀夫,正是拍摄恐怖片的一把好手,此前由他执导的《午夜凶铃》系列,乃是日本影坛在世纪之交最为人熟知的电影。此番在《核灾日月》中,中田秀夫大量展现核电站控制室的阴暗场景,即使在处理外景时,也把厂房爆炸造成的灰尘、瓦砾、石块拍得极富危险气息,如同人迹罕至的鬼域一般。即使是配角的一段闪回记忆,中田秀夫也让画面覆盖上惨绿滤镜,并通过报告中不断恶化的手臂图片,强化当事人的内心阴影。然而,恐怖氛围的出色营造,只是让观众对核辐射与核爆炸心生恐惧,它指向的永远只是一种宽泛的外在情绪,而无法挖掘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同样也无法找到恐惧背后更悚人的真相。《核灾日月》中展现最多的情节,是前线工作人员前赴后继、不顾危险地前往强辐射地带。这种大义凛然的桥段倒不是说不能有,毕竟,大灾中的英雄无畏确实打动人心。但如果一部长达八集的剧集,动辄是情节类似的“英雄无畏”,这只会让“无畏”贬值为无味。更何况,想要令“无畏”产生感人肺腑的情感后坐力,得让观众与其共情,看到个体生命的挣扎和为之付出的代价。剧中登场的所有角色,除了开始不久便殉职的年轻职员桐原拥有亲情这条副线外,其余所有角色,包括役所广司饰演的主角吉田,都只有孤零零的“A故事线”:拼尽全力防止核爆炸,而没有“B故事线”:为什么这么做?即使这一人物动因显而易见,但若没有强有力的个体情感作为支撑,便会显得单薄,缺乏说服力。即使如役所广司这样的顶级演员,戛纳影帝,也无法超越编剧层面的缺陷。当然,更隐秘的问题,也是剧迷对《核灾日月》非议最多的地方:它是否有洗白的成分?毕竟,早在2021年,日本当局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事件中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一举动将会造成日本周边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核污染。因此,当观众看到《核灾日月》中片面的叙事口吻时,自然感到不快。实际上,剧中除了对奋战在第一线的职工,有完全正向的人物塑造外,在对东电公司上层,或者日本政府高层描述时,都出现了不少讽刺桥段。譬如首相需要智囊参谋时,对方竟然是个核技术门外汉;而东电公司派往政府高层的代表,经常语焉不详,逻辑混乱;至于小日向文世饰演的首相,只知无能发怒,平添麻烦,毫无用处。但说实话,这些讽刺桥段如蜻蜓点水,篇幅过少,且更重要的是,它掩盖了这些事故责任人更丑陋也更黑暗的秘密,只向观众展现了他们的丑态和愚笨而已。相比之下,HBO在2019年出品的剧集《切尔诺贝利》,同样聚焦核灾难事件,却挖掘出各种痼疾,让我们在感受核辐射的骇人危害之外,更目睹了比核辐射更让人背脊发凉的人性之恶。因此,《核灾日月》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洗白日本当局,但在立场态度和反思精神上,它远远落后《切尔诺贝利》,而这一点,也是这部剧最让人失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