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胡润U30 | 中伟兴科技CEO郑炜程:互惠共赢,把握企业采购数字化新机遇
福建中伟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企业数智化采购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国央企、国内中大型企业、大型外资企业通过电商数字化的方式,提供集采物资和其他供应链服务。
公司围绕企业定制采购、营销福利、日常集采三大采购场景,将创新的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帮助企业快速解决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采购需求,让采购更具价值。已成功服务全国如金融、通信、烟草、汽车、畜牧、能源等各大行业1,000家以上中大型企业,在7个省市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
公司结合国内大型集采电商平台,从“全能供应链服务、一站式方案整合、技术支持、业务运营、售后服务”等全流程,以深度垂直的优质服务、极速灵活的响应能力与过硬的产品质量深受客户认可。
2022年胡润U30创业先锋
郑炜程
中伟兴科技创始人、CEO
连续创业者。曾获得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凭借自身的创业经验与积累,郑炜程还曾担任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导师。
独家专访
胡润百富: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打算创业?
郑炜程: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创业其实对我来说,没有特定的原因,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面的“想要”:想要铸造最想成为的自己,想要一班志同道合的伙伴,想要攀登一座座高峰,挑战一个个曾经是困难的困难,想要真的创造,做出一些优化,去做一些真正具有正向价值的事,想要有很多以后可以和孩子吹的“牛”,想要轰轰烈烈,追随心意痛快地活。
说来中二,从小到大,其实我想追求的东西都没有变过,就是想像路飞一样,拥有一个自己的海贼团,一起踏上寻找ONE PEACE的旅程。一路打怪升级,最后能不能成为海贼王不一定,但一路筚路蓝缕一定很精彩。
从高中“以小见大,商业的本质都是一样”去做一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笨鸟更要先飞”的小买卖开始,到大学开补习机构、开酒吧、创办人生第一家公司,再到如今的中伟兴,所有支撑迈出那一步的始终是心中的更多“想要”,一切都自然地发生,这大抵就是驱动我的原动力。
胡润百富:您觉得自己所创立的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优势何在?
郑炜程:我们所在的行业其实是一门传统行业——企业采购贸易,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和固态。我们的优势其实需要分阶段来看,在初步进入这个行业时,踩在节点的是企业集采电商化被官方逐步扩大推广。在这个节点上,对很多已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友商来说,他们之前传统的招投标和线下服务的模式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在进行线上化转型时就会相对较缓,而在这个阶段的我们,初生牛犊反而更能适应新模式,且在这种模式上进一步专业化,规模化地布局我们的“产品海”,所以我们第一阶段的野蛮生长是基于这种行业转型的时间差。凝固的岩浆重新爆发,才能生成新的版图。
而到第二阶段的竞争优势,就要在“真枪实弹”上进行发力,我们围绕行业进行了三大要素的拆解,分别从产品、渠道、客户进行深化。针对产品,我们追求“先多后精”,广泛代理品牌,布局产品海,以实现“客户要啥我们供啥”,目前已经代理超过数百个知名品牌,并拥有数十个自主品牌,覆盖大多数企业采购品类;针对渠道,我们主打项目海,海纳百川,通过参与足够多的各渠道和客户项目,从经验上锤炼团队,从数量上增大基数,进一步提升团队战斗力;针对客户,我们布局分公司和办事处,致力于一线在地化服务客户,目前已覆盖7个省市。
而到第三阶段的竞争优势,其实在于从“竞争”本身破局,从零和游戏转变思路构建无限游戏,由“竞争”变为“共赢”,立足于这点核心思路,我们的打法也由在“综合服务商”转变为了“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平台,除了为客户提供价值,也为友商提供赋能,基于产品、渠道、客户,广泛进行合作,只要是双方更有优势的部分,便进行资源共享,让多方都能受益,从而从微观的竞争转化为宏观的合作,从具体客户上竞争的剑拔弩张,转化为宏观大盘上合作的互惠共赢,让友商真正成为友商。
图|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为郑炜程颁发U30证书
胡润百富:在创业的这段时间,您觉得您做过最勇敢或最冒险的一件事是什么?
郑炜程:我基本不做冒险的事情,风险和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不过在我这里,成功的概率更为重要,而每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基本都可以解构为具体的不同要素,通过控制要素的变量,最终控制事情成功的概率,所以在我的价值观里,有一条最核心的便是“穷尽可能,进无止境”。对于想做的事情,想实现的目标,充分解构,穷尽每一种可能去达到去够着去实现。而我所谓最勇敢的事其实就是对这一价值观,时时刻刻,日复一日地捍卫和践行,在每一件事上“尽人事”,让“完美主义强迫症”肆意妄为。
而这种“穷尽可能”的价值观和“控制变量”方法论,确实也让我做到了一件件当时旁人觉得十分艰巨的事,比如去年我们有一个客户项目,要求我们在32个小时内,从全国各地调集并交付总量超过50台货车,标的超过800万货值的采购商品,最终我们从寻源开始,历经备货、盘点、规整、运输、验货、签收等流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我们在时效内完成所有货品的最终交付,大多数的商品在28小时内交付到位。而实现这个高难度项目的成功交付,便是在于不放过任何一种实现的可能性,并做足充分预案,单纯的冒险更多拼得是运气,但要能勇敢地知难亦上,需要做的则是充分解构,步步为营,化险为夷。
胡润百富:U30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关注哪些要素,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郑炜程:对于初创阶段,我认为“天时”一定是所有要素里最重要的,天时即是赛道的选择,在创业初期顺势而为,乘势而行,一定比在红海厮杀、逆风前进来得事半功倍。好的赛道自带加速度,在宽阔的大道上驰骋,风阻最小,一往无前,无疑是能够最大效用的放大努力的价值。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杠杆,比努力更重要。
而再往下,现金流、人才梯队以及战略意识,是我认为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到哪,能走多远,不可避开的几大要素。
现金流就像企业的血液,先要能够正向循环,合理地流转起来。能够正向循环,意味着业务是可闭环的,钱能有进有出,有放有收,财务上可闭环,才是真闭环。在合理流转的基础上,提高流速和流量才是能够长久且可持续的。
人才梯队,就像是企业的骨架。跟人的成长一样,随着时间一点点长高变大,要考虑不单纯是变大,还有骨密度,单纯只是规模的变大,但没有质量,就很容易“骨质疏松”,出现“骨折”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要让企业一边成长壮大,还能杜绝“骨质疏松”,夯实“骨密度”的核心关键,便是人才梯队,企业从0-1的阶段,是野蛮生长的时候,打游击战的时候最能历练精兵强将,但到1-10的时候,人才断层就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经营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阶段,布局人才梯队本身需要有预判性,需要做一步看两步,骨架健壮,血肉才有地方依附。
战略意识,则像是企业的大脑。大脑的发展一定要跟上身体,不能大学生的体魄,小学生的头脑,战略层面的滞后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是致命的。战略应该具有前瞻性,走在实际发展的前面。
胡润百富:您如何看待目前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 对于未来有何新期待?
郑炜程:我很认可目前我们选择的这个行业,传统,稳定,又因为数字化的行业变革而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群雄四起”。新工具或新方式的变更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生产力升级和伴随效率提升而带来的体量增长的机会,而对于企业采购行业而言,数字化的转型,也同样意味着玩法的变革。
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趋势,一个是行业整体体量的发展,每年在以20%左右的增速发展,对于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言,充满活力;另一个是行业内也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由原先传统的线下采购招标模式,过渡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双线采购模式,再到线上采购的比例逐步扩大,线下采购的份额逐步倾倒到线上,行业整体在规模持续发展与模式快速转化的变革之中迸发获利,而行业的宏观发展落到我们具体企业而言,则是要顺势而为,瞄准线上采购精准发力。
而对于疫情后我的期待更多的是在于,区域跑动的阻力没有了,行业内交流与发展的流速也会越来越快。所以与之相对的,是我们“走出去”的步伐,也必须要越来越快,让战略意识跟上行业态势,让企业执行力能够与战略“知行合一”,与行业的发展速度赛跑,和自己的发展规模较劲,而另一方面,是在公司内部的底盘“深扎根”,稳扎稳打,相应的人员储备,制度建设要跟上“走出去”的步伐,既要快,又要稳。
胡润百富:作为创业者,您觉得需要具备哪种精神? 对新创业的年轻人有何建议?
郑炜程:我认为对于创业者而言,“心力”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内心里始终有股劲,不妥协、不松懈、不放弃,能够始终相信,捍卫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景。
企业不论是在低谷还是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创业者而言,不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就是在制造问题的路上,而对于不断涌现,且日益更新的问题,能抱有热忱,状态在线地关关难过关关过,便需要这股“心力”,去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拨云见雾,更进一步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不断从根源上去解决,迭代。另一方面,更要靠着这股“心力”支起心中的灯塔,让企业发展的路上始终有光,即使身处黎明前的黑暗。
说到建议,确实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对于企业,一定要学会“未雨绸缪”,在企业稳定发展的顺境时,多探索尝试不同的发展机会,这样不论成功与否,都有稳定的基本盘安稳军心,而不是把创新、探索当成是企业困境的救命稻草,这样万一失败,就容易陷入极端的被动。对于个人,多听多想多做,让倾听思考行动成正比,想清楚就行动,把辩论的时间省下,把内耗犹豫的时间省下,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比起试错更怕只想不做。
最后分享我的核心价值观与大家共勉“穷尽可能,进无止境,百无禁忌,万山无阻”,祝福每一个创业路上的同路人,都能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 END ❖
往期推荐
对话胡润U30 | 本盛资产管理总经理邱光星:以学生角度探索VR教育新机遇
对话胡润U30 | ACE GOLF创始人殷霖弦子:让高尔夫成为风靡全国的全民运动风口
对话胡润U30 | 山西光之源科技CEO郝雨馨:新能源技术助力“碳中和”,为社会创造价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