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自然》: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创制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材料

《自然》: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创制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材料

公众号新闻

水稻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但生产中面临多种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的危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但一般抗病基因只针对某个病原菌的一些菌系,不能对其他病原菌产生抗性。因此,发掘对不同病原菌的抗病资源或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国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Pamela C. Ronald课题组题为“Genome editing of a rice CDP-DAG synthase confers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将人工诱变技术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相结合,成功克隆水稻广谱抗病的关键调控基因RBL1,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材料。研究团队在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对稻瘟病菌和白叶枯菌都具有良好抗性的类病斑突变体rbl1。基因定位克隆和功能验证证明RBL1基因编码CDP-DAG合成酶,参与胞苷二磷酸-二酰甘油合成。体外补充磷脂酰肌醇以及过表达磷脂酰肌醇合成酶基因OsPIS1能够部分回补rbl1突变体的表型,表明RBL1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免疫。
进一步分析显示,rbl1突变体细胞膜PI(4,5)P2含量较野生型显著减少。同时发现,水稻PI(4,5)P2在稻瘟病菌侵染时被招募到侵染菌丝周围,并在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分泌结构中富集,作者同时统计了野生型和突变体中BIC形成情况,发现rbl1突变体中BIC形成率相比野生型明显下降,并且侵染菌丝周围的PI(4,5)P2荧光强度也明显减弱,这些结果表明PI(4,5)P2在水稻-稻瘟病菌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图1)。可进一步推测,抑制或破坏病原菌特异侵染结构的形成可能是平衡产量和免疫的一种新策略。
图1. RBL1工作模型
rbl1类病斑突变体株系虽具广谱抗病性但产量极低,研究团队通过对RBL1基因编码区多位点进行编辑,创制了一个整码编辑新基因RBL1Δ12rbl1Δ12株系只在成株期呈现微弱的类病斑表型。研究发现,RBL1Δ12基因显著增强了水稻对不同地区分离的10个稻瘟菌、5个白叶枯菌和2个稻曲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大田试验分析发现,rbl1Δ12株系稳产且具有显著的抗稻瘟病能力,在稻瘟病害严重发生时能够挽救约40%产量损失(图2)。因此RBL1Δ12在抗病育种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初步研究表明该基因在不同作物如小麦、玉米等作物中高度保守,也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抗病育种提供了借鉴。该研究模式也为类病斑突变体储备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借鉴。该研究成果对扩大抗病基因来源,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Nature特邀作者以Research Briefing形式对该成果进行科普性报道,并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图2. rbl1Δ12株系抗病性显著增强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Pamela C. Ronald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国田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课题组多位学生参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法国波尔多大学Yohann Boutté教授、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郭亮教授、李强教授和谢卡斌教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黄仁良副研究员、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郑露副教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丘璨瑜副研究员、山东省农科院徐建第研究员、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Jenny Mortimer教授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者参与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205-2
李国田教授课题组现主要结合人工智能和蛋白设计深度挖掘和合理设计作物抗病,实验体系成熟,材料丰富,正处于高产期。
博士后招聘:欢迎热爱植物病理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优秀博士加入。请把综合简历(包含自荐信、一份带有完整发表论文清单的简历及2-3名推荐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至E-mail:[email protected];电子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申请”。
来源:小柯生命
往期推荐
1. 柳叶刀子刊 | 饱受争议的人体主动感染新冠实验,这项研究有了重磅发现!
2. 苏炳添两次感染新冠后不适结束本赛季,曾邀钟南山检查:“二阳”后需要注意这些事!
3. Lancet | 重新发布!曹彬/张定宇/王建伟发现新冠患者半年后的主要症状为疲劳或肌肉无力、睡眠困难、焦虑或抑郁
4. 时隔一月中疾控通报新冠最新数据,“二阳”形式到底如何?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陶哲轩成为白宫生成式AI工作组的共同领导者;南大团队正式发表《自然》,推翻“室温超导”结果|环球科学要闻南十字星下的超生游击队上科大齐彦鹏团队通过压力诱导MoB2获得高达32 K的超导电性 | NSR中国日报社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国际传播合作协议得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自然》子刊深度剖析癌症起源梧桐台湾的利器之一:PHL-191“箱火” 转Cell:中科院研究组成功克隆广谱抗根肿病基因,有望拯救三分之一的十字花科蔬菜CMGH | 厦门大学李勤喜团队揭示ZEB1通过增强丝氨酸从头合成途径促进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理美国首款基因编辑蔬菜上市,由刘如谦/张锋联合创办的公司推出三斤四两五花肉,六桶七杯八色油为增加美国优势,《自然》杂志偷偷改了这个分类SCI BULL | 武汉大学赵华斌团队通过基因重建揭示蝙蝠祖先可能为杂食性【报名即将截止】基因疗法、基因编辑、递送系统、小核酸药物专题千人盛会,议题首曝光空中讲坛回顾|CRISPR基因编辑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i-Family | 舜丰生物获国内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IDG资本领投数亿元一种致命心脏病也能自发好转;《自然》子刊:美国应为碳排放支付80万亿美元 | 环球科学要闻被误解70年?《自然》最新评论:富兰克林是DNA结构发现的“同等贡献者”《自然》长文:叫停同行评审,学者表示“要下车”!NgAgo用于基因编辑?南通大学刘梅等团队发现NgAgo可用于调控基因表达,但其过程仍需进一步优化AI读心新突破;死前走马灯回忆的原因;基因编辑治愈HIV…|WE科学周报Am J Hematol | 施均团队通过国内首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NICHE)揭示再障患者新冠感染后临床转归5051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20极地永夜:暗藏生机的秘密世界 |《自然》长文Mol Cell | 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开发新颖微型Cas12n基因编辑系统刘亚洲言《自然》中的科学史: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大脑如何控制生病和健康 |《自然》长文令科学家惊喜的突破性减重药物 |《自然》长文谷歌最新《自然》论文:大语言模型构建的AI医生,比人类医生更出色寻找生命起源:神秘成分进入视野 |《自然》长文手机里的心理医生,ChatGPT能胜任吗?|《自然》长文Science:经过基因改造的工程细菌可发现体内癌症芯片/消费电子/基因编辑企业获新融资,量子计算机、微显示芯片全球领先 | 榕报·4月新冠病毒再感染有哪些长期风险?|《自然》长文博士后招聘是学术界“种族歧视”重灾区?《自然》呼吁多样性变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