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是每一个父亲的宿命
今天是618,一个消费者和商家共同狂欢的日子。可是别忘了,今天也是父亲们的节日。
译文君最近也在书籍和电影中认识了几位父亲,他们有人是隐忍的慈父,也有人是说一不二的霸总严父。父亲的形象虽然多变,但也有一致的内核与基调。
今天,就让我们在经典书籍与电影中,重新理解“父亲”。
[法] 尼古拉·瓦尼耶 著
吕如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一对父子,二十只濒危大雁,飞越冰川湖泊的瑰丽冒险,生命与自然、责任与勇气的觉醒之旅。
“网瘾少年”托马来到父亲的农场度假,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保护区,鸟类学家带领儿子孵化出一群濒危小白额雁,训练它们跟随超轻型飞机飞行,计划实施为雁群开辟全新迁徙路线的“奥德赛之旅”。
阴差阳错之下,十四岁的少年像《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小男孩一样,独自带着雁群踏上了迁徙之旅,飞越北极圈,在赋予大雁翅膀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翅膀。
小说灵感来自法国气象学家克里斯蒂安▪穆莱克的真实经历,三十年间他培育了一群又一群野雁,驾驶飞机为它们领航,作者本人也曾参与其中。他在真实故事中融入了亲情、友情、社会分歧等,又让这些分歧随着大雁和孩子的成长,演变成新的希望。
父亲的启发与言传身教,少年托马的坚毅和勇敢,完美诠释了书中的一句话:“给我翅膀,让我可以翱翔,给我力量,让我为你变坚强。”
PS:今天(6月18日)晚7点,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陈杰、何鑫做客建投书局,分享这部关于父与子、人与自然的佳作。点击下方按钮,预约或观看直播。
[日] 是枝裕和 [日]佐野晶 著
丹勇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是枝裕和的电影小说《如父如子》讲述了两个家庭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出生时就被抱错,因而引发了一场血缘和亲情的两难选择。
至今为止都过着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野宮良多,是大型建筑公司里的精英社员。他和妻子绿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庆多。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庆多出生医院的 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命中注定的血缘与日夜相伴的亲情,良多骄傲又脆弱的内心摇摆不定。两个家庭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分分秒秒,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
父爱在时间的滋养下是那么自然而然,全然不需要血缘作为纽带,“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日]向田邦子 著
张秋明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读书人
本书是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第一本散文集,亦是最为经典的一本。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写出心目中的父亲与怀念的家庭气氛,书中每篇散文都有出人意表的开头、恰如其分的情境描写、精妙深入的心理描写和巧妙独到的结束,将平凡无奇的小康家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生活的种种形貌细致入里地描绘出来。每篇文章都充满了画面感。以穿插的方式叙事,无论写的是人是物还是景,都能精确地还原细节,让那些笔下的人、物与风景轻而易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虽然身为日本知名剧作家,但她绝对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编剧”。向田邦子的文字下是丰富人生历练与细腻女性情感的完美组合。
书中的父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父,他独断专行、暴躁易怒、刻板说教,但是追忆儿时那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向田邦子却收起一贯的犀利,展露出难得的温情。也许,这就是“别扭的父爱”吧。
[美]菲利普·罗斯 著
彭伦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的菲利普·罗斯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本书是罗斯少有的非虚构作品,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
[美]米奇·阿尔博姆 著
吴洪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父爱不一定局限于亲缘上的父子关系,更多时候,它可能是一位人生导师的指点与陪伴:一个年长、耐心、睿智的人,理解你的孤独与迷茫的人,帮助你去真正地体验世界,教会你怎样与失败和彷徨共处,为你在迷失方向时指点迷津。
本书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幸运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教练”——莫里·施瓦茨。他是米奇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到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星期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这些谈话记录下来,把这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全世界的读者。
在最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与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这段“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不仅让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也为全球数以万计的读者带去了震撼与感动。
影片中的父亲马哈维亚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取名吉塔和巴比塔。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了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就这样,在马哈维亚的指导下,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两人进步神速,很快就因为在比赛中连连获胜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吉塔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在那里,她第一次离开父亲的指引和保护,因为外界的诱惑而短暂地迷失。然而,父亲从未走远,他敏锐地察觉女儿状态低迷,并想办法执导她进行额外训练。最终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取得佳绩。
正如马哈维亚对女儿说的,“你不是在为你一个人战斗,你要让千千万万的女性看到女生并不是只能相夫教子。”这部影片不仅仅描绘了父女的梦想接力,更展现了一个小小的家庭试图冲破社会价值的束缚,并以此给女孩们带来更多可能。马哈维亚的父爱也超越了血缘:电影结束在两个女孩赢得奥运奖牌的时刻,但是现实中,这位父亲在不断引导更多贫困女孩学习摔跤,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这部影片讲述了有智力缺陷的山姆独自抚养女儿露西的故事。
山姆收留的一个流浪女子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把小婴儿留给山姆。他因为最喜欢甲壳虫乐队的《天空中戴钻石的露西》,给女儿取名为露西。
小女孩在山姆的细心呵护下慢慢地长大了,她发现爸爸因为智力缺陷不能看懂稍微复杂一些的故事。她在拒绝长大,希望和爸爸一样。尽管父女俩的生活常常一地鸡毛,却总是幸福而融洽。
地区的教育官员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他们认为山姆没有能力照顾露西,于是把露西带走了。伤心极了的山姆一心要挣回露西的抚养权,于是山姆为了能和女儿在一起,开始了漫长的努力......
这部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动不是父女一起逆风翻盘,而是在琐碎的日常中,为了在一起、活下去,而共同努力。
这个故事发生在1981年的旧金山。克里斯·加德纳是个聪明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但在次经济萧条时期,他的日子很不好过。每天奔波于各家医院和诊所,但医生们对他的骨密度扫描仪根本不感兴趣,因为这台仪器要比X光扫描仪贵出两倍。
他的妻子琳达无法继续忍受这样艰难的生活,撇下他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出走。而加德纳父子二人的背运还没有结束,他们因为缴不起房租而被房东扫地出门,有时甚至要在地铁的卫生间里过夜。
克里斯决心转行为有机会获得高收入的证券经纪人,他的努力和智慧打动了证券公司的经理杰·特维斯图,他通过了初试。而在复试中,尽管出师不利,克里斯不得不穿着监狱的衣服来到面试现场,但只读过高中的他决心极大,最终,公司的几位合伙人还是觉得给他一个机会为好,于是,他成为20个实习生之一。此后的半年实习期加德纳父子的生活将更加艰难,因为实习期没有工资,而20个实习生中只有一个能留下来。他们暂时还得依靠那几台骨密度扫描仪过活…..
影片中的父子二人从未被眼前的苟且压垮,他们拒绝似是而非的人生,让每一件事都刻骨铭心。
影片讲述了理查·威廉姆斯这位勇敢的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的两个女儿维纳斯·威廉姆斯和塞雷娜·威廉姆斯培养成了著名网球运动员的故事。理查德·威廉姆斯为女儿们的职业网球生涯起草了一份78页的计划,女孩们在康普顿破旧、杂草丛生的公共球场上学会了这项运动。
和《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一样,理查德是一位并不完美且矛盾的传统父亲。他会竭尽全力保护女儿、给她们寻找更好的资源,但同时他也严苛地约束孩子们的行为,要求他们服从自己的训练方法。像他这样的父亲,并不少见,但是让理查德成为王者的,是他教会了孩子们思考。就如同他在《国王理查德》片中说:“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就是懂得思考的女性。”理查德留给威廉姆斯姐妹的,不止高超的球技,更是选择的能力。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