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量化|量化如何独辟蹊径
全文3000字,阅读时间9分钟。
01. 认识论VS本体论
02. 都怪语言背锅
03. 难以找到的意义
04. 学自量化的智慧
05. 出其不意的推论
01. 认识论VS本体论
02. 都怪语言背锅
03. 难以找到的意义
04. 自学量化的智慧
对以上人生终极疑问,我提出的解答,是一个我称之为“所作便是”的新模式。而这个“所作便是”的新模式,直接来自对量化投资底层逻辑中的“价格即价值”源自何处的理解与应用。
“所作便是”,就是把人生定位为这一生所有感思言行的总和。在量化投资逻辑中,交易者并不关注“价格要符合价值”的主观投资逻辑。你发现没有,资产的“合理估值”与令当代人大为迷失的人生意义/“其所是”,都太难找了!巴菲特和乔布斯说得都对,找到合理定价,和找到人生意义,这思路听起来特别有逻辑。但你们都没有给我找的路径啊!不可见的东西真的很难找啊。
看不清资产的合理估值时,资金会选择安全的资产,比如国债。虽然也会对其收益颇低抱怨多多。同样,找不到人生意义前的年轻人,就是会去一窝蜂考公务员。少数考上的“幸运者”,同样会对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前景抱怨良多。但这两者有一个显著不同:国债可以让你放开买,公务员的坑不会对你敞开供应。可见,人生意义领域的底层模式切换,紧迫性要高得多。否则,你的人生很容易被悬置在这样一种尴尬状态:没找到意义,也没有走上那条被公认是“好”的出路。不买国债、也不投资的现金,自然可以躺平压家里席梦思下。而人一旦躺平宅家睡席梦思上,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困境了。
世界上的确有少数幸运之人,比如乔布斯。他找到了自己的Telo,我们祝福他。但你有没有想过,就连真诚如乔布斯,对他自己精彩人生的归因可能都是错的。他成功的真正因素,可能并不是他说的那套,而是他连续的自发努力和内生变化:从不放弃,始终努力,一以贯之。
说到自发努力和内生变化,又得表扬下量化投资,算法模型们可以不知道大盘指数,4000多只股票,近100个内盘期货品种的合理估值和未来所指。但完全不妨碍每天录入最新数据,并扩充之前没有的信息,半夜都在训练或测试模型。功夫和精力都下在了自己身上,内在模型的变化全是踏实渐进的。
从“是其所是”到“所作便是”,看上去跳步巨大,但仔细想想,又如此之自然。前者最大的Bug就是“其所是”是个外在于你的意义,虽然鸡汤写手强要你内心必须配合,意义就非得由内生长出来,还说有了才能安心。后者新模式说,我自己去踏实努力,渐进变化,在生活的进程中,如果能总结出来这个意义固然很好,没有其实也行,并不是非要先有意义目标定义后,才能畅快生活。
回到本文正题,生如量化,就是一天天一秒秒踏踏实实去过好自己的人生,尽到自己各种身份对应的职责义务,踏实动起来,在此中成长变化。聚焦于思言行的丰盈自为和内生变化,就是一种非常主动的人生态度。这比找寻不确定梦想的那种人生都还更主动。写到这里,我意识到,这种状态和海德格尔讲的“此在Dasein”的感觉很近。
你可能还是会困惑,现在好像仍然没有一个指导言行的具体方向呢?这背后当然存在指导思言行的原则体系。当你心情能平静踏实下来后,我认为定会对其有所感应。笔者在本文想先尝试解决本体论层面上的探讨,即对你之所是的定义。之后,我猜想你也一定会开始关注自己具体思言行的因果,因为这构成对你思言行的原则指引。
05. 出其不意的推论
在本文提出的新的“所在便是”模式下,“好”的出路就在每个人每天的踏实向前中,在实时连续地聚焦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中,正如前文中量化模型对价格结构变化的实时持续跟踪。
而此时对“自由”,我们也有了全新的含义。我们一直都感知,自由和自律两者存在隐秘关系。现在我就可以进一步明确:自由是创造性最大发挥的自律,而自律是因果被自觉管理的自由。
我之前说过,在本体论层面重构因果,必然带来主观直觉时间的重构。仔细感受体会下,是不是这个情况。一天天平常心过日子,全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尽到自己的职责义务。这时的你就是变化本身,主观的时间流逝感是不是在慢慢消失。
上述人生自由与自律的关系的思考,同样适用于量化投资:创造性最大发挥地去找alpha,自觉控因果般地去管好风险。
P.S. 至于具体的alpha细节,根本不应该来公众号平台写了。各位量化管理人,自己去跟投资人汇报,讲你们愿意讲的策略细节程度。你都确信有alpha了,你还写什么?赶快去服务你的投资人吧!公开写作中,我只关心投资的风险管理问题,和对应人生领域的自律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