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跌到7.4,活该
写在前面
今天要来聊的这部剧是《黑镜 第六季》。
在上一季如此糟糕的品质下,我都说不清楚我为什么还在期待这部剧。
大概还是前面几季留给我的滤镜太深了,让我一次次期待着去看《黑镜》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预言和反思。
但可惜,看完了之后我只能说,这一季的豆瓣评分目前已经掉到了7.4,即便如此,还是高了。
《黑镜 第六季》
正文
什么是黑镜?目前呈现在你面前的这块屏幕,当你把它关上的一刻,它就是一面黑色的镜子。
所以黑镜的叙事中必然包括两点:一是科技本身;二是科技的镜面上反射出来的人。
因此前面质量较高的几季《黑镜》,无一例外,它们都在以冷峻的方式思考:当把由当下社会中因科技带来的问题往前推一小步,会是绝处还是逢生?身处其中的人又会袒露出怎样的人性?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剧中的世界观现实感较强,它增加了临场感,于是观众在反思社会的同时,又增加了身处其中的恐惧。比如第二季中的仿生人恋人,以及第一季中植入个人躯体可以把记忆储存下来的记忆粒。
另一方面在于其中看似荒唐的人性细思下来却是让我们无法抉择的道德问题。比如第二季的《白熊》,它探讨的问题集中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在真实可以被模拟的后科技时代,你愿意用极端与残暴的方式去对待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吗?它勾连起的是普通人心中的暴力。
所以说《黑镜》好,我认为就是好在这两方面。
当我们以这种“好”去看新一季的《黑镜》时,它的无趣与平庸就基本无所遁形了。
我注意到这一季的豆瓣,有不止一条好评说它回归了第一季的风格,但这句话其实只对了一半,这一季与第一季确实有一些呼应——它们都在集中讲关于控制的问题。
第一集讲的是媒介控制。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被机器监视的世界,那些软件使用前的冗长条款更是构成了一个骗局,于是媒介可以合法使用我们的信息,甚至在媒体上搬演我们的人生。
但它更具讽刺意味的控制在于,监视已经构成了现实世界的一环,但这部反思监视的戏却是由网飞这个媒介拍摄出品的,被众口称赞的所谓“网飞自黑”反而成了它们成功的流量。媒介不仅控制了我们,同时还控制了舆论表达的渠道,这是让人惊悚的地方。
第二集没什么可说的,只是一个美恐标准都达不到的悬疑故事而已。最后妈妈自杀前留下的那一句“for your film”看似是讽刺了摄影机背后的伦理意识,但故事本身太薄弱了,这个主题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后三集讲的都是人性控制的内容,第三集中的科幻元素基本处于背景,落点无非就是“我见不得你好”的阴暗心态;第四集在讲狗仔用偷拍换钱泯灭了人性,名义上是说相机对人的控制,但本质上是人性在面对金钱时的贪婪;第五集就是一个完全的奇幻故事,它将人内心的恶魔外化,这个潜藏的恶魔控制着人的杀戮本能。
但和第一季有所呼应并不代表它就是好的,因为控制只是表层存在的问题,让剧集真正有深度的,是能否在控制的视角下更进一步,更锋利也更冷峻地切近现实。在这方面,这一季明显是没有做到的。
那它的差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我们接下来聊。
首先是题材太老套了,这几乎不是《黑镜》,不是说不应该去讲这些,而是说这些内容不用交给黑镜来讲。
比如说后三集探讨的人性深处的自私和恶,尤其是第五集,女主心中有一个恶魔,她平时幻想的就是如何用各种手段将那些欺负自己的人杀死,借此宣泄自身的压抑和愤怒。
在第二季中,有一个故事《白熊》同样在讲人性的复仇与暴戾,一个女人醒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记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人也都变成了只知道拿着手机跟踪拍摄的看客,而她在面临着面具人的追杀。
故事在结局反转,女人其实是一个杀人犯,所有的人都是演员,所谓的白熊是一个正义公园,它负责在精神上催眠惩罚这些犯人。
但正义在此处也陷入了混淆,故事最终用一个幻想实验去质问人类,当我们参与到惩罚罪人的过程中并且感受到快感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履行正义还是在合法地释放内心的恶魔?内心的失控是否会导致社会的失控?
即便是放在现在,这也是网络时代的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人性叩问,放在十年前的剧里,这样的叩问无疑是更有前瞻性的。
但本季的第五集同样是在讲人性的恶,最终却只是用了一场毁灭世界的核战争让心中的恶彻底得到释放,整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乏味又陈旧,也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回味。
还有最令我感到可惜的第一集。它在讲监视和直播,但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了,对它的表达也已经有很多影视在做了。
而如今,我们都已经在担心AI是否会取代自己,已经在担心失去自己的主体性了——甚至在十几年前第一季的英国首相被迫直播日猪的故事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在舆论和网络的胁迫下主体性丧失的恐惧——今天的黑镜却还在幻想着我们依靠砸烂机器夺回自己的控制权这种爽文式的结局。
只能说,《黑镜》现在就像一个乐观的小孩吧。
这其实就引到了我要批评这季《黑镜》的第二点。
《黑镜》并不是一部爽剧,它虽然在讲控制,但并不是只讲控制就可以了。它更需要去做也是前两季一直在做的,是去呈现一个无法被摆脱的控制社会。这才是更有现实力度的一层。
第一季的第一集谈到了通过网络的放大,人如何被轻易地裹挟和控制,前一秒是对首相的同情,后一秒就被情绪煽动逼迫首相去日猪,人可以对一个人一件事同时充斥着同情与嘲笑,善与恶的两极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最终这场戏中公主并没有受到伤害,这只是一场行为艺术,但那种具身的伤害已经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因为我们会发现互联网上,人性的弱点在逐年变本加厉地呈现。
第二集讲的是消费社会和娱乐时代下,一切都沦为了消费品,而人只能把机械地、复制性的劳动(骑车)作为购买这些消费品的唯一生活方式。甚至当男主站在台前去向众人发泄对于社会的愤怒,渴望唤醒被麻痹的大众时,导师和公众却把他的行为当作一段表演进行称赞,连对这个社会的绝望和愤怒也成了消费的一环。
第三集更简单,每个人的耳后都根植着一个记忆粒,它可以储存你眼睛掠过的所有记忆,看似很可怕,但我们是心甘情愿地被这个记忆粒控制,因为我们已经对它形成了依赖。
所以第一季所讲的控制的落点其实是我们无法逃脱这样一种控制社会,它也在最后完成一个叩问:如果科技的发展是以麻痹人和奴化人为方向的话,那么这种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科技带来的距离感令旁人的生命失去了温度只变成了冷冰冰的数字,那些无端的网络暴力和看客,以及消费社会下我们的生存状态和我们对电子产品的逐步依赖,这难道不标示着我们正逐步落入黑镜呈现的世界吗?
这是它的余味,是它的反思,同样也是它带来的恐惧。
《黑镜》第六季最大的败笔与不足就在于,它把这层余味给删掉了。
第一集的最后,女主利用各种方式来到了处理器的中心,最终一锤一锤地敲烂了那个随时监视自己生活并且把自己的人生模拟搬演当作电视剧进行播出的处理器,最后她甚至还变得更加自信,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小职员到有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店,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式大团圆结局。
第五集的结局,核战爆发,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场足以灭世的大火,女主彻底地抒发出了心中的恶,她带着快意的笑和恶魔一同走向恶魔的虚无世界,这甚至一种有点浪漫的爽剧结尾。
而其他几集,也只是《美国恐怖故事》的翻版罢了。
这种封闭叙事与大团圆结局直接消泯了《黑镜》所带来的反思和质询,消灭了以《黑镜》为代表的影视艺术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变成了一部千篇一律的电子消耗品。
我不懂它继续拍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