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推迟两年入幼儿园,两年后,惊喜来了……
属实没想到,人到中年,跟闺蜜攒个局,还得瞒着她妈妈。
并不是她妈妈不喜欢我。我和我闺蜜从小学就认识了,两家关系一直特别好,因为闺蜜妈妈的名字是“文”,我就叫她文妈。
读书时,闺蜜被管得特别严,但只要说来找我,到我家,文妈都是放心的。
那怎么如今我们的娃都会打酱油了,文妈又不让我们一起玩了呢?
原因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就因为我家养宠物!
是的,我家除了娃,还有两只比娃还大的狗,还收养了一只狗里狗气喜欢往人身上贴的流浪猫。
在文妈看来,这哪是小动物啊,这就是行走的细菌,病毒,杀伤性武器。
文妈对我一直挺好的,但她对孩子接触宠物的担忧也很顽固,没办法,我只能被她移入家庭交往黑名单。
不过非常不凑巧,闺蜜家的三个娃也是铲屎官预备役,喜欢撸猫撸狗,拦都拦不住,就是要摸摸抱抱小动物。好在我家猫猫狗狗严格打了疫苗,定期驱虫洗澡,三个娃体质又皮实,都没有出现对猫毛狗毛过敏的情况,所以闺蜜总是瞒着文妈,带孩子们来找我。
孩子们童言无忌,玩高兴了回家就跟外婆说,结果就是一阵消毒和唠叨招呼。
后来闺蜜学“坏”了,再带着孩子来我家玩儿,就让孩子回去跟外婆说是“上公园溜达/出去逛街”。但小朋友演技再好,也敌不过外婆的火眼金睛和衣服上的猫毛。
一次翻车,文妈和闺蜜生了大气,训斥闺蜜的时候,甚至带上了我:
“你到底会不会当妈?小孩喜欢猫狗你就让他们这么接触?小孩喜欢什么你就给什么?”
“你学谁不好,偏学羊羊溺爱孩子?!人小孩5岁还没上幼儿园,喃么洗特嘞呀!”
闺蜜当时被训得一脸懵逼,嘴笨如她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把这话学给我的时候,我俩对脸懵逼。
*后来我才知道,“洗特嘞”是“完蛋了”的意思,笑炸!
闺蜜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妈妈+保姆阿姨组合带,后来发现阿姨有些问题,辞退之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文妈就来帮忙了。
闺蜜是摸索着带大宝,大大咧咧带二宝,到了三宝这儿,文妈一手带,可就由不得闺蜜随便了,各种规矩都立了起来。
饮食方面,首当其冲。
孩子的饮食跟大人要完全区分开来,孩子一切都是专用,专用厨具,专用饮用水,专用面粉,专用食材,专用油,专用盐。
就这盐,也是三宝快三岁了才给吃,更别说冷饮,雪糕,那是绝对禁止的。“凉”可是大忌,不能光脚,不能露肚子,不能吹风,水果都得给你加热了。
没盐没味道的东西孩子不爱吃,文妈就追着喂,每顿的配餐营养必须全面,补钙补铁补锌补维生素微量元素这些,也一样都不能少。
安全方面,周密防范。
家里不光边边角角都包起来,楼梯也直接拦住不让孩子爬。怕玩具散落孩子踩到摔倒,通常是孩子一边玩,文妈一边跟着收。
为了避免意外,她也不需要孩子们做任何“多余”的事情,吃的喂到嘴边,用的拿到手里,出门要么坐车,要么尽量抱着。
实际三宝一岁之前都没怎么出过门。
孩子稍微有点儿摔跤磕碰,文妈就会埋怨,虽然没打地板,打墙,但是会怪鞋子不合脚,怪环境不好,怪闺蜜不拦着,怪孩子太调皮。
学习方面,鸡出新高度。
文妈不让孩子看电视,又怕孩子惦记,干脆就把家里电视拆掉,大人也别看了。
带三宝的同时,文妈一并把大宝二宝也给整顿了。
大宝学击剑和奥数,主要是闺蜜负责,但文妈对成绩一直抓得很紧,她还强行把孩子喜欢的老师换掉,换了一个名师。
二宝学钢琴和舞蹈,闺蜜原本的意思是想让孩子培养兴趣,提升气质,练成什么样不强求。可文妈认为,学了就得出成绩,想出成绩,不吃苦怎么行,哭着弹也得弹,哭着跳也得跳。
为了让二宝练舞更方便,文妈还特意在家给二宝装修了一间练功房,天天督促着。
三宝还小,也已经报了三个兴趣班了,文妈亲自带着上课。
她把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但是孩子们想踩水,想跳泥坑,想在草地上打滚,想摸摸小狗狗,想吃一个冰淇淋,想跟妈妈一起睡,想少练一会儿,想自己交个朋友,都不行。
她在乎孩子的冷暖温饱,但漠视他们的难过和失望,因为她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我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就会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一条逼孩子学乐器的短视频下,我看到了差不多的评论
闺蜜常常因此跟文妈产生摩擦,她自己从小就是被“管”大的,不想孩子和她经历一样的童年,这也是她坚持自己带大宝二宝的原因。但文妈确实付出很多,摩擦之后,闺蜜也不忍心过多责怪。
我和文妈是和闺蜜日常接触最多的两个女人,我们的育儿方式却是两个极端。闺蜜很喜欢我儿子小V,觉得他善良,敏捷,小小年纪就有责任担当,很容易获得大人和小朋友们的好感,这和文妈口中的“喃么洗特嘞”大相径庭。她很矛盾,曾困扰地问我,到底谁对谁错。
这还真把我问倒了。
我不敢说什么是完全正确的打开方式,我只能告诉她:如果你发现一位家长,她/他对孩子不需要的硬塞,过度满足;对孩子真正需要的吝啬,不肯满足;物质富养,精神穷养,忽略孩子感受,打击孩子探索欲……
——那肯定是错的。
因为她/他的劲儿完全用错了地方,爱得让人窒息,透不过气。
我也只能告诉她,她很喜欢的小V,是怎样长成今天这样的:
如果说家庭是一个团队,配偶是队友,那么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也是我们的小队友,我们在这个团队中各司其职,彼此协作。孩子可以向我提出需求,我也可以向他提。
像文妈对孩子的那种大包大揽,凡事都安排得妥妥的,什么都不用孩子操心,在我家完全不存在。
这么说吧,我这个家,从选房,到装修,孩子全部参与,从两岁忙活到五岁。
我不是做做样子逗孩子玩,我是真的跟他有商有量,也是真的让他动手。
正因如此,他特别喜欢我们的家,平时打扫、拿外卖、取快递,照顾宠物、花草,用品的修理、维护,节日布置,招待朋友,他都很积极。
他六岁所了解的生活常识、掌握的生活技巧,甚至比我二十多岁时还全面。
在我家,大人能做但孩子不能做的事,不多。做甜品饮品,遛狗铲屎这些,他甚至是主力。
去年我伤了腿,是小V力压他爸和社区志愿者,天天推着轮椅带我去做核酸。
他为此非常自豪。
当然,他做不到、做不好、不想做的时候,也可以大大方方拒绝我——这使得他小小年纪心态就比较平和,敢于说“不”,也能坦然接受自己被拒绝。
小V几乎没有跟我提过什么物质要求,或许是大部分的成长必需品我都提前准备好了,也或许是他还没有到追求物质的阶段。
但遇到无法满足的物质需求时,我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我在生孩子之前就考虑过。
首先,绝不能找一堆理由证明孩子不该提这个要求。
他想买一个很贵的东西,就算在我眼里那个东西根本不值,但在孩子心里,那就是他最想要的。
我会告诉他:你想要的这个东西很棒,你的想法很美好,只是这个东西超过了我现在的能力。
同时我会在我能力之内,提供给他另一个选择。
这样,即使孩子没有如愿得到他最想要的,也会知道那不是我不愿意给,更不是他不配得,他未来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
其他方面也一样,只要我真实表达“我太累了” “我现在不想玩”,而不是“你怎么非要玩这个” “那个有什么好的”,孩子并不会自尊受挫或满地打滚,反而会关心我的身体和心情。
有能力满足、也决定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了,那就痛快满足。干脆点儿,不要勉强,不要自我感动,不要抱有牺牲感。
更不要一边满足、一边说教,好像难得给孩子买了个东西,不趁机多说两句,就亏了似的。
昨天带孩子去一家甜品店,看见一对母子,那个孩子选了一个有点贵的蛋糕,妈妈虽然不情愿,但也买了。
孩子吃的时候,妈妈就一直在旁边唠叨,数落孩子。孩子吃了一半说不想吃了,妈妈直接提高音量开始骂他,把孩子骂哭了,还恶狠狠说,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
这是非常没有同理心的家长,也不想想,好不容易得偿所愿的美好时刻,还要被人拎着教育,换你,你还能有胃口吗?
孩子不想吃了简直不要太正常。
我在公共场合见过很多类似的家长,不止是妈妈,也有爸爸,有爷爷奶奶,他们表面上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但又充满了不甘和怨气。
可以想象,他们内心隐藏了多少“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要不是为了你……”的委屈。
最后通常是钱也花出去了,好心情也没买回来,搞得谁都苦大仇深。
我想那个孩子很快就会忘掉蛋糕的滋味,即便它再美味。但被妈妈在蛋糕店责骂的难过,他可能会记很久。
这不全是经济条件导致,而是家长从一开始就不认可孩子的需求,内心很抗拒,但又不肯诚实拒绝。她想用“我明明不愿意,但我还是委屈自己满足你了”来证明自己的“伟大”,却又忍不住要将这种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这种满足,还不如拒绝。
*papi酱的同款父母
而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也不要求他情绪稳定。
要求孩子情绪稳定是最大的霸凌。
宝宝得不到,宝宝还不能不高兴了吗?
大人又有几个能做到情绪稳定的?
我会引导孩子管理情绪,但我接纳他所有的失望,难过,生气。不着急讲道理,先关注人,再聊事儿。
情绪,就该流动起来才健康。
除了安全和礼貌,我们家没有什么绝对禁止的事情。
小朋友其实也提不出什么绝对错误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出于好奇。
比如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偏想要尝试。
比如他想探索世界。
我有时会陪孩子一起去做平时不允许做的事。
我曾在他对一个散发着臭味的泥潭充满好奇时,陪他踩了进去;
我们曾在我妈睡了之后,爬起来偷偷吃了一大桶冰淇淋;
我带他偷摘过邻居家的樱桃,逃跑时我都没等他;
我也曾在他赖床不想上学时,让他睡个够,并如实向老师说明了原因。
在试错之前,他会觉得规矩很没意思,但在体验了“犯错”、承担了后果之后,他也就理解了错误为什么是错误。
原来被泥水溅满的裤子和鞋子不能直接放进洗衣机里,而是需要先把干泥巴刮掉,再浸泡,真的要洗很久;
原来晚上吃太多冰淇淋会起夜很多次,第二天直接困成狗;
原来偷摘回来的樱桃吃起来根本不会觉得甜,反而是给邻居“自首”道歉时,收到他们馈赠的樱桃,才是最甜的;
原来睡懒觉逃学一时爽,错过小组活动、跟不上同学进度火葬场。
于是,这些逆反、逾矩的尝试,对他也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小V该上幼儿园时,本来都选好学校做完家访了,他突然说他不想上,并一本正经说了几件他想做的、但是跟上幼儿园冲突的事情来说服我。
那时候他才三岁。
我同意了。
我为此调整了我的职业规划,陪他多玩了两年,也因此没少被长辈说“溺爱孩子”。
但当我带着五岁的儿子高原徒步二十多公里,爬雪山,攀悬崖时,他们又说我“心太大” “对孩子不负责”。以往让孩子干活,纵容孩子接触厨房、工地等“危险环境”,也成了“一贯不负责”的佐证。
我就这么成为了既“过分溺爱”,又“不负责任”的妈妈。
我没跟他们解释我计划行程时,在安全方面花了心思做了多少准备。
他们也未必理解,背上行囊去“冒险”是这个小家伙的梦想,而让孩子敢于梦想,相信“我的梦想可以实现”有多么重要。
我们这一生虽然漫长,能帮孩子圆梦的机会其实也不多。
我打心底没把养育当投资,如果非要挂钩一种经济行为,那不如当作消费吧。实际上,我们家也就是个普通家庭,远没有财富自由。
我从来没想要培养一个“报恩”的孩子。爱不是恩情,要说收获,我觉得只是爱这个小孩,我就已经得到了太多。在陪伴孩子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我好像又拥有了一次童年,我也更明确地知道了我想要什么,以及我想成为怎样的妈妈。
我们不一定是伴侣的第一个爱人,也不一定是最后一个,但我们是孩子唯一的妈妈。
我还是无法定义溺爱,我只觉得,真正的爱,永远不嫌多。
撰文:无才编辑部 羊羊
羊羊,6岁男孩小V的妈妈。或许你也想听听她的故事?
在她贯彻爱与正义的育儿理念下,儿子小小年纪就颇有人格魅力……
点击蓝字阅读,来认识我们这位朋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