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高考763分,背着瘫痪父亲上武大的黄来女,后来怎么样了?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那是我过得最凄凉的一个春节,父亲咳嗽、便秘、拉肚子,天天在折腾,除夕那天他终于累了睡着了。房子里很冷,外面还下着雨……”
2005年,武汉大学。
珞珈山附近的一栋破旧公寓。
在那个合家欢乐的冬夜,一个年轻的女孩,蜗居在一个10平米的楼道隔间,没日没夜地照料着病榻上的父亲。
虽然身心俱疲,可她的眉宇间始终横着一抹坚毅。
一年前,女孩以763分(广西高考标准分制,满分900)的优异成绩,从广西合浦考入武汉大学。
没想到这份喜悦竟然延续不到第二个春节,父亲就因为突发脑溢血,偏瘫不起。
眼瞅着马上就要开学,父女俩相依为命,女孩不可能扔下父亲不管。
于是,女孩暗自做了一个决定,带着瘫痪的父亲上大学。
一年后,女孩的事迹登上《新闻联播》,写入《人民日报》,走进千家万户。
她就是,黄来女。
这个名字,曾经感动过无数国人,也见证了一个寒门贵子的风雨兼程。
1989年,黄来女来到这个世界仅仅4年。
母亲便不堪生活的压力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
不久,父亲临时工作的县文工团也解散了。
致命的打击目不暇接。
这个贫困的家庭,在风雨飘摇中,眼看着就要垮掉。
万般无奈,父亲只能带着年幼的女儿四处打工。
他们去海边挖过海螺,也推着装糕点的三轮车钻过偏远的山村……
父女俩几乎没在一个地方长久安顿过,哪里有生意,他们就往哪里跑。
因为颠沛流离,生活艰辛,黄来女小学曾两度辍学,只上到3年级。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童年应该是灰色的,可黄来女却告诉我们:
“虽然从小过得清苦,自己从未感觉人生的凄凉。”
那些晦暗的日子里,父亲用他的乐观为女儿的童年染上了一抹明媚的亮彩。
黄来女永远忘不了,父亲在煤油灯下,一字一句教自己读书的面容;
也始终记得,苦涩的黑夜中,父亲给她拉二胡,为她缝制衣裳的身影;
因为父亲总能苦中作乐,只要有父亲在,黄来女从来没有失去过家的温暖。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人最牛X?为什么这样觉得?”
很喜欢一个高赞留言中的一句话@程浩 :
“真正牛X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几年后,父女俩返回老家,黄来女直接升入五年级,并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后来更是一路逆袭,因为成绩优异,高中学费全免,高考又在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考上武大。
“人们肯定想不到,当年那个推着三轮车,到偏远的村庄去卖糕点的小女孩,有一天能读上大学,并且是如此美丽的武汉大学。”
站在珞珈山的樱花树下,黄来女父女满眼都是未来的繁花似锦。
可是命运的缰绳,在曙光露出的那一刹那,再一次悄无声息地拴在了这对苦命人的腰间。
灾难来得很突然。
起初父亲来武汉打工,打算陪黄来女一起过个年。
谁知一天傍晚,摔倒在地后呕吐不止。
紧急送医,诊断为脑出血,医院当时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因为抢救及时,父亲总算熬过这场危机。
可出院不到6天,再次病发。
随后的检查还发现父亲患有糖尿病、脑梗塞和膀胱癌。
这一次,父亲不仅右身瘫痪,而且神志丧失,无法开口说话,甚至连自己女儿都不认识了。
那一天,是大年初三。
新年刚刚开始,可是快乐属于别人。
父亲的病治疗周期很长,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黄来女的肩上。
于是,她拼命地去做兼职,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做三份家教,还在学校领了一份勤工俭学。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黄来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很小的隔间。
那些日子,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备早餐、帮父亲洗漱、打针吃药。
中午下课,还要赶回去做午饭,替父亲熬药。
晚上安顿好父亲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回到家通常是10点半以后了。
除此之外,黄来女每天把自己的伙食费严格控制在10元以内。
为了让父亲更好的恢复,她还自学了基本的体疗指法。
女孩子力气小,每一次治疗,都要耗尽全身气力。
即使寒冷的冬日,也会累得大汗淋漓。
也许父女连心,又或许真的有情动天地。
一天,黄来女正在给父亲做体疗,突然听到父亲的喉咙里发出了“噢噢”的声音。
“我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我并不觉得经过生活的磨难,就一定要有沧桑印记的脸庞和世态炎凉的心态。 即便是最艰难的日子里,也会有些美好的东西,有些值得开心的事情。当灾难不可避免地来临的时候,既然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 我一直相信,灾难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最难的时候总会过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