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病毒活不过1天?
木瓜摸着鼻头问我,“有没有发现我有什么变化?”
然后她幽幽地说,整天戴口罩,感觉鼻子都扁了好多。
3年疫情,盘出10年包浆。
木瓜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这种“在倔强中不断妥协成一种习惯”的生活,总该能看到一些亮光。
关于疫情,最近有两个消息,或许能给人一些安慰和希望。
01
第一个:7月11日,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教授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仅在咽喉部、上呼吸道感染,类似于感冒症状,不会引起肺炎。
此观点是杨教授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连线时说的。
权威媒体,公开表态,信息量满满。
第二个:7月12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体外病毒活不过1天?这意味着即便检测出阳性,也并不可怕;而大规模的反复消杀检测,似乎也就没有必要。
一个央视,一个卫健委,接连释放出这样的积极信号,是否意味着未来可期?
02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却又让人不免心中一紧。
最近奥密克戎侵袭了好几个有“海”字的省市:珠海、北海、上海、海南,甚至连净土般的青海,都报出了病例......
网上看到翁心华教授推测:所有人恐怕都需要准备感染一次BA4或者BA5。
翁心华是张文宏医生的导师。
其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同年起在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工作至2021年,时间跨度长达59年。2003年非典时,他担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
据翁心华教授介绍,BA4、BA5传染性比原来的BA2高很多,突破案例也非常多,也就是说现有疫苗对它作用不大,所有人恐怕都需要准备感染一次BA4或者BA5。
翁教授的推测看起来有些吓人。
但是只要前面武大杨占秋教授的研究结论成立,变异后的病毒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03
前几天老领导去深圳出差,碰上疫情回不了京,在群里感慨:疫情有风险,出差须谨慎。
今天发来滞留踏浪感言:海水到了岸边,遇到陆地和沙滩的阻力,结果激起浪花。阻力越大,浪头越高。想到经济、市场和人生,恐怕莫不如此......
一同事接话: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杨过日日在海潮之中练剑,日夕如是,寒暑不间。木剑击刺之声越练越响,到后来竟有轰轰之声,响了数月,剑声却渐渐轻了,终于寂然无声。又练数月,剑声复又渐响,自此从轻而响,从响转轻,反复七次,终于欲轻则轻,欲响则响,练到这地步时,屈指算来在海边已有六年了。
一年又一年。
疫情已三年,很多人炼不成杨过,就怕炼成一个忍者神龟。
扫码关注17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