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老了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钱没钱,而是这一点

老了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钱没钱,而是这一点

文化


最近,高考成绩陆续揭榜。


又一批孩子在完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即将奔向各自的前程。


的确,几家欢喜几家愁。


但无论结果如何,父母此时的内心,该都有一丝欣慰:


孩子终于要长大了,


漫漫养育路也要走到尽头了。


对于孩子的未来,他们也一定做过各种畅想: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孩子能够在父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的努力下,跑得更远、飞得更高。


再不济,能不落后于父辈,也就心满意足了。


而最意难平的,是苦苦培养的孩子,反倒不如自己。


最近,小红书爆了一篇讨论贴。


标题为:“大概生在了全世界最最最幸福的家庭。”



帖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从小,爸妈就支持她的各种兴趣爱好,钢琴、架子鼓,只要她想学,就给钱上课。


上学时期的寒假、暑假,爸妈会一次不落地,带着她和弟弟全国旅游或出国旅游。


不仅物质上从不亏待,精神上也无比开明。


“我跟弟弟身上的多处纹身,爸爸并没有阻止,反而问及纹身的意义以及疼不疼。”


在家里的支持下,她大学去了英国留学。


研究生读完后,爸妈说:“如果还想上学就继续,趁年轻就要多读书。”


本想着这么优渥的环境,帖主毕业后该是直接拿到“年薪百万”的剧本吧。


并不是。


工作后,帖主只是找了一个普普通通、月薪5000的工作,对此父母也并不干涉。


“一毕业,家里就给我买了车,从家里开车到公司10分钟。”


并且拥有了独立住房,不用还房贷车贷,工资完全自己花。


评论区溢满了羡慕:


“看着看着就哭了,我幻想都不敢想这么完美。”


“朝那个方向磕头,下辈子能够投胎到这样的家庭。”


评论中的所有人都想成为帖子的孩子,


可一旦代入父母的立场,却很难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



这种落差相当于:


从小到大花巨资培养的孩子,毕业之后却选择做了服务员。


从我的角度来看,说一点也不痛心,肯定是假的。


爱和付出,多少是带着一点期待的吧?


但评论区的很多回复,打开了我另一个思路:


养育并不一定是单向直线上升的过程,教育也不是付出就会得到的投资。


成为父母的那一刻,我们需要练就的平常心就是:


你能接受付出没有收获?


你能接受孩子不如你吗?





首先,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


养孩子是一件付出就有收获的事吗。


不一定。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付出,都会取得符合预期的结果。


更何况是养孩子呢?


这堪称是一场充满各种“随机因素”和“机会变动”的过程。


朋友圈一位15岁孩子的母亲。


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类兴趣。


跳舞、画画、大提琴……轮番给孩子安排,但最后都放弃了。


“我绝望地发现,孩子并没有所谓的艺术天赋,各项反应平平。”


就是一个均值普通的平凡人。


再比如,邻居一对父母,从小就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


小时候,吃喝穿戴;


长大之后,买房买车。


“我们夫妻俩宁愿亏待自己,也不愿薄待孩子。”


但是孩子长大之后,除了收获“一双索取的手”,再无任何回报。


你看,如果从一开始,就期待付出心力养育孩子能获得回报,注定会失望。


因为,养育根本不是一场投资行为。


即便你调研了所有的市场样本,也通过繁复的计算,得出了“成才”的概率。


可是“人”本身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的想法明天和今天都可能不一样,他所面对的社会每一天都在变,他收到的干预因素比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支股票都多。


这是一场注定无法“预测”的博弈。



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能接受孩子不如你吗?


之前网上看到一个新闻。


父亲是数学系的大学教授,生了个女儿,却是数学学渣。


完全没有遗传到父亲的数学天赋,再简单的数学题对她来说,也难如登天。


老父亲哭笑不得,只能无奈接受这个事实。


除却先天原因,后天依旧追赶不上前辈的后代,也并不少见。


前段时间,网络流行“全职儿女”的梗。


花费不少精力培养的孩子,进入工作体系之后,每个月打工挣的钱,还不如爸妈的一个月退休工资。


于是,被父母返聘回家提供陪伴,月薪3000轻松到手。


其实,由于时代和机遇不同,个人资质不同,孩子不如父母的情况常有发生。


代际的发展并不总是螺旋向上的,偶尔停滞或者出现倒退都很正常。


无论接不接受,这都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那么,养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很长时间以来,每个人养育孩子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人是为防老送终,晚年床前有个应声的;


有人是为保护财产,以免被亲戚觊觎;


有人是为光耀门楣,改变家族命运;


也有人是想要给一个新生命,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


可见,父母生养孩子,多少掺杂一定的“私欲”和“自恋”。


至少以前是这样的。


基于为人父母的职责,以及内心隐晦的欲望,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生养孩子。


可有私欲,就有期望;


有期望,就会有控制和焦虑。


而一个吊诡的事实是:


控制欲和焦虑感爆棚的家庭,诞生的孩子往往是痛苦的。


这些孩子成年之后,首先要远离的就是原生家庭。


以私欲开始,最终也会以失望落空。


那么,我们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起曾经一位大学同学。


她来自一个普通家庭,但举手投足之间,却透露一种被优渥的家庭富养过的痕迹。


她很自信,每次课堂提问,都侃侃而谈;


性格主动,在路上会跟每个认识的人打招呼;


也很大方,买小零食都会给身边人带一点。


当年全班票选“最想交的朋友”,她获得的票数最多。


她曾回忆,从小到大,父母对她的管教都比较宽松。


上学时期,即使她的成绩都是中等水平,妈妈也没有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向她施压,更没有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击她。


她因此拥有了完整、快乐的童年。


想学钢琴,妈妈就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送了她一架钢琴做礼物。


高中毕业旅行,她想去海边,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地陪她去。


没什么“你要是考了100分,我们就答应你”的条件。


因为收到丰盛的爱意,养成了她自信、大方的品性。


她跟家人的关系也十分亲密,没有“索取和付出”的形式主义。


父母总是笑着说:


“我们存够了养老钱,以后不需要你养老。想做什么,去做就是。”


但是她却说自己非常粘爸爸妈妈,以后一定要跟爸妈住得近一点。


《天道》里一句醍醐灌顶的话:


“如果你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相反,当你只是全身心养育着,平等地收获付出和陪伴的快乐,并无所求的时候,孩子才会用他曾感收到的爱来回馈你。



再回到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


养孩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用一句网络热评总结,


“为了付出和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是帮我防老,只求这个生命健康地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旅程足矣。”




最近,网上流行一种“新型不孝”



父母认为孩子在大城市“功成名就”,等待他们能尽孝;


实际上,孩子们的生活却是水深火热,焦头烂额。


结果,父母认为孩子自私,不懂感恩;


孩子却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知道施压。


正如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横亘着的“经典错位”


父母一直在期待孩子的一声“谢谢”,孩子却想要得到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而造成这种错位的源头,正是那些“父爱母爱”的狭私一面。


以牺牲付出为由头,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能有所成就、有所回报。


但是真正的爱,并不是这样的。


罗翔老师说过:


“爱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中心的爱,一种是非自我中心的爱。”


自我中心的爱,所有的付出都设有前提条件,所有的爱意需要同等或是超额的回报,他们的爱,其实爱的是自己的欲望。


而非自我中心的爱,恰恰是不断战胜私欲的过程,是无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托举,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支持,是发自内心希望你好的祝愿。


这有这种爱,才能吸引孩子发自内心的反哺。


付出和牺牲,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力。


而是发自内心地付出、理解、接纳的爱意。


它会让一个孩子心甘情愿地收起张牙舞爪的逆鳞,展露出柔软温顺的肚皮;


亦会让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站在父母的角度,体恤父母一路的难处和不易。


所以,去真正爱你的孩子吧。


这种爱,不是“过度宠溺”。


溺爱,会诞生向父母不断索取,不断吞噬的巨婴怪物。


也不是“我是为你好”的强迫。


控制欲,会压抑孩子的天性,甚至激发内心的“恶”。


真正的爱,是不计回报的爱,是换位思考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爱,也是没有束缚的爱。


而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拥有的是无条件的自信,身心无限的自由以及真正充沛的、愿意付出的内心。


这正是父母能够带给孩子最珍贵的宝藏,和最丰厚的遗产。


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


你能接受付出没有收获吗?


你能够接受孩子不如你吗?


希望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答案和见解。


点个【在看】,没有目的的爱,终将收获更多。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对话巴菲特儿子:我爸从小给我的不是财富,而是这8件小事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这一个人!看了徐志胜才明白,人有没有对象,真不是脸的问题!马云再现神预言:疫情结束后,最暴利的不是直播带货,不是房地产,而是这个......把女儿养废后,我才明白: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充满了“内耗”玩命推广|| 不是新裙子不够美,而是这一点没做对!宋江喝下毒酒后才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并不是自己,而是另有其人长大后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3个特征,希望你家孩子一个都没有把女儿养废后,我才明白:一个家庭怕的不是穷,而是不断“内耗”一个家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把这3个隐私告诉别人越活越明白的4个道理: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身份黑了 接到陌生来电有人吓尿有人欢笑(图)高考失败、爱上渣男,我才明白毁掉我的不是父母,而是......对话超级牛散李国飞:价值投资是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对话巴菲特儿子:首富老爸从小给我的不是钱,而是这8件小事热搜上的两个女孩让我明白,为什么有的父母晚年不幸儿女不孝“最残忍生日蛋糕”火了,男孩看后瞬间崩溃大哭:做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有钱,而是……看了王诗龄儿童节“炫富照”才明白,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结婚十年才明白,婚姻有三怕:没钱、没性、没.........(看哭无数家庭)灾祸从天而降融会贯通:鬼压床与1954年1月泰兴江水突然断流看了王诗龄“炫富照”才明白,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到了一定年纪,拼的不是能力,而是这一点突发!马云再现神预言:疫情过后,巨赚钱的不是直播带货,不是房地产,而是这个!马云再现神预言:疫情过后,最赚钱的不是直播带货,不是房地产,而是这个....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把这3个隐私告诉别人全民皆医,补充版老了才知道,人生最悲哀的不是孤独和死亡,而是这5个字《乱世佳人》:女人最输不起的,不是爱情,而是这一点突发,马云再现神预言:疫情过后,最赚钱的不是直播带货,不是房地产,而是这个…读完毛姆《面纱》才明白,复杂的并非爱情,而是人性火了!看了《长安三万里》才明白,原来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这样的…突发!马云再现神预言:疫情放开后,最赚钱的不是直播带货,不是房地产,而是这个!女大学生卖农产品赚钱,家里却嫌丢人: 这次,我想劝她“不孝”一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