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毛姆《面纱》才明白,复杂的并非爱情,而是人性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有书飞檐 · 主播 | 安东尼
诗人雪莱有一首诗曾写道:
“别揭开这生活的华丽面纱,尽管这都是些不真实的假象。”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面纱》,便借用了这个比喻。
1920年,毛姆与他的密友哈克斯顿经历了在中国的漫长旅行后,终于给一部题材找到了合适的背景,创作出了这部长篇小说。
作者用手术刀般的技法,对善与恶、美与丑进行了精准的剖析与展示。
一向对人性有深刻理解的张爱玲曾坦言:
“我承认自己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
毛姆笔下的故事,只要一开始读,就让人不忍释卷。
掩卷后又陷入沉思,现实中有多少人一直不敢直面内心剖析自己?
初看《面纱》,以为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
可再看却发现,爱情只是表象,作者真正想传达的,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人性。
凯蒂的父亲是循规蹈矩的律师,她的母亲则野心勃勃,一心想让她嫁入豪门。
追求凯蒂的男人很多。
然而,收入、年龄、社会地位上都能符合要求的意中人,一直没有出现。
凯蒂挑挑拣拣,一晃就到了25岁。
当得知自己资质平平的妹妹,就要嫁给一位有爵位的医生时,凯蒂慌了。
于是,她匆匆接受了细菌学家瓦尔特的求婚,跟随瓦尔特离开伦敦,到香港生活。
凯蒂根本不爱瓦尔特,这场婚姻只是她的无奈之举。
漂亮轻浮的凯蒂,热衷于参加各类社交舞会;
木讷内向的瓦尔特则喜欢听音乐会、逛美术馆,这让凯蒂颇感枯燥无聊。
直到汤森的出现。
40岁的汤森风度翩翩,是香港助理布政司,凯蒂与他一见如故,没多久两人便坠入爱河。
很快,他们的幽会被瓦尔特发现了。
事已至此,凯蒂提出离婚,但瓦尔特开出条件:
如果汤森与妻子离婚,并保证一周内就和凯蒂结婚,他就答应跟凯蒂离婚。
凯蒂兴冲冲地去找汤森,现实却给了她狠狠的一巴掌。
汤森明确拒绝结婚,甚至还劝她和瓦尔特一起前往霍乱横行的湄潭府,这样便不会因丑闻败露而影响他的仕途了。
揭开爱情的面纱,凯蒂悲哀地发现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所谓真心爱恋,不过是一场艳遇。
其实在踏入这段婚姻之初,凯蒂就错了:
错在为了赶在妹妹之前结婚,就轻率嫁给了一无所知的瓦尔特。
她试图通过婚姻去躲避生活的磨难,反而会承受更多的艰难。
而婚后,控制不住蠢蠢欲动,在婚外寻爱,则无异于饮鸩止渴,伤人又害已。
没想清楚就结婚,无异于给自己挖坑;没看清人就全盘托出,更是为自己埋雷。
婚姻幸福的前提,是不将就。
踏入婚姻,就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如果一味敷衍冷漠,才是彼此最大的煎熬。
凯蒂与瓦尔特一起,长途跋涉来到湄潭府。
一到目的地,瓦尔特就开始了日夜不停的工作,他的勇敢和担当,受到了病人、孤儿和修女们的钦佩。
凯蒂对瓦尔特的感觉发生变化,也是在进入修道院之后。
修道院院长对瓦尔特充满赞誉和敬佩:
“他对我们有太多的帮助,又如此仁慈,他是上天派来的。”
院长的话,就像洒在荒野之地上的一束光,照进了凯蒂的心。
凯蒂落泪了,她的丈夫不仅是个英雄,还无比和善温暖。
她开始看到瓦尔特的另一面:无私、正直、睿智、细腻。
凯蒂为从前瞧不起瓦尔特而懊悔。
如今她瞧不起自己,怎么也放不下这个心结。
日子平静地向前流淌,直到被一个意外消息打破。
凯蒂怀孕了,她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瓦尔特则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中。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曾经提到: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和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人性的复杂,在瓦尔特身上体现得无比真实。
高光之下,隐藏着的是幽微的晦暗。
他用一袭华丽的袍,将一位轻浮的女子装扮,然后将她放在教堂里供奉,到头来,却发现她败絮其中,于是他不肯放过自己。
高尚之人爱上庸俗的女人,一个人所憎恨的,恰恰又是他满腔柔情的所在。
瓦尔特吐露了心声:
“其实,我不是无法原谅你,我是瞧不起我自己。”
认清他人容易,剖析自己太难;原谅别人容易,放过自己很难。
如果理解是一种能力,与自己和解则是一种修行。
智慧之人,能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也能做到以恕人之心恕己。
“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伟大之人。”
修道院院长说:
“一个人是无法在工作中、享乐中,或者修道院找到平静的,只能在自己的灵魂中找到它。”
凯蒂来到湄潭府,是心不甘情不愿下,迫不得已的屈从。
但在湄潭府的种种经历,使她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我在这儿只待了几个星期,却觉得像是过了一生。”
作为细菌学家,她的丈夫瓦尔特不再局限于一己之爱,他将目光拓宽,倾注在那些可怜的病人身上。
瓦尔特想让凯蒂离开湄潭府,回英国养胎。
但凯蒂拒绝了,她不想再回到庸俗的母亲身边。
她把目光投向那些饱受苦难的生灵,决定在修道院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这里,凯蒂发现了一个更广袤的世界,不仅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更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此时的凯蒂,摈弃了从前的自己:
原来除了爱情和物质,自己的灵魂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
然而,总有一些意外让你措手不及。
瓦尔特在实验室染上了霍乱,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目睹了世间的残酷,沐浴了人性的光辉,经历丧失爱人的痛苦后,凯蒂终于有勇气和能力,去探索自己的灵魂深处。
凯蒂终究平静地活了下来,她想:
“所有她做过的错事蠢事,所有她经受的磨难,并不全是毫无意义的——那将是一条通往安宁的路。”
后来,凯蒂也意识到了自己对父亲的亏欠,她去请求父亲的原谅。
父亲从不想飞黄腾达,却为了母亲的野心,不停地为之付出努力,全家人仅仅把他当作经济来源,却从未好好爱过他。
凯蒂跟父亲说,希望自己生一个女儿:
“把她抚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不依赖别人,能掌控自己…… 不让她再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
通过体验生命中悲喜的感悟,揭开了掩盖着自己生命的,那俗世浮华的面纱;
凯蒂才发现,那背后是一条通往宁静的路。
她从一个自私、狭隘、追名逐利的女孩,成长为内心安宁,灵魂强大的独立女性。
内心的宁静,唯有自身的觉醒能够抵达。
打破虚荣的枷锁,付出仁慈与爱,方能获得充实与平和。
▽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汤森让凯蒂目睹了生活的残酷,修女和瓦尔特让凯蒂见证了人性的光辉。
凯蒂走向那条渐渐浮现的觉醒与救赎之路。
她从一个自私狭隘的人,经历种种蜕变,终于超越平庸的生活,寻找到了独特的自我。
生命中真正的贵人,是去除浮华、抛弃面纱,越来越好的自己。
这本小说,讲述了爱情中所有的不美好:
背叛、猜忌、报复,还有我们终将面对的离别。
揭开那道被称为生活的虚华面纱,在它背后隐藏着光明与希望,对爱和自由的渴求,非经炼狱,不能抵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