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人的高考填志愿指南,别再重踩过来人的坑了
上个月末,一则“导师上天了”的消息让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桂海潮全网刷屏。
大家吃瓜的同时,也感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36 岁的北航教授桂海潮在云南施甸县的偏远大山里长大,去北航求学九年,如今成为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
桂海潮填下志愿的 2005 年,信息还相对闭塞,报志愿时考生们往往是两眼一抹黑。
将近二十年过去,随着互联网对信息壁垒的消解,考生们已经不再是一座座孤岛。然而,现在报志愿的考生们似乎更焦虑了。
填高考志愿,比高考还刺激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轨迹改变的决定时刻不仅在奋笔疾书的考场上,还有志愿填报的短短几天。
正所谓“七分靠高考,三分拼志愿”。如果没搞明白报志愿这件事,十几年寒窗苦读的付出很可能会付诸东流。
比如 2020 年广东一考生考到了 985 的分数,但志愿却填了“民办三本” [1]。然而也有人报志愿时锦鲤附身,2021 年云南一考生高考成绩仅比一本线高 1 分,却成功“捡漏”北大 [2]。
报错志愿有多痛苦,从知乎上各类“在xxx就读是种什么体验”的回答中,就可见一斑。无数被大学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大学生,都在身体力行地劝后来人“快逃”。
截至 2023 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072 所 [3],细分出来有 792 种专业 [4]。令人眼花缭乱的学校和专业,简直是选择恐惧症患者的地狱。
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在知乎做起了志愿填报攻略。在今年高考期间及志愿填报前期,知乎上“高考” 相关内容搜索量高达 3340 万,内容浏览量约 2.4 亿。
而当站在报志愿这个人生岔路口时,小城市或者偏远地区的考生或许是最迷茫的一群人。因为家人们能提供的帮助有限,独自做出抉择的他们更渴望在网上找到专业的建议。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在宁夏进行的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信息缺失等困难,在专业选择和录取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而当研究人员向学生们提供“本科专业对应起薪”这一信息后,22% 的考生决定改变他们的专业选择意愿,选择经济回报更高的专业 [5]。
知乎数据显示,在高考和志愿填报期间,高考相关问题搜索来源的城市排行数据里,相对偏僻的小城人均搜索指数非常靠前,比如江西吉安和上饶的高考人均搜索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次数。
上大学的门槛正逐渐降低,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 1998 年的 9.8% 上升到了 2022 年的 59.6% [6]。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各行业都将涌入大批高学历人才。
虽然大学生不再稀缺,但高考作为国家抡才大典,依然是当下最公平普适的上升通道,承载了年轻人的未来,让寒门学子们走出困顿,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未来。
而填报志愿这件事非常个性化,不像高考一样有所谓的 “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分数、爱好、特长不同,怎么选也因人而异。而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应试教育的考生们来说,大部分人可能还没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也不清楚如何决定未来的人生走向。
所以,每年高考出分后,各大内容平台都会冒出来一批求网友指点志愿的纠结考生。
在知乎上,当问起如何填报志愿,考生们不止关心报志愿要看几条分数线、什么是平行志愿、要不要服从调剂这些基础的问题。
更让他们困惑的是到底是奔着学校去,还是奔着城市去,现在如日中天的专业未来发展如何,怎么填志愿才最靠谱。
不劝退的专业,到底在哪里
怎么选到不劝退的专业,可能是最令这届考生们焦虑的事情。
前阵子“孩子报新闻学专业就打晕”这一言论将坐拥千万粉丝的教育博主张雪峰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曾自带理想光环的新闻专业也被贴上了“天坑”的标签。
以前选专业时,大家经常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这句话现在几乎可以用到每一个专业上。比如在知乎上搜索各专业,总能看到一大群高举后悔大旗的学长学姐:
实名劝退机械专业,机械类专业,普遍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恶劣,学习难度大,成长周期长,工作辛苦,加班多,体力劳动多,福利少,普遍工作地点在偏远郊区。
毕竟选错专业的苦,要用四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承受。想转专业也并不容易,比如有些学校成绩前 10% 才能申请转专业 [7]。
而每一个选错专业的人可能都想过这件事——穿越回报志愿的那一刻大喊住手。如果能早一点明白这些真实“内幕”,可能当初就不会走上这条路。
近一个月里,不少人都在知乎上关注当下各专业的就业前景,近 30 日浏览“现在什么专业的就业前景好”问题下内容的用户,其中六成多都是尚未接触社会的 24 岁以下的年轻人。
近几年知乎上搜索最多的专业是心理学和法学。然而,这些专业的就业情况是否乐观,怎么选专业才能避开就业的坑?如何最大程度弥合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差?
知乎上有大量在某个领域具有相应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新职人群体,他们大多具备高等教育的学历背景,同时也在各行各业有专业履历,对于高考志愿乃至未来就业有丰富的过来人经验。
因此知乎的高考志愿填报问题下有非常真实、专业、优质的回答。例如,知乎答主@鱼昆 和 50 多名清北、上交等院校的学生集各方观点之大成,总结出了一些干货。
他们认为名校生与普通考生选择专业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能上 985 和顶尖 211 的学生来说,在不与自身兴趣矛盾的前提下,选择计算机、金融、法学等热门专业是最优解,也可以选择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
但对普通考生而言,应该尽量选择如师范、临床、英语这类的应用学科,而不是基础性学科。
从就业数据来看,计算机和教育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麦可思数据显示,本科毕业三年后,最赚钱的专业是软件工程,毕业生平均月薪达到了 11381 元。而在就业满意度调查中,教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工作满意度最高。
然而计算机热的风口下也有人持怀疑态度,毕竟依据当下热度去赌专业前景,也是最难有保障的事情。
比如在 2022 年,有 27 所高校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分别有 23 所和 22 所高校撤销。
这些专业都曾是“热门”专业。比如曾经在父母眼中出来就是“铁饭碗”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仅 2000 年至 2001年, 开设院校就从 57 所增至 132 所。
但学生们毕业后,却发现无处“管理”。而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现在已经有超过 100 所高校撤销了这个专业 [8]。
而且对于当下的考生们来说, 报专业已经不仅仅是与同届考生竞争,还要提防人工智能 ChatGPT 来抢饭碗。
针对这个问题,张雪峰在知乎直播中提到,ChatGPT 的冲击对重复性机械性的专业影响较大,人的个性化仍无可取代,尤其是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职业。
知乎上与 ChatGPT 有关的讨论中,还有不少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多数人认为客服、翻译等专业和职业容易被 AI 抢饭碗,而艺术家、医生等职业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
不让人后悔的志愿,
新职人们当初是怎么报的
除了怎么选专业,究竟是先选城市还是学校之类的志愿问题也让不少考生们挠破了头。对于这些问题,不妨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在知乎上,以新职人为代表的用户正在给出更专业和高质量的讨论,他们当中既有大城市的白领阶层,也有医生、作家这类在某项领域专精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高考过来人。
截至目前,这些讨论已涵盖约 2800 所高校和 793 个专业。
知乎答主@吴老师 是坚定的城市择校派。他认为选大学就是选城市,城市所附带的机会和价值能让学生快速接触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后想留下可以留,如果不想留,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去更小的城市。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就业数据上看,去经济越发达的城市读大学,对将来要找工作的你来说越有利。
尽管年轻人动不动就喊着要逃离北上广,但大城市仍然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北京上海汇集了最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毕业生,麦可思 2023 年版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在北京、上海就业的本科生中有 82%、77% 都是外省籍毕业生 [9]。
年轻人对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好感也在大幅度提升。麦可思数据显示,杭州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达到了 66%,天津、东莞、苏州也有超过半数的外地毕业生 [9]。
除了遍地的就业机会,大城市的底气还在于最大程度满足搞钱上瘾的年轻人。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 年一季度,北上深的平均工资遥遥领先,而杭州、苏州这些新一线城市也超越了广州紧随其后。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校更重要。
知乎用户@科技圣斗士 从招聘角度分析,大部分的公司特别是大厂全部都是优先看学校的,首先看你是不是 985 或者 211,再看你读什么专业,然后再去才会给你面试的机会。
除了找工作的成功率,大学层次的高低也会影响毕业生的起薪。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对武汉七所高校研究生的第一学历与起薪进行研究,发现本科是 211 院校的研究生起薪比本科是普通院校的研究生高出了 11.8%,这些差异中有 62.51% 来自于对第一学历的歧视 [10]。
近两年知乎搜索数据也显示,现在考生更青睐地理位置优越的名校,其中上交、华科、中科大等理工强校的关注度更是水涨船高。
对于高考相关的问题,在知乎上从来不缺乏答案,今年知乎也继续推出了第三季高考活动。带着问题来的考生家长们上知乎搜索高考志愿,可以一键直达专题页。
从填报志愿到搜索各大学校、专业,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方方面面,都在知乎上。
今年知乎还特邀高考过来人、内行人直播来为考生们支招,比如“万金油之王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广而不精?”的圆桌直播邀请了大学教授、职场精英与在读学生来一起解读经济学专业。
除此之外,知乎也集成了志愿填报的各项工具,考生们可以便捷查询省批次线和各个学校的历年分数。
知乎还联合掌上高考提供了 AI 填报功能,在输入省份、科目、分数、位次后,系统会智能生成“可冲击、较稳妥、可保底”三个梯度的志愿参考方案。
在填报志愿这道人生关卡上,知乎希望帮助每一位考生提前了解大学的真实面目,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让每一分都填在刀刃上,通往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